中國入世后,傳統中醫藥如何走出國門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課題。本報將圍繞傳統中藥“丸散膏丹”,對其中一些優秀品種的現狀和發展策略作一系列報道,以求達到“拋磚引玉”,共同探討中醫藥發展的目的。
膏藥的技術革新
膏藥作為傳統中藥的四大劑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一直以來膏藥都因其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價格便宜為國人所認可。目前,我國膏藥每年的市場份額大約20億元,形成了以桂林天和、羚銳股份和奇正藏藥為首的三足鼎立的競爭局面。他們運用現代工藝實現了對傳統膏藥的創新和改良,其代表產品天和骨通、骨質增生一貼靈和奇正消痛貼都已經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產品品牌,三者銷量占據了大部分市場。
羚銳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以膏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其董事長熊維政認為膏藥市場空間巨大,但一直為人忽視,羚銳就是瞅準這個市場機會,把膏藥生產作為自己的立足之本的。通過對膏藥的發展現狀和潛力進行認真的分析,羚銳認為膏藥在市場上沒有形成氣候,主要是沒有叫得響的名牌產品和規模生產能力。近幾年羚銳一口氣推出了骨質增生一貼靈、通絡祛痛膏、壯骨麝香止痛膏、關節止痛膏、皮炎靈貼膏、追風膏等13個產品,年銷售膏藥在2億貼以上。近幾年銷售情況基本保持在8000萬元左右,占據膏藥市場的將近30%。
羚銳還打算再投入4000多萬元,按照GMP標準要求,對硬膏劑車間進行改造、擴建,使硬膏劑生產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2.6億貼。
桂林天和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宇峰則對膏藥市場表現出一定的擔心。由于市場需求不大,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所以膏藥技術水平一直相對較低。
中藥的“粗大黑”現象在從前的膏藥中表現明顯,膏藥曾長時期停留在大鍋熬制、黑煙騰騰、感覺把關的原始工藝階段,難登大雅之堂。關于膏藥的質量,藥典上只寥寥數語,且語焉不詳。1995版《中國藥典》對中藥膏藥質量判斷標準也只有“應烏黑發亮,油潤細膩,老嫩適度,攤涂均勻,無紅斑,無飛邊缺口”的字樣,工藝控制完全靠感官經驗。
為了改變膏藥“精大黑”的形象,同時保證膏藥藥效,各個膏藥廠都把技術攻關作為首要的工作。羚銳集中財力和技術力量,引進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制藥技術,對傳統膏藥生產中的提取、涂膠等8項關鍵工藝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使膏藥生產技術達到了一流水平,并形成規模生產能力。
杭州同大醫藥公司的筋骨寧則采用了全國獨創的貼敷劑,即將貼膏和藥物分開。同大醫藥銷售部負責人介紹同大筋骨寧貼敷劑需要將行氣活血藥和祛風除濕藥并用,所以筋骨寧將藥物和貼膏分開的做法,能夠將藥物更多的吸敷,這樣才使藥力足夠而且更加持久。
而桂林天和受到康泰克的啟發,將技術聚焦在天和的緩釋配方上。由于沒有一個同類競爭品牌提到“緩釋”配方,且由于“緩釋”含有新科技發明的含義,所以天和強調12小時不間斷提供藥力有效抑制骨刺疼痛,有效地把“天和骨通”和競爭產品區別開來。同時天和定位于專治骨刺疼痛,而不像其它品牌那樣治療一般的肌肉疼痛。
近幾年來發展迅速,進入膏藥銷售額前三甲之列的西藏奇正則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民族藥之路。奇正集團廣州公司副總經理靳光輝表示:“由于奇正療效迅速確切,雖然價位較高,但是我們相信消費者一次購買后就會成為奇正的忠實消費者!(記者 何海瑛)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