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翟宇(發(fā)自廣州)
鐵飯碗破了
銀行的鐵飯碗正在破裂。
銀行、郵政電信、鐵路運輸一度是中國老百姓趨之若鶩的鐵飯碗。而銀行與郵政電信的鐵飯碗還是“含金”的!然而,幾年前隨著與電信的“生離死別”,郵政、電信的鐵飯碗也因此“砰”然而碎。如今,銀行這個據(jù)說“含金量”最高的鐵飯碗也開始悄悄地走向破裂。雖然仍有些許刺耳的聲音傳出,但不可避免地被中國金融改革的巨大潮聲所淹沒。
9月底,國內部分報紙和網站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這樣一條消息,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李禮輝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表示,明年計劃減員3萬人。實際上,從1999年起,中國工商銀行的裁員早已靜悄悄地展開。
近兩年,工商銀行的員工一直處在一種“心驚膽顫”的心理壓力之下。因為誰也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會在什么時候被迫下崗。考試,淘汰;再考試,再淘汰……只要有“需要”,單位里會隨時準備考試。或者是業(yè)績考評,幾個月或者一年不能完成任務,那對不起,請你走人。所以,現(xiàn)在只要你對哪一位銀行的職工表示羨慕,必然會得到他的連連搖頭:早就不是這樣了,現(xiàn)在都不得不抓緊時間學習,以免被淘汰下來。我們哪比得了那些剛從學校畢業(yè)的年輕人呢,腦子早就已經記不住東西了!
也許我們可以將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作為例子,為他們算算“人員賬”:1999年,工商銀行在廣東省的員工為4萬多人,現(xiàn)在的員工數(shù)目是3.5萬左右;這3年中,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平均每年再接收500~600名新員工。3年中,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共裁員7000人左右。到去年為止,工商銀行在全國范圍內的裁員數(shù)量達到7.5萬人。
在這些數(shù)字背后,隱藏的卻是重重的難題。裁員,顯然是銀行無可奈何的選擇。由于相當一部分的裁員是隨著銀行機構的撤并而同時進行的,原有的許多設備因此不得不擱置或另尋“出路”;而銀行對這許多員工的人力投資也必將因此而付諸東流。
可是,不撤并機構,行嗎?不裁員,可以嗎?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在全國共有多少儲蓄所、支行、分行?中國需要這樣多得數(shù)不清的銀行機構嗎?如此大范圍地布點,我們的銀行有沒有能力面對如此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tǒng)?我們的銀行能否使這許許多多的機構形成統(tǒng)一的流動性和統(tǒng)一的風險管理?
這接連不斷的問題也許可以作為銀行撤并機構和裁員的最好解釋。
中國銀行今年計劃裁掉5000人,關閉88家分行。而去年中國銀行的裁員也堪稱大手筆,一年之內裁員5200人,關閉141家分行。與中國工商銀行對比起來,中國銀行的“招”出得也的確是狠了點。這“快刀斬亂麻”雖說干凈利落,可問題卻也更多。靜坐示威的、與銀行鬧個不休的……國企下崗職工中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在這里幾乎一個沒少。甚至社會還曾有傳言:中國銀行出問題了!當然,中國銀行并沒有什么問題,只是銀行“含金”的鐵飯碗從此打破了。
也是在去年,央行金融研究局局長謝平就曾在一次研討會上透露,在未來幾年內,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將裁員20%~30%。以工商銀行為例,全國范圍共有員工50萬左右的員工,20%~30%的裁員比例將使工商銀行的員工數(shù)減少10萬~15萬人。如果這真是幾大銀行的裁員目標的話,那么現(xiàn)在由于裁員所帶來的陣痛顯然只是前奏而已。
裁員,換血,WTO
無論是工商銀行還是中國銀行,在大幅裁員的同時都在不同程度地接收新員工,而且新員工的學歷要求都在本科以上。這就是所謂的“換血”。
“工商銀行計劃在三四年之內完成人的置換,即在不斷裁員的同時適當?shù)亟邮崭邔W歷的新成員,使銀行的人才結構、學歷以及年齡等等方面能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工商銀行的一名員工這樣闡述他們的人力資源計劃,“但這一切都是在總行的‘減員’原則下進行的。”
中國銀行深圳分行的一名員工則這樣表述了他們的裁員“原則”:我們也有一些低學歷人員被勸退,但是這不表明我們機構是超員的。實際上,我們還有一定的職位空缺,今年還新招了100多人。就是說,我們銀行“血液”的數(shù)量沒有變,但是“質”在慢慢地改變。
現(xiàn)階段中國銀行業(yè)的所有改革似乎都無法脫離WTO而獨立存在。而銀行的裁員及“換血”之說顯然肇因于WTO。
為了精簡機構,加強管理,于是裁員;為了提高服務,提高員工素質,于是換血。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中國的入世。一名銀行界人士曾做過這樣一個比較:如果工商銀行的資產總額與花旗銀行相等,則花旗銀行的人均利潤是工商銀行的10倍。而實際上,花旗銀行的資產總額是國有四大商業(yè)銀行資產總額的總和!
我們面對的就是這樣一些對手。也難怪面對入世,人們對銀行的擔心總是最多的。雖然此前的比較更多反映了銀行的營利能力問題,但是解決中國四大銀行的冗員及機構臃腫問題卻是提高其營利能力應走出的第一步。
但是,在“換完血”之后,中國的四大銀行仍然面臨外資銀行的“挖墻腳”威脅。仍然是一個比較:白領階層,相同業(yè)務在國有商業(yè)銀行和外資銀行中的工資分別是3000元/月和1萬元/月。如果國有商業(yè)銀行工資水平沒任何提高,那么銀行業(yè)人才大量流失將是必然。
不過,曾有一名在工商銀行工作的普通員工表示,如果銀行的待遇能在現(xiàn)在的基礎上提高一倍,就會有很多人愿意繼續(xù)留在國有商業(yè)銀行。“因為在國有商業(yè)銀行穩(wěn)定,而且可以享受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等福利。”
當然,這不過是一家之言而已。就像現(xiàn)在的外資企業(yè)如此受歡迎一樣,雖然沒有各種福利,甚至在一些大城市也不能解決戶口,但是在相當多數(shù)的大學生心目中,仍以外資企業(yè)為就業(yè)首選。
于是,問題再次歸結到,國有商業(yè)銀行能不能提高自身的營利水平來吸引并留住人才?
癥結何在?
裁員不過是銀行業(yè)改革過程中的一小步。銀行總面臨這樣的兩難:人員太多了,必須要裁;可這又意味著銀行之前對他們的培訓投資打了水漂,還得拿出大筆的錢安置他們。錢從哪里出?自然還是老百姓的存款。雖然對于銀行來說,存款是它的支出,可錢就是在它手里,也只能是任由它不打招呼地“借”走,然后悄無聲息地再補回來。
其實,現(xiàn)在對于四大商業(yè)銀行而言,如何放出貸款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吸收的存款越多,銀行的負債越高;只有把存款貸出去,銀行才能獲利。
四大銀行自1999年將部分呆壞賬剝離給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后,由于國家對四大銀行的資本金比率嚴格要求,導致四大銀行在貸款上畏首畏尾。一方面擔心貸款不當導致新的壞賬產生;另一方面由于貸款制度性缺陷,一些急需貸款支持的效益好、營利能力也好的中小企業(yè)由于沒有擔保被銀行拒之門外,而那些有政府“擔保”卻已失去活力的國企仍然能得到貸款。于是銀行再次面臨囚徒困境,一方面為避免新的壞賬產生不敢把錢貸出去;另一方面貸出去的錢又不斷地產生出新的壞賬。
當然,銀行惜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強。對于擁有放貸權的各級分行應該采取怎樣的監(jiān)管手段;對于擁有放貸權利的人員應采用何種管理模式……都是加強銀行貸款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提高,良性貸款增加,營利能力提高,吸引高素質人才,這一切都貫穿于一個相輔相承的過程中。銀行裁員是必要的,但銀行現(xiàn)在的癥結更多集中在銀行自身的管理及營利能力上。裁員是為了讓銀行更輕松,而加強管理,積極放貸則是為了使銀行更健康,更強大。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