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堅(天津)
壟斷性價位易升難降
機票打折,不允許;紅眼航班,不讓開;京津塘等高速公路,往返過關費高于同程火車票價;火車票逢年過節漲價,美其名曰“分流”;電價水價,一漲再漲;醫療改革,醫藥
分家,藥費仍然居高不下;學校收費一年賽一年,有增無減;商品房降價,雷聲大雨點小。尤其是通信行業,手機單向收費,不行;裝機費、月租費,它都收著;公司上市,參加了基本建設的廣大用戶卻不是股東,沒有股權,不參加分紅(電力與機場建設等行業建設也存在類似問題)。雖然中國電信多次宣布了回報用戶的資費調整方案,但許多單項有升有降,總體水平最終基本持平。有的明降暗升,與消費者玩起了官場游戲。
不按市場規律辦事,壟斷性價位易升難降。這是怎么啦?細眼一看,相關行業大多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并且常常在國內市場中處于行業壟斷地位。
除去國際支付,國民支出都沒有肥水流入外國田。眾多的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如電信、電力能源、教育、交通、醫藥、金融、房地產、科技創新、工業制品、文娛等,無論哪個行業回籠的居民收入,都是“肥水留在國內”,流入國庫。但是,如果把有關“吃、喝、行、住、說話(通信)、電力、受教育”等劃為基礎性行業,科技創新、工業制品、文體娛保健、信息出版等則為發展性行業,那么,基礎行業與發展行業,二者之間,國民支出之肥水究竟更大比例地流入哪塊領地更劃算,更利于國民經濟整體走強,更利于全社會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呢?
該基礎的不“基礎”
就國民收入總支出的流向與流量而言,基礎行業與發展行業之間應該有一個適度的系數。可以說,一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如果電信、電力、教育、交通、養老等基礎行業“圈走(回籠)”的國民收入總支出所占比例超出了該適度系數,偏低,或者偏高,該國科技創新、工業制品等發展行業的前途則必受掣肘,從而影響國民經濟與全社會的健康發育與良性循環發展。
我國的基礎行業曾經是因為過于弱小,“服務與圈錢”能力太差等,而阻礙了經濟發展的。“要致富,先修路”,對于“車皮難,打電話難,行路難,用電難”等,我們是記憶猶新的。
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為了解決基礎產業薄弱形成的瓶頸問題,我國確立了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優先發展道路交通、電力能源、航空、電信、金融、教育等基礎產業的經濟政策。由于內資外資、主觀努力和優惠政策等一起上,就目前的經濟運行而言,諸多基礎產業不僅相對發達,日子好過,樓高漂亮獎金多,財大氣粗,而且常常因為壟斷經營而對發展行業處于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它們可以任意遏制市場需求和社會呼聲,任意推出偏高的壟斷價格,有強權欺行霸市之嫌。該基礎的并沒有真正“基礎”起來,困擾國民經濟與全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卻依然存在。近年來,民航客機上座率低,汽車繞小道躲避高速公路,居民電話通話率低,貸款難,商品房閑置,農民有電不用點油燈,子女教育和養老如兩座大山令人們有錢不敢花等經濟現象,幾乎是司空見慣了。
為什么?因為由于管理不善或乘機漲價等原因,一些基礎行業一闊臉就變,它們借助國家優惠政策、比較優勢與壟斷地位,以價位高、關卡多等而高高在上,令人“敬而難之,遠之”,弱化了人們對發展行業之產品與服務的消費愿望和能力。不少基礎產業換湯不換藥,從“短缺瓶頸,窮弱瓶頸”嬗變為“高價瓶頸,富強瓶頸”,繼續阻礙其它行業發展,使產業結構調整有名無實。當然,我們不否認它們起到了基礎產業的部分作用,但是,它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沒有從更高的國家全局利益出發,沒有完全發揮自己作為基礎產業而在全國一盤棋中的適當位置。
“為富不仁,恃強凌弱”,貧弱時獲得優先發展權,富強了翻臉不認人,還以勢(壟斷地位等)壓人,致使居家過日子、辦企業、干事業等有諸多不易。這不僅不道德,而且有害。有報道說,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天津市已于2000年底完成了農電管理體制改革。全市3841個村的140萬農戶,即使處于最偏僻山區,其照明用電也可享受每度0.49元的統一電價。僅此一項,即可減輕全市農民負擔約2億元。天津是“大城市,小農村”,中國是“大農村,小城市”,農村人口占80%。解決用電瓶頸,一個天津一年可以為農民減負約2億元,全國該是一個如何驚人的數字!如果再加上其它該低價、基礎卻高價而高貴了的支出,如水費、郵電費、公款吃喝招待費、臃腫的機構吃去的財政收入等,多少農民用于再生產的投入能力被耽誤了,多少農民可用于購買發展行業制品與服務的消費能力被阻遏、蒸發了?又增長了多少怨氣、不滿和社會暗流?
目前,由于基礎的不“基礎”,很多個人與家庭不得不把大部分收入(包括預期收入)投入了購房、防老、子女教育、醫療等基礎生存方面,為“生老病死,吃喝出行說話”等積蓄、犯愁。就單位與企業而言,電信、電力能源、交通等辦公成本逐年追趕生產經營性成本支出。這些都會減弱全社會的工業品消費和科技創新能力,導致諸多發展行業的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產品積壓、甩賣,再生產乏力,陷入相對萎縮與衰退的困境。這恐怕是我國一方面財政收入連年增長,另一方面工業品市場卻有效需求不足,國有工業與商業企業效益下滑,持續低迷,不能產銷兩旺的基本原因之一。
金融界已經飛速發展了,但毛病也很大。它們“嫌貧愛富,只求保險”,不把自己當基礎,或者缺乏把自己當基礎的眼光,也是有失偏頗的。如銀行貸款投放,過去是不講風險,現在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只講風險,不講扶持與創新。一方面多家銀行爭著給一些效益好的企業“錦上添花”,另一方面急需“雪中送炭”的新興產業與中小企業卻難以獲得資金扶持,相當程度上減弱了銀行業作為現代經濟發動機的領頭羊作用。
有些銀行,信貸、結算等主營業務下滑,乃至虧損,卻忙于爭奪代發工資、代收水電煤氣有線電視費等利潤業務。不是說這些不可以,而是說如果把這些當作主要的“經濟增長點”,那則是與“金融”二字相去太遠。
又如保險業,風險不大、穩賺不賠的險種各個公司一窩蜂爭相開發、推銷,一些急需保險、風險甚大的險種卻鮮有問津,乃至空白。收保費時“勤勤懇懇”,踏破門檻,理賠時“千呼萬喚始出來,難于上青天”。個人與企業,“保”是投了,“險”之后顧之憂仍存。人們不禁要問:我很安全,何需你保險;我很憂慮,保險哪里去了?如此保險業,沒它也沒事,有它多揩一層油,多掉一層皮,有收刮民財之嫌。只保自己“平安”,不保他人“危險”,凡事以“自己保險”為重,其社會保障作用不是大打折扣嗎?
失衡的蹺蹺板
基礎行業與發展行業組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蹺蹺板。它們互相支撐,又互相制約,尤其是制約對方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基礎”欠缺,或弱小時,形成瓶頸,阻礙了諸多發展行業的上升空間,不利于總體發展;另一方面,“基礎的”很發達,卻也很“高貴”,門檻高、要價高,服務差、關卡多,造成“上路難,通關難,用電難,講話(通信)難”等,同樣也會形成瓶頸,壓抑發展行業的前程,不利于整體發展。
假如我們有快車道,路寬、網帶寬,話線長、鐵路線長,飛機寬、商品房寬,電網多、資金多,管道粗、電纜光纜粗,硬件硬,等等,但人們卻難以上去運行,或者代價很高,或者關卡多,跑道不暢,形成資源運行中的閑置(它有運行成本,比普通閑置更糟),那么它們的作用也是要打折扣的。因為它沒能支撐起人民廉價、容易而有效的幸福生活,妨礙了工業、科技、信息業等發展行業的強勢發展,它至少沒有盡責,反而形成了新的產業結構失調,瓶頸、臃塞仍存。
謀取高效益是商業行為,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憑借壟斷經營地位,并打著國家利益的旗號,逆市場價值規律而實際自顧了小團體部門與行業利益,則不僅是計劃經濟弊端再現,還有害于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利益。如果社會大眾的收入常常因為滿足了“民以食為天”等的基礎消費而所剩無幾,如果發展性行業常常被基礎性成本支出搞得焦頭爛額,它們的發展后勁又從何而來?
中國還有一個習慣說法,一個人或家庭,如果發家卻只知吃喝玩樂,及時行樂,便是敗家子。但是,如果其收入僅夠吃喝等維持基本生存,那也是發家無望的。順而言之,如果說硬件短缺基礎薄弱,曾經妨礙了中國發展,那么,如果中國的國民總收入總是窮于應付基礎消費后,便所剩無幾,則也是很難富國,很難成為發達國家的。
富國宜先富民,強國宜先強民,不能以基礎的不“基礎”而迫使國民窮于應付維持基本生存,致使民貧國弱。
毫無疑問,放長線,鋪寬路,筑高橋,建寬帶,硬金融等,解決瓶頸問題,優先發展基礎行業是正確的。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太貴了,有米巧婦也難炊。如果有關基礎的寬、大、粗、硬、長、強了,卻以此“擁兵自重”,不僅有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一盤棋,還恃強凌弱,對國內其它更待發展的發展性行業保持諸多壓制勢頭,以最大限度地掏國內普通消費者的錢袋為能事,而弱于配套服務,疏于贏得WTO等對外競爭,則是對“寬、大、粗、硬、長、強”等的誤解、誤用與浪費。
現在,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不僅要讓“基礎的”強起來,而且要讓“基礎的”便捷、安全、廉價、易行起來,為各行各業“入世”而能“立世,贏世”打好基礎,最終壯大綜合國力。這些才是優先發展基礎行業的真正含義。
惡性循環
國家優先發展基礎行業,解決瓶頸問題,說白點,就是全社會不為吃喝、走路、說話(通信)、用電、住房、接受教育、養老等犯愁,好騰出精力大干事關發展的大事。
然而如今,在社會物價指數整體持續回落的同時,交通票價高、商品房價高、電話費電費高、書價高、學費及其所謂入學贊助費高等“幾大高”不僅鮮有松動,有的還不降反漲,或者明降暗漲。
有些行業不是因為發展好了而降價,讓國民與全社會得實惠,而是自認為腰板硬了,可以漲價了。如有的學校,本來收費不高,一旦國家投資改善了校舍,增加了師資等,它馬上向高收費看齊,美其名曰“優質優價”。為此,還有些行業與企業,不把主要精力投入抓業務,搞創新,多快好省(也獲利)地滿足社會需要,而是忙于拉關系,淘汰改造,忙于評級上檔次。為什么?檔次高了,收費也就名正言順爬跳上去了。
國家與人民為此吃了大虧。幫助了它的建設,它還要反過來向你多索取。如同個人評職稱、定巡視員級別等,給了榮譽,還要給相應級別的工資、住房、用車等福利待遇。至于他的貢獻是水漲船高了,還是原地不動,乃至退步,就不管了。而這些,不都是居民消費能力(或民脂民膏)堆砌的嗎?
有的行業或企業,讓你“寬進嚴出”,美其名曰培養消費群體,占領市場。它實則以低價或免費等降低門檻吸引大批消費者上了“賊船”后,馬上提高船票價格,讓你欲罷不能,乖乖挨宰,可謂“關門打狗”。
還有的行業,為了擴大收入,它們自造市場,乃至鏈式市場。如有的醫院治病,哪怕是極輕極易極微的病,有用沒用,有必要沒必要,也先推薦你用多種儀器查一番,撈足了銀子再看病。還有小病大治,輕病下猛藥等,也屬此類。他們不是看哪種藥療效好,經濟實惠,而是看那種藥回扣大,利潤高。先看錢,后看病。如果這是個別大夫的所作所為,也還不可怕,可怕的是這還是一些醫院明里暗里確定的創收主渠道,有“官方”色彩。
還有個別行業與個別企業,為了擴大收入,推出了錦上添花的消費項目,有誤導、助長奢靡、畸形消費之嫌疑。如手機銷售及其個別增值業務(化裝、短信息一類的),有些方面是重于趕時髦而掩蓋了其本身的通信功能。這些不可不謂經濟領域不正常的貧富懸殊。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些基礎行業的企業把持了社會資金再分配的投向與數量后,卻并沒有把圈來的資金用于更合理、有效的地方,而是不僅盲目擴大非生產經營性支出,或者造成資金閑置與浪費,還違規加入了股市、房地產等,去吹泡泡。
這種行為的危害性還表現在減少了我國國際收入。中國正更廣泛深入地融入國際市場,一些行業,如民航、電信、金融等,由于堅持高價而競爭乏力,服務也差,每年均損失了相當數量的國際機票、話費、國際結算等收入。最可嘆的是,一些制造“高價位瓶頸者”正開始吞吃自釀的苦果。據了解,今年1至6月份,中國電信固定電話放號數量屢創歷史新高,用戶總數已達1.6億戶,其它業務用戶數也猛增,如因特網用戶累計新增791萬戶,增長了287.6%。但是,累計收入不僅未與之同步增長(僅增長了5.8%,為873億元),反而比上年同期下跌了13個百分點。同時,還低于國內生產總值(GDP)7.9%的增幅。
又如有資料顯示,為補缺虧損,從1995年至1999年,中國郵政進行了多次調價,但名為調,實為只漲不降,僅一封平信便從0.08元漲至了0.80元。可是資費大幅上漲不僅沒有使郵政業虧損減少,反而從年47億上升到了154億。雖然有電話普及、E-mail等因素在內,但“漲價”也是使郵政業務量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據估算,僅1985年大幅提高報刊發行費用一項,便把許多報刊“逼上梁山”,其業務收入已經因此損失了30至40億元。這是否陷入了一個“虧損——提價——再虧損——再提價”的惡性循環?
放大來看,“短缺瓶頸——富強瓶頸”使我國國民經濟整體陷入了瓶頸不斷、繼續發展乏力的尷尬局面,使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走入了調整而未調順的怪圈。
“劣質官員”動搖民意基礎
其實,不僅僅是經濟界,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的單位與個人,官僚主義嚴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他們擺架子,他們脾氣大,官升脾氣漲,官大脾氣大,甚至以權謀私,貪贓枉法。他們挺著,橫著,在很多地方設關卡、官卡,官本位之卡,當瓶頸,以此損民利己,損公肥私,與民爭利,竊國之公有為己之私有。有時,衙門朝人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不托關系不送禮,就不辦事,或緩辦事。難以過他們的關卡官卡,不僅正經做事難,正直做人難,很多好事也讓他們拖黃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關當事人沒有擺正自己在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中國的地位,不知道自己的權力是人民給予的。
部分“劣質官員”覺悟低,“受教育少”,不知道國家蓋辦公大樓,改善辦公條件,提高工資獎金住房等福利待遇,打好基礎,是鼓勵他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動則興師動眾,擺譜擺架子。三兩個人的內部工作會、通氣會、例會,也要搭個主席臺,錄像、錄音、照相,話筒、花臺,一應俱全。一邊喊家底薄,人均資源少,可一點庫存,一點家底子,都花在這兒了,成全了幾個官迷的官癮、虛榮心,可謂損公肥私矣。
而且與輕車簡從、作風清廉正派等官員相比,這種官往往癮大技術差,工作業績不怎么樣,花活與漏洞,乃至明知故犯的錯誤卻不少。如上所述,如果經濟領域有一個“虧損—提價—再虧損—再提價”的惡性循環,那么,這里我們也能夠看到機構“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官本位惡性循環,危害極大。
“劣質官員”們“為官不仁”,不僅忘記了人民是治理國家的主體,更忘記了自己應該處于社會基礎地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們反而自以為是,本末倒置,以父母官自居,高高在上,不做公仆做主子,人民倒成了兒子與奴仆。
很多挺容易正當的事,他們也要制造“過五關,跑六趟,交八費”的雁過拔毛效應。如汽車等消費市場難以啟動,便與其銷售與使用等領域存在諸多經濟的與行政的瓶頸有關。“買得起馬配不起鞍”的消費恐懼心理普遍存在,這費那費,這手續那年檢,買車辦證跑斷腿,養車管車更是勞心費神。有了車,就等于有了一個包袱,多了一個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做孫子的機會。有了一條可以隨時抽打你的看不見的鞭子。有了這么一個不言不語卻不易伺候的爺,以至于搞不清究竟誰是車的主人,不能不令人望而卻步,知難而退,靜觀待變而決定消費傾向與時機。不客氣地說,我國的很多好事就是泡湯于官僚主義和貪官污吏。他們筑起官本位高門檻、關卡官卡,形成種種弊端,如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缺乏創新,浪費大,人浮于事更礙害于事,無效財政支出增加,國有與民營等企業投資積極性受挫,官場腐敗與地下經濟、黑幫活動等互相攀升,等等。這些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的良性循環進程。
電視劇里,遇有洪水等災情,大貪官和●振振有辭:“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談什么救民。”官重于民,官大于民,官本位是社會基礎,何等強烈、“有理”的統治思想。人民要上訪,部分不稱職者對以拖宕、敷衍、阻攔,更有人采取了打擊報復的言行,還有人開玩笑,搞黑色幽默,要人民“到銀河系找外星人解決”。真不知這樣的人是怎樣混進共產黨干部隊伍里去的。
人民稍有不滿,他們早已準備好的“左帽”就扣上來了:不維護大局,不服從集體利益,破壞安定團結,沒有保持一致,等等,對人民實行鄧小平同志批評過的“這是真正的管、卡、壓”的高壓恐嚇政策。“大局”之下,掩蓋了多少他們個人的小九九;“一致”之下,他們做了多少驅散人們保持一致的神圣信念。他們敗壞了多少“大局為重”與“保持一致”的事業。
沒有基礎,沒有發展。基礎的不安分,或者門檻高,或者開錯門,也不利于發展。同時,基礎的不“基礎”必然還會阻礙經濟與全社會的健康發展,導致市場無序,地下經濟泛濫,黑惡勢力膨脹坐大等等。
民為一切基礎的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霸道,天下無道。
殊不知,關卡權威,官卡神氣,瓶頸厲害,但也很危險。它們能迫使全國人民和發展行業見習“新孫子兵法”,到處裝孫子、做孫子,叩頭作揖、送禮陪笑臉,也能使自己成為人民的對立面和社會矛盾的焦點。沉迷低級庸俗,不把自己當干部,人民就不會把他當領導;不代表人民,人民就不會把他當代表;高高在上,不把自己當基礎,就是把自己架火烤。倒懸人民,人民就是洪水。誰要吃人民,人民就是他的猛獸。
不基礎的,位不正的,麻煩大了。人們已經看到,黨和國家決不手軟,很多濫用權力者、腐敗分子等已經下大牢,或者走上了不歸路。他們不安分守己,不盡職盡責,他們欺民騙黨,突破“基礎”,自造懸河沖自己,自造烈火烤自身,可謂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解決基礎的不“基礎”的問題,一是經濟領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各種所有制一起上,二是文化領域不提“文化為政治服務”,三是著手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在政治領域加強民主與法治。這些實際上都是在全社會推行的重民政策,民是一切基礎的基礎。
如此民重了,官輕了;民回位了,官本分了;基礎的“基礎”了,發展的發展了。如此,不頭重腳輕了,不官重民輕了,不官本位高強于民本位,何愁中國不民富國強?
加強自律和他律,該基礎的,別高貴!該低廉的,別高價!該簡單易行的,別復雜難辦!官本位封建思想嚴重的,要遵從民本位!
照明住房低廉些,說話(通信)便宜些,出行(交通)門檻低些,教育收費少些,看病防老容易些,辦事門檻低一些,人民大眾而不是官本位是國家的基礎與主人,等等。
一句話,讓基礎的“基礎”了,真正消除各類瓶頸、關卡官卡,中國國民經濟才是真正做好了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社會才是真正理順了關系,才能夠更快地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