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正在地構筑雙底形態(tài),成交量也呈現典型的“地量”,似乎借助政策面的因素,有望以平臺整理來形成底部區(qū)域。但仔細觀察盤面,卻發(fā)現問題并不這樣簡單,以前市場流行的“地量見地價”,在本輪大調整中可能失靈。現在不是照樣有松遼汽車、中紡投資等個股跳水打在跌停板上,東方電子、銀廣夏陰跌不止,德隆系股票高高在上等奇異現象,股價結構的調整還未結,大盤又如何算進入底部。
目前許多強勢莊股紛紛跌入10元以下,但機構出貨仍然堅決,其實對這批股票進行“復權”,許多股價是二三十元或者更高,從1999年大牛市開始后,大資金與上市公司聯(lián)手,股本擴張極快。可以講業(yè)績稍好一點,股價炒高后都進行過大規(guī)模送配股,主力帳面利潤十分豐厚,搶反彈或做短線者,千萬不要被絕對價位迷惑,以為很便宜屯。現在大批機構因為資金問題,戰(zhàn)略上進行主動撤離,只是苦于下檔缺乏承接盤,這股力量沒有消化以前,大的底部形態(tài)很難真正成立。
市場正處于政策、資金、丑聞、信心等多種因素互相纏繞期,各方面都比較謹慎,清淡的成交量反映的就是這種“矛盾心態(tài)”。管理層用新股北京華聯(lián)試探了一下市場資金,又用華能電力來考驗投資者對大盤股的態(tài)度,擴股步伐走的較為緩慢,而許多機構在暫停國有股減持后,猛然拉升了一下,發(fā)現并無人喝采,馬上勿勿收手。眾散戶早已深度套牢傷痕累累,拿不出更多的錢去買股票,這個底部又叫誰去鼎力支撐。
如果政策刺激無法形成“底線”,機構資金匱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交量雖然已經是地量,但許多個股拋壓沉重,談不上是地價。這樣大盤只能是以“市場化”方式尋找底部。這倒也符合管理層現在推崇的市場化,只是持有股票都還需多承受一些磨難,在波瀾不興的走勢中昏昏欲睡。由于中國股市投機性太強,一直以高換手率著稱,看到現在的成交量以為太少了,香港股市5萬億港元的市值,目前日成交金額也是幾十億港元,以滬深股市1萬多億的流通市值(約相當于香港的三分之一),兩地加起來交投并不比香港少。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地量區(qū)域”到了,不能確定的是“地價區(qū)間”也許還未到,按技術分析講是“底背離”,為什么會有如此現象,問問做莊機構就有答案,現在強莊股是想加倉,還是在慢慢撤離,大資金是買入還是拋售多。只有把這些困擾市場的關鍵因素弄明白,才能透徹理解大盤將如何運行。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yè)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