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剛(北京)
美國人在流血,星條旗在哭泣,末日審判的號角似乎已隱隱可聞!
在這個令世界震撼的時刻,不由讓人驀然想起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亨廷頓(Samuel P.Huntington)八年前提出的富有預言色彩的“文明沖突論”。
亨廷頓指出,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東歐解體,冷戰成為歷史,在"后冷戰"的世界中,人民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意識形態的、政治的或經濟的,而是文化的區別。人們用祖先、宗教、語言、歷史、價值、習俗和體制來界定自己。他們認同部落、種族集團、宗教社團、民族,以及在最廣泛的層次上認同文明。人們不僅使用政治來促進他們的利益,而且還用它來界定自己的認同。因此,在后冷戰的世界中,區域政治是種族的政治,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文明的沖突取代了超級大國的競爭。
具體而言,在后冷戰時代,最普遍和最危險的沖突不是社會階級之間、窮人和富人之間,或其它以經濟來劃分的集團之間的沖突,而是屬于不同文化實體的人民之間的沖突。當來自不同文明的其它國家和集團集結起來支持它們的“親緣國家”時,這些不同文明的國家和集團之間的暴力就帶有逐步升級的潛力。在南斯拉夫的沖突中,俄羅斯向塞爾維亞人提供外交支持,而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利比亞向波斯尼亞人提供資金和武器,但他們這樣做不是由于意識形態,或者權利政治或經濟利益的緣故,而是由于文化親緣關系。因此,亨廷頓預言道,未來的沖突將由文化因素而不是經濟或意識形態所引起,而最危險的文明沖突是沿著文明的斷層線發生的那些沖突。
亨廷頓特別指出,西方國家的普世主義日益把它引向同其它文明的沖突,最嚴重的是同伊斯蘭和中國的沖突;在區域層面的斷層線上的戰爭,很大程度上是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戰爭。
但美國人的毛病就在于,他們老是看不準敵人。上個世紀,他們怎么也沒想到,真正給他們的本土造成沉重打擊的不是蘇聯,也不是納粹德國,而是蕞爾島國“小日本”。近年來,他們又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在亨廷頓所開列的最有可能與西方發生沖突的文明中,赫然就有中國。殊不知,中國文明從來就不是攻擊性的文明,中國人對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從來就沒有太深的仇恨。
不過,亨廷頓將未來可能發生的文明斷層線上的戰爭,定位為穆斯林同非穆斯林的戰爭,卻相當有預見性。此次美國遭襲,從穆斯林世界或以伊斯蘭文明為認同基礎的“親緣國家”對此次事件的反映來看,就確有不少幸災樂禍者。我們惟有祈愿,此次事件不要最終成為大規模沖突的導火線。
(作者為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