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把TCL在90年代的變革創新分為三個階段:1998年是“經營變革,管理創新”;1999年是“職業化行為教育”;2000年下半年至今則進入了“變革創新,知行合一”的新階段。
日前,TCL集團在海南召開了“成長20周年反思研討會”,集團總裁李東生首次公開就自己對企業本身及目前整個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的看法,做了比較全面的表述。
創新要主動
李東生首先介紹了今年上半年企業的運行情況。據介紹,在整個家電業不景氣的環境下,今年上半年TCL集團主要經濟指標仍保持增長:實現銷售收入90·24億元,同比增長10%;利潤3·4億元,增長20%;出口2·95億元,增長44%;納稅6·2億元,增長22%。
但他坦承,如果自己和自己比,發展速度則減緩了,企業利潤雖然同比有增長,但扣除非經營性收益,經營性收益實際上是下降了。
也正因此,TCL認為,要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有必要進行一番“反思”和總結。
總結多年的發展經驗,李東生認為,支持企業發展最重要一點,就是企業內部不斷地變革創新。
“往往在比較理想的情況下,主動推進創新,其成本相對低,成效也會更好”。李東生對于“創新是企業永恒主題”深有體會。
李東生表示下一步TCL的發展戰略是,目前已經形成規模的產業,將通過變革創新做大做強,目標是要成為行業的前三名;對那些沒有形成規模的多元化行業和產品,則進行收縮重組。
直面兩大競爭
李東生稱,TCL要做全球化企業,希望突破目前發展的瓶頸,和其它同行一樣,也面對兩大競爭因素。一個是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一個是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帶來的挑戰。
現在,中國已是經濟大國,但卻非經濟強國。他指出,在全國“電子百強”企業中,前10名與國外同行比,差距仍在10倍到20倍之間。在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企業,年銷售也就幾百個億的人民幣,而松下、飛利浦、三星等國外企業年銷售是幾百個億的美金。“連芬蘭這么小的國家,也出了諾基亞這么大的企業,荷蘭有飛利浦、殼牌,而中國至今沒有哪個產業出現一個有強競爭力的企業”,對此,李東生感慨非常。他認為,中國有13億人口,與東南亞其它國家不同,不能靠依附別人,一定要建立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工業體系。“經濟全球化、經濟融合是趨勢,但相對獨立的經濟體系對于一個主權國家而言,仍是非常重要的,”李東生舉數字電視、廣播和移動通訊產業為例說,現在全世界在以上領域有三大標準,日本、美國和歐盟的,各不相同。而“這并非技術原因造成,根本上其實體現的就是國家和區域的經濟利益。”
他指出,和國外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生產效率、管理水平上,無疑差距明顯。尤其是在科技儲備上,更是嚴重不足。他指出,國內家電企業,目前在研發上的投入一般只占銷售收入的2%,而國外家電企業的研發投入一般都會占到6%——8%。
而且,國內企業的“軟肋”更在于:許多產品都需要使用別人的專利技術。如DVD生產,受專利限制就很大,國內企業很難做,“專利費用高昂得讓你沒得做。”李東生說。
其它產業一樣存在很多的技術壁壘,像CDMA通訊系統,也會出現類似情況。李東生指出,尤其是當國內企業的制造生產對其構成威脅時,相關企業的技術壁壘會“壘”得更高。而從整體上來說,在這方面中國應對的能力還是很弱,而且,似乎也沒有哪個政府部門去做這樣的事。
李東生認為,這也正是國內企業要做大做強受到的一個很大的制約。但企業如果不做大做強,風險無疑又是相當地高。
李東生說,今年上半年,松下、索尼都宣布虧損,但由于其資產值龐大、綜合實力強,幾億美元的損失“輸得起”;但反觀中國企業,無疑經不起這種重大挫折,包括像TCL自己。“如果我們重要產品出現失誤,出現巨額虧損就會受不了—因為整體基礎相對還是太薄弱。”李東生坦承。
他指出,面臨入關,包括TCL在內的國內大企業原有優勢正在淡化和弱化。過去,TCL借助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的支持,得以快速壯大成長,但加入WTO之后,市場開放,國內企業本土生產的成本優勢,必將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轉移到中國進行生產而減弱。而且,現在外資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適應力也在增強,許多外資企業還紛紛改變其政策,在高級管理層中引進大量的中國人才。所有這些,都讓李東生體會到了危機感。
機會在哪里?
危機重重之下,李東生仍底氣十足。他認為,TCL下來發展的機會和空間還很大。
他指出,TCL正面臨全球產業重組,重新洗牌的機會。現在大家都看好,中國將成為全球制造中心。李東生也認為,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而這種競爭優勢,已經不是簡單的低勞動力成本————事實上,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地區已低過中國。他認為,中國的優勢在于這么多年來,眾多相關的配套工業已經建立起來,且培養了一大批相關管理人才,勞工隊伍整體素質也已比較高。而這些,都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機會。
就全球產業發展趨勢,他認為,日本、韓國接下來還會逐漸退出制造業,這必將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進入機會。
其次,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沖擊,也為中國企業創造了機會。李東生指出,以前企業發展講究一個“漸進”的過程,但現在變化已非常大。原來的技術積累可能會因為新技術的興起而推動原來的價值,甚至被取代。而這,則為后進入者提供了極大的機會,為后進入者在新興領域的產品競爭提供了空間。大家都面臨“同一起點”,李東生說,好像今年在移動電話這一塊,這一特點就表現得很明顯。他介紹說,由于移動通訊GSM的技術平臺是開放的,因此過往的技術、管理積累在這一塊不大起作用。而TCL今年正是借此契機,在手機生產上打了個“漂亮仗”。“這個產品是我們今年發展最好的。”李東生說。其它類似情況還很多。
至于外部方面,李東生認為,隨著加入WTO步伐的臨近,國家相應也會有有利于產業發展、有利于建立自己獨立的產業體系的政策出來。
TCL去年銷售總額突破200億元,成為廣東省最大的工業企業。(記者 邱小紅)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