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雨
我是一個省直機關的公務員,是那種稱作“某某省某某廳”的政府機關。我在這個單位工作有5年了,在我們這個內陸省會城市里,這種單位應該算是很不錯的了,我看了前面不少在國企工作的朋友的文章,很有新鮮感,我想可能不少朋友對我們這種行政機關運轉情況不了解,甚至覺得有些神秘,在這里寫點我的見聞,介紹給大家。
官位、級別決定一切
在我們單位,人分三六九等,按級別如下:領導是廳級干部,包括正副廳長、正廳級巡視員、助理巡視員,中層是處級干部,包括正副處長、正處級調研員、助理調研員,底層是科員,包括正副主任科員、科員。還有工人身分的,包括駕駛員、打字員、其他崗位工人身份以工代干的等等。
人人都清楚自己的級別,也都清楚別人的級別。可以說是涇渭分明,不用說票子,即工資是由級別確定的,其他房子、車子甚至通知開會也會加上一句話如“處以上領導”,這是指正副處長參加,如“處以上干部”則是指所有處級的,含調研員們。于是當上科員眼望當科長,當上科長盼著當處長,當了處長瞅著廳長位子。在這樣氛圍里,人人都想上級別當官,不是因為官癮大,實在是因為沒辦法。你想啊,誰不想多拿錢,誰不想住上處長樓、廳長樓。有人說,中國人官本位思想嚴重,依我看,我們這種行政機關恐怕是最嚴重,簡直成了人生信條了。
思考有害,鉆研無用
機關里持本科文憑的人很多.處級干部們大多是初中或高中畢業讀黨校得來的。遇到問題只管向上匯報,廳長們喜愛一天到晚帶著處長們開會,大會小會的,都是分析討論怎么解決問題,集體決策嘛,最后廳長們怎么定就怎么辦。據說勤匯報會少犯錯誤,甚至不犯錯誤,領導會這為這樣人穩妥,可以重用的。于是機關里的中層干部大多數都是這種類型的,其實他們心里什么都明白,但是經驗告訴他們不能有自己的思考,凡事都少說為好,少拿主意為妙。
新來的年輕人有沖勁,覺得什么都要體現自己的價值,處處想標新立異,來到這種機關,就仿佛老虎進了金絲籠子,任你怎樣有勁都得把勁給憋沒了,幾年后等媳婦熬成了婆,自然都一切得心應手了。
工作成績考核沒有專門方法,每年的考評,是最原始的,全體打分,群眾分和領導分各占一半,最后拉平均。想得高分,領導關系是最重要的,群眾關系也不可小瞧。總之,人際關系是最終決定因素,工作成績如何沒人過問,如果過于突出,也許還是壞事呢。
論資排輩、熬年頭
比如我是97年參加全省公務員招考,過五關斬六將考入機關的。先是一年試用期,98年底評了個副主任科員,這是因為我已經工作了6年,有中級職稱的原因。按照有關規定,過3年后,也就今年可以升為主任科員,再過3年可以升副處級,當然這只是資歷夠了,能否升還得有許多因素的。這就要求必須得有熬的思想準備,著急要強,上進心過重都是很危險的,只能是不露聲色,還要表現出無所求,一派安居樂業、知足常樂的樣子,耐心等著吧。
出國是福利
90年代出國機會少,有門道處室的處長們紛紛邁出了國門,大部分對外聯系不多的處室則沒有機會。到了新世紀,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出國考察的機會慚慚多了起來。于是單位的頭子們一次、兩次、三次地出國,有門道處室的處長們也三番五次地出國。這樣,頭子們就不得不考慮到群眾輿論,開始照顧全面。人事部門把整個機關處長們出國情況排隊摸底一遍,且放出話來,近一二年,沒出國的處級干部都有機會出去。此方針一定,局面頓時平穩下來,大家耐心一點吧,機會就要來了。于是,管它考察內容是什么呢,關鍵是出了國。人事干部去考察經濟管理,紀檢干部去考察公路建設,財務干部去考察城市規劃,且都收獲頗豐。至于科級及以下干部除非門道大,否則耐心等幾年吧,處級干部們旅游完了,也許就有機會了。
無意之間寫了這么多,我仍然覺得言猶未盡。說實話,在這種單位我也干膩了,可是想走又下不了決心。畢竟這種單位,在我們這個城市可是熱門得很呢,去年機構改革多少人痛哭流涕地不愿離開。做機關干部做久了,什么真實本領都沒有,到企業去還真是害怕,機關害人哪。我期盼我國早日加入WTO,盡早與國際接軌改掉這種衙門作風。(編者:晨)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