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26日消息:自1996年連續七次降低存貸款利率及利息稅的征收,致使目前的利率水平降至改革開放近20年來的最低點。處于低利率時代,銀行儲蓄存款呈現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但也使得部分居民無所適從。事實上,投資理財的觀念及能力是真正造成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善于理財、觀念正確才會贏。面對儲蓄的低收益和投資的高風險的矛盾廣大居民應謹記儲蓄—投資—消費三部曲。
儲蓄仍是廣大居民理財的首選,但存款方法至關重要。第一,儲蓄到期日宜選擇在國債、債券的發行期,存款宜選擇三年以下的儲蓄品種,這樣可隨時把儲蓄轉向收益更高的債券(或投資);第二,活期儲蓄在余額累計較大時,可到儲蓄所銷戶結息,以免因利率降低而造成利息損失;第三,選擇諸如教育儲蓄類的儲蓄新品種。教育儲蓄最突出的優勢是免征利息所得稅及實得利率優惠、提前支取仍按同期同檔次定期存款利率計息。
投資國債。國債的資金價格總是高于儲蓄存款,年利率比同檔次定期存款高0.3~0.4個百分點,且信用等級、預期收益穩定。僅1998年我國個人可以購買的國債發行量就已超過2000億元;1999年發行的憑證式國債還可用于質押貸款,優勢顯而易見。
該消費時就消費。低利率時代,物價水平相對也較低,有錢要消費,沒錢利用消費信貸我們也要消費。“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是現代人主張的一種生活方式。學會信貸消費,應該說是國人向投資理財新觀念邁進的重要一步。
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分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于較投機的理財工具上。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沖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于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的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再等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