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不堪國債成本重負 中國將停發建設國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2日 16:00 《財經時報》 | ||||||||
2006年,或更晚,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標志—長期建設國債將選擇時機停發,以實現財政政策由擴張性向中性的轉變。這對樂于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發改委而言,當然不太令人痛快 □ 本報記者 李兆清
時近年中,國務院及各部委所屬的智囊機構紛紛開始著手準備研究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 據財政部國庫司一位官員向《財經時報》指出,財政部內關于明年宏觀調控政策的討論已有統一意見,即擴張性財政政策全面“淡出”時機已成熟。他并透露,積極財政政策在2006年開始全面退出,貨幣、財政政策將走向“雙穩健”,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已就此達成共識。 但財政部還未與發改委就此問題達成共識。這位人士指出,財政部和發改委對于財政政策的缺乏默契,使得中國政策出現怪圈——中國宣布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但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標志——建設國債依然發行。 最后障礙:發改委 2005年,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及長期建設國債資金,合計達到1754億元。相比2004年,實際可用于投資的財政資金數額并未減少,反而有所增加。 通常,發改委樂于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究其對發行長期建設國債情有獨鐘的原因是,積極財政政策使發改委繼續掌握長期建設國債資金的分配權。 財政部是最主張退出積極財政政策的部門。對財政部而言,以發行長期建設國債為主要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與財政部力推的公共財政體制方向大相背離。 近年來,國債建設資金游離于公共財政體系之外,許多國債項目資金未編進部門預算,也不能細化到項目;資金使用存在二次分配權,常常脫離人大、財政及審計監督,資金支付也大多脫離國庫集中支付體系,使得國債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極為低下。 財政不堪重負 在采訪中,許多專家向《財經時報》介紹,從2003 年中國第一次減少長期建設國債發行額度后,積極財政政策的淡出之路已走了兩年多,在第三個年頭完成退出,已是眾望所歸。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中央財政有超過3000 億元的超收。這約是去年長期建設國債的3倍。也就是說,去年如果不增發建設國債,財政收入也足以應付各類財政支出需求。 “財政部已不堪國債成本的重負。”這位財政部官員強調,中國國債正在步入借新還舊的高度債務時期,財政的債務本息支付任務沉重,年度還本付息額未來將每年達到5000億元,政府未來的償債能力大大降低。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全部債務存量已超過1.2萬億元(且未納入預算的政府債務約還有6000億元)。 停發只是開端 不過,國家發改委高層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全面停發長期建設國債的方針在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得到確定。在2006年,或稍晚些時候,可能會選擇時機全面停發長期建設國債,并進一步減少赤字規模,實現財政政策由擴張性向中性的轉變。 據他透露,中國將在合適時機順勢推出國債余額管理,從而為發行短期國債和停發央行票據打開一扇大門。因此,發行多品種的短期國債和用于社保、農業、環保、教育、公共衛生等公共領域的專項國債,放行市政債和企業債等或將成為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這位官員預期,新政策可能在明年年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期間完全敲定。 財政部國庫司國債管理處有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也明確表示,國債總量一定要縮減,從積極財政政策必然退出的大方向看,停發長期建設國債已是必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