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 績優基金廣發聚富身陷贖回怪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04:46 第一財經日報 | |||||||||
投資者小賺就出卻越虧越留 高業績基金被迫“瘦身” 低業績基金規模卻不變 本報記者 劉瑛 發自上海 廣發聚富身陷贖回怪圈
今年的基金行業中,正上演著一幕高收益基金遭遇大量贖回的“怪現象”。 廣發聚富基金就處于這樣的困窘中。根據晨星資訊(深圳)有限公司的數據排名顯示,截至今年12月24日,該基金今年以來總回報為6.26%,最近六個月總回報為7.65%,這兩項指標均位于同類基金排名的前列。 但同時,廣發聚富基金的規模卻在不斷萎縮。該基金的公告顯示,成立之時基金規模有33億份,但是9月30日基金規模卻下降到16億份,雖然還沒數據顯示最近一段時間基金的規模,但是從網點的銷售情況來看,廣發基金的規模仍在持續下降,估計目前的規模在15億份左右。 并非只有廣發聚富基金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這已經成為了多只業績較好基金的普遍難題。回報率較高的景順長城、嘉實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也同樣面臨著大量贖回的壓力。 傳統觀點認為回報率較高的基金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因此規模會擴大,投資者會贖回業績較差的基金,該基金規模會減少。 但事實卻是,在高收益基金遭遇大量贖回的同時,業績較差的基金的規模并沒有下降。一些規模較大的基金,如某只當時認購規模在百萬份以上的基金,雖然目前業績不盡如人意,但是基金規模卻并未縮水。 基金公司的收益主要來自于提取管理費,規模的下降直接導致基金公司收入的減少。 市場上因此呈現出一種“劣幣驅良幣”的現象,基金公司為投資者創造越多的價值,投資者贖回越多,規模下降越快,進而基金公司的收入就越少,而那些業績不好的基金公司,投資者反而不贖回,于是,并沒有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基金公司卻收取了較多的管理費。 去年這種現象比較少見。廣發基金的分析師黃海豐稱,去年各家基金公司的業績差距不明顯,今年市場起伏較大,基金業績開始分化。數據顯示,今年基金回報率最高和最低的差距在20%以上。 京華創業集團基金投資經理趙啟欣認為,基金可以利用分紅的手段聚斂人氣。逆市分紅的做法目前已被基金管理公司所廣泛使用,而與股票分紅的機理不同,基金的分紅僅僅是提振投資者信心而已。只要基金凈值處于面值之上,基金就可以作出分紅的決定。 但是他同時承認,分紅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分紅對穩定基金規模的影響十分有限。廣發聚富基金在今年曾分紅四次,但是對阻止贖回并無太大的幫助。 一位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市場的一些固有問題已經培養出投資者短期操作的習慣。引導投資者的同時,應該改善市場環境。 股票投資習氣“傳染”基金投資? 廣發基金的分析師黃海豐認為,這是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問題:小賺就出、越虧越留,賬面虧損就不是虧損。投資者在股票上就不斷地重復這種做法:把好的股票賣掉,而虧損的股票從來沒有止損的概念。現在投資者又把這個“經驗”帶到基金投資上。 晨星基金研究中心主任黃曉萍表示,基金的持有人包括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等等。機構相對比較理性,他們在認購和贖回基金時更多是考慮服從自身投資組合的安排。而不少個人投資者買賣基金通常是一種短期行為,他們很少考慮基金的投資周期是否與自身投資目標相匹配,而是更多地追求低買高賣。 盡管投資者對收益高的基金有認同感,對這部分基金也會積極認購,但更多的投資者卻愿意認購凈值較低的基金,因為相對于業績較好的基金,同樣金額的資金可以認購更多的基金份額。 對于此現象,黃海豐表示,投資不等同于消費。消費應該注重產品現在的效用,所以消費者會選擇價格較低的產品。但是投資者不能用消費的觀念來投資,投資看重的是未來的收益。 黃曉萍表示,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投資周期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地構建個人的基金組合并進行相應的監控和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