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債券 > 正文
 

告別廉價石油 廉價能源時代一去不返(2)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4日 17:49 景順長城

  長期石油需求——向東方世界傾斜的結構轉變

  正如GDP的增長,石油消費增長并不一定逐年穩定增長而有可能隨經濟周期相應發生變化。長期來看,全球石油需求增長趨勢相當穩定,在過去30年保持1.7%的年均增長率,而在過去10年維持著年均1.8%的增長速度。既然如此,就沒有理由否認未來也會按類似的增速發展,從而給我們提供一個進行其他預測的比較基準。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其2004年國際能源展望,預測2010年全球的日均石油消耗將為90mb/d(百萬桶每天,下同),而在2030年消費達121mb/d。這相當于年平均增長率達1.5%,低于前面提到的年增長趨勢。美國能源情報署卻認為有更猛的增長勢頭。基于他們關于全球GDP增長的重點參考案例,他們預測年平均石油消費增長速度為1.8%,意味著2010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費將達到91.4mb/d,而2025年達到120.9mb/d。美國能源情報署并沒有預測到2030年,但這個看似簡單的1.8%增長率的推斷卻意味著2030年日均石油消費將達到132.4mb/d,比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高出逾11mb/d。同時,美國能源情報署根據2030年最高增長和最低增長使日均石油消費量分別達到端值110和161mb假設情況,分別預測相應的市場日均石油消費量。而實際數據可能在兩個端值之間移動,但超過中值水平卻并非難事。

  1990年,工業國家占全球GDP的79.5%,2001卻降至77.5%,而基于美國能源情報署的重要規劃,該比例至2025年將降為68%。這種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將比發達國家更快速增長的主張并非無稽之談,本身也符合基本經濟原理。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卻由諸如韓國(上世紀80年代)的小國拔得頭籌,即使近年來中國引領的經濟熱潮也是緊隨印度之后。這些小國擁有全球35%的人口卻僅消耗全球11%的石油能源。假如擁有相應的國家規模,全球GDP占比將完全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向非工業國家傾斜。而且,經濟增長在發展中國家形成的能源密集型產業發展趨勢,對未來石油消費格局提供了重要提示。

  中國的石油消費能力被過分低估

  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可謂無窮。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稱,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將有望增至4.5億噸。這相當于日均消耗量僅僅增加9mb/d,消費總量明顯被低估。在前面提及的案例當中,美國能源情報署依據中國6.1%的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預測其2020年的日均石油消費量為11mb/d,如果經濟增長達到7.1%,石油消費量將高達12.8mb/d。基于這個觀點,中國從2002年到2003年的石油消費量為600mb/d,而2003年到2004年的石油消費增長為1.0mb/d(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估計),從而中國2004年的日均石油消費量為6.6mb/d。即使僅以0.5mb/d的年消費量增長速度也會使石油消費總量在2020年接近15mb/d的歷史高點。另一方面,中國石油消費在10年平均增加7.5%。長此以往,中國日均石油消費量將于2024年達到27.5mb/d,與美國石油消費量持平。(見圖4)

告別廉價石油廉價能源時代一去不返(2)

圖4 (景順長城基金供圖)

  實際上,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速不可能放緩,盡管能源短缺導致的生產萎縮已促發國家工業化的重大瓶頸。中國政府已多次采取行政手段調控投資增長,而利率也在最近自1995年以來被首次提高。但中國石油消費巨大潛能的擴張仍不容置疑。例如,盡管當前中國每1000人中有20人擁有私人汽車的比率相對全球每1000人中120人有車的比率依然微不足道。而據交通部透露,汽車總量有望翻升6倍于2020年達到1.4億輛。

  這種關于中國石油消費潛能的預測與人均石油消費量已獲證實。美國過去20年的人均石油消費量意料之中的穩定,但同期韓國卻激增到4倍。如圖5所示,根據2005年的規劃,中國公民人均每年消耗2桶石油,明顯低于韓國和美國的同期水平。然而,如果韓國模式在中國今后二十年重演,中國日均石油消費量將不可思議地達到近30mb/d,,遠遠超過目前任何一家機構所作出的估測。

告別廉價石油廉價能源時代一去不返(2)

圖5 (景順長城基金供圖)

  石油和經濟

  近期的油價異常飆升與之前分別與1973年、1979年和1990年爆發的石油危機均有些許相似之處。然而,此次危機的經濟影響卻或許截然不同。前三次危機因供給恐慌(1973年和1990年),或OPEC國家為激發總需求和通貨膨脹、從中牟利,而蓄意進行供應壟斷,或美元疲軟(1973年和1979年)等諸多原因觸發的。

  當前油價異動的經濟影響之所以可能大不同于以往,并非因為油價(相對價格變動)本身的影響有限,而是由于累計總需求(或總供給)和通貨膨脹率(整體物價水平變化)的變化。1973年和1979年的名義和實際總需求均飛速增長,總體物價水平也強勁攀升,而此次的全球名義總需求盡管由于處于新經濟增長周期上升初期而得到鞏固,卻仍然相當不足。因此,美國強勁累計需求的必然市場反映即1973年和1979年的油價飛漲與當時的緊縮貨幣政策矛盾激化,于是由于調控名義需求和通貨膨脹率----而產生其副作用----引發經濟衰退,成功抑制了石油及石油相關產品的需求。綜上,并非石油漲價導致經濟衰退并發,而是由于緊縮的貨幣政策。相反的,這一次,盡管由于世界經濟處于上漲周期,使得累計真實需求猛增,但全球名義需求卻仍波瀾不驚(或許中國例外)。從而,此番油價暴漲更有可能是暴露其他商品和服務消費,而并非引發通貨膨脹或經濟衰退。

  結論:廉價能源時代一去不返

  本年對于石油市場的更多焦點集中在有關石油供給的短期基礎建設風險和某些地區的政治風險。不容置疑的是,石油供給動態和全球需求回升的綜合影響觸發油價因剩余產量減少而一路漲升,進而擠壓了由于OPEC國家長期控制原油市場產生的所謂泡沫。由于剩余產能的逐步消耗和較低的商品庫存水平,油價將可能、至少在北半球的整個冬季持續震蕩,并仍可能突破40美元(紐約基準原油)的標志價格。

  世界石油資源并未枯竭:盡管經證實的能源儲備總量并未增加,但癥結在于中東地區的動蕩政治局勢或獲取能源的昂貴成本。新生能源或者受控于敵對政權,或者必須付出高昂的開采代價如深海勘探或諸如加拿大焦油沙之類的非傳統能源研發。

  石油的長遠需求固然難以預測,但看來也被眾多機構低估。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對于全球GDP日益增強的重要性最近更加突出,部分由于中國和印度在全球人口占比的顯著地位。上述國家不僅經濟發展速度超過發達國家,而且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典型的能源密集型產業特征。中國的潛在能源需求無可限量:以目前的需求增速,未來20年,其占世界石油消耗的比例將與美國持平。

  難以擺脫油價高企的局面,除非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或陷入經濟衰退的窘境。然而,目前任何類似延緩石油漲價的情形或跡象尚遠未出現。長期來看,油價將大大超過其過往價格。(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供稿)

  以上表述的觀點來自John Greenwood,景順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和Stuart Edwards,并不特指任何景順的產品。以上觀點可能發生改變。INVESCO全球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經金融服務當局授權并受其監管,并且歸屬于景順集團。

[上一頁]  [1]  [2]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景順長城新聞 全部石油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故宮等景點門票擬漲價
第4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第54屆世界小姐總決賽
男人為什么喜歡車
女人與車的美麗約會
自己建房開發商靠邊站
圖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娛樂風月圖鑒
歲末讀書頻道大盤點

<blockquote id="0cyy2"></blockquote>
<code id="0cyy2"><pre id="0cyy2"></pre></code>
  • <code id="0cyy2"><pre id="0cyy2"></pre></code>
    <strike id="0cyy2"><option id="0cyy2"></option></strike>
    <source id="0cyy2"></source>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