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市場開局大熱 機構秣馬厲兵靜待時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6日 14:4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申興 深圳報道 9月12~18日在京召開的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第28屆全球大會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官員透露,5部相關政策法規將陸續發布,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將進入實質性階段。 企業年金市場一時大熱。但事實上,也許還不能樂觀到認為年金市場“萬事俱備,只 欠東風”,破冰之途仍然有多道坎兒。能否激發企業的動力 武漢大學政府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社會保障中心副主任李珍在國內企業年金一片叫好聲中采取了并不協調的謹慎態度。她說:“企業年金真正受益的是政府和個人,但目前政府和個人都不是特別熱心,最熱心的都是資本市場的人。” 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影響年金市場迅速發展的瓶頸是稅收優惠政策。雖然國務院已明確在東北三省進行試點,企業可享受4%的稅前成本列支,但未推廣到全國。 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權威人士表示,雖然勞動保障部一直在做國稅總局等多部門的協調工作,力圖出臺全國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但何時出臺至今“還沒有時間表”。 國務院曾在2000年(國發)42號文中,明確授權各地方政府制定相應稅收政策。目前,已有云南、安徽、山西、浙江等省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政策,但稅收優惠千差萬別,高的如湖北,多達12.5%,多數省份則在4%-5%之間。如何在協調各方利益和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情況下,出臺一個統一的稅收優惠,尚無定論。 根據已經出臺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企業每年為職工交納的年金總量不超過員工去年一個月的工資總額,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企業年金管理中心祝獻忠主任預計,全國出臺的稅收優惠不會超過8.33%,很可能是在4%-8.33%之間。只是目前國內的稅收優惠僅僅局限于企業所得稅,而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沒有提及,國外則一般是雙管齊下。 即使是稅惠政策出臺,能否激發企業建立年金的熱情也仍存變數。李珍認為,由于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狀況,企業有很大的選擇余地,為了節約成本,企業不會主動建立企業年金,事實上不論是4%還是8%的稅前成本列支都遠遠不如索性省下年金這一塊。企業年金的發展只能寄希望于在某些人才供求比較平衡甚至供給緊缺的領域先行。 而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基金托管部總經理劉長江看來,不完善的不僅僅是稅收政策,現有財務政策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各企業都有退休人員,他們是否可以納入年金的范疇,按照國家政策,退休人員的費用不能列入企業成本,實現養老待遇的平衡過渡是一個重要原則和目標,如何考慮在退休人員中開展企業年金將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游戲規則仍朦朧 事實上,對于那些熱情洋溢希望進場的金融機構,未來也仍有些不確定。 招商銀行雖然早已秣馬厲兵,但實際上其主要精力目前只能從開拓市場轉向開發技術系統和加強培訓,以此來苦練內功。 主管企業年金業務的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唐志宏表示,招商銀行早在2001年就成為勞動保障部企業年金賬戶管理的惟一試點銀行,2003年5月,又成為第一家建立企業年金管理中心的銀行。但至今,“市場上還沒有一家符合規定的受托人,我們也還不是,因為規則尚未公布”。唐志宏的話不無遺憾。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企業年金參與主體的“二次認證”標準一直沒有出臺。年金管理的“四種人”——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目前都尚未認定。這樣一來,各路人馬都在虎視眈眈,等待時機。 就年金市場而言,《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兩部法規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規定,企業和各類參與主體都難以依照法規來運作,還需要許多配套的細則。有關專業人士表示,如果進展順利,估計這些法規和細則如《企業年金管理運營機構資格認定暫行辦法》、《企業年金賬戶管理信息系統試行標準》應該會在年內出臺。 但該人士表示,即使所有的法規和細則都完善了,也不等于企業年金的運作就完全沒有障礙。“企業年金畢竟是一個全新的市場,要依據一個全新的規則和一個全新的標準,在具體運作中還會有很多實際的問題要解決。” 例如,企業年金不僅是歸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管理的領域,由于眾多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參與,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也都守土有責。在具體監管中,“一部三會”如何各司其職亦是難題。 再例如,企業年金賬戶可能正在成為促進中國金融體制轉向混業經營的通道。清華大學就業與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說,企業年金法律應當允許賬戶所有人在各類金融產品中進行投資選擇,這就出現這樣一種情形:分業監管下的各類金融工具在一個企業年金賬戶中實現了混合管理,這將挑戰現有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