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發行困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08:45 證券時報 | |||||||||
□劉興祥 對于基金公司發行產品來說,年末與年初時節最令人難熬:投資者認購基金會相對較為冷靜與謹慎。從近期披露的新基金成立規模來看,發行仍然陷于困局。例如,有中國銀行強力支持的中銀國際推出的首只基金僅募集了10.63億份基金單位,勉強實現了兩位數的成果。即使是前期備受市場關注的貨幣市場基金在首發上也表現一般:海富通貨幣市場基金首
事實上,與去年第二、三季度相比,目前的基金發行狀況更加令人憂慮。對比各期基金發行規模與市場認同情況,基金業目前實際上是遭遇到了從2001年以來的最大挑戰。表面上,投資者認購不踴躍是受到年底較大持幣需求及銀行員工迫切需要完成儲蓄任務的影響。但這顯然應該不是全部。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完全是現金與儲蓄的一種替代,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相當需求,至少吸引超過10億的資金量不會存在太大問題。因此,當前基金發行市場出現如此困難的局面,其實應該有更深層的原因。 對于專業人士來說,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是合格的“硬杠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成立滿一年的97只股票型基金多數是“合格”的。其中,湘財荷銀基金旗下的湘財合豐成長以超過16%的年度凈值增長率成為開放式基金年度凈值增長冠軍。然而,對于投資者來說,絕對的業績回報才是實實在在的收獲。從這個指標來看,能夠讓投資者有所回報的確實是比較少的,從而讓投資者難以滿意。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又如何進一步加大對基金的投資力度呢?回想2004年一季度的基金發行高潮,賺錢效應是其中最主要的推動因素。更何況,從9月底以來,深滬股市表現日漸乏力,鮮有亮點,難以讓投資者產生投資的沖動與欲望。 當然,發行規模有限對于基金業來說未嘗是件壞事。規模有限意味著基金經理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有效投資,不必因為資金多而可投資的好股票少而發愁。如果能夠長期堅持下去,基金產生賺錢效應,何愁投資者不跟風呢?現在的問題就在于,基金公司在發行新產品時就需要一定規模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從而才好向股東交待。并且,基金經理的業績考核在國內目前至多也就以一年為周期,又如何有耐心讓投資者來逐步認可呢?因此,在目前的基金市場上,不僅投資者有短期要求,不少基金公司也難以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 一年之計在于春。基金發行如此窘迫或許只是基金業在新的一年里面臨劇變的開始,更深刻、更劇烈的變化還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