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基金業大洗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08:55 證券時報 | ||||||||
□孫森林 在剛剛過去的2004年里,基金的總規模達到3300億份,比2003年翻了一番,有多只開放式基金的首發規模超過100億,ETF和LOF等創新品種也正式登場,這些成績足以讓管理層和基金公司感到驕傲。不過,在基金超常規發展的同時,基金本身存在的問題也在不斷地暴露,而且有些已經成為基金業長遠發展的障礙,不能不引起警惕。
雖然基金經理們口頭上都推崇價值投資理念,但過于強調財務數據等“硬指標”、忽略了公司治理等“軟指標”的行為最終會導致投資決策的錯誤,有時這種錯誤造成的傷害是致命性的,“伊利事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讓人憂心的是,犯這種錯誤的基金并非少數,像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出事前的前10大流通股東中有9個都是基金,正是由于它們的投資理念嚴重趨同,結果是一錯都錯。 靠天吃飯也是基金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大多數基金的發行規模與行情緊密相關,行情火爆時,首發規模可以過百億;行情低迷時,首發規模一落千丈,低到不足6個億的也有。另外,基金持續營銷能力嚴重不足。不少基金在成立時拼命拉關系、派任務,提高首發規模,基金成立之后卻幾乎沒有任何持續營銷措施,一旦遭遇規模較大的贖回,基金份額就急速下降,對于以靠提取管理費為生的基金來說可能生存都成問題。 此外,一些基金在日常運作中還存在的利益輸送等違規操作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證監會的重視,并進行了全面調查,但是調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基金業之所以存在不思進取、利益輸送等行為,與目前基金管理費的提取方式有直接的關系。由于管理費普遍是按基金規模而不是按經營業績來提取,所以很難調動起基金經理的投資熱情,也為基金違規進行利益輸送提供了條件。 基金的發展壯大也帶來了管理層不愿意看到的負面影響。由于基金采取集中持股的操作方式,加之投資理念高度趨同,所以基金往往會集中性地買入或賣出某些大盤股,造成股指的大幅波動,這就背離了管理層發展基金穩定市場的初衷。 基金身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有些是個別基金自身的原因,有些是制度性的原因,某些問題已經威脅到了基金業生存的基礎。在2005年里,管理層很可能針對這些問題出臺一些規章制度,甚至修訂一些根本性的制度,從而將基金業引向規范。 雖然管理層一直對以基金為首的機構投資者呵護有加,但這并不意味著基金業就可以高枕無憂。相反,目前基金業的處境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內憂方面,基金產品同質化、經營粗放化現象嚴重,產品創新設計等能力嚴重不足,“靠天吃飯”情況非常普遍;外患方面,一方面要受到數量龐大的地下私募基金的沖擊,另一方面,市場準入條件日漸寬松,有關方面已經開始對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公開征求意見,以銀行體系龐大的經營網點以及多年從事金融業務的市場感覺,從基金手中“分一杯羹”并非難事。 可以想象,在新的一年里,如果一些基金繼續躺在政策的呵護環境下睡大覺,不徹底轉變自己的經營思路,不多設計一些差異化、有真正市場需求的產品,被業內淘汰將在所難免。那些產品創新能力很強、一直規范健康經營的基金將受到投資者的日益青睞,規模也將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