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之 發自北京
“加快建立市場化的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央行行長周小川4日在央行年會上的表態使存款保險基金漸行漸近。
去年10月,央行新設金融穩定局里專門設立了存款保險處,具體負責研究存款保險
制度建設事宜。央行和銀監會聯合課題小組醞釀已久的存款保險制度去年已經提交國務院。目前決策部門正在對細節進行推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彭興韻對本報記者表示,建立市場化的金融風險補償機制現在已經迫在眉睫,證券市場上投資者信心已嚴重受挫,如果著眼于全局,建立包括存款保險制度在內的投資者風險補償機制,對客戶進行有效補償,將大大減少最終投資者和最終貸款者的風險,這無疑關乎我國金融業穩定發展的大局。
金融學家夏斌指出:我國政府過去一直實行的是隱性的存款保險制度。這種隱性存款保險制度甚至還覆蓋到證券、信托等各個非銀行金融領域。無論是剝離四大行的不良資產,還是向它們注資,亦或是向被關閉的金融機構提供再貸款(償還私人債務),都可看作是政府為國民提供了一種變相的存款保險服務。
夏斌指出,如果不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那么將來四大商業銀行改革的成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因為在隱性存款保險制度下,經過股份制改造并實現上市的國有銀行依然缺乏風險管理的壓力,它們還會不斷產生新的不良資產。到那時,政府可能只有選擇再次對它們實施救助。正緣于此,避免道德風險成了存款保險基金設計中考慮最多的部分。
有關專家透露,為避免存款人放松對銀行應有的監督,央行設計了一定的保險賠付比例和最高限額。例如,對單個存款人只賠付其存款損失的90%,或最高賠付不超過5萬元。但他同時表示,具體的比例和限額要根據儲蓄分布等情況來計算,尚未最后確定。
據了解,目前存款保險制度方案已具雛形,包括機構和成員的設置、賠付標準、費率制度以及今后存款保險機構與央行、銀監會的協調機制等。最終存款保險制度方案可能是:建立存款保險計劃,設立存款保險基金,建立相對獨立的類似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機構。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否參保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比較有代表性的兩類觀點是,一部分人認為,四大行沒有必要參保,因為它們已有國家隱性信用作擔保;如果參保,反而會吃掉銀行一部分利潤,影響不良資產核銷。另一種觀點是,四大行要真正走向市場,必須建立社會化的存款保險制度,否則存款保險制度就無從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