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7日消息 (記者楊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繼前段時間的“十塊錢買兩根蔥”之后,各類農產品的漲價潮輪番沖擊著百姓的“菜籃子”。近日,蔥價緩慢回落,蒜價又開始抬頭。中農網價格行情系統數據顯示,蒜頭價格自3月份以來就一直保持小幅上漲的趨勢,3月下旬開始漲勢明顯,4月5日,蒜頭價格漲至春節以來歷史最高點。
關于農產品價格忽高忽低的話題一直被人們熱議。2010年,“逗(豆)你玩”、“算(蒜)你狠”、“將(姜)你軍”和“唐(糖)高宗”曾是社會上分別形象地比喻當時綠豆、大蒜、生姜和食用糖價格過度上漲的情形。2011年,針對出現的蔬菜、水果和土豆等滯銷和價格跌破收獲成本的情況,媒體也曾大量報導。近日針對大蔥價格過度上漲又出現了“沖(蔥)上天”等熱議的話題。那么為什么農產品價格會出現這樣的波動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實際上農產品價格波動是農產品市場運行的天然屬性,不管哪個國家在不同的階段,它都有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我們比較了一下近幾年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和世界農產品價格波動,發現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程度比中國的農產品價格波動還要劇烈。農產品價格天然的就具有波動的屬性。我們只能夠把農產品價格的波動的程度盡可能的讓它降低,但是我們很難把農產品價格的這種波動完全消除掉。
那么如何使得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回歸到理性,是否政府的干預就能夠使農產品的價格降下來呢?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都不贊同以政府為主導來控制農產品價格。
專家認為,糧食關系國計民生、社會穩定,國家對糧食生產和流通進行適當干預是十分必要的,即使在金融危機前后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條件下,我國糧食價格也沒有受到國際市場的太大影響。而對于像大蔥等這樣的農產品,既沒有必要直接干預,也難以有效干預。市場有著自身的調節機制,如果依靠行政干預往往會把握不好復雜多變的供需信息,常常會放大信號、干預滯后,會導致市場價格更大的波動,阻礙農產品價格向均衡狀態的回歸,到頭來還是生產者、消費者兩頭受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