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裝袋、封口……10月26日,在長春蔬菜批發中心市場的一片空地上,6名女工忙碌著對大片元蔥進行倒袋分裝。她們的一旁,站著一位正在抽煙的中年男子。他姓李,在這個市場做批發商已有30年之久。
“這一天開支就得700塊錢,今年一分錢也賺不著。”話音剛落,李先生便深吸一口煙,眼神飄向遠處。
今年,土豆、白菜、大蔥等多種農產品曾相繼陷入價跌滯銷的困境,如今,這一棒又傳遞到了元蔥的手里。
2010年,元蔥價格走高,農民獲利;如今,種植戶手中的元蔥賣不出去,批發商也因無價無市而叫苦不迭。歸根結底,就是“吃了跟風種植的虧”。
●滯銷
“60斤元蔥
只賣15元”
趙國富是我省榆樹市新莊鎮葦子溝村的村民。
今年,他共種植了12畝元蔥。由于年景好,加上前期管理得當,元蔥產量喜人,畝產達1萬斤左右。收獲前夕,趙國富滿心歡喜,盤算著可以賣個好價錢。可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元蔥價格低得讓他“跌破眼鏡”。
“一斤好元蔥收購價才兩毛幾,一袋(60斤)賣15元。”趙國富介紹,種植元蔥需要投入的成本包括租地費、雇工費、種子化肥等,一年下來,成本價格大約0.3元/斤。按照眼下的行情銷售,一斤元蔥賠0.05元。“我家今年賠了4500元。我還算幸運的。”趙國富說,和他同村的元蔥種植戶大約有15戶。如今,一家賠兩三萬元的比較普遍。截至目前,該村仍有20萬斤元蔥暫時沒有銷路。
與趙國富境況相似,元蔥也成了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種植戶劉平的一塊“心病”。
“收購價比去年低50%還多,目前我賠33萬元左右。”劉平介紹,今年他共收獲600萬斤元蔥,大概還有400多萬斤滯銷在產區。最近,他暫時打消了往長春運送元蔥的念頭,原因在于批發價低,產品銷售所帶來的收益與成本、費用相比,相差懸殊。如果將元蔥運到長春后全部賣掉的話,一車得賠上2萬多元。無奈之下,他只好將剩余的元蔥囤在產地的庫房里。對他來說,需要為此額外投入20萬元的儲存費。
記者從多渠道信息獲悉,甘肅酒泉、民勤,牡丹江寧安、山東安丘等一些村莊均存在增產不增收,元蔥“滯銷”的現象。
批發商
遭遇“倒割肉”
元蔥滯銷,批發商和種植戶一樣難受。對李先生來說,先是土豆難賣,緊接著又是元蔥“滯銷”,這一個年頭,他連受“雙重打擊”。
李先生說,去年同期,元蔥的批發價格為0.9元/斤左右,今年只有0.3元/斤,降幅約60%。原因在于全國多數產區種植面積同比擴大,產量也有所提高。市場供應量大于需求,因此,批發價格同比下降。
“這個批發市場一天供應量大概在60萬斤左右,而需求量只有5-10萬斤。”李先生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東京城鎮一位批發商前段時間拉了一車元蔥來長春探銷路,兩天時間一袋元蔥都沒賣出去,最后,他是含淚離開的。
“去年賺5萬,今年白忙活。”李先生告訴記者,眼下,批發商批發一車(8萬斤)元蔥,不僅不賺錢,反倒賠好幾千元。主要在于批發價不高,但批發環節產生的費用卻“高燒”不退。以一斤元蔥為例,裝車費1分、運費6分、卸車1分、稅3分、代收費1分、人工倒裝費1分,加上10%貨品損耗,費用與利潤相抵,批發商不但沒收益反而遭受“倒割肉”。
另一位批發商張先生告訴記者,在長春蔬菜批發中心,有的元蔥批發商虧損額高達幾十萬元。
●根源
“憑感覺”
跟風種植
“前一年賺錢的話,農民來年會多種。這樣,種植面積增加導致市場供應量超負荷,零售價格就會下降,收益隨之減少;看到利潤有限,第二年種植面積減小,到時候市場缺貨,價格又上來了。”對于菜價之所以陷入暴漲暴跌的怪圈,趙國富自己總結,主要是“吃了跟風種植的虧”。
“民勤縣種植面積增加約1/3。”劉平說,種地就是賭運氣,種植戶普遍是“跟著感覺走。”其實種植戶心里都知道跟風種植風險大,但是由于并沒有相關的渠道可以獲取種植情況和市場前瞻性的信息,他們也只能憑經驗種植。
●押寶
希望年底
能有轉機
“去年有人買我的元蔥,他們都得主動給我送煙抽,今年我倒求人都不行。”李先生說,為了消化存貨,很多批發商都托親戚、找朋友拓展銷路。
元蔥市場銷售不暢,批發商利益受損。無奈之下,部分批發商選擇囤貨來“押寶”年底的行情。
“立冬后,元蔥不易儲存,那時的行情或許能好點吧?”張先生告訴記者,批發商中最多囤貨400多萬斤,如果年底有轉機,他們就能減少一些損失,如果行情不好,損失會比較慘重。不過,多數批發商表示,年底元蔥價格上行的概率并不大,但他們實在是想不出其它好辦法。
此外,記者對重慶路附近幾家農貿市場走訪獲悉,目前,元蔥的零售價格在1.5元/斤,比去年便宜0.5元左右。銷售人員表示,由于元蔥不屬于主菜品,因此市場銷量并無增加。不過,按照往年行情,年底元蔥價格會有所上漲,但漲幅并不會大。
●專家支招
應建立
信息引導
和預警系統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磊分析,傳統經驗是種植戶常規的參照標準。由于舊信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因此,它難以跟得上大市場的變化。這樣,信息渠道不暢通,跟風種植的現象容易出現。因此,建立一套信息引導和預警系統刻不容緩。
通過建立信息化、組織化、規模化種植,才能更好地提高抗衡種植風險的能力。
“在產銷對接方面,可以發展訂單農業的模式;同時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來規避分散經營帶來的風險。”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分析,在具體落實方面,可以適度實施獎懲措施,對企業與農戶雙方的誠信行為予以約束。
針對如何破解滯銷難題,丁肇勇建議,第一,政府部門可以適度減免批發商和大規模采購商的部分稅費,用未來的現金流緩解當前壓力;第二,鼓勵發展中小型倉儲設施,建立蔬菜“蓄水池”,調節貨品的投放節奏,這樣,一方面可暫時緩解滯銷壓力,另一方面利于調節年底菜品價格。(助理記者李穎)
●最新進展
榆樹市委農辦
幫忙找銷路
記者從榆樹市委農辦獲悉,農辦的部分領導和工作人員已走進當地元蔥重點產區四合鎮、新莊鎮調研,通過實地踏查和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產地情況,并發動縣、鄉鎮、村三級干部通過聯系超市、周邊農貿市場等渠道幫助農民拓展銷路。
此外,通過發展訂單農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來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將是未來其工作的思路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