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農墾三江平原的萬頃良田上,齊刷刷的稻苗迎風搖曳,噴灑農藥的飛機從低空掠過;江蘇昆山的現代化養殖基地內,監控大廳的電子屏上同時呈現出8個區域的水質情況,養殖戶通過手機就能遠程調控池塘水質;山東壽光的設施蔬菜大棚里,水肥一體化自控、物聯網監控等先進技術應有盡有……
這是我國首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呈現出的精彩畫面。2011年,首批52個示范區以占6%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13%的糧食產量,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70%,農民人均純收入9900多元,超出全國平均水平2900元。示范區已成為各地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器”、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突破口”、統籌城鄉發展的“實驗田”。
對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提出了“鍥而不舍,不斷創新,以點帶面,梯度推進”的要求。他強調示范區要壯大主導產業,突出主導產品,因地制宜地改善生產條件,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達到試驗示范、引領發展的目的。
探索創新示范先行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
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該怎么走?
1954年,中央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農業現代化成了億萬農民的夢想和追求。
改革開放30多年,隨著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國家財富不斷積累,中央對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定位調整,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持續加大,讓農業現代化曙光初現,甚至在一些發達地區已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漸漸清晰,夢想向現實逐漸靠近。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大幅度增加農業投入,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三化同步”的目標,即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一項重大任務。
中國國情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不可能“齊步走”,必須選擇在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率先發展、先行探索和示范帶動,以提供發展思路、模式和經驗,引領區域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正是在這一指導思想驅動下,中央的決策與地方積極性結合了起來,迎來了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黃金時期。
2010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隨后以國務院文件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把“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為“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的8項任務之一,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0年8月,農業部確定第一批52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開啟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新一輪實踐探索,提出“十二五”期間力爭大部分示范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示范區建設第一年,52個示范區農業總產值達3700多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量4374萬噸,同比增長1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蔬菜、畜牧、水產三大產業分別增長24%、7.8%和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200多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5%。
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
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
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由于光照充足干燥、自然隔離條件好、水利灌溉設施便利,一直是甘肅省糧食主產區和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的張掖市甘州區被確定為示范區之后,從打造優質制種、優質畜牧、優質果蔬三大基地入手,打造主導產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甘州區副區長袁斌才說:“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以來,我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產業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制種玉米怎樣做、肉牛產業怎樣抓、蔬菜產業怎樣搞都有了具體的辦法!2011年甘州區投資5.78億元,建成烘干線25條,有力提升了種子加工生產能力,輻射帶動周邊縣發展玉米制種面積20萬畝,帶動農戶1萬戶。
像甘州區一樣,各示范區在建設過程中,都不是簡單局限在搞一個亮點,而是因地制宜,整市縣推進,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聚焦優勢產業,集中連片發展,打造主導產業區,實現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
成都市是首批示范區中唯一整體推進的副省級城市創建單位。兩年來,成都示范區立足兼具都市現代農業和傳統優勢農區的特色,主抓糧油、蔬菜、畜禽三大主導產業,“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樣樣抓在手上。2011年水稻畝產創歷史新高,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接近70%,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63%,農民人均純收入9895元。
黑龍江墾區緊緊圍繞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建設,突出穩糧、增收、強基礎、上科技、優結構、重民生的主線,全面提升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水平。黑龍江農墾總局農業局長馬德全說,墾區35%的規模家庭農場經營了82%的耕地,旱地經營規模戶均450畝,水田經營規模戶均200畝,最大的家庭農場超過萬畝。墾區農業職工人均生產糧食已達35.4噸,創造了可與世界先進水平比肩的勞動生產率。
一年多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在主導產業生產能力、基礎設施保障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水平、農業科技支撐能力、農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梯隊。
以點帶面 梯度推進
充分發揮“蝴蝶效應”
示范的意義,在于推廣。從全國示范區的發展帶動作用看,由點及線、帶動一片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安徽省已確定第一批26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從今年起,將用5年時間在全省建設80個左右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遼寧省盤山縣采用“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三收”的高效立體生態綜合養殖模式,解決了蟹田水稻養殖中的施肥施藥矛盾問題,實現了田中種稻、水中養蟹、埝埂種豆的立體生態綜合養殖模式,畝均利潤達2200元,并推廣至20余個省市,建立10多個示范點,在省內外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
黑龍江、河南、山東等糧食主產省將高標準糧田建設、大力推進機械化等作為突破口,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屢上新臺階;江蘇、浙江、遼寧等沿海省份將發展設施農業作為重要任務,高效農業、精品農業等現代農業新形態發展勢頭迅猛;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將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為重點,高科技農業、會展農業、休閑農業等已漸成燎原之勢……
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是在點上尋求新突破,進而梯度推進,帶動面上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其創造的各種發展模式,如核心輻射型、產業帶動型、功能帶動型、市場引領型等都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躍動的亮點,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的輻射力。今年年初,農業部認定了第二批101個示范區,現代農業整縣制推進的陣容壯大、勢頭強勁。
農業部總經濟師楊紹品說,下一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要緊緊抓住五個關鍵點實現重點突破:一是提高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水平;二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四是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五是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及市場體系建設。
在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下,一幅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壯麗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