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演講實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6日 17:53  新浪農業
論壇全景。論壇全景。

     新浪農業訊 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今日在上海召開。涉農食品業各利益相關方聚于一堂,圍繞食品安全、農業投資和發展等問題,把脈問計,共商良策。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

  主持人:歡迎大家來參加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微博)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我叫John A. Quelch,我會作為本次會議的主持人。我首先來介紹一下嘉賓們。一會兒我的朋友,我的老板朱曉明院長會向大家致詞,大家知道朱院長在上海工作了非常長時間,他也是中歐的創始人之一。所以我們今天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朱院長來參加今天的會議。另外我們今天的議程有幾個小小的變化。我們今天會由張玉香女士給大家做主題演講,我們的另外一位嘉賓由于個人身體原因,無法出席今天的會議,所以我們今天會由另外一位教授給大家介紹相關的議題。現在我們就有請朱曉明院長致歡迎詞。

  朱曉明:尊敬的張部長,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我院與熙可集團舉辦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我要特別感謝張部長,昨天她從北京起飛的時候應該是3點,結果飛機晚點3小時,到上海的時候已經8點多了。她非常的辛苦,是兩小時的飛行加上3小時的等待。等到晚上10點半我們還在一起討論,她準備在今天帶來非常精彩的演講,講到農商商品如何流通等等。

  這里我介紹一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這是從1994年建立的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商學院,是由中國政府和歐盟政府兩家出資建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兩家政府的支持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管理教育界的奇跡。我們學院每年舉辦高層次的論壇和圓桌會議,為學界精英、政界領袖開創一個開放的學術平臺,共同探討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熙可集團是我院優秀校友企業的代表,這個集團的CEO朱先生是我們EMBA2006和我們的高級管理班的校友。這一次論壇的舉辦,得到了熙可集團大力支持,因此我非常感謝這家校友企業富有遠見的戰略目光和對我院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感謝多利農莊的張校友,他也提供了很多的支持。

  中國人口占全球19%,耕地面積只有全球的9%,以9%的耕地養活19%的人民,這是長期以來,我們中國農業一直面臨的問題。如何管理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如何從政策和體制上突破“三農”——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如何推動資本,改革農業問題,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發展給了很大的支持和許多政策。差不多每年中央的紅頭文件的一號文件就是農業。所以大家對農業給予很大的希望,在這樣的背景下,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將開行業之先河,邀請眾多的國際、國內的政府高官、行業翹楚和資深學者,以東西方高端對話的形式,共同探討應該如何加速農業這個行業的健康成長,開啟中國農業行業發展的新的征程。

  最后祝愿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朱院長。接下來我們會有三場主題演講。剛剛朱院長也說到張女士,她是來自于中國農業部,她本身是一位經濟師和統計學家,她在中國農業部有25年經驗,她是中國農業部的總經濟師,現在她也是黨組成員之一。 現在我們一起歡迎中國農業部黨組成員 張玉香 女士上臺。

  張玉香: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好。今天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在這里開幕。在此我代表農業部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我主要就農業,特別是農產品流通的問題談幾點個人認識,跟大家共同交流。民以食為天,農安天下,經濟興衰、社會穩定,國家安全都系于農業,孔子在回答學生關于政事的問題當中,首先提到的是足食。不同種族,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的激蕩中發展分化,而農業的特殊重要地位始終沒有改變。農業是社會再生產的起點,他孕育并給養工業,又是極具成長性的行業。在經濟快速成長的背景下,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我們的糧食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八年增,連續五年超過萬億斤,標志著我國農業生產能力步上了新臺階。農民收入也連續多年快速增長,這些都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的市場化改革,發端于農村,開始于農業。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農業的推進,在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的同時,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也不斷健全。流通這個問題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他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應該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產品流通逐步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地位已經確立。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也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這個過程當中,農產品的市場流通體系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這方面,應該說帶動農業生產發展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方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還不健全,基礎設施總體薄弱,信息不對稱,產銷組織化偏低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穩步提高。我們的農業和宏觀經濟的互動性增強。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增強。鮮活農產品市場波動加劇,部分地區出現買難、賣難交替的情況,價格的暴漲暴跌也時有發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我們可以注意到特別是去年來,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引發了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措施的意見,在農產品流通環節涉及的稅費、土地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緊緊抓住十二五的有利機遇,盡快推進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進一步發展。現階段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主要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即處理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關系,處理好立足國內生產供給和利用國際資源的關系,處理好市場體系建設和市場主體培育的關系。工作中要著力強化五個方面:

  一要著力完善流通設施。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以批發市場為中心,集貿市場為基礎,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為先導的現代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但農產品數量大、易腐爛、附加值低,物流有特殊性,對物流設施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工業品,尤其是“菜籃子”產品,品質特性、生產布局不同,各有其不同的產銷規律,因此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產品的生產、倉儲和流通特性,建立按產業分類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這也是我們十二五規劃當中著力完善的一點。

  第二要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非常快,我們現在的批發市場總數是4300多家,農貿市場25000多家,大的市場,我們農業部的定點批發市場已經有700多家。批發市場也是不斷發展的,我們隨著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的實施,在這個過程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得到了不斷發展。88-95年的時候,我們提出實施菜藍子工程,當時主要解決生產基地的問題,保障供應數量的問題。后來我們95-00年又提出了新一輪的菜藍子工程,重點加強市場流通建設。00年以后,我們在抓生產和市場的同時,又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我們重點抓質量安全。2010年我們國家發了一個文件,叫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我們這些步驟是有明顯的階段性的,這本身就標志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從市場流通來看,2005年,我們覺得在數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農業部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提出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由數量型到整體提升拓展功能型的提升,包括市場價格形成、信息傳遞、商品集散的三大功能。在這個過程當中,各個批發市場整體功能得到了提升。當前又進入了新時期,我們選擇了產業發展基礎雄厚,在國內外市場影響力大,具有競爭潛力和發展前景的產品。著力構建一批國家級專業批發市場。使其成為相關產業價格發現中心、信息傳播中心、科技交流中心、會展貿易中心等五大中心。增強產地集散和銷地供應保障的能力。目前我們已經啟動了洛川蘋果的國家級批發市場建設,以及舟山的國家級批發市場建設,總體就是提升批發市場的總體功能。

  第三要加快農產品冷鏈的建設。這主要是建設一些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運輸主體等等。我想在座也有很多的企業從事農產品生產流通的。我們在這方面要大力開展簡易地窖等預冷設施的配置。基礎設施還要進一步加強。

  二是要著力促進產銷對接。從我們國家農產品市場化改革開始,我們國家的小生產面對大市場,農產品產銷的銜接問題,就受到了各方的廣泛關注。隨著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聯動性的增強,這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凸顯,要想農業穩步發展,必須在抓好生產的同時,切實幫助農民實現產品的順暢銷售,實現價值,幫助農民產銷對接。在這個方面,首先我們要大力開展營銷服務,我們現在叫營銷服務,也有這個專項。這是密切產銷銜接,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具體要做到三個強化,一個是強化農業會展經濟,搭建多層次的會展促銷平臺,目前國家級、省級、地縣級多種形式的會展發展很快,去年全國舉辦1600多場,僅農業部和各省聯辦的就有40多場,我們舉辦的金秋展銷行走了13個省,實現貿易營銷額1400多億元。現在小生產面對大市場的情況下,我們各地都在采取各種方式在對接,使生產和市場,生產和流通對接。

  第二個強化是強化網絡促銷。充分利用各級農業網絡媒體,加強供求信息發布,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網絡促銷平臺。我們現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遠程交易,網上交易,包括網上供求網等等。

  第三個強化是強化應急促銷。提前落實聯系銷路進行對接。包括像寧夏馬鈴薯等,鼓勵產區把客商引進來,推進產品走出去,健全綠色通道。這是一個我們的產銷

  對接方面。其次要大力創新流通方式。這主要是我們聽到農超對接,農社對接,還有到城里建直銷店等等。采取這些方式是縮短流通環節。用現在的方式促進產品銷售。特別是探索擴大農產品網上交易規模,著力解決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的問題,物流半徑受限制的問題,交易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這是標準誠信方面同步跟上。

  第三點就是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積極發展三品一標,指導市場主體,增強品牌意識,廣泛采用包裝標識,加大品牌的宣傳力度,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品牌。目前農產品品牌方面,我們前不久在上海開了一個都市農業現場會。這個會上有一些省介紹了經驗。我們也參觀了上海的一些點,包括我們的多利農莊,張總今天也參會了,包括西郊農產品國際、鮮花港等等。從多利農莊的點我們看到,他們各個方面的工作很突出,

  其中有兩方面我印象很深刻,一個是他們的品牌,他們注重品牌,注重質量。有機產品絕不含糊,口感都不一樣,從種到收一系列方面都保質量,保品牌。第二注重物流,推動包括他們和一些學校和大企業直接對接,防止中間環節過長,既降低價格又保證質量,有一些很好的經驗。做的也很成功。我們現在有一些品牌,包括洛川蘋果等已經享譽國內外。當年洛川是貧困地區,后來上下共同打品牌,他們搞產品質量,到各個國家學習先進技術,包括自己的研究。蘋果的品種從126個提高到300多個,而且蘋果的質量非常好。現在洛川招商引資各個方面都進入,建設力度也很大。農民家里汽車洋房的也不少,這方面發展的很好。贛南臍橙也是如此。這是我說的第二個方面。

  三是要著力壯大市場主體。我們現在農產品市場流通放開之后,各類市場主體發展迅猛,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已經發展到600多萬人,我們的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5萬多家,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也迅速發展。但是總體上看,農戶進入到市場流通領域還是散兵游勇,各自為戰的模式,難以適應新市場、新需求的變化,成為了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瓶頸。我們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社,培育一批合作社,帶動更多的合作社和農戶進入市場,強大市場主體。

  第二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規范合同,土地經營權入股等等,鼓勵龍頭企業和農民建立緊密型的利益連接機制,同時強化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的落實。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龍頭企業帶動基地,我們現在市場上就是場場掛鉤,場地掛鉤,產品你要生產出來,流通出去,實現價值。龍頭企業這么多年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龍頭企業帶基地方式多種多樣。同時我們大力開展農民經紀人的培育,我們結合陽光工程等集中培養農民經紀人。讓他們輻射帶動更多的農民進入市場。在活躍農產品市場流通,平衡供給當中發揮骨干作用。龍頭企業、融資難、信貸擔保試點等等問題也在解決。

  第四個方面是農產品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全國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形象。這一方面我們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箭桿工作,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創新。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近年來我們深入開展爭執,監管能力不斷增強,現在我們在機構建設上不斷健全,1.5萬個鄉鎮建設完成了基層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的建設,已經占了鄉鎮機構總數的43%。這項工作國家發展也有要求,我們在加快速度。同時我們一直開展檢驗檢測,這個工作不斷的擴大覆蓋面,延伸體系。從標準化方面,我們創建國家級標準示范縣590多個,還有畜禽養殖示范廠,水產養殖示范廠等3000多個。三品一標方面也取得了較大成績,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農產品質量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整體水平快速推進。近年來合格率都在96%以上。2011年農藥殘留平均合格率97.4%,水產品監測合格率96.8%,比十年前提高了30多個百分點。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近年來我們監測的包括進出口的產品,我們的質量安全水平,穩居世界前列。農產品的質量提升是我國農產品質量發展和產業進步的重要標志。

  我們說農產品質量安全貫穿農產品生產流通的全過程。我們目前全程監管,流通環節是監管農產品質量的重要領域,市場上物流、人員更集中,便于實施農產品質量監管措施。研究探索有效的監管措施,形成嚴格的市場準入的關口和倒逼機制非常重要。這些方面我們采取的措施一個是加強檢驗檢測配套設施的建設,主要深入開展例行監測,完善例行監測制度。我們采取全程監管、追溯,特別監督流通企業,認真落實不合格產品的報告和銷毀制度。第二是強化監管能力,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標準不僅是質量安全的保證,也是走向大市場大流通的條件。沒有標準達不到工作的效果。所以我們要著力解決標準缺失的問題,帶動農產品分等分級。

  最后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包括檔案記錄、檔案管理、包裝標識、市場的索證、索票,我們在搞全程追溯這些工作,這些工作都是基礎工作。

  第五個是要著力完善市場調控。我們農業是受雙重風險制約的,因此既要發揮市場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總的來看,我們國家的宏觀調控體系初步形成,包括以價格支持保護為核心的農產品保護體系。對于穩定農民收入預期,促進農業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調控措施較為單一分散,農業市場和要素市場相互之間不協調,鮮活農產品缺乏調控措施等等。一個是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這方面要形成五個統籌,統籌不同農產品的比價關系,統籌農產品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比價關系,統籌國際國內農產品市場價格的關系等。對鮮活農產品市場調控要有突破。因為鮮活農產品是最易引發市場波動的產品,直接影響到宏觀經濟運行,這方面調控要進一步跟上。包括我們上海等地搞的農業保險、菜籃子產品保險補貼制度等等。

  還要健全農產品儲備制度。主要是發揮吞吐調解的作用,發揮蓄水池的作用。我們還要強化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促進我們的農產品生產流通,同時要強化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

  就匯報這五個方面,應該說“三農”是重中之重,搞好農產品市場流通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支持。今天與會的,我注意到很多是政壇領導,商界領袖,學界經營。農產品領域需要有戰略視野的企業家傾心耕耘。農產品流通連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需要在這其中推動交流和貿易。熱忱歡迎各方有識之士關注農業、投身農業、發展農業,共同提高我們農產品流通水平,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努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女士,剛剛給大家集體分析了中國的農業問題。我是在81年來到中國,30年前來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好象我什么東西都吃不下。所以我想說,現在的話,在農業這一塊,尤其是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另外我也想說一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剛剛張女士也說了,在流通環節,我們在想農業生產率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想,農業的生產,好象就不怎么想流通系統,但是其實流通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農業生產率也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他其實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加高效的來使用這個資源,所以我非常贊賞中國農業部所做的所有的工作。農產品流通的確是面臨非常大的問題,下面我們一位演講嘉賓是來自于西班牙IESE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 Jose Luis Nueno教授,他是巴塞羅那大學的畢業生,在哈佛商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在學術界和商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為很多的食品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服務。下面我們有請。

  Jose Luis Nueno:非常感謝朱院長邀請我來參加這次會議。我想說,我今天要和大家講的并不只是說要能滿足40億人口食物的需求而已,但是我想說,現在中產階級人口不斷壯大,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

  首先,在農業行業2012年有很多的關注點。我想說,沒有什么行業可以像農業那樣擁有這么多的機遇和挑戰。首先我們看到整個市場是非常的復雜,而且又充滿了不確定性。當然我這里還會具體的給大家介紹。我想說,在這個行業當中,我們看到了非常大的發展,我們也看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又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使得整個情況非常的復雜,包括中國也是如此。中國這里的食物需求也會不斷的增長,而不同的人群又會有不同的需求。中國市場增長非常的快,同樣我們也看到這里也出現了老齡化的情況。我想說,人年紀大了之后,食物的需求和青年人的食物需求會非常不一樣。

  比如說你是體力工作者或者是腦力工作者,那么你們的食物需求又會不一樣。而在經濟發展的不同的階段,比如說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這樣的食物需求也會出現變化。比如說原來主要吃谷物為主,現在更多是攝入蛋白質了,這也是非常大的挑戰。

  所以我們又有增長,又會看到需求的細分。我想說并不是說所有的卡路里都是商業的卡路里,有一些卡路里是非常便宜的,有一些是中檔的,還有一些高檔的卡路里。在價值鏈的兩頭增長非常快,但是中間這一塊沒有太大的增長。談到供應,水、資源的供應都是有限的。這樣的話,對于我們找到供應的解決方案也會提出非常大的挑戰。另外比如說要保護一些動植物,還要考慮到氣侯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全球的氣候變化非常大,短期來看也很難進行控制。另外還有管理上的需求,比如說要讓所有人都可以吃到食物,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另外還要考慮到比如說中檔市場、高檔市場的需求。還有食品的安全監督和環境的問題。我這張PPT上有很多的問題,我又只能說30分鐘,好象時間完全不夠,但是我會努力向大家介紹。

  首先我們看到有一個巨大的缺口。在19世紀全球人口只有16億到2011年的時候,我們已經有70億左右。到2020年會有90億。所以看到從現在到2020年,整個人口增量會達到19世紀人口總合。這樣的人口增長會導致食品需求上升,新興市場上的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會導致更多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需求上升。另外食品的原料被用作燃料或者是牲畜飼料,這也會帶來需求的上升。另外城市化的過度開發導致適宜耕種的土地減少,還有土地的利用方面,比如說土地利用上少有含有化學物的化肥,還有水的利用和保護上都會有很大的挑戰。另外我們覺得整個行業,農業領域長期投資不足。大家也可以看到,現在城市變得越來越大,但是農村地區越來越小,而且房地產公司它們也是想不斷的擴張我覺得這一點并不會在未來幾年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說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像蘋果公司的股價,它已經相當于所有農業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合了。也就是說一個蘋果公司就超過了所有上市的農業公司的市值。所以我想我們這里的熙可集團走的是非常正確的一條路。

  另外還有氣侯的問題,這個企事業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產率。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可能在技術和機械上能力不足,就無法應對氣侯的挑戰,所有這些都會給供應帶來很大挑戰,以至于帶來這么大的缺口,大家可以看到這是世界人口的變化到2020年我們又會增加20億的人口,這樣的話,需求不斷上升,而且蛋白質需求不斷的上升,要生產蛋白質又會消耗大量的谷物,有一些食物的生產可以控制,但是有一些卻沒有辦法控制。比如說對于牛肉的消費,現在的數量也是大大的增長。另外家庭消費支出也不斷的上升。但是他和食物需求的上升相比還是不足夠的。所以總體來說,我們現在是攝入更多的卡路里,尤其是中產階級的人數,他占人口的比例從不到1%增長到40%,卡路里的攝入量增長越來越快速。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的國家,他們可能是最發達的國家,這些國家剛好在蛋白質的攝入和卡路里的攝入方面也是非常高的。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挑戰。首先是要為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服務。這里有一個矛盾。也就是到底什么叫劣等品隨著家庭收入不斷上升,有一些產品消費的比重就會下降,這個真的如此,但是如果說進行細分的話,你就會看到一個差異。比如說你看一個富有家庭的話,你會發現隨著他們越來越富有,他們所攝入的卡路里的價格也會越來越貴。他們會攝入一些非常昂貴的卡路里,這個卡路里可以說是一種奢侈性的卡路里,比如說你喝名貴的咖啡,或者是買非常貴的巧克力,或者是非常貴的紅酒,這些卡路里都是非常貴的卡路里,另外你在餐廳吃飯這個卡路里也是非常貴的。比如說有人給你服務等等,這樣的話,你的卡路里其實攝入的代價也非常大。然后你在醫院里,比如說你90歲了,躺在病床上,你通過輸液給你攝入卡路里,這樣的話,你的卡路里攝入也是非常昂貴的,這是因為你無法再進行咀嚼了。全球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們最后攝入的卡路里都是以這種形式進行的,這也是非常貴的。

  另外,比如你說我要減少一些咖啡因的攝入,這樣的話,也會使得你的卡路里攝入變得非常的昂貴。比如說你專門吃某一些特別昂貴的食譜。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這是非常好的商機,這樣的話,可以使得食品有差異化。尤其是在成熟市場。但是問題是你按照這些食譜來吃的話,其實你攝入的卡路里也是非常昂貴的。所以比較富有的人群,他們攝入的卡路里代價一直比較大。另外有一些人群他們要攝入很多的卡路里,但是這些卡路里都是很便宜的。比如說體力勞動者,這兩個人群,他們攝入的卡路里性質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整個世界有很多的超市,超市當中有很多的包裝食品。但是現在我們又看到有很多的自有品牌等等。

  我們看到供應鏈上的各種各樣的優勢,比如說在中國食品行業供應鏈就是非常重要的。你有了供應鏈的話,會使食品價格下降,這樣的話,越來越多的人群可以消費到這些產品。這樣的話,整個農業發展也變成了核心問題。

  所以那些低收入家庭,他們把收入更大一部分放在食物上,而中等收入的階層,他們所消費的這些品牌所占的份額是下降的。 隨著收入的提高,你攝入同樣多的卡路里,這些卡路里是更加昂貴的。

  我們看一下這張圖,這個產業是40億元的產業,但是可以分為幾個圓圈,首先紅色的部分是溫飽的,橫軸是人均收入,人均收入5000美元左右是在溫飽階段。到下一個階段就是隨著收入提高,人們更加注重享受和多元化的嘗試。他們的收入更高了,這些中產階級給很多的商家帶來了需求,也就是紅色的部分,這是中產階級所處的地方。他們開始消費一些私有品牌,在綠色和黃色部分是高端品牌,對于這些消費者來說,他們更加注重健康和養生,他們會去消費很多的美食產品和高端產品。中間的這些品牌則有很多商機存在。包括那些私有品牌,中國現在也有很多私有品牌的農產品,這也是合理的。因為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這么龐大的國家,有一些消費者,他們想要這樣的產品,他的總量是不小的,商家可以為這部分人提供更加高端的私有品牌產品。那些有品牌的產業部分,我覺得在中國正是對未來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塊。在中國人口也越來越老齡化,因此這個市場會越來越突出,在世界各地都表現出這樣的趨勢。比如說歐洲40%以上的消費者是在50歲以上的。在中國50歲以上的人口沒有那么高的比例。你到了50歲以上,你對吃的東西必須要更加的講究,這是發展的方向。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供給的約束。首先是水成為糧食生產的大問題。到2030年水的需求量將會達到4.5萬億立方米,這是超過了地球地表和地下水的供應量的。如果說要滿足人類消費的農業需求的話,我們將要用光所有的地表和地下水。我們沒有這么多的水,因此,供應就會受到限制。人口逐漸從人口轉向城市,從叢林里向城市遷移。因此也給城市的供水和灌溉帶來很大的問題。這都是人類要面對的很大的問題。這個大問題在有一些國家特別的突出,這些國家可能還沒有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做好準備。比如說我們看右下角的圖。這個圖所反映的就是灌溉的面積,大部分國家綠色這一條是比黃色這條增加,但是也有一些國家是在下降的。由此可見,灌溉的面積已經占了很高的比例。我們要去解決灌溉問題,而且讓灌溉變得更加環保。

  第二個問題是土地供應問題。現在我們只有36%左右的土地用于農業。按照有一些人的預測,城市化加上沙漠化和過渡的開發,使得可用的土地面積不斷下降。這種供需之間的差距是會越來越突出的。而且在有一些地方可能會更加的突出,特別是人口密度比較高的,更加需要農用土地的國家,矛盾會非常的突出。我們必須更加負責的消費,避免浪費,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的話,我們至少要能夠讓供應鏈更加高效,讓農產品可以更加高效的流通起來。我們也需要更高效的使用殺蟲劑和農業等產品。我們也需要更高效率的來培育水產品等等,保護好地球的資源。我們再來看一下人口的轉移和前幾代人相比,現在地球上的居民是表現出一個很大的遷移的趨勢。城市化是一個總體的趨勢。從事農業的人口是在不斷的下降。在有一些機械化水平比較低的地方,尤其如此。市場會作為一只手來進行調整,比如說在股市上全球都表現出這樣的趨勢,就是機械化吸引了更多的勞動力的流向,機械化或者是工業化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和人口的流向。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像轉基因產品和農用化工品都表現不俗。我剛剛也講到了蘋果公司的股價超過了所有農產品上市公司的市值。這里我們列出了很多非常龐大的農產品的公司,比如說像卡夫、達能等等,他們本身也都是一些非常龐大的幾十億美元市值的大公司,但是他們加起來還比不上一個蘋果公司。

  下面我想講一下食品安全。就食品安全來說,我們現在越來越關注,也來做更多的調研和咨詢工作,每次當出現食品危機的時候,商界就會有很多的咨詢業務,很多的公司來分析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是在物流方面還是在什么方面的。我可以告訴大家一點,消費者不想要的就是對食品的擔心,他們希望在市場上買到的是完全不用操心的。這種對食品的擔心是消費者不想要的,我們要注意到消費者的行為特點。也就是說市場上食品的供應應該讓消費者在買東西的時候不用擔心他買的東西是否是安全的,也許他們需要操心價格或者是供應是不是充分,但是不應該 擔心安全的問題。如何解決安全的問題呢?只有通過一個良好的跟蹤體系。這里要說到老年人,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人們會對食品安全問題更加關注,他們會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也會購買更多的有機食品。普通的中產階級,中年或者是比較年輕的消費者,80%的主流消費者現在認為食品安全是由別人負責的,或者是由別人在管的,而不是他們應該關心或者是能夠控制的事情。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認證,如果說這個食品有良好的認證的話,對消費者來說,就會增強他對這個產品的安全性的信心。所以這幾個因素都是企業可以考慮的。我們要保證現代的農產品安全,就是要有好的跟蹤體系。在30年代,當時大部分的農產品還是散裝出售的。當時納比思科就推出了一個新的做法,就是品牌。當時超市還對此持有懷疑態度,認為這是否有必要。結果因為在當時的超市當中,有一些餅干經常會被老鼠偷吃,納比思科就推出了一種更好的包裝,他非常強調納比思科的餅干更加的安全,不會被老鼠偷吃,因此更加的衛生。他采用的包裝是用錫紙和塑料袋的包裝。這是最早商家用獨特的包裝來贏得市場的例子。現在至少這個程度的食品安全已經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再講一下環保方面的價值觀念。這一點和安全方面的考慮是有相似之處的。消費者關注食品安全,也關注環保。但是他們不會因為這個產品是環保的,就付出更高的價格。在中國這一點很重要,中國存在著兩個最大的環保擔憂。一個是水的環保問題,第二個是空氣污染的問題。所以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在2011年的調研當中,中國消費者是對這兩個環境污染問題最為不滿的國家。所以中國的消費者因為存在這兩個主要的環保問題,所以他們也自然很關心食品的環保問題。

  最后我還要講一下法規方面的進展。現在在21世紀,食品所面對的監管情況和上世紀煙草非常的相似。雖然說農產品行業是一個最大的行業之一,大概在100多萬億的國家總產值當中,大概有20多萬億是屬于農產品的,因此它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因此對于政府來說,在農產品上的稅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在最后我們認為政府對農產品的監管會加強,稅收也會加強,而且稅收會更加有導向型。如果說這個食品行業做了愚蠢的事情的話,他必須要面對高額的稅收,比如說不健康的食品會面對更加高昂的征稅。

  我后面還有幾頁講到這個市場的機會,我們有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呢?我覺得有機械化、作物保護、化肥使用,在需求方面我們也有一些機會,我們可以把食品更好供應給市場,我們要為一個融合的中產階級提供食品,我們還可以做到一個更加優化的食品行業。當然是一個市值很大的市場,但是它也是非常復雜的市場,可能它的市場價值達到幾十億,說到優質化也是一個解決方案。在座有一些是我們的校友或者是EMBA的學員,這可能就是以后你們創業的商機所在。在中國我們面對很好的機會,我們要把PPP更好的帶給中國的消費者,為他們提供物有所值的優質的解決方案和產品。

  比如說咖啡,咖啡最早是散裝的,后來有了雀巢,現在已經有了星巴克(微博)。葡萄酒、巧克力都是一樣的發展過程。現在人們逐漸放棄吸煙,但是越來越多人喝咖啡,消費葡萄酒、巧克力了。如果說你口袋里有60塊錢,或者是有10美元,或者是8歐元,你想吃點東西的話,你會選擇什么呢?是喝咖啡,還是買煙還是買一塊巧克力呢?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商機所在。

  最后我們要好好的分析新興市場消費者,我們要打造一個可以值得信賴的品牌,把我們的產品方便的帶給他們,我們還要關注老齡化而有富裕的人群,為他們提供健康的產品。祝愿大家一切順利,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John A. Quelch教授,他的時間也控制的比較好。他講到的既有供應方面又有需求方面。下面我們來請下一位發言人。下面一位發言人是熙可集團首席執行官朱演銘先生。朱先生是中歐的校友,也是給我們的EMBA項目一直鼎力支持的校友。熙可集團公司一直為我們學校餐廳供貨,我們的早餐、午餐和晚宴,很多都是來自于他們集團公司所供應的。他幾年前創立了熙可集團,一開始是在供應和物流行業,現在集團業務快速擴張,覆蓋了整個價值鏈。現在已經有了自己品牌的食品,另外他還非常好的覆蓋了整條供應鏈,非常感謝朱先生,能夠再次來到中歐。能夠幫助中歐主辦這樣的一個高端論壇。

  朱演銘:我覺得我在這里發言還是好象很有困難,因為又有中國人,又有外國人,但是我覺得還是用中國發言,因為有更多中國的來賓。非常感謝剛剛John A. Quelch教授的發言。他從市場上看了三農的問題,也非常感謝張部長,從政府的層面看了中國三農的改革。我覺得中國的三農改革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會兒我會講到一些挑戰和我們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和一些體會。需要政府來支撐,在中國一定需要政府的幫助來對中國的三農進行改革。但是三農改革一定不能只是通過農業部的角度改革。如果只是停留在中國農業談農業的話,農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已經在中國農業做了20年時間,對于中國農業基礎的研究工作整整20年來,我們花了1.5億,這1.5億到目前為止顆粒無收,沒有任何的回報,這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想出來的辦法是希望從政府的角度,加上市場的手一定要走市場經濟道路,才可以真正徹底解決中國的農業,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政府需要進行一次助推。我想就今天中國三農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過去5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資本不停尋找低成本的勞動資源。全球化從日本轉向四小龍,轉向四小虎,最后轉向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獲得了震撼世界的經濟發展。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制造業中心。聲勢浩大的國際化給中國創造了蓬勃的機會。在這場令人振奮的工業化過程當中,中國也開創了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運動。2011年,中國已經有48%的人口在城市,其中70%城市新增人口來自于兩元經濟下的人口轉移。進行麥肯錫的報告,中國的城市人口將在15年之后接近10億,這個增量大于整個美國人口總量。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據,每次我在美國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美國人是不可想象的。飛速發展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同業投資和城鄉統籌過程當中帶來的一些挑戰。這些挑戰首先體現在我國的城鄉差距,這個城鄉差距逐漸的增加,在中國城市就是城市,農村就是農村,農村和城市在面貌上截然不同。農民和市民上在社會上的地位非常的懸殊,我們在工業化過程當中形成了二元經濟格局。當時這個二元經濟帶動了中國的發展,這個基礎就是勞動力資本,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的低下,導致了中國走上了一條國際化的道路。但是這個國際化的道路帶來很多的問題,包括二元經濟,城市不斷吸納農村人口,農村人口逐漸下降。一方面城市不斷從農村吸納這些廉價勞動力,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開始出現擁堵。我們看到在上海,從浦東到嘉定要兩個小時,這是無法想象的。我去巴西,幾乎我每次在巴西的出行都是直升飛機,因為沒有辦法走。這個城市的擁堵越來越嚴重,社會的活動效率下降,效率下降之后,對經濟交易的成本就會上升,當經濟的交易成本上升,實際上全要素生產力會下降,這對GDP是有壞處的。

  另一方面農村的空心存的現象日趨嚴重,農村勞動力遠離農業,一部分的農地已經出現無人耕種。我們在安徽和重慶做的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發現的問題是很多在農村的房子已經沒有人住了。但是這些房子還是屬于農民兄弟們的。這些人,這些強壯的勞動力被城市吸納過去,到了這個城市,農村務農人口越來越少。這就帶來了食品供需失衡的問題,在中國的失衡現象尤其嚴重,這個食品供需失衡的現象,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二大挑戰。

  城市新增人口嗷嗷待哺,但是農村務農人口逐漸下降。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生活的很不錯的。你們家一定有保姆,看看保姆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原來是在農村種地的,自給自足,現在都跑到了城市,跑到城市之后,他們吃的東西比農村吃的要好要多,同時還有他們的丈夫孩子來到城市,這就給城市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個顯著的一增一減,再加上我們的經濟體制是小農經濟,是一畝三分地,本來就非常的低效,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長期得不到改善。可耕地本來就少,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大家是不是知道中國的人均可耕地和美國的相比,美國是中國的7.5倍,也就是說中國只是美國的1/7.5,但是中國要養活的人要多得多。這樣的話就帶來了一個供需上上的失衡,食品供應出現危機也就指日可待了。現在我們都在擔心食品安全,我覺得食品安全都是知識分子在說的,但是底層的一些東西我們并不一定聽得到。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中國食品的供需問題。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2010年的時候,中國每頭奶牛年產奶量只有3噸,美國9.6噸,以色列10.3噸,我到以色列看的時候,以色列的奶牛廠,他整個奶牛1000-2000頭奶牛的奶牛廠只需要11個人,這是無法想象的。中國已經變成了大豆、玉米的凈進口國,大斗玉米大量的進口是蛋白的進口這是食品供需失衡的表現。隨著農村人口進入到城市,中國食品上出現的危機將是我們今后十年遇到最大的挑戰。我覺得這是需要引起大家重視的。

  第三大挑戰是中國出現的食品安全。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到了讓消費者膽戰心驚的地步。中國食品安全的根本問題還是中國農業體制的問題,根本的食品安全問題是中國農業體制問題。為什么?中國有8.3億農民,1.6億戶的小農,他們在提供農產品,提供食品加工的原料,這需要多大的監管機構才可以把中國的食品安全有效的監管起來。1.6億的小農,我們這家企業做全供應鏈的,我們企業就在為美國、歐洲數一數二的品牌在中國管他們的質量,我們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這家企業的運作模式是只跟數一數二的企業做合作,做聯盟。我一共不超過12個客戶,就跟美國一個企業,我要出口的集裝箱,一年要上萬個。我只管12個客戶。中國政府要管多少客戶管的過來嗎?因為法不責眾,當然就無法無天了。這要追溯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打了土豪分了田地,但是1979年我們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但是中國的農業體制并沒有改變這些小農被禁錮在一畝三分地上,每天進行產品同質化競爭,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不可能對客戶有增值和差異化的可能。這注定了中國農民注定貧困。改革開放30年中國讓部分的城市人口富裕起來,但是他們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人口還是貧窮,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這也是我要談的第四大問題。

  第四大問題之后就是資本的問題,資本不敢下鄉,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市場經濟上,我們看的是要投資要有投資回報。企業要和1.6億的農民競爭,企業在成本上增加了土地和租金的成本,我要流轉土地的話,我要付給農民租金,這給我增加了很大一塊租金。勞動力的支出增加了,因為農民不算勞動力的,他在種植過程當中,成本結構上不計勞動力,但是企業必須要做。管理成本增加了,因為企業一定要管食品安全,我不可能讓我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所以企業投入的所有管理成本遠遠大于一個成本在務農過程當中的成本。同時企業還要面對因為天氣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是相對來說我們規模大了之后,出現的虧損也就大。這就給企業在農業運用過程當中,帶來了營運挫敗,這是一種獨特的風險,這不是一個農民所面對的挫敗。企業在做農業改革當中,即使不破產,農業的回報也遙遙無期。

  以上的挑戰綜合起來讓情況變得非常復雜,對三農改革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案。我們首先要從體制上入手,一定要對我們的農業體制進行改革,然后我們要跳出三農看三農,進行綜合系統的城鄉統籌和改革,其中最核心的改革是要從農村土地入手,開展農村土地的科學治理。農業體制改革的第一點,是將農業土地合理結合起來,做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經營。要結合國內外市場的統一需求,實施以科技引領的現代化大農業。面對當地和相鄰的高端市場,做私營,農莊是的有機農業。讓企業參與進來,建立起農場和市場有效的信息交易平臺。土地只有集中管理之后才有可能和國際先進的科技進行對接,才有可能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才有可能增加畝產和供需總量。這樣的話,我們面臨的食品供應危機也得到了緩解。我說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面對國際統一市場,要把這個市場需求和農業直接聯系起來,當中不能有太多的環節,然后把土地集約起來進行經營,加上我們的科技,讓科技去增加畝產,食品供應上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緩解。農業體制改革的第二點是要大規模的減少農民,解放農民,讓農民從土地當中解放出來,讓一部分愿意辛勤勞動的農民留在耕地上,成為現代農業的從業者,只有大規模的減少農民,并實現土地集中管理,才可以對食品安全進行全面徹底監管,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的隱患。

  農業農商的教育,規模農業的實踐,和農業職業的培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瓶頸。因為自1949年以來,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現代化大農業的大格局,也就沒有現代化大農業對人才的需求,當今天我們要搞現代化大農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相關的農商人才和農場的營運人才嚴重匱乏。中國的農業大學培養的是寫論文的專家學者,而不是針對現代農場,培養農場主和農業的職業經理人。所以農業體制改革的第三點是要把農學院,農商學院,農業職業教育帶到農村去,和實際結合,不斷培養農業實用人才,培養愿意留在耕地上的現代農商人才。

  第四點是要建立農副產品和食品的全供應鏈信息交易平臺,一方面讓監管卓有成效,這樣才可以讓人們擺脫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剛剛說,如果說追溯系統還是停留在現在的體制上,這個追溯系統會不那么有效,因為我們公司已經在追溯系統上投資了1億,最后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業體制是一個最大的瓶頸。追溯本身要做,但是一定要結合起來。我剛剛說的這些是要系統化的看問題,而不是單點上看問題。另一方面只有這樣讓農副產品和食品的交易成本和庫存成本在全供應鏈管理當中才可以得到大幅度下降,為農商全供應鏈增加整體效益和投資回報。

  我不知道是不是清楚,有一個例子告訴大家,在沃爾瑪帳上的一噸產品和農民手里的一噸產品,這兩個產品在整個供應鏈過程當中,資本成本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噸在農民手上的產品是1000塊錢,在沃爾瑪手上的是7000塊錢,7000塊錢在沃爾瑪的資產負債表上,這個7000塊錢的資本成本,遠遠大于農民手上1000塊錢的資本成本。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看你有沒有本事拿這個回報。

  所以農業體制改革的第五點是鼓勵資本下鄉,人才下鄉。國家政府應該出臺一系列的有效政策,創造良好的條件。要讓人才看到城鄉統籌的希望,嘗到統籌城鄉的實惠,國家應該為三農改革提供先期的財政補貼,建立可持續的造血機制,有效調動積極性,引導精英人士下鄉,讓他們持續不斷創造效益、稅收和就業。最終用市場經濟這雙無形的收,創造有序的造血機制。

  我們國家每年財政部補很多錢,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有關三農的。我覺得是不是把這個方法改一改,把輸血機制改為造血機制。同時利用市場的手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我覺得它的可持續性會更大。農業、農民、農村三農改革應該要跳出三農看三農,要開展綜合系統的統籌改革。我們要跳出農業看農業,農業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中,投資回報微乎其微。只有跳出農業做農業,跳出農業做農業和食品加工的全產業鏈,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建立農業合市場有效的交易和信息平臺,做好品種和當地的氣侯,品種和土地的正確的對位。我剛剛說了,我們農業基本的探索和投資在這之前花的1.5億,在這之前就是做這個事情。我們找一個黃桃的試種地區花了6年時間,我們引進美國標準,10幾個地方對美國品種、歐洲品種進行對位。品種和當地的氣侯和土壤對位,這個投資是無比巨大的。這方面只能我自己去做。只有做好農業的最佳規范和精準農業的有效實施,投資農業最后才可以有很好的效益。

  在農民上,我們要跳出農民看農民。農民是中國歷史的產物,農民是在封建社會和地主對立共生的產物。我到農村去,農村農民養的豬死了,我說怎么辦?他說豬死了要趕快賣,不然的話,豬就有問題了。這樣的話,食品安全從哪里來,這個豬后來就到了你的餐桌上了。還有中國的水、空氣,這些都是問題。這些都和我們在那里務農的人有關,農民無知,我們要有良知,我們要幫助他。只有通過國家政策和市場有機運作,公平的就業機會,合理的財產保全,我們才可以給他們應該有的尊嚴。在農村方面,我們要跳出農村看農村,打破經濟二元格局,讓城鄉資源按照市場規律有機流動起來。把生態可持續的田園小鎮帶到農村,正確引導人才和資本流向人才,把城市便利的基礎設施帶到農村,把大批的人口留在嶄新的統籌城鄉,才可以改變農村的面貌。

  一方面可以緩解大城市的壓力,一方面又可以建設一個更適宜居住、工作、生活的統籌城鄉,建設一個低碳、綠色、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田園小鎮;建設一個城中有鄉,鄉中有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風尚的社會方式。

  最后我要談的是城鄉統籌改革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就是農村土地的改革。我們憲法規定土地國有,農村土地是農民集體所有。他們對宅基地,享有幾乎永久的使用權,但是在法律上農民沒有土地的所有權,這樣的話,農民的土地無法通過出租或者是出讓大家流通,土地的流通得不到法律保護,企業也就不敢積極的參與到三農改革當中。去流轉農村土地,他們也就無法實施,他們和我們一樣,我們就無法實施現代農業和城鄉統籌改革。只有讓農用土地、宅基地在法律上得到徹底的確切,我們才有可能用市場經濟的法則,合法推動三農改革。開展有序的城鄉統籌建設,同時真正的做到攜農致富,構建和諧社會。為什么我們不可以讓我們的農民兄弟們讓他們獲得和市民同等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的子女享受一樣的受教育機會,讓三農改革給他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讓城鄉統籌給他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和大家一起共同富裕起來呢?為什么我們不可能讓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到這場偉大的改革中來,按照市場經濟的法則,國家和企業一起舉起三農改革的旗幟。為城鄉統籌的新經濟發展模式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可能性?為什么不可以讓國家和政府制訂一系列有效的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讓三農改革的推進提供有效的扶持基金,讓長期以來的輸血機制變成造血機制,讓農村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讓國家財政可以在三農改革當中扭虧為盈。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歷史給我們的機會,建立一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統籌城鄉呢?

  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朱總,您剛剛的演講和之前的演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之前談到的更多是供應鏈下游,也就是消費者。而朱總關注的是價值鏈的上端,也就是我們的農民,那可是我們食物產生之源。接下來我們休息一下。

  李國祥:各位來賓,上午好。我們這一節三農政策、布局的討論,正式開始。我們這一節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每一位演講嘉賓是有10分鐘的發言,談自己的演講。第二部分是我們設計了一些話題,可能是我們參加會議的每位嘉賓共同關心的一些話題,我們進行一些互動。第三部分是在座的每一位嘉賓對我們四位演講嘉賓有什么問題可以現場提出來。首先我們有請高俊才先生,他是中國國家和發展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司長,他不僅長期從事三農工作,也參與了很多政策的制訂,也對很多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意見也非常的獨到。對于中國三農有什么樣的發展,靠什么來發展這些問題,我們首先有請高司長發表高見。

  高俊才:感謝中歐邀請我來參加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我的發言題目是三農發展的動力和理性。為什么談這個題目,因為人無論做什么事情,沒有動力做不了,沒有理智做不好。飛機、火車沒有動力系統,沒有發動機不行,沒有方向盤也不行。所以三農發展結合過去和今后既需要增加動力,也需要增強理性。

  三農發展的動力系統,一個是政策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發了14個中央一號文件,其中82-86年連續發了5個,這五個中央一號文件,為當時農村改革帶來了巨大變化。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五個一號文件,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解放,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使得糧食產量增長在最初的6年當中增長了36%。農民的人均收入每年都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我把中國三農從1978年到現在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9年-1984年。這六年當中農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長大約16%。剛剛說了糧食產量增長30%多,這個階段是三農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從1985年往后,一方面工業化、城市化發展很快,另一方面三農形勢出現了波動和徘徊。在1998年、1999年,曾經糧食總產超過1萬億斤,但是到2003年降低到了8000多億斤,從1985-2003年這19年當中,農民收入增長也是比較緩慢、徘徊的。這19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4.3%。糧食產量的增長,這19年總的增速6%還不到。這是第二個階段。針對前些年農業徘徊的形勢,到2004年開始中央制訂一號文件,2004年至今,連續制訂了9個一號文件,這些文件的指導方針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多予少取因為政策的推動,從2004年到去年,出現了連續8年的糧食增產,增產的增幅,8年期間增長了32%。農民收入8年平均算下來,每年遞增8.6%。我剛剛說了,前面的1985-2003年,這19年當中農民收入年均增長僅為4.3%,這8年年均增長8.6%,正好是快一倍。糧食增產的幅度連續五年超過1萬億斤。所以中央文件的推動力非常大。多予少取,這是2006年全面免除了農業稅。9年來,農業投入逐年增大力度,去年三農投入超過1萬億,政策推動力非常大。這是第一個動力。

  第二個動力就是城市化。中國現在處于快速城鎮化的階段,一切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城鎮化的帶動。城鎮化帶動農村勞動力進城打工,農民的收入增長很快。現在農民收入當中大約40%左右是打工收入。如果說農民沒有進城打工機會,僅僅在農村種地,人均一畝多地,怎么也富不來。再一個是農產品市場,農民進城之后,就需要多吃蛋白質,多吃高成本的卡路里,這樣的話,就帶動了農產品市場,所以最近一些年來,農產品產銷兩旺。這是市場的帶動力。

  第三是科技的導動。為什么說導動呢?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他的先導作用非常大。現在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單產,主要依靠科技,科技主要是靠良種、良法和良田。良種、良法都是科技,現在科技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53.5%,這個我們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的進步很快,潛力很大。今后農業還要靠科技。

  第四個動力是市場的拉動。市場的拉動,我前面講到了,城鄉市場活躍,城鄉居民收入高了,需求旺了,也拉動了勞務市場和農產品市場。為農產品的增強,為糧食、棉花、油料、蔬菜價格增長提供了可能。去年勞動力的價格,農民工工資我看到統計數字是增長20%多。糧食和蔬菜價格也增長了1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20%。

  第五個動力是農民的主動力。農民是三農工作的對象和生產主體。農民如果是沒有動力的話,其他一切作用都大為失色,失去意義。所以前面四個動力,外因的影響下,農民主體的內因作用不斷增強動力。所以農民進城打工愿意出去,不愿意出去也沒有人強迫,農民種糧種菜他愿意種。農民增收也好,增產也好,最終實現的主體和終端是從農民那里實現的。這就證明了農民主體的主動力。

  因為這五個動力,中國出現了八連增,八連快,出現了三農發展的黃金時期。今后三農發展也要進一步增大五個方面的動力。四個外因一個內因。這個動力系統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只要不斷的增加動力,才可以使農業更快的發展。在增大動力的同時還要增強理性。就好比人僅僅能干事,如果說道德品質不行,或者是不理智,就干不了好事,甚至是干壞事。如果說一個汽車發動機很好,方向盤不行,就會開到溝里面去。所以要把動力和理性統一起來。

  理性方面,首先是生產的理性。生產理性我們現在一些農產品有一些是供大于求的,還有供不應求的。特別是有一些蔬菜,有一些牛奶或者是生豬,現在農產品市場是不穩定的。多了以后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少了影響價格,影響城市里面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我們要講求平衡。

  第二個理性是要流通環節理性。流通理性方面我不多講,大家都很清楚。

  第三個方面是消費理性。消費理性方面我建議今后吃飯的時候,講究營養平衡。比如說現在我們吃的植物油,最近五年增長了30%,人均消費量大約是50多克。我請教了衛生方面的專家,他說健康的用油標準是33g,所以現在高體重、高血壓、高血脂,一系列問題產生了。一方面對人的身體健康不利,另一方面我們大幅度進口植物油。

  第四個理性是要理性建設。現在農村里面建設有的房子建的很好,但是缺少理性規劃。

  第五個理性是政府要理性的調控,政策要講究理性。所有理性都需要人的理性的認識和理性的行為。提高人的理性認識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動力的效率和效益。只有今后不斷的增大動力,同時使理性的群體越來越多,理性的程度越來越高,才能使三農又好又快的發展,謝謝大家。

  李國祥:非常感謝高司長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簡短的對中國農業發展提出了一個精辟的分析。2004年以來,我們國家農業叫做八年增,就是糧食八年連續增產,農民收入八年快,什么原因呢?政府總結了三個原因,叫政策好、天幫忙和人努力。高司長把三點進行了概括,同時還有所拓展,提出了城鎮化,提出了市場化,這樣一些更新的因素。這對我們全面認識中國的農業發展可能更有好處。上午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業面臨了很多挑戰,實際上我們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剛剛高司長進行了比較精煉的分析。

  接下來我們請到李宏鳴先生,他是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書記,他在安徽很多地方干過,他對農村非常的熟悉,而且他不僅對農村熟悉,對城市,對城鄉一體化都很熟悉。今天他就給我們談談未來中國農業發展依靠誰,也就是農業經營主體是誰的問題。

  李宏鳴:我來自宿州,宿州是傳統的農業地區。農村人口占65%,雖然說工業化和城鎮化正在加快推進,但是農業和農村問題一直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我今天所想講的題目,我覺得培育現在農業主體是我們新一輪農業和農村改革的出發點、立足點和著眼點。我來自基層,說一下現在農村和農業的基本情況。

  我們衡量一個地區的農村和農業,主要是衡量兩個數字,一個是農業的收入,一個是農民的收入,包括農民的收入結構。宿州的農業和農民收入是怎么樣的呢?我們農業每畝土地毛收入1500左右,凈收入800-1000元左右,這幾年增長率平均在3%-5%。這就是農業的基本現狀。第二就是農民的收入。我們現在農民人均收入不到6000元,其中來自農業家庭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總量各占一半,但是增量的部分,工資性收入占70%。也就是說增量比是7:3。農民來自農業收入主要的來源又是什么呢?兩個因素。一個是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包括國家政策。第二就是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也就是說農業科技化、集約經營提升增加的效益是非常有限的。這就是農村和農業的現狀。由此我們看到農業合村村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從剛剛大家各位看到的各位專家對中國未來,對世界未來人口結構、收入結構、食品消費結構的分析和判斷,大家可以預測到現代農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對中高收入人群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但是問題要回頭來看,我們這些年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花了大量的精力,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推動農業合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沒有效果?有效果。力度夠不夠?我覺得不夠。不夠的問題在哪里?我覺得可能不在于這個政策的本身而在于我們這個政策的整體效應不夠。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的農業農村的問題是四個脫節。

  第一、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脫節的。也就是說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生產關系的變革互相脫節。我們很多發展農業的政策和措施,因為沒有得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變革的支撐,使得這些措施難以實現規模化,難以深入持久開展。比如說科技成果推廣,大家都知道需要推廣,但是為什么長期得不到推廣,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集約效應,沒有這樣一種集約效應沒有科技創新的動力。

  第二、市農的三四產業的脫節。我們現在所說的農業還是狹隘的農業,是和工業和流通業脫節的。也就是說廣大的農民并沒有從農產品的加工流通的增值當中得到應有收益。這就是我們說的農業比較效益低下的原因,為什么?因為沒有打通二三產業的通道。

  第三、農業的各種生產要素脫節。我們現在僅僅有人力再加上一點動力,機械力,資本、技術是遠離農業的。農機人員不安心在農村工作,資本大量的外流。現在我們縣一級的存貸比不到30%,農民儲蓄的70%是流出去的,農業大量的失血。各種生產要素沒有聚集在農業上。

  第四、我們各種涉農的各種政策脫節。現在國家各個部門都在制訂政策,幾十個部門上百條政策,都是要支持農業和農村,都想發揮它的作用。但是不要忘了,政策的作用既有力度的問題,更有一個方向的問題。力學上有一個合力的原理,如果說這些力相互交叉、相反,它會互相抵消和制約。而我們恰恰在農業的政策上是互相割裂、分離甚至是抵消的。比如說我們財政拿了很多錢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平整了土地,但是這些土地干什么,要不要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要不要集約經營,要不要開拓市場?恰恰這些都是相互隔離的。同樣我們對農民的培訓也是如此。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四個脫節的問題是當前影響和制約農村農業的四個關鍵問題。

  這四個問題的原因又在什么地方?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哪里?中國有一句話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些問題最后要聚集到一個焦點上,就是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中國的傳統農業,包括現在的農業是小農經濟,既沒有科技,也沒有規模,更沒有資本。這樣的一個市場主體,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因此我們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方向應該從培育現代農業主體開始。中國的農業改革是從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的,也是解決農業主體的問題。就是從過去的集體經濟,轉變為可以自主經營的個體經濟。這就是主體的變革,極大的激發了生產活力。大家都知道城市經濟的改革,是從國有企業開始,因為企業是城市經濟的細胞。因此我覺得,我們現在各種政策的設計,各種措施都需要圍繞這樣一個核心來進行,把培育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作為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發展方向。

  最近因為我們是作為國家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村綜合改革實驗區,我們就在做這樣一個實驗,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實驗能夠探索一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的現代經營主體模式到底是什么?

  我們正在探索三類主體,家庭合作農場,合作農業組織和農業經營企業。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探索,研究他們生存環境,發展的條件和各個方面政策的支持。我們希望有這樣的平臺,也為今天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朋友搭建這樣一個平臺,可以真正在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上進行探索和突破,把更多的力量整合起來,更多的資源優化起來,實現中國農業改革發展的新突破。

  李國祥:謝謝李宏鳴先生。農業應該說自身發展確實面臨了很多困難他也提出了這些困難的四個方面不足和缺陷、矛盾。提出要培育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才可以解決這樣一個矛盾。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獨到的見解,它蘊含著中國更主要的不是政策,更要從體制改革的角度,讓我們更多新型的經營主體能夠在這個體制改革當中成長起來。接下來我們有請李昌平生,他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研究員。我和李先生也認識了很久,也讀過了他很多的文章,他每一次發表言論都可以說會引起一次轟動。接下來他給我們分享關于中國農業發展會經歷什么樣的階段,這幾個階段當中會有什么樣的政策變化。下我們有請李昌平先生。

  李昌平:首先生命我不是學者,我是一個基層的鄉干部。我今天很多的問題都是從鄉干部去看的。我的PPT也是為基層干部看的。因為我在基層犯了無數個錯誤,所以我希望基層干部不要走我的老路。

  我覺得農業第一個階段是短缺階段,它的特點是供求不足,這個時候農業的目標是追求產量,因為增產就可以增收。這個時候農業政策的要點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叫勞動密集加技術密集就等于農產品的產量,你不需要考慮其他的因素。這個時期的基本農業制度,我們說家庭為主,合作組織內部統分結合的經營,他解決產量是有效的。我們花了36年完成了這個階段,臺灣花了6年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臺灣有成熟的市場。我們在這個時期幾乎沒有市場。使得家庭的主體或者是合作社的主體沒有主體性。

  我們從1985年開始,進入農業第二階段,叫供求平衡階段,這個時候增產和增收不同步。價格會大幅度波動。比如說水果你增產1%,價格可能下降3%-5%,你減產價格就上去了。所以1985年到現在為止,農產品的農民基本上掙不到什么錢,或者是一年掙錢就一年虧錢,一年保本,一年虧本。這個時候以追求農產品價值增長和價格提升為主要目標。比如說追求附加值,追求議價的能力。

  而這個時期的政策是什么呢?組織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品牌密集。我們的農業進入到了第二階段,但是我們的政策還是要學安徽的小崗村。但是這是錯誤的,為什么呢?因為小崗村的模式只能解決量的問題,而不能解決價的問題。凡是1985年之后,不學小崗村的都富起來了,凡是還學的,還沒有富起來。所以鄧小平提出來要二次飛躍,就是鄧小平說,小崗村是我們的一個過渡的模式,未來中國農民還是要組織起來,他說要學華西村,這是9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但是他的理論沒有被我們政策化。所以1985年以來,中國農業主要問題就是我們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但是我們的政策依然處于第一個階段。我1987年當鄉鎮黨委書記,一共擔任了四個地方的鄉鎮黨委書記,我們看到我們的政策讓農民折騰的一遍又一遍,但是沒有人賺到錢,因為總量過剩,要追求的是附加值的問題,追求議價的問題。不是農民的產品不好,而是組織起來的問題。所以政策出了問題,農民吃藥。我作為基層干部,我發現做了那么多的改革其實都是瞎折騰,不是我們不努力,也不是農民不懂市場。這和農民懂不懂市場沒有關系。

  農業發展有三個階段,我稱之為高度發達階段。其特征是高度競爭。他的目標是以打垮競爭對手,搶占市場份額,獲得穩定長久的市場份額或者是定價權收益。比如說美國人掌握中國大豆其相關產品的份額和定價權。農業進入第三個階段之后,農業越發達,農業的補貼越高。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為什么農業越發達,補貼越高呢?就是因為要追求市場份額的收益和定價權的收益。為什么全球WTO關于農業談判一輪一輪的談不來呢?就是因為很多的跨國集團都為了追求別人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當我占有你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收益的時候,對不起,農產品就可以武器化。就可以跟美元、石油其他的武器一樣,可以交替使用。這作為國家和國家之間競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在農業開放的過程當中,應該是有限開放,而不是無限開放。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在2003年以來,說我們是最開放的國家,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無知。我們犯了很多錯誤,這些錯誤將來一定會讓中國人吃上苦果的。比如說我們的種業,我們的奶業,我們的大豆等等。我們不是讓我們的企業打出去,搶別人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收益,而是打到農村去,搶奪農民的市場份額,要農民的飯碗。我們出口日本的產品很多,定價權在日本,我們進口日本的產品很少,定價權在日本。很多人還不懂定價權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很多政策其實你要放在這個框架里考察的時候,是有問題的。

  這個框架對基層干部有什么好處呢?因為經常有一些基層干部拿了國家的錢之后,說要搞這個產業,那個產業。你要明白你在哪一個階段,你能不能追求這個階段的收益,如果說追求不到,為什么要搞呢?包括農村有很多的合作社,一建起來就說要做哪一個產業。我說你要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能不能追求這個收益,如果說干不了,就不要折騰了。

  農業還有第四階段,這是一個特殊階段,就是逆城市化階段的農業服務化。比如說北京、深圳、廣州很大城市周圍的農村,它的農村將變成服務業的一部分。我們反對把農村建設的跟城市一樣。因為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農業文明和農村文明將具有很高的消費價值,所以一定要把農村建設的更像農村。所以我們幫別人建設新農村的時候,就完全保留下來,很原始的,包括家家戶戶做的醬都要保留下來。在逆城市化條件下這些都是財富。

  我們成立一年多來,很受歡迎。我們要建設一個有品牌、品味的農村,特別是郊區可以逆城市化的農村,不要把城市里的東西帶到農村去,他是巨大破壞。

  我同意剛剛李書記和前面兩位先生的發言,下一部的農村改革怎么搞,我們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下一個三十年應該怎么搞,要思考清楚了再搞。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關于農業的主體問題到底是誰?農業上有三基,基本的經驗制度是什么,基本的治理制度是什么,基本的組織制度是什么?把這三基搞清楚了下一步就知道怎么搞了。

  李國祥:非常感謝李昌平先生,發展新農業是有階段的,他提出了他的看法,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我想對在座的各位也有啟發的意義。最后我們請Nick Rosa 先生,他是康地谷物公司亞洲區董事總經理,他將給我們介紹一下從他公司的角度來看中國農業是怎么發展的,以及對中國農業政策的展望。有請先生Nick Rosa先生。

  Nick Rosa:非常高興參與這一場的討論,也非常榮幸參加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對政策這一塊我不是很懂,我也不是中國的專家。但是我作為一個農商,我從75年就開始在這個行業發展。從97年之后,我就開始到世界各地開展業務。包括在中國,在東歐,包括在南美洲也開展過業務。中國的農業怎么樣很好利用技術,用現代農業的工業化,來解決前面幾位討論嘉賓說的問題。當然我不是中國農業政策的專家,我只是一個經理人而已。

  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也取決于中國這邊的農業政策。我在中國已經有非常長時間的工作經驗,作為美國人來說,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在過去30年,中國農業所帶來的非常大的成就。另外我是看長遠的,我并不關注未來5年怎么樣,我關注的是未來30年這個政策到底會怎么樣。當然這也取決于我們的在座嘉賓都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我們這個公司在中國來說還是比較小的,中國的政策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公司。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們的經驗,我們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公司,但是我們在中國歷史非常悠久,我們是一家私營公司,不是上市企業。大家都知道基辛格,基辛格41年就來到中國,他其實也是我們公司這個家族的很好的朋友。在70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那個時候中國糧食出現了問題,我們非常榮幸在70年代初就為中國提供糧食。這也是依賴于基辛格和我們公司的關系,所以我們公司和中國有非常好的關系往來。鄧小平上臺之后出現了經濟特區的概念,主要是吸引外商投資來加快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深圳經濟特區出現之后,我們公司非常幸運的獲得了營業執照,我們的號碼是0001號。大家要知道這是79年的時候,當時中國的人口是10億左右。城市化的比例大概只有20%左右。也就是說當時有8億農民是代表了中國的農業,我們現在有這樣的營業執照,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看了一下這些農民,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這些農民都是小農經濟,養一兩頭豬,養一兩只雞,這也是很自然的,他們只有一畝三分地。在發展中國家早期,確實是沒有交通的運輸設備的,比如說存儲或者是食品加工設備。如果說進行大量種植的話,多出來的東西怎么辦呢?所以其實養豬也是為了消耗生產過多的糧食。還有雞,其實雞也可以吃掉很多路上的米,另外雞還可以下蛋,那個年代,雞蛋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的豬到你這里來育種,我可以給你一些雞蛋。我們是中國農業方面第一家的外資企業,我們后來看到中國農業的情況,我們決定賣飼料,這些業務是非常成功的,因為農民過去養豬要兩年,現在他可以得到這種綜合的飼料,比如說里面有維生素,有鈣等等,還可以根據豬不同的豬齡有不同的飼料。這是我們在中國進行的第一筆投資,非常的成功。本來要養兩年的豬,現在6個月就可以出欄了,包括養雞的時間也可以縮短很多。

  另外當時中國飼料維生素這一塊還不是很好,我們必須要進行進口,后來我們和泰國的一家公司合作,我們再進口所需原材料生產飼料,增長非常快。到了90年代變化非常大,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快,而且工業化程度很高,除了可以生產ipad之外,還可以生產我們所需的原材料,也發現了很多中國的競爭對手。外國公司要和中國公司競爭的時候,發現中國公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可能他們和政府關系好象一些,他們可以更好的獲得資源,他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土地資源,甚至有的時候稅也比我們低。他們得到的有一些資源,也比我們更加的高效。除此之外,當時中國產品的質量并不是非常好。我有的時候看一看他們的說明說里面的蛋白質是18%的含量,但是其實只有16%,盡管如此,他們因為是低成本,他們的關系搞的比較好,所以我們的市場份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這些農民是小農,他們也搞不清楚區別,所以他們不再從我們這里買產品,到90年代中期的時候,中國有1.5萬多家的飼料廠。到了2004、2005年,突然之間在那個時候出現了城市化,50%的人都住在城市里面,他們要更好的食品,他們也更有錢了,他們就在問食品里面到底有一些什么東西?現在發現食品行業的中國公司就不是那么好了,比如說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安全事件,現在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非常有聲譽的中國公司獲得了消費者的信心,比如說在超市里面,或者說KFC等等,現在消費者包括食品公司也需要更加高質量的供應商。這樣的話需要更好的技術,這樣才可以使得中國解決好食品安全質量問題,這是我對中國政策的制訂者所說的,作為外國人來說,我覺得大家好象有很多的假設,而且說西方的模式是提高生產率的方法,但是我覺得并不是這樣,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西方的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很有可能未來十年也行不通。

  我可以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雞,在美國,10個養雞公司養了全美95%的雞。現在只要6個禮拜就可以了,他們用了基因技術,他們重新利用基因使得雞成長非常快,6個禮拜就可以長到六七斤,但是問題是都是雞胸肉,然后我們加工生產成食物,這是符合西方的模式,因為我們是吃加工食品的社會。如果說你有錢的話,你希望有高端食物。但是在中國的話就不行了,一個是速成雞,如果說你放到中國環境里,有可能會有疾病的問題。因為又有豬又有人,不停的有交叉的接觸,就會有疾病的問題。因此這些高速生產的美國雞適應不了美國雞,他們會死。即便不死,中國人又不喜歡美國雞,因為長那么快,就犧牲了口味。汁水、脂肪都減少了。所以我們的模型是一個使用于工業化社會的。如果說帶到中國來,不僅有疾病的問題,無法生存,另外還需要有很多的其他的問題,比如說固定資產的投資等等。所以你就等于生產的成本非常高,但是生產出來的雞肉別人又不愿意吃。當然確實和跨國公司合作有很多的機會,但是不能天真的認為說照抄西方的模式就可以了,這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們需要有研究人員,和政策制訂者,和中國的公司一起找到解決方案。而且要解決資源的問題,比如說水、土地等等。

  最后我想說一下貿易,中國和美國希望彼此之間有更多的貿易,你們有盈余,我們有赤字。但是我想說,這更多是政策問題,現在是選舉年,可能有很多的問題,這很不健康。當然完全靠貿易不能完全解決中國的問題,我覺得中國政策制訂者要正確看待自給自足是什么概念。我們說所有的措施都可以使生產力不斷的上升,產品又有高端化的問題,現在就有這樣一個差距。比如說1%的人需要高端產品,剩下所有農民都是生產基礎產品,但是又有很多其他人是買不起高端產品的,這就一個差距,我們需要有解決方案,可以提供大量食物又要非常安全,要買得起,另外價格不能上下波動非常大。有那么多之后,對于普通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還得好吃,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彼此之間合作是有很大的空間的。可以學習西方的知識、技能,但是在中國要結合當地情況,要有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李國祥:非常感謝Nick Rosa先生從他的體會談中國政策的變化。雖然說他沒有講我們的政策內容,但是從他的體會當中我們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就經歷了從計劃到市場,從農戶自給自足到發展商品化的市場,從過去傳統方式到現在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變化中國也制訂了相應的政策,應該說這方面都發揮了作用。他也提出了未來中國農業面臨多重化的目標,這種目標要實現非常的困難,提出中國要引進或者是和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合作,照搬照抄肯定不行,但是合作是必要的。

  接下來我代表在座的嘉賓提出幾個問題,我們請每位嘉賓簡單的回答,下面有什么問題也可以隨時來提。

  通過前面一個階段的演講都談到了政策對我們農業的重要性,我們國家還出臺了9個一號文件,對于這些政策和文件,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我們現在給農民的政策太多,給農民都是輸血型的,沒有太大意義,沒有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并且提出來,將來我們的農業發展靠農民是靠不住的,是要靠企業來。剛剛我們從不同的側面談到政策還是發揮了很大作用。對于政策怎么看,是不是這幾年出臺政策,主要的利益是白給了農民?這是我們第一個關心。第二個,未來中國在農業發展當中,到底是更要注重體制改革,也就是說培育新的主體,或者是讓更多的農業發展主體企業化,如果說是搞企業化的話,在中國我們家庭承包經營這樣的一個基礎,就要是進入要素市場。體制改革和我們的政策到底哪一個主導中國的農業發展?這也涉及到主體,涉及到改革,涉及到我們的要素市場,當然也涉及到解決了農產品數量問題之后的質量。第三個問題是怎么樣看待未來中國農業發展,政府和我們的企業各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或者是企業能不能從政府政策當中得到更多的好處,把中國的農業推向更加實質的臺階。首先我們問一下高司長。

  高俊才:剛剛的幾個問題非常好。未來中國農業政策的走向,你剛剛首先問的是輸血和造血的問題。我認為兩點不可偏廢。既要增強造血功能,也要輸血。輸血不是我們的特色,而是參考了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比如說歐盟,歐盟的預算是800多億歐元,其中用于農業補貼400多億歐元,占財政預算40%多,對農場主進行補貼。我們從2004年開始的給種糧農民發補貼,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但是我認為這種做法好,這種做法是輸血也是增強農民的造血功能,也是學習借鑒了發達國家的經驗。像歐盟、美國、日本,農民收入當中通過政府給補貼的,占到40%-60%。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給這么高的補貼。我認為今后隨著財力增長,應該更多給農民以種糧補貼。

  再一個是經營主體的問題,我考察過一些國家,做過一些研究,現在歐洲也好、美國也好、日本也好,種糧主體或者說農業經營主體是家庭農場不是企業,企業承擔農業生產問題,我認為世界上找不到他一個國家有這方面好的做法也不適合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當然起的作用非常中藥,現在在歐美國家80%多的種糧以家庭農場為主。歐美國家80%多是家庭農場。我們國家現在鼓勵土地流轉,現在土地流轉比例像發達地區有30%多,全國平均20%左右。我最近看了一些種糧大戶,比如說安徽的一個種糧大戶,他經營了3萬多畝土地。所以種糧大戶是中國未來農業特別是種糧經營主體的方向。種糧大戶還有很多的分農場。為什么種糧不適合企業來種?因為企業是比較逐利的,他希望利潤越高越好。而種糧利潤不高。所以大的企業到農村接受流轉土地的,更多不是靠種糧,而是其他的。種糧更多是要靠家庭和種糧大戶。另外是合作社,實際上很多合作社是徒有虛名,真正的合作社還沒有成功案例。

  李宏鳴:針對剛剛的兩個問題說一下我的看法。下一階段農村改革方向的兩個方面,我覺得這兩個是統一的,統一在主體營造上,四個脫節最終都是在生產主體上得到體現。或者說我們要解決四個脫節問題,都是要通過培育主體聯系起來。我覺得要以培育主體為核心帶動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推進。

  第二個關于主體的問題,我剛剛說的是三點,家庭農場、合作組織和企業。家庭農場是根據農業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產業結構和區域來劃分的。對農業企業這個問題,剛剛高司長說了他的擔心,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農業企業對農業的介入,在目前的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們不要把他們對立起來,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模式企業是產供銷一體化的集團,下面延伸的是家庭農場或者是合作組織。我覺得很多問題不是理論問題而是實踐問題。我們現在需要進行實驗,在實驗中進行觀察比較,優選出好的模式來。

  李昌平:我同意李書記的觀點。我覺得中國農村接下來30年怎么走,根本的問題有幾個,一個是土地問題,第二個是金融問題,第三個是社保問題,第四是農民組織問題。這四個問題本身是一個問題,最終是農村最基本的主體是什么?這個主體有三種功能。第一種功能是經濟發展功能,第二個功能是社區建設功能。農村有那么多人要生活在那里,很多人說中國農民要像美國那樣,只有2%的農民,這是不現實的。我們現在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了,農民戶籍人口還有9.4億,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沒有減少農民。未來是不是通過工業化、城市化把農民減少,這是要打很大問號的。未來農民的經營主體要承擔社區的功能,我們不可能像城市那樣,那么多的警察和保安治理農村,管理農村。所以經濟要發展,社區要建設,社區要治理,把基本主體三種功能確定了,就是基本的組織形式。把這個確定之后,我們再討論土地怎么改革,金融怎么改革,三十年來農村金融改革是錯誤的,因為今天仍然不能解決農民的基本問題。有人說土地私有化了就可以解決融資的問題,日本的土地、韓國的土地、越南的土地都是私有化的,可以到銀行貸款嗎?不能。你現在搞大資本下鄉,這是不能支撐我們三位一體的功能的基本組織形式的存在。我覺得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土地問題、金融文化、組織問題、社保的問題都好解決。

  Nick Rosa:我想補充一下,我覺得這些私營企業,其實和農村發展應該發揮一些互補作用。我覺得私人企業可以提供一些技術的支持,幫助農民提高生產率、技術、肥料等等,還有健康營養各個方面的技術,但是對于企業要成功的話,首先要幫助農民獲得更多利潤,而不是自己獲得更多利潤。

  第二個就是必須要幫助他的經銷商還有銷售人員都要獲利,也就是說整個技術服務的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都要獲利。這樣才可以實現真正的發展。這樣的話才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可以使得社會穩定,也有足夠的收入,讓企業在農村地區進行再投資。在中國現在并不是所有的私營企業都有成功的業務模式。確實有很多企業都是逐利的,我經常和紐約同事說,在我看來,在中國要獲得成功,關鍵在于你的關系怎么樣,而不是競爭力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我的結論是在過去30年當中,中國一直向前發展,向上走企業只關注自己內部的一些福利,而不是客戶的福利,這是不對的。我覺得這種管理方式是錯誤的,這是要改變的。

  李國祥: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就不做評論了。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想留給在場的各位嘉賓。

  提問:各位前輩大家好,我來自臺灣農業發展促進會。非常榮幸參加這個論壇。我想請教您三個問題,臺灣的有機農業有一定的價值,剛剛李教授也提到。宿州作為農業大縣,您的農民占65%,您剛剛提到三類主體培育的營造,請問您有沒有具體的方式和手段,哪一類的是最快速的可以培育起來,達成農商落實的比較好效果的。

  第二,剛剛提到臍橙,好的臍橙在中國市場可以一個賣1塊錢,在臺灣可以賣到5塊錢,到歐盟市場可以賣到10塊錢。宿州作為農業大縣,有沒有那幾樣農產品可以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您覺得臺灣的有機農業的業主是否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和技術。我們去年投了多利農莊,我們也希望把資本回流帶到宿州來,您在宿州有沒有培育這樣的龍頭企業,真正可以做出來像雀巢這么大的世界品牌,有沒有一個五年十年培育的計劃。

  第二主題

  資本介入:農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的新生之路

  近年來,中國主要農產品進口占國內消費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這一結構性轉變喚起了大家對糧食安全的擔憂。與此同時,眾多地產、快消、食品等行業的大佬開始投資農業。在新興資本介入下的新農業,呈現出一幅與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落后、效益低下所完全不同的新面貌。本專題將從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發展集約化大規模農業生產入手,探討市場之手對農業改革帶來的影響。

  李宏鳴:我們覺得這三類主體是根據農民的不同狀況和產業結構來劃分的。比如說對于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能力的,又不適合于太大規模經營的,這樣的一些門類和家庭,我們覺得家庭農場更為適合。我個人認為,家庭農場應該成為未來中國的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題,這是我個人的觀點。第二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我覺得是過渡形態。現在我們大量的農民還是本身自身素質、視野、資本、市場都存在很多的缺陷。他不具備成為家庭農場的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實現小生產和大市場的對接,就需要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經濟合作組織,這種合作經濟組織是方面的,可以是生產的合作,也可以是營銷的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這些分散的,比較弱小的農民組織起來和市場對接。

  第三類就是現代農業企業的進入。我剛剛說了,我們說的現代農業企業應該是涉農的涵蓋三次產業的企業。現代農業企業的介入不是鼓勵的僅僅做工業或者是農業,而是以農為基礎向二三產業延伸。我覺得他是比較適合于工業化程度比較高,市場集約程度比較高,產品比較高端附加值比較高的行業和門類。正如剛剛說到的資本逐利性,這些逐利性就是要靠大企業的介入。所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狀況,我們設立三種模式,那一種模式好,我們在實踐當中探索。這三種各有各的優勢,我們在實踐當中探索,這三種模式也可以組合,比如說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可以組合,若干個家庭農場可以組合起來成為合作社。比如說我們做的一些園藝產業,他就適合于小規模家庭農場,然后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生產合作社。

  另外比如說大企業和家庭農場和合作組織的合作我們也在探索。我們和熙可有這樣的一個合作設想,這個項目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可研的計劃,實際上我覺得這就是現代農業企業進入三農的一個范例。我稱之為五位一體,農業、加工業、旅游業、城鎮建設和教育產業,這是五位一體的結合。這五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呢?首先熙可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他首先要獲得穩定的,質量可控的,可追溯的原料基地。蕭縣恰恰是世界上最適合種黃桃的地方,因此他要獲得這個資源,就要在我這里大規模的發展農業,這就是農業和工業結合。那么怎么解決農民的問題,怎么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就要延伸到三產服務業,恰好我們哪里有一個旅游區,可以作為旅游開發,可以接納大量農民進入到旅游服務業,我們就把一二三產業打通了。接下來工廠建設,土地從哪里來?需要建設用地,農民從事非農就業了,他的住宅也要改變,這兩種因素就決定了我們要把城鄉統籌的建設做起來。也就是說我們做的城市建設是從這樣的基礎上來做,通過村莊的整治,集中建設用地,讓農民不僅實現生產方式變革,也可以實現生活方式變革,同時通過這種開發和利用,可以解決資本回流的問題。第五是教育,為什么教育呢?大家都覺得現在真正搞農業,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沒有幾個搞農業的,但是恰恰現代農業最需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因此我們也在探討要通過現代農業的教育,農商的教育可以培養出一批現代農業的企業家和現代意識的農場主。這五個方面是我們合作的基本框架。

  最后一個問題,我非常欽佩臺灣的農業,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在大陸市場應該說發展的空間也很大。我也特別的希望和歡迎臺灣的農場主,臺灣的農民可以到我們這里來做一些實驗。三種模式都可以,歡迎你。

  李國祥:時間的關系,我們最后一個問題。

  提問:我來自上海地產集團。我們受市政府的委托,我們儲備了幾萬畝在圍海造田土地。我想問一下李昌平先生還有李宏鳴書記,最近國土資源部在推行農村土地的確權工作,這是不是意味著在土地流轉上有新的突破?

  李宏鳴:我發表一點我個人的看法,確權的背景是什么?我們現在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因為農村的土地產權有特殊,形式上是集體所有制,但是實際上的經營管理權是在個人,這兩權是分離的。當沒有大事件發生的時候,相安無事。但是一旦發生產權變動,問題就來了。現在很多農村土地的糾紛與此相關。比如說村里面可以決定把這個土地賣給誰,把這個土地租給誰。這在法律上是有爭議的,到底村集體有沒有權利做這個事,這是法律上有爭議的。通過確權方式,真正確定農民的經營權,這種經營權是不可變更的。至于說這種經營權,今后朝向什么方向發展,我不敢下定論。但是我認為,他一定會遵循市場法則,走規模化、集約化的道路。至于說模式是什么?我覺得需要在實踐當中探索,也許這也是一種中國特色。兩權分離,可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繼續保留它。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李昌平:我覺得中國土地確權來講,我是贊同土地確權的,但是我偏向于把所有群確定到村一級的集體。但是我們一直搞不下去,這一次確權是要確集體權和個人權。但是最終是不是要素就可以流動,土地就可以抵押了。我覺得是兩碼事。中國的土地確權,一定要考慮到中國農民將來去哪里?如果說農民都可以到城里來,這個大前提可以肯定,那是另外一種搞法,如果說中國遇到什么問題了,農村那邊還有8、9億人,你這一次的確權就是混亂之源了。

  提問:謝謝,我是中歐的教授湯姆森,我評論一下,也問一個問題,評論的是剛剛講到的美國引進來的肉雞,其實它并不是很健康的食物。英國的肉雞比美國的肉雞更加的健康。我想問一下李先生,關于您講到的村莊村一級的理想化的村莊。對于村莊的定位和品牌打造,能不能稍微談一下您覺得這對消費者的品牌化的村莊,是否有它的可行之處,你的設想是怎么樣的?

  李昌平:我們中國不學小崗村的村長也不少,比如說現在我們看到的長江村,還有更多更有名的村子就不說了。那些村莊仍然保持村舍共同體的制度,他里面有農民家庭經營,有公司,有企業,有合作社,但是他都是在那個共同體之下,他們有共同的金融、產業、所有制等等。他們既承擔經濟發展的任務又承擔社區建設、治理的任務。品牌是他們最重要的一樣東西,是他們通向市場的東西。他的產品是以內部約束為前提條件的。中國有那么多的農戶,要指望政府監管來解決品牌問題這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些農民可以內部組織起來,通過自我約束,靠內部約束來建立品牌。

  李國祥:非常感謝大家積極的參與。我們這一環節到此結束。

  主持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成為基金創業學教席教授Pedro Nueno

  Pedro Nueno: 我們來看一下下午的專題研討環節。我們這一次的討論嘉賓會和我們進一步分析中國的農業和食品行業。這也是中歐首次舉行的農商的高峰論壇。今天下午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何毅先生,他是中國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科技發展司司長。還有Robert P. Aspell 先生,他是嘉吉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張同貴先生,他是多利農莊創始人;傅哲寬先生,達晨創投合伙人 兼副總裁。我想大家手上都有他們的簡歷。但是我還是想具體介紹一下。何毅先生畢業于清華大學,是國家糧食局流通與發展司的司長。他主要承擔了國家儲備糧庫投資建設的相關管理工作。他對于糧食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以及糧食現代物流專項規劃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Robert P. Aspell先生,如果說大家要尋找現代經理人管理典范的話就可以看看他,他加入了加拿大的嘉吉公司,然后到了瑞士日內瓦工作,他擔任埃及和北非的地區經理,之后又到墨西哥工作,負責那里的業務開發。后來擔任嘉吉墨西哥的董事長,后來他來到中國工作,他也是在嘉吉谷物的中國與韓國區總裁。我們非常榮幸張同貴先生作為這一次的演講嘉賓,我在這里做過很多的主持工作,但是我無法駕馭張先生,因為他是非常出色的企業家,他一開始是從礦產貿易做起,還曾經開過多利川菜館,他非常具有創新精神,他創立了多利農莊,提出了有機農業的概念。這個公司在中國非常有名。而且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也做了非常巨大的貢獻,所以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創新。最后一位演講嘉賓是傅哲寬先生,他是達晨創投合伙人兼副總裁,他在資本市場有著非常豐富了經驗,這是一個私募的基金,他們特別看重農業行業,在這個行業進行投資。他們已經投了很多在這個行業當中的公司,而且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也有非常好的退出案例。我們來看一下資本市場如何來看待這個市場。

  首先我們先有請每一位演講嘉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何毅: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我就糧食流通領域的投資介紹一些情況。因為今天我們這個單元和投資直接相關。

  保障十多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這句話是重復了胡錦濤總書記講過的話,我們把糧食安全作為中國經濟三大安全的最基礎的安全。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也是要維護糧食的安全。先介紹一些基本概念,或者說基本情況。中國的糧食實際上也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后。上午農業部的張部長已經講到了農業投資,在中國來說,就糧食而言是指產前和產中,我們把產后糧食領域的投資叫流通領域的投資,這部分的工作由國家糧食局負責。中國的管理結構和西方大部分的國家不太一樣,就是糧食局是獨立的。糧食局直接由國家發改委來管理,這是因為糧食安全在中國的經濟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所以在宏觀調控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是一個中國的特點,但是國家糧食局和農業部關系非常的密切。

  糧食流通領域投資我們大體上分了幾個環節,第一個是收購環節,第二是儲藏環節,第三是糧食的物流,第四是糧食的加工,第五是糧食的市場。這些環節應該也是基礎設施的投資。但是因為側重點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這里我重點介紹一下收購環節的投資,第二是糧食物流的建設,第三是主食產業化。

  我們工作的理念是為耕者牟利,為食者造福,就是要兼顧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上午已經講到了中國糧食安全的一些新特點,我簡單歸納一下,和我們工作直接相關的。第一個就是糧食的連年增強,八連增,我們更加擔憂的是他的拐點很快會出現,不可能連年增長,如果說出現了拐點,糧食產量減產怎么辦?這是我們糧食局最關心的問題。第二個就是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已經達到了51.3%,也就是說全國的城市化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我們的糧食商品率要大幅度提高,商品糧要大幅度提高。第三個就是保供穩價面臨著新形勢,大家知道CPI當中很重要的就是和糧食食品價格有關。糧食的價格也是雙刃劍,既要不斷的小幅漲價使農民可以得到收益,同時又要適當的控制市場價格,可以使消費者承擔。另外中國的糧食的品種當中,大豆和玉米,尤其是大豆是大規模的進口。國際和國內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所以國際市場前兩年的波動,導致了中國糧價的相應的變化。第四個就是糧食加工業繼續做好調整結構的重要的工作。糧食加工業和其他工業一樣,現在是只大不強,企業有1.8萬多家,90%是民營企業,總產值2011年達到的1.9萬億,但是我們的問題是它的市場占有率、創新能力、品牌優勢都沒有發揮出來。跟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和其他的工業都有同樣的問題,現在注重調整結構。另外更加注重糧食的產品質量。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主食產業化、糧食現代物流和農戶科學儲量。這里都有中央政府的補助投資。我們把十二五期間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把主食產業化要上一個新臺階,所謂的主食產業化就是要形成有中國膳食特色的新型的主食產業形式,中國膳食特色是什么?就是以饅頭、面條、米飯為中國傳統特色的主食產業化。河南省政府已經率先推進主食產業化,提出推進三化協同發展的思路。第二個,主食產業化對糧食安全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使我們的糧食從原糧的保障,延伸到口糧和救災應急。大家知道汶川地震的時候,原糧我們有很大的儲備,但是災害來臨的時候,我們更需要的是食品和成品糧。從經濟上來講,主食產業化的從產業鏈上來說進行了延伸,利潤將會成倍的上漲。

  這是我們的優勢,西方國家以面包為主,而我們國家以蒸煮為主,但是我們研究的不夠透徹,我們在很多環節上還要加大這方面的力度。這也是一個產業鏈的全過程,從種植一直到消費。如果說我們搞了主食產業化對農業的種植將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主食要求它的原料小麥、稻谷要按照質量和品質進行種植。

  一個典型的例子,天津現在推廣饅頭,現在每天的市場的供應量已經超過了200萬個,這個數量已經不是小數了。我們基本的推進思路就是市場化運作,以企業為主。第二個通過試點穩步推進,第三個就是國家糧食局會同農業部,工信部,商務部等部門形成合力,結合早餐工程、學生營養餐、放心糧油來加大這方面的聯動機制。

  第二介紹一下糧食現代物流。中國每年的產量超過了1萬億斤,糧食物流如果說你不建設,至少每年有1億噸以上的糧食需要跨省運輸。因為中國的消費結構是不平衡的。我們的產區基本上是在東北,我們的銷售區基本上在南方,特別是福建、廣東。這是我們做的糧食示意圖,大家可以看到跨度還是非常大的。這兩張圖一個是長江沿線重要的物流節點,通過十一五,也就是從2005年開始長江沿線已經形成了一串糧食現代物流的節點,尤其是糧食物流的園區,使加工儲藏、物流配送能夠在一個點上形成一定規模。大家可以看到從長江下游的上海一直延伸到重慶。基本上形成了點,但是點還沒有成線,糧食的 物流流向流量還不能滿足需求。西南糧食通道是從東北到西南,我們鐵路跨度最長的糧食物流通道。幾個省都在大規模的建設現代糧食物流園區。其中有一個園區有一些朋友們知道,中糧集團在成都投資了17億建了一個現代化的糧食物流園區。小麥粉的加工是60萬噸,油脂30萬噸,集中在一個700畝地的地方,每年調用的糧食超過300萬噸,但是對中糧來說他的成本大大降低了。西南糧食通道將是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通道。因為海運是不現實的,所以鐵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運輸方式。

  第三介紹一下農戶儲糧,雖然說中國有大量的城市人口,但是至少還有一半以上是農村人口,他們自己要進行保存。但是大量的中國農戶保存是非常簡陋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儲糧會造成損失,損失率大概在8%左右,如果說按照1萬億斤存一半,8%就是400億斤,為此國家發改委、糧食局從2007年開始設立農戶儲糧專項,改進農民的儲糧的條件,這樣的結果就可以使儲糧的損失率從8%降低到2%。我們十二五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十二五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建設規劃。擬支持800萬農戶購置儲糧裝具。當然這個比例是非常小的,但是即使這樣我們可以減少20億斤糧食,每斤糧食收購價超過1塊錢,我們的經濟效益應該超過20億。這就是我們給農民配置的裝具,這是通過幾個研究院所聯合研制的。上面兩個是為東北農民做的,這樣的裝具可以儲備玉米10噸。第二個是彩鋼板,造價400塊錢,中央投資補助30%,地方財政30%-40%,基本上農民100塊錢就可以買下這個裝具。邊上是給新疆配置的木制的金屬網倉,新疆是木材很豐富的地方,所以這是他們自己提供的,尤其是南疆,大部分的農民都是維吾爾族,這樣的方式深受農民的歡迎,這樣的投資也形成了一個從科技的研發到推廣應用,到取得經濟和社會效益。

  時間的關系,我就把三個主要的投資的情況做一個介紹,謝謝大家。

  Pedro Nueno: 謝謝何司長,您剛剛介紹了一下整個價值鏈當中不同的環節,也談到了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改進和提高效率。這樣才可以幫助到農民和消費者,很有意思的是我們舉辦了很多論壇,其中一個突顯的問題就是低效,就是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行業都會有很多低效的問題,包括衛生行業也是這樣的。所以說我們看來對于管理學院來說是有機會和潛力來幫助你們提高效率的。接下來我們有請Robert P. Aspell先生。

  Robert P. Aspell:非常感謝,謝謝Pedro教授的介紹。我希望可以不讓大家失望。很榮幸也很高興來參加2012首屆中國農商高峰論壇。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我們集聚在中國,有來自全球的跨國公司,也有本地公司的代表,還有政府學術界的代表以及學生代表來探討中國農商的發展。我們今天早上聽了很多的討論,我覺得這也確實是國家的未來。

  我想談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對于農業來說,世界是不是平的呢?我試圖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從農民的角度或者是農場的角度來談,因為他們是農商的骨干或者是基石,我應該從這個角度回答通過這樣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世界并不平坦,其實世界對于不同的農民帶來不同的挑戰。當然了,他們有很多共同點。發達國家的農民,因為他們有現代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比如說澳洲、加拿大,這些農民可能遇到的機會和挑戰差不多,比如說信貸、技術、信息的獲得是比較多的如果可以獲得這方面的信息當然是有競爭優勢的。但是我相信比如說昆士蘭的農民根據和加拿大的農民一樣,他們會利用同樣的種,用同樣的種植方式,同樣的營銷方式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不幸的是在南亞的農民可能和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基礎設施或者是成本非常高,就會影響到他們的利潤率,而且他們的規模比較小,所以無法進行大規模投入,所以他們遇到的現實情況是不一樣的。從這些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并不認為世界是平的。

  還有土地的所有制,土地的所有制全球也是不一樣的。農民擁有的土地面積是不一樣的,關鍵是這些農民能不能以土地作為抵押作為信貸來拿到業務資金獲得發展,改善他們的農作物的運作,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有一些農民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因為他們對于土地是有勇有權的。所以對于很多國家來說,這是很大很困難的問題。比如說在中國,當然中國不是唯一一個國家,也就是說很大比例的人,都是靠這些可耕地來生活的,這些國家人均土地也是比較少的,這都是一些挑戰和問題。這些挑戰將會影響到農業的發展,而且到目前為止,沒有什么明確的解決方案。

  還有信貸的可獲得性。世界也不是平的,因為全世界農民無法可平等的獲得資金。還有一點,就是基礎設施可以給農民帶來多大的好處。前幾天我在河北省和禽畜還有糧食的農民進行了交流,他們確實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基礎設施不是問題。比說他們一些新鮮的產品,比如說水果、蔬菜、肉類都可以在一兩天內運輸到國家任何一個地方,這是他們的優勢。而世界其他地區的農民做不到這一點。還有風險管理、肥料技術等等都是問題。現在這些發達地區的農民更有可能獲得新技術,新產品,這樣的話,就可以提高他們的產量,但是不幸的是,這樣小部分農民可以獲得這樣的科技。我不認為世界是平的,但是我希望世界是平的,這需要我們的政府、共同努力。這也是未來好幾代人要努力的方向。

  第二個問題,是不是全球的農商可以在世界各地復制呢?比如說我的公司嘉吉能不能在中國復制呢?答案是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是還要取決于中國的實際情況。全球的農業就是要安全、方便的獲得各種各樣的農產品。那些發達國家制訂了非常復雜的一體化的食物供應鏈網絡。在中國我知道經濟發展很快,在上海也是這樣的,正是因為成長的非常快,食品安全就遭到了挑戰。食品安全應該是在座政府高管、消費者首先要擔憂的一點。你會發現把這個體系建立起來不太難,但是如何來實施確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所以說對于中國來說,遇到這個挑戰就是食品安全。而明顯這種全球的農商的商業模式還是適用于中國的。當然很多小規模的公司有他們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優勢。但是我們看到這些國際性的跨國公司還是會在中國發展。

  在中國人口非常多,有很多靠務農為生的人群,他們是主力,他們是骨干。最后我想說 嘉吉公司的發展,我們在70年代的時候和康地谷物一樣進入中國市場,其實康地谷物更早進入,比我們發展的更快。到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進入第二階段的發展,我們做了一些投資,主要是靠合資的方式來進行,確實非常具有挑戰性,也就是說沒有辦法把嘉吉的一些技術、各個方面的專長完全應用到公司當中去,因為這是一個合資公司。最后我們決定了把整個一套的全球體系,包括工廠運營、管理、食品安全措施等等都帶到了中國,還有我們的投資也來到了中國,只有這樣我們才實現了快速增長。我們也發現,的全球模式還是可以在中國適用,但是也是做了一些調整。我們把我們的飼料領域的全球技術待到了中國,我們和 中國的農民進行分享,幫助他們在過去二十年當中,我們是培訓了250萬的農民,他們利用我們最新的動物飼料技術來提高他們禽畜的產量和質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全球的做法通過調整是可以適用于中國的。

  我覺得對于我來說,很明顯,未來是對于全球的這些農商企業來說是非常有意思的。其實對于在座各位也是有機會的,包括一些小規模的公司,包括全球的跨國公司,也包括那些小型的有機的農產品的公司。我們知道,中國的消費者需求是非常大的,增長很快,未來是很光明的。

  謝謝大家。

  Pedro Nueno: 謝謝Robert P. Aspell先生。我和我的同事出版了很多書,弗雷德曼除了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大家也知道這本書,我經常希望有人有不同的觀點,非常感謝Robert P. Aspell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樂觀情緒。接下來我們有請張同貴先生。

  張同貴:尊敬的Pedro Nueno院長,各位領導,各位司長,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到了下午的時候,可能大家都有一些疲倦了。也許這個時候能夠來一杯多利黃瓜汁,可能精神會好一些。

  因為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在中歐05年上學的時候,畢業的論文就是研究的有機農業的發展。這可能是大家都很專注的問題,我們的食品健康問題。我們做一個小小的市場調查,現在不擔憂我們食品安全的人請舉手,沒有嗎?是不是說明大家都擔心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確實有很大的問題,前一段時間我們也聽到很多,包括農藥的超標、化肥的超標、三聚氰氨、福爾馬林做保鮮劑——大白菜的問題。多利農莊致力于有機農業的發展,主要解決農產品的安全。

  但是我覺得有機農業的發展,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往有機農業方面發展。如果說多去做有機農業了,可能會面臨一個數量安全的問題,吃飽的問題。但是由于有更大的需求,這么大的市場需求,也催生了有機農業的蓬勃發展。多利農莊從05年到現在,跨越了將近7年的發展,我們由一個基地發展到九個基地,現在在上海有一個市場,我們今年10月份進入北京市場,第三個市場是成都市場。面臨的需求非常大,這就孕育了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

  在北京,我們現在的老大哥做的比較好的是我們的張先生,我們進北京還要向他學習。在這一塊來做非常的艱辛。他會面臨三年的土壤改良。而且我們的模式是一站式的服務沒有走超市路線,主要是解決流通整個過程當中的損耗和其他的影響。所以說我們已經是從一個簡單的傳統的種植業跨越到現代服務業,整個產業鏈是比較長的。包括有機肥的制造都是我們自己來。要做好這個產業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品牌和建立消費者的信心。現在做有機農業的非常多,但是通過今年三月一號國家認監委新規定的認證辦法之后,幾乎60%的有機生產企業被取消,保留下來的只有40%。但是這樣以后,對行業的規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小的有機農場的生產者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因素。他們承受不了這個成本。生產起來很艱難,隨著這個市場的發展,可能就是一個過程,逐漸往規模化、資本化去發展了,這肯定有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那么整個過程當中,我們完成了兩輪融資,資本幫助我們完善了產業過程當中一些必要的設備添加。我們現在基本上是從生產到整個冷鏈保鮮乃至于我們的物流系統都會逐漸的收回來自己做,以此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現在我們在上海已經有超過1萬個常年的會員。臨時的或者是季節性的會員大概有7萬個。市場需求是比較大的,但是反過來,消費者對于我們的要求越來越嚴。在整個過程當中,我覺得有機農業在中國還是處于一個初級階段,要發展還有很多問題要克服和解決。

  通過這個論壇,中歐作為亞洲一流的商學院,我們在5年以前,我來上中歐,我和別人談農業的時候,說實在的我不好意思在我的名片上寫什么農業的創始人或者是農場主。那個時候還要顧一下面子,打什么投資公司的董事長。到現在我很驕傲的告訴別人,我們就是做農業的,現在我們有6個中歐的校友加入到這個行業,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法國回來的海歸,還有英國回來的很多很多的熱血青年參與我們這個行業。我們感覺到這個行業大有希望。而且現在如果按照我們目前的消費習慣和我們的環境來講,我們不敢想象,再過10年20年之后,我們吃的是什么?剛剛嘉吉的Robert先生做了發言, 嘉吉為中國的飼料帶來了更快的發展,解決了我們很大的吃的數量的安全。我原來也是做飼料的,也是嘉吉的供應商,但是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我們的雞是45天長大的雞,豬是6個月的豬,現在報導說有很多小孩提早發育。第二個從環境來講,我們很難在城市的周邊見到一片清澈見底的水。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清澈的河水當中游泳,而現在幾乎看不到。所以做有機農業除了食品安全責任之外,更多是環境低碳的責任。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好的環境和更健康的食物。

  最后我想說,有機生活,源自多利。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張先生。多利農莊的總裁兼創始人張同貴先生是我們的非常優秀的校友。這也是我們中歐校友所倡導的一種創業的精神。張先生是很多學員的榜樣,我也預祝你的事業可以非常成功,謝謝你的發言。

  我們這一場的最后一位嘉賓是傅哲寬先生,他是一位VC投資者。我們掌聲有請,他也是在2011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

  傅哲寬: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舞臺,有機會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跟大家交流的話題主要是資本市場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資本市場我們看兩塊,一個是證券交易市場,就是場內A股市場這一塊,還有一塊是場外市場 ,就是私募股權投資這個市場。

  從目前來看,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農業類公司,包括農林牧漁幾大產業,一共的上市公司目前大概是50家左右。他們平均市盈率大概是36倍,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就是我們目前A股市場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水平是32倍左右,也就是說我們農業類上市公司,它的市盈率是超過整個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的。這也看出資本市場對農業類的上市公司是非常認可的。

  另外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相對整個資本市場板塊來說是比較少的。現在我們看我們的上市公司有兩三千家,但是我們的農業上市公司只有50家,其中還包括涉農的食品飲料。另外農業類的上市公司市值,截至5月中旬大概是2100多億,而整個A股市場的市值是23萬億,也就是說農業類的市值相對整個A股市場來說只有不到1%。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農業的發展,是遠遠滯后于很多行業的發展的。而且從我們農業上市公司來看,農業所占資本市場比重來看,未來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這是從A股市場場內市場來看的。

  從場外私募股權市場來看,場外的私募股權投資者對中國農業的關注是比較早的。最早的一批應該是在90年代后期的時候投蒙牛的像摩根史丹利、高盛等等,因為蒙牛也是以農產品為基礎做加工的企業。我們國內人民幣的市場大概關注中國農業投資的,大概是從06年開始,像達晨創投那一年也投了一家農業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工業化養殖的公司。到去年整個私募股權投資農業的,已經披露的案例是180多起,總投資額是50多億美金。2010年起,PE、VC市場投資農業達到了小高潮,到2011年,國內披露的投資農業案例大概是57起,投資金額有14億多美金。從這些數據來看,私募股權市場對農業的投資關注度是越來越高的。

  這對農業行業的發展起到什么樣的促進作用呢?首先是資本,就是帶來了農業發展需要的很多資金。這對公司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第二,資本介入可以為農業行業的發展帶來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隨著農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市當中的工商業精英人士也開始介入農業行業的投資,或者說在農業領域進行創業。我們的告訴張先生實際上就是在大浪潮的背景下做的多利農莊。很多的社會精英開始往農業方向走,這也非常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另外就是高新技術目前在農業行業應用也越來越廣,主要是在種子、肥料、農藥、農機具,包括各種各樣的施工工藝等等,對農業發展也起到很大的出去作用。另外資本介入給農業發展帶來了非常先進的理念和發展思路。這些資本投入到農業領域之后,會以工業或商業的思路,或者是他們的運營模式去運營農業。這對中國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過去我們國家的發展都是比較初級比較原始的發展模式。這導致我們國家上游產區的效率非常低下,為什么我們國家出現那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另外還會帶來更多優秀的企業,資本行業的進入也加速了農業行業的優勝劣汰,使得農業行業逐步從分散走向集中,也會在我們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形成很多大的企業,也會使農業產業的效率得到快速的提升。

  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我覺得他的特征主要是三類。一類是政府的投資平臺,包括各個政府的一些農業投資公司,還有一些政府的引導基金,這個平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性的。一方面是引導當地的農業發展,另一方面是吸引社會的資金來投資到當地的農業投資。還有一塊是戰略投資者,他是從產業鏈布局角度來考慮投資的,包括中糧旗下的產業基金,他投資產業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通過并購使自己的上下游更加豐滿。還有是希望進入新的行業,比如說新希望做農業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入新的行業。這使得新希望集團從飼料公司進入到養殖領域。還有一類投資者就是PE、VC這一塊,基本上是純粹的財務投資者。PE和VC里面也包括內資和外資,一些國際上的大的PE、VC基金也在中國做了投資,包括黑石、高盛、摩根史丹利等等,還有本土的PE、VC,包括達晨創投、青云創投等等。這一類的投資人主要是以財務投資為主導。

  總體來說,我們國家這幾年農業產業的發展跟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是聯系的越來越密切的,他們兩者也是互相在促進,尤其是資本市場對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進程,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Pedro Nueno: 謝謝傅哲寬先生。我們也聽了傅哲寬先生的介紹,資本市場對于農業這一塊表現出持續的興趣,在未來也會很有潛力。接下來我們先來探討幾個問題,然后再看在座各位有沒有什么提問。通常來說,無論是哪一個行業,比如說汽車行業或者是其他制造行業,通常會表現出有幾年會很熱的發展階段,然后中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非常好,但是當他們要走出去的時候,往往會碰到一定的挑戰。也就是說中國企業要在國際舞臺上施展,還是有一定挑戰的,我想問一下,在農業這一塊,你們認為那些中國企業,在未來有走出去發展的很好的潛力,這大概會在什么時候發生,您對這樣的發展過程有什么樣的看法。

  Robert P. Aspell:今天早上我們有談到中國占有全球19%的人口,而只有9%的耕地,與此同時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過下一個十年之后,有可能成為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在這期間人均GDP會不斷的增長。也就是說人均蛋白質的消耗量會增加。與此同時,中國的耕地面積不會增加,而人均GDP的增長,意味著中國將持續的需要和國際市場交流,我個人也感到非常的驚訝,2005年我剛剛來到中國的時候,當時就預見中國的很多農業企業應該走出去,但是實際上這些年來,似乎發展沒有像我想象的那么快。在農業供應鏈這一塊,過去幾年確實有一些投資行為,有一些亞洲企業在這方面這么做,但是中國企業似乎并沒有很大的動作,所以我覺得這方面的機會還是很大的,中國的農商企業應該把眼光投向全球,不僅是采購原材料,而且也可以了解全球市場的情況。因為今天在農業方面來講,世界很多地區和中國還是非常陌生的,走出去也許能夠幫助中國的企業在比如說玉米采購、原材料采購方面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

  張同貴:我覺得中國農業企業走出去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我們考察了很多國外的一些地方。國外的一些農業用地,它的生產成本和土地成本比國內都低,而且很多生態和生產環境非常好。所以說,現在中國的農產品不僅僅是滿足吃的問題,尤其是糧食,還有能源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很多玉米做成能源方面的,除了飼料和糧食以外。所以說中國要走出去趨勢越來越大,我們自己的企業,也考慮可能到海外去建一些生產基地,來滿足國內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謝謝。

  傅哲寬:其實中國的農業企業,剛剛也說了,我也認為走出去是必然的。而且我們在一線做投資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受。目前我們的農業企業其實他們已經嘗試走出去了。因為我們的種子,像水稻一些特別耐熱的品種已經向東南亞開始賣,而且量還不小。另外還有種植業,也有走出去的跡象。我們現在有一些農業投資開始往東南亞、南非去發展。另外還有一些有一定性價比的農機具也走向了國際市場。這些我們目前來看還僅僅是嘗試,我也相信他們未來一定要走出去,否則的話,他無法滿足中國13億的消費需求。

  何毅: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重慶糧食集團,剛剛成立了3年,但是他現在在巴西已經大規模的種植大豆了。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去年他所種植的大豆已經用船拉回來了,其背后也有銀行的支持。比中糧的速度還要快。第二個我知道的就是中興能源,雖然說中興是搞通訊的,但是他們有一個能源公司,他們到隱匿合作搞棕櫚油,實際上從走出去的戰略來看,中國必須要走出去,中國現在18億畝耕地,我們每年進口的大豆加上進口的植物油,相當于也利用了世界其他國家的7、8億畝地的資源。但是問題是,我們現在進口的大豆的定價話語權遠遠沒有。所以中國有一個怪現象,出口的原料沒有話語權,進口的原料也沒有話語權。所以走出去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個路子是必須要走的。但是我認為難點是什么呢?一個是中國建立跨國公司的機制還不成熟,還有很多的法律、各個方面的基礎還不健全。比如說有走出去的企業,因為不了解這方面的情況,至好退回來了。有的一直在觀望當中,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傳統企業,恰恰是新生的企業膽子大,初生之犢不畏虎,他邁出了這一步。特別是糧油加工業,我剛剛已經介紹了接近90%的企業都是民營企業,我相信在這里面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可以走出去,可以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成長壯大。實際上糧食加工業我們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在省域內、區域內,全國性品牌幾乎沒有。現在最好的品牌就是金龍魚,再一個就是中糧的福臨門。我們全國的品牌都沒有,更不要說是世界品牌。我們遠遠落后于進來的公司,比如說ABCD四大糧商,在我們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建廠。也帶來了很多新技術,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應該是雙向的。

  Pedro Nueno: 接下來問一下在座各位有沒有什么問題?

  提問:各位專家大家好,非常高興聽到你們的演講,我來自于一家水產服務公司,我在國外呆了18年,我想在過類呆的時間長的人都不愿意做水產,這幾年做水產,看到了農民的辛苦,也看到中國水產發展的艱辛,我們在全國建了500多家水產連鎖店,是以加盟形式做的。我們因為資金原因無法做直營,我們今年爭取可以擴大到1000多家。請幾位專家看看,我們應該繼續引進風險投資還是我們繼續慢慢的做。

  傅哲寬:剛剛聽了一下介紹,我覺得還是要看企業自己的定位。如果說我們的企業家感覺這個市場已經時不我待的時候,就要抓緊引入風險投資,借助外部資本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強,成為中國非常好的有競爭力的水產連鎖。我不知道我們是做流通的還是有上游產業鏈的融合?

  提問:主要是做流通的。

  傅哲寬:通過引進風險投資,把自己做到一定規模可以上市之后,其實我覺得還是完全可以往產業鏈上游走,這樣可以控制食品安全風險。其實養殖行業問題還是很多的,尤其是淡水養殖,如果說是我自己養殖,我可以把食品安全控制在自己手上。另外可以控制住行業波動,因為我們知道農業的波動是很大的,如果說自己有自己的養殖基地,有可能我對上游供應穩定性也可以控制。整個產業鏈的布局,如果說沒有外部資本介入的話,公司發展速度會比較慢,也有可能你的同行拿了風險投資之后很快就會超過你,謝謝。

  提問:我叫喬治,我來自荷蘭。我想問一下Robert P. Aspell先生,大家都提到了我國農業的問題,剛剛Pedro Nueno:教授也說到了在全球化的時候,大家都希望得到供應的保障,但是你如果看一下全球化的中國品牌,比如聯想和海爾,大家就想為什么沒有一個中國的食品公司可以做到這一點。你覺得如果說是一家中國食品公司想要做成一家全球企業的話,會遇到什么樣的挑戰,需要克服什么樣的障礙?

  Robert P. Aspell: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看到有一些中國公司走出去,但是的確他們還沒有像聯想或者是海爾這樣的地位。有的時候他們的投資是戰略性的。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有非常大的食品公司,可以像中國的全球著名品牌那樣著名。挑戰有以下的這些,我覺得很多都是關注國內市場,就是聚焦于如何發展國內市場,因為國內就有很多機會,而且增長速度非常快。所以很多公司就覺得好象他們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進行國際并購,可以在全球擴張它的業務。另外一個,也可能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比如說在礦業,在基礎設施港口,很多時候中國的投資如果說達到一定規模的話,這些行業就會比較敏感,包括農業也是這樣,是比較敏感的行業。所以中國公司在這方面要進行快速擴張是比較困難的。當然了,我們也看到了有比較好的跡象,可以看到資本現在是在自由的流動,而且可以在全球進行分布,全球的資產其實應該是由最會管理的人來運作,所以我覺得這是我認為中國農業公司所面臨的挑戰。

  提問:我的問題是給何司長的,我來自法國BMP,為什么我們中國沒有話語權,我們要怎么樣才可以有話語權。

  何毅:這個問題就跟剛剛我們走出去,實際上走的還不夠,實際上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國際糧食市場上,我們做的相關的事情還不夠有關。大家知道中國原來的體制是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的一個最重要的結果就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是各自獨立的。我們國內市場的糧食價格不受國際市場影響,某種程度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是總的來看,從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來看是不利的。如果說我們走出去了,我們在國際上的原料產地,我們有一席之地。我們國際的物流有一席之地,我想這個情況會有所改變。另外一個,大家實際上還應該關注我們自己的一個特點,中國的大豆加工需求是萎靡不振,而國際上進口大豆需求旺盛,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自己轉基因大豆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們大量國內大豆是榨油的,現在我們已經把榨油份額給進口的了。但是我們轉基因有很大的優勢,可以出蛋白,食用安全性比較好。我們做豆腐的設備是日本的最好,我們大量用國產大豆做的大豆蛋白都是中低端產品出口到歐洲或者是日本,我們的價格就和出口原料一樣,是低迷的,是內部惡性價格的循環。這樣造成我們國產大豆需求低迷,反過來也影響到大豆的產量。所以某種程度上,中國糧食的產量在有一點點因素,我們大豆的產量是在下降,一部分大豆的種植面積轉為種玉米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面臨這方面的問題還是急需解決的我們正在提出一些相關政策,來引導這方面的問題,能夠往好的方向發展。

  提問:我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給何司長的。我們是一個來自安徽的民營企業,我們是一個糧食的龍頭加工企業,去年開始我們建立了公司農場,有1.5萬畝土地,專門進行糧食種植。這幾年我感覺做加工利潤沒有我做糧食種植來的快。我想請何司長和Robert P. Aspell先生,對我們短期突破點上有沒有很好的建議,另外我們長期的目標應該如何設置。

  另外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張同貴先生和傅哲寬先生。農產品最終的平臺,會不會出現像蘇寧、國美這樣的終端。

  Robert P. Aspell:我覺得這個答案很難給你,因為要看你的核心能力在哪里?從我個人來看,因為我給嘉吉集團工作了很多年,我們也是在看,比如說到底是種糧食還是加工糧食。我們可能在種糧食方面不如農民那么有優勢。所以你可以看嘉吉公司本身是非常多樣化經營的公司,但是我們自己是不種東西的,因為我們并不覺得我們在種植方面有意識,農民有自己的地,可以投資,可以精心的耕耘,這是他們的核心能力。這是我個人的經驗,這也要看你來自于哪里?公司規模,公司的能力在哪里?我們關注的是食品加工的。如果說你可以看從農場到餐桌,我們是位于供應鏈當中,我們就關注我們自己做的這一塊,希望可以不斷的提高自己,改善自己,因為這一塊是我們認為自己有優勢的地方。目前來說,我們自己也不做自有品牌的食品,我們沒有這一塊的專長。

  何毅:首先糧油加工業是微利行業,不要想在這個行業當中,特別是國內企業說在這里有爆利,幾乎沒有可能。我們統計的數字表明,平均糧油加工業的利潤率,我們統計了1.8萬個企業,平均利潤不到3%。這是正常的。第二個,我想我們大部分的企業都有雷同性,比如說你就是賣大米,面粉就是賣面粉,最多延伸到掛面。大部分企業都是一樣的,用的設備都是一樣的。因此剛剛嘉吉公司所講的核心競爭力,你的特性是什么,一定要找到。比如說合肥有的企業做色選,他抓住了色選設備的關鍵技術,他的附加利潤就上去了。如果說我們把廚房產品延伸到餐桌,我們做全產業鏈,就像現在中糧集團做全產業鏈,他的利潤也會上去。

  傅哲寬:說到農業領域會不會出現蘇寧國美這樣的流通終端。完全一樣的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也出現了類似的,比如說國家有一些比較大的連鎖交易市場,像上市公司農產品,他在全國有20多個農產品交易市場,匯聚了當地各種各樣的農產品交易,實際上他也是比較好的連鎖渠道。另外還有做農機的,他也把這個品類做成專賣店。我覺得應該還是會形成一定的產業效率的。作為你剛剛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是目前所有中國目前做養殖、種植、深加工的企業家都很困惑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的農業和美國不太一樣,美國的專業化程度非常高,因為上游種植效率非常高,加工效率非常高,流通效率非常高。而中國不一樣,上游的養殖、種植主要還是農戶來做,很多情況下,我們的企業家被逼走到全產業鏈,因為上游的效率太低,而且食品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一般像我們達晨這么多年的投資,我是比較喜歡投全產業鏈的投資。這是中國必走的一條路,因為我們上游沒有大的農場,沒有辦法,我必須要自己做。

  還有一塊,我們國家對農業的補貼都是在上游,比如說農產品的種植和初加工都是免稅的,如果說我把產業鏈構建起來之后,整個公司的利潤率水平要提高很多。我只需要把下游的毛利適當轉移到上游來,公司整體的利潤率水平就出來了。您的困惑是我們國家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這個階段如果說自己適當的完善產業鏈對自己有好處。做大之后,當我們國家真的形成了上游有非常好的專業化的種植和養殖農場之后,你也可以專業化,但是現在做不到。

  張同貴:我們中歐學到的東西是專業的事情專業的人去做。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逼迫做全產業鏈。全產業鏈我們做的非常辛苦,有一些是我們不擅長的去做了,背的包袱很重,怎么樣來做?我覺得中國市場還是會一部分形成比如說蘇寧電氣這樣的。但是要解決的根本問題還是誠信,如果說誠信問題解決了,產品安全問題解決了,必然會走大市場的過程。但是有一點可以和大家分享,我們現在無論是大的企業還是小的作坊,都來做全產業鏈,做的很艱難。我們要放開一種心態,要做產業聯盟,這樣的話可能是強強聯合,共同做一個產業鏈,可以減少很多重復的浪費,謝謝大家。

  Robert P. Aspell:我想再補充幾句,我非常同意你們的觀點。其實有不同的做法,嘉吉關注到我們的強項和優勢,同時我們也關注到我們的合作伙伴,通過供應鏈的整個過程,比如說食品安全問題,我們要確保我們的供應商是我們相信的,我們為他們提供培訓、教育,我們也和我們的一些客戶進行溝通交流。雖然我們的角色是在整個鏈的當中,但是每個環節都是聯合在一起的。都是利益相關的。所以其實模式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討論當中沒有說哪一個是正確的模式,哪一個是錯誤的模式,無論怎么樣都會遇到挑戰和問題,但是最重要考慮的是農民的利益,讓他們可以不斷繁榮發展,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

  Pedro Nueno: 我手頭上也有一個問題,問題說,我遇到一個問題,我看到很多農民在歐洲,在美國一直上街游行,因為他們一公斤只賣了10美分,而他們看到在超市里同樣重量的農產品賣2美金,他們就抗議了,在整個價值鏈當中,誰是真正賺錢的人,是不是中國也是這樣的,你們怎么看這個問題。

  張同貴:我覺得這個問題是目前很普遍的問題,包括今天上午張部長在介紹流通的事情。實際上我們的農產品在田間很便宜,到了最后一個環節成本就非常高了。比如說蔬菜,我們種的蔬菜栽田里,一般農民是有一個小商販,小經紀人去把它收起來,幾十公斤幾十公斤收起來,然后交給一個大的菜販子,用汽車或者是卡車運到批發市場,這已經是兩個環節了。然后批發市場往往是今天的蔬菜拉到,明天早上三點開始又批發,又批發給一個小菜販,然后再把菜拉到社區菜場,然后再賣給每家每戶,這5個環節,每個環節你要給他5%-20%的利潤,還有30%的損耗,成本層層往上加,最終可能是1000塊錢的成本,在超市里面賣到7000塊錢,但是這個過程多種,會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路橋費、運輸費、各種費用,這個流通環節是很大的問題。還有整個過程當中如果說再進超市,還有超市的入場費,銷售人員管理費,各種費用加起來,這個費用是非常非常繁雜的。今天上午長部長在提出農超對接減少環節,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如果說中間沒有那么多的流通環節,很多問題也很難實現,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我們多利農莊自己的做法就是自己干,我們實施會員制,一站式到底,從自己生產、采摘直接送到消費者手里,減少環節和浪費,這是我們自己的一些心得。

  提問:我一方面想請各位專家對我們企業正在做的事情點評,也請各位同學一起分享。實際上我們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包括農商高峰論壇在我看來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做什么,我認為按照中國的情況,可以把食用菌做一個突破口,在兩年前我出版了一本書,叫菇糧時代,農業核心問題是解決吃什么的問題。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習慣,不可能像歐洲那樣吃那么多肉,中國的農業人多地少,又缺乏土地和水源,食用菌正好非常符合中國的國情,因為食用菌是化腐朽為神奇的產業。我們目前的做法是這樣的,我們是建立一個工廠化的菌棒的生產廠,然后把這個交給農民,然后產品回收,加工之后銷往市場。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立安全追溯體系。給農民增收也是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在我們很多基地情況來看,基本上比其他作物的收入高5-15倍左右。從我們自己企業來講,靠自己去發展,發展的比較慢,所以是不是可以讓更多人來做這個事情,讓中國的農業找到一條新生之路。

  何毅:繼續做吧。

  Robert P. Aspell:我覺得你應該和傅先生多聊聊。

  Pedro Nueno: 我鼓勵大家創業,祝各位創業好運,非常感謝各位的演講,以及大家的回答。接下來我們休息30分鐘。

  主持人:英特華投資咨詢公司執行合伙人 James Sinclair 先生

  James Sinclair: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第三個主題的專家座談。第三個主題也是今天最后一個主題的討論,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無論是對媒體還是對公眾來說,這都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在我們打開電視和報紙的時候,幾乎天天都會看到關于食品安全的報道。在社交媒體上,在網絡上,食品安全也是公眾最關心的。在今天的討論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農業行業也是最關心這個問題的,他貫穿整個供應鏈 的上下游,涉及到本土企業,也涉及到跨國企業,所以今天下午這一場座談希望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食品安全如何加強整個食品供應鏈管理,真正的風險存在于哪里,應該由來主導這個工作,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介紹一下參與我們座談的嘉賓。

  徐吉麟先生,他是熙可攜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熙可攜農是熙可集團上游公司,徐先生在IT行業有非常深的背景,他把技術方面的背景應用于農業的生產和管理。他非常的關注食品安全,他剛剛跟我說,熙可攜農之所以成立,主要的宗旨就是要解決產品的跟蹤問題。

  第二位是Hans Peter Reust先生,他是麥咨達農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他有30多年的這方面的經驗。在2007年他創建了麥咨達農業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一會兒他會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家公司如何幫助超市和商鋪做直接的采購的。

  第三位是Roland Decorvet 先生,他是雀巢(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雀巢當然是家喻戶曉的名字,Roland Decorvet先生到中國已經有12年的時間,在此之前他曾經在香港和臺灣負責過雀巢的業務。

  第四位是張永健先生,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 。張先生多年研究食品和食品行業的監管和政策的制訂。社科院的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也是在食品藥品監管方面國家的主要的智庫。首先我們有請徐先生給我們談談中國農產品的跟走問題。

  徐吉麟:大家好,很榮幸和大家一起分享可追溯性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課題,如果說這個問題要談的話,講一個小時也講不完,大會組織方提了一些問題讓我和大家分享,我對這方面的一些經驗和想法。所以我就根據這五個問題跟大家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第一個問題是一般而言,產品可追溯確保了其產品或者是其成分的主要來源。但是可追溯性可寬可窄,即便是建立了追溯體系,不良供應商還會會設法繞道而行。針對這樣的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在產品可追溯性狹義來講是產品成分的可靠來源。比如說農產品在生產過程當中農藥、肥料的使用。廣義來講,應該是包括一切對人的健康,對土壤的健康,以及對環境的健康的所有因素。而不只是對農殘問題的檢測。如果說只重視農藥殘留問題的話,一定是見樹不見林,疲于檢測,防不勝防。食品安全是要靠良心和政策法規的。農業的可追溯性要從土地的可持續使用為出發點,這是很重要的觀點,我們今天講的食品安全講到可追溯性,并不只是說可追溯農產品,而是從事整個農業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是什么樣的,這是比較大,也是一個正確的出發點。

  我們常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水、土、人、農作物都是共同體,今天精準的農業和品種改良都是建立在可追溯性系統上,所以正確的可追溯體系是可以杜絕不良供應商的。要用信息化和法律作為一個手段,有效的可追溯系統可以確保這個安全。今天我們不負這個代價的話,明天就要承受不可逆轉的悲劇。

  另外一個題目是講到在中國關于食品可追溯性的討論是不絕于耳,尤其是對農產品的可追溯性,為什么我們談可追溯性,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實際上在藥品和醫療設備的風險管理。在你們小孩玩的玩具,在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包括我們所有電子產品要輸到歐美去,全部都要經過檢測的。里面有很多的東西,所有這些產品,甚至是像交通工具,你坐飛機或者是開車,這一類管理都有風險管理,而食品的可追溯性這是非常必要的。

  剛剛我講的這些非食品的東西,它的可追溯性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認為這是當然的,是必要的。可是對于我們天天吃的食品飲料,而我們卻忽略可追溯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食品安全實際上是在所有生產制造業當中最重要的。我們說政府與社會大眾都必須對食品安全不計代價,刻不容緩要全面的保障。我們不一定天天在藥品或者是醫療設備,或者是玩具,或者是電子產品、交通工具的安全威脅下,但是我們天天都是在食品飲料的安全威脅下過日子。這是強調食品安全,為什么我們要談可追溯,實際上可追溯在其他行業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反而在最重要的食品行業里,我們現在有很多爭論。

  當代中國農業產品供應可追溯性現狀是什么呢?這方面我的看法是,農業生產實際上應該要像工業生產一樣同樣的精準。農業的從業人員目前因為素質參差不齊,我們平均做農業的人口當中,能夠到中學畢業就不錯了,大部分都是中學以下的程度。所以在素質參差不齊,變數也比較多,所以可追溯性是比較難的,但是可追溯性應該是農業成熟度的一個指標。今天我們講我們國家農業有多成熟,和國外相比,可追溯性應該是一個指標。中外相差甚遠。我們的政府和消費者對可追溯性的認知實際上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各位在座的,實際上我們平常對我們的農業的可追溯性并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

  今天社會大眾對發生的病死雞或者是病死豬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但是對打了藥的蔬果卻沒有關注,完全忽略了危險。當然大家有一些這樣的意識,但是我們并沒有把這個事情作為一個非要立刻解決的問題。

  我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從媒體上來的,我也沒有驗證其真實性,我們常常吃的大閘蟹,在江蘇有600多個養蟹廠,從蟹苗到上市要用十幾種藥,包括土霉素、氯霉素,甚至在母蟹產卵的時候還要給它吃避孕藥,這樣母蟹不會變瘦。有一個記者問最大養殖場的場長,他說你這樣做不是危害健康嗎?他說現在的魚類、家禽類那一個不是這樣長大的,你不這樣做別人做了,你還能做生意嗎?

  我剛剛講到的土霉素是屬于過時的抗菌素,因為副作用太多不再使用。氯霉素會導致貧血和抵抗力下降。聽了我所講的,我們在座的各位,如果說我們今天吃大閘蟹,你不了解他,不知道怎么養的,我們都有罪,因為我們在鼓勵這些事情。我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實際上是一文不值的。我們從來沒有把信任當回事。

  在中國臺灣,他由農委會推行的產銷履歷體系,利用信息化可追溯到原產地和種植者。一方面讓消費者了解產地的情況,一方面為農民拓展行銷通路。在臺灣我的了解是,上好的有機食品,都是銷售給知交朋友的,你在超市是買不到的。比較關心食品安全的消費者,特別關心食品安全的,他們都是向農民朋友去買的。農民是他的朋友。周末他們都會互動、探訪。然后當產品成熟的時候,會應時的去招呼他們,或者是摘配到家里。這是一個產品可追溯性的觀念。在理念上,第一個你吃的東西你對他的來源了解不了解,關心不關心,你如果說是不關心的話,其他所有的技術都沒有用。我們在大陸發生過三聚氰氨的事情,現在又有膠囊的事件,如果說有一個可追溯的責任體系的話,這些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要達到什么樣的可追溯水平,才可以真正的提高食品安全。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要提高食品安全,全社會都要負起責任,由政府到消費者,都要有正確的認識。實際上我們政府和消費者在這方面的認識并不是很全面,跟國外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追溯的目的是在保障生命的安全,而不是為了檢測和認證。一個農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所有風險都要考慮,因為這個悲劇是萬一,有一樣東西沒有檢查出來,或者是你忽略了,很可能他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問題。所有的農業生產相關的這些從業人員都要用心靈誠實來做好農業生產工作,,不投機,不茍且,善待農業成長的環境,確實做好生產履歷記錄,政府和消費大眾應該做好監督者,市場準入者應該負起食品安全的全部責任。

  我舉一個日本的制度,我參考過歐美的,參考過中國臺灣的,日本的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情況,日本是做的最好的,政府不應該是認證和發證的機構,但是應該是依法監督的機構,凡是有失誤的官員應該受到懲處。日本一旦出現問題,他的官員要引咎辭職的。如果說標簽和商品不符合的話,零售商要負法律責任,如果說官員不取締也應該受到處罰。

  最后我做一個簡單的結論。農業生產是一個團隊或區域寫作的工作,監測、溝通、追溯、控制都是要依賴有效的信息化為根據。從農田到餐桌,產品權聲明周期管理的概念和方法,這是必要的,關鍵控制點的風險管理,危害控制,糾偏的措施,召回的能力都是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當中必要的功課,農業信息化一日不做,我們的安全健康一日不得安寧。

  有關如何做才可以做好,或者是要有什么樣的功能,一會兒我們在問答的時候再做詳細的溝通。

  James Sinclair:感謝徐先生。你提到了怎么樣進一步提高食品可追溯體系,怎么樣防范整個系統當中的風險。這樣的話,就正好帶到了Hans Peter Reust先生所要說的。剛剛說超市怎么樣有一個直接采購方式,而不是通過很多的中間商來進行采購,這種方法也可以進一步提高食品追蹤的體系。

  Hans Peter Reust:非常感謝,女士們、先生們,也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來到這里。我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我來自瑞士,瑞士是一個很富有的國家,但是誰讓瑞士這么富有呢?誰創造的手表,是農民。所以瑞士應該感謝農民,他們在100多年前開始造表。他們給瑞士帶來了可持續性的發展。所以我們現在這一代可以享受非常好的生活。

  現在我們來說一下中國,我也相信中國的農民如果說有這樣的一個可追溯的系統,也可以為中國帶來非常好的生活,會有更多的收入,對于農民來說,收入提高了,對消費者來說風險就降低了。農民會想,我的這個產品已經有了,市場在哪里呢?錢又在哪里呢?另外農民也有一個很大的問號,就是他們希望可以直接接觸到零售商,農民并不喜歡經過很多中間商渠道,今天我們已經說了很多的例子。比如說從1毛錢到2塊錢,現在農民在價值鏈的最底端,賺不了多少錢,所以我們要讓農民和市場對接,給他們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今天很多人提出說要幫助農民,但是農民已經聽這些聽的太多了。他們一直在等這個市場,等錢。我們所做的工作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是幫助農民可以直接接觸到市場。我們當然需要有生產基地,要加工,要包裝,要運輸,還要有市場。但是僅僅控制質量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去管理,也就是說我們要去教農民,我們也要去教加工商,甚至包裝也是一樣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國有很多的產品,包裝并不好。而且有的時候包裝過度,這樣的話帶來很多的碳排放,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另外還談到物流,這里我們也是有很多提高的機會,因為中國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而且中國學習的也非常快。而消費者他們也有很多問題,不僅僅是說食品安全在中國是一個問題,在所有的國家其實都有問題。

  在德國,他們也是有比如說黃瓜大腸桿菌的問題,原來是指責西班牙的,結果西班牙不是這個問題,后來發現是用的水出現了問題。每一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那么追蹤系統就越來越重要了。

  我們希望能夠在整個供應鏈上都可以提供幫助。我們通過三個方法,一個是質量和安全,在未來人們都覺得質量和安全是基本的東西,如果說這個都得不到保證的話,根本沒有辦法走向市場,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到利潤率,零售商也在考慮利潤率,他們希望進入到更大的市場當中去,賺更多錢。所以供應商也在看零售商會怎么做,慢慢也會擴大到全球市場。

  這是我們現在的現狀,不僅僅是在中國。還有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問題,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中間商,然后加工,又有中間商,然后才是很大的市場。我們可以減少中間商。當然我跟大家說這一點的時候,如果你們是中間商的話,你們肯定會不高興的。如果說未來沒有中間商的空間的話,他們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僅要保證質量,還要給他們技術,我們已經在中國的700個農場,開展了工作,要交給他們新的方法。這很有意思,其實在這一塊,有很多空間,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化肥和殺蟲藥的用量,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浪費,減少中間商,增加生產率。這樣的話,減少成本,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個方法可以為農民提高他的收入。

  說到加工方面,也有很大的機會。比如說就像生產一臺汽車一樣,你寫下每一個標準的流程,然后你教新加入的人,因為中國的發展很快,新加入的人很快學習這些標準流程,這樣的話也可以節省成本。消費者是最重要的,當他們發現可以找到非常好的質量,安全的,是又價格最優的產品的時候,他們就會買。

  追蹤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可以通過管理整個供應鏈打造非常好的追蹤系統。今天早上大家也說了,中國在農業這一塊,其實是可以增加很多的稅收收入的,因為30%的消費都是食物。現在我想在中國大概70%的收入并不是來自于農業的稅收,所以我們通過不斷提高農業也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

  接下來我講一下未來得前景。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農戶,還有加工和供貨,直接供向客戶。怎么做呢?我們看到在這個城市的周圍,假如說開車兩三個小時的地方有一個產品的平臺。這個平臺有農民和供應商。有很多的農戶,然后我們把它打造成為農業合作社。在這個地方,我們還可以打造供應商聯盟。這樣的一個聯盟可以接觸到本土包括全球市場。然后這個產品就直接流向了最終消費者,比如說酒店、零售商、貿易商。比如說蔬菜,除了蔬菜還有水果、肉類,從這個平臺主要是有三個方向,還有另外兩個方向,比如說電子商務,現在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非常快,而且市場很重要,如果說可以直接從電子商務平臺購買的話,消費者就不需要親自到農場去,種下他們所要的蔬菜。現在應該要很好的利用起電子商務的平臺。

  給大家一些例子,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是安徽合肥的公司,這是他們的生產基地,大家可以看到當中的地方有加工的地方,可以看到物流,具體怎么操作呢?我們是和零售商一起合作,我們也會問零售商現在需要什么產品,多少量。得到這個信息之后,我們會和生物農業的專家和公司一起合作。我們就看怎么樣能夠讓農業生產的公司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并且有一個追蹤系統,這是他們的產品—西瓜、哈密瓜、辣椒等。我們將這些信息直接提供給供應商,也就是說在收獲之前的兩個月,就可以知道,接下來會給他們運什么產生,量是多少,然后他們自己可以來組織市場。

  因為我們提供兩種價格。你可以看到這里是2-2.4元,這是西瓜的價格。如果說零售商什么都買就是這個價格。這樣的話,農戶在收獲之前就可以拿到錢了,如果說買現貨的話,那么就需要以更貴的市場價格來買。每一個信息我們都會錄入到數據庫。比如說我們灑了多少殺蟲劑或者是我們的飼料用了多少,飼料控制的怎么樣,我們所有的信息都希望了解,都把它放到數據庫當中,加工方面,物流的信息,市場的信息我們都把它放到數據庫當中,這有什么好處呢?這對客戶來說,肯定是有好處的,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手機查詢這個產品。他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查詢這個產品的來源。同時他也是很好的展示窗口。對供應商來說也是如此。可以看到誰用這個系統,整個世界都是可以用這個系統的。供應商也可以很好的和最終的客戶進行溝通,政府也是一樣。政府也可以利用數據庫,進行很好的供應商管理。然后品牌、形象、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100年前瑞士農民在生產手表的時候,并沒有想到這個品牌,但是他們說一定要生產出最高質量的東西,我相信這是一條正確的路。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有創造力,有創新能力,而且也要能夠進行知識的轉移。我們現在盡可能將知識轉移到中國來,改變產品形象,創造品牌,打造價值。透明度、可持續性、承諾都可以帶來信心。我們分四個步驟來做,首先我們會做評估,評估這個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根據這個結果,我們考慮要進行培訓,比如說他們需要多少培訓?然后在這個培訓當中我們給他們一個很好的體系,也就是說可追溯系統,另外利用這個系統也就意味著使用更少得殺蟲劑。還可以通過物流直接連到產品平臺進行供貨。大家可以看到食品安全質量,當然這是第一步,然后要通過技術給農戶帶來更多的利潤,還要有一個品牌,打造一個USP,使得中國能夠擁有非常好的品牌。減少中間商,提高營業額,擁有數據庫搜索引擎的話,就可以打開一個24小時的信息窗口。

  這樣做法的利益是什么呢?通過這樣一個標準的作業流程,可以改善收入,另外對于供應商來說,可以降低成本,對于零售商來說,這樣做的話會有更多的客戶,最終客戶也會有更多的選擇,但是他們更多是品質來推動的,這也提到追蹤系統,誰可以提供這樣的信息,消費者就會去購買,政府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稅收和收入。這是可持續性的生產,有了這種可持續性的生產,對于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水資源,水可能是未來最大的問題,我們必須現在就要引起重視,對于中國的消費者來說,我們也是專門采訪了消費者的信息,他們來自于七個城市,有86%的消費者說,他們希望更多的食物信息,他們想知道食物是從哪里來的,中國的消費者相對歐洲消費者來說,他們要求其實更高,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必須要和消費者一起合作,因為他們會給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未來的消費者,他們不僅僅是想知道牛奶是從哪一個奶廠來的,他們甚至想知道這個奶牛的名字。因此我們食品供應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讓一切更加清晰,為消費者創造信任。

  現在我想給大家看一個例子。我們已經有超過2000種產品,這里是我們的網站,你進入之后可以看到有追蹤系統,也可以在手機上進行追蹤,你可以裝這個應用,然后可以獲得有用的信息。你可以從谷歌(微博)地圖當中獲得信息,你可以知道到底是在哪一個農場生產的這個東西,規模又是多少?與此同時你還可以得到這個產品循環的信息。這非常有意思,體可以看到一個產品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比如說大米從頭到尾可能要11個月時間,你可以更多的知道食品的周期,不僅僅是質量和安全,還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這樣的話也會更加尊重大自然。人應該是對于大自然有更多的尊敬,因為未來我們需要有一個健康的環境。然后我們這些信息都是按需提供,我們會告訴他們,比如說農藥、化肥、水的控制,另外我們還會告訴他們,農民怎么樣在農場里面工作。我們甚至想告訴大家所有的生產流程。他們就可以看得到生產整個食物的過程是什么樣的,人們付出了多少努力。對于供應鏈來說,做了那么多工作之后,他們才可以到商店里買到食物,所以我希望這可以給到消費者所有的信息。

  我經常和乳制品的消費者聊,他們情愿買很多進口的乳制品,因為他們不相信本地的乳制品。這需要我們給他們更多的信息,甚至提供有關檢測報告結果。我認為展望未來,中國是需要最好的人才知識,因為中國是要引領全球的發展的,但是你們必須要比美國、歐洲在這方面要更加的強大,一個強大的中國對世界來說也是更加美好的。

  James Sinclair:我們知道了如何提高透明度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食品公司的介紹。

  Roland Decorvet:又是一個來自于瑞士的。其實雀巢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也是瑞士最大的公司。雀巢也是要感謝瑞士的農民,差不多150年之前他們生產了非常好的乳制品,所以你可以看到瑞士很多的成功經驗和故事都是開始于農民。

  食品安全,我想問一下,你們是不是有任何人來懷疑這個國家對于食品安全的意義。我來說兩句,相信最終會說服大家。第一食品安全很明顯是中國政府最關注的頭等大事。所以說李克強副總理負責食品安全工作,大家都知道李克強副總理未來的工作是什么?另外的兩位副總理還有五個部長也是負責這個工作。所以我看,中國恐怕是世界上對食品安全最關注的政府和國家了。中國從2008年非常關注三聚氰氨的問題,然后致詞之后也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食品安全的監管體系比美國、歐洲都要更加嚴格。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當中,明確了政府的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就是要通過提高能力建設加強培訓來實現這一點。所以很明顯,周圍政府這方面是非常強的,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今年三月份,兩會的時候中國的刑法也做出了新的規定。雖然說有很多的罪行都免除了死刑,但是食品安全卻引入了死刑范圍當中。而在歐洲,不管做多惡的事情,最終都可以免除死刑,而在中國不是這樣。那我們雀巢怎么來做呢?我們也是非常關注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常常開玩笑說,在雀巢只有一個人,在中國我們有5萬名員工,35個工廠,只有一個人比我更有權利,那就是我們的質檢的總監,如果說他封鎖了任何產品的話,我要跟他去反對話,那我就是一個傻瓜,我最好要和他和平相處,保住我的職位。在我們公司質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從資金方面也是非常穩健的,沒有人能夠買得起我們的公司,唯一會破壞我們公司的,或者說至我們公司于死地的那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了。

  我們想再看看航空業。在航空業,百分之百的安全率是他們必須要遵守的,沒有說99.99%的安全率問題。不能說,偶爾有那么一架飛機掉下來,對不起。你不能這么說,在這個行業里,該必須要實現100%的安全標準。這也是我們雀巢公司的使命。我想舉幾個例子,一會兒我也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在雀巢,我們認為我們自己是一個產業公司,我們不是一個貿易公司,也就是說我們不管到哪里都有工廠,在中國、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有我們的制造工廠。如果說你有工廠的話,我們要盡可能的貼近原材料的供應地。剛剛我們同事談到了農商,農商是源自于農業,作為我們公司來說沒有農民就沒有我們的公司。我們已經成立了150年了,我們關注的是原材料供應的可持續性。

  有一些國家,比如說處于戰爭。這樣的話,它的原材料供應就會成為問題。還有中國,比如說你們會到非洲或者是其他地方進行原材料的采購,確保原材料的供應是可持續的。在我們公司也要往上游走,進行原材料的采購,確保它的穩定性。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牛奶、咖啡和可可。

  我知道中國是不種可可的,我就談一下牛奶和咖啡這兩種主要的原材料。我們在哈爾濱雙城有我們的一個乳產品的基地,黑龍江也是現在產量非常大的,僅次于內蒙。我們把奶牛進口到中國來,然后我們會請專家幫助當地農民如何來養這些牛奶,如何給他們進行擠奶各個方面的工作。現在差不多有1萬名奶農來給我們提供原材料,也就是牛奶。大家都不知道,我們是中國最大的奶制品生產公司所有的這些牛奶都是直接從奶農那邊收購來的,而不是通過批發商或者是中間商獲得的。

  我們每天會從每一個農戶的收集站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問題,立刻就可以得到解決。檢測產品的頻率是怎么樣的呢?有一些產品,從原材料收購到最后的成品,他們會接受200項的不同的檢測。也就是說我們要對產品中不同的成分進行檢測。所以說基本上不允許有任何問題的存在。第二個問題就是咖啡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中國除了海南之外并不生產咖啡,一直到25年前才開始種咖啡豆。25年前我們公司派了一波人去了云南的山區,在西雙版納,我們在那里建立了一個非常大的咖啡豆種植演示基地,告訴當地農民如何種咖啡豆。明年云南將會成為阿拉伯咖啡豆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我們幫助這些當地的咖啡豆農來進行培訓、教育,讓他們能夠提高咖啡豆的品質。談到食品安全的問題,在我看來,我是比較樂觀的,可能很多人都不這么認為,我經常看這半杯水是半杯滿的,而不是半杯空了。我們希望歐洲政府可以像中國政府那樣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雖然說中國食品安全還有一些問題。但是我們看到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3年前沒有人知道微博,現在微博新聞一報出去,全社會的人都會知道,這對我們,對農民,對政府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坦白來說,我們沒有任何的選擇,就是要提供安全的食品,因為我們要保護兒童的生命和健康。我相信這個國家里,每個人都不想走錯誤的捷徑,總的來說,雀巢致力于解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謝謝大家。

  James Sinclair:謝謝,接下來我們請張永建主任從監管的方面來談一談。

  張永建:感謝論壇主辦方的邀請有一個學習的機會。另外披露一個特別的信息,我開始發言了,最現實的意義是,我是最后一個發言的。也就是說開結束了。

  根據論壇的要求,希望我談談關于我們國家食品安全的問題。因為時間很短,我不可能有完整的論述。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認識。第一個,中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源自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以前是短缺經濟,大量的副食品是憑票供應的,我11歲的時候,在冰天雪地里站了4個小時,買了春節之前的二斤帶魚,這個帶魚不是很新鮮,但是我們拼命的煮,冒這不斷上廁所的風險我還是把他吃了,這個時候我不會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

  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國現在98%以上產品供給能力多是過剩的。也就是說我們的供給大幅度的增加。第二個,經過快速的經濟發展,一個現實是人民收入水平的明顯提升。也就是說支付能力大幅度提高。正是因為供給和支付能力的雙重提升,使得消費者在進行消費選擇的考慮更多因素提供了可能。同時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受教育者比例大幅度提高。在受教育者的消費當中他考慮的要素就更多一些。正因為這樣,最近有最新研究表明,受教育者活的年齡比不受教育者要長一些。這是最新的一個考慮因素。

  第二個是怎么樣認識我們國家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個我想我們中國有自己特點,也有全球共性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食品安全有三個問題,一個是食源性疾病,關于這個WHO已經有了一個規定,這是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頭號因素。但是近年來在很多科學研究者對食品安全當中的食源性疾病的認識在擴展。他們認為因為長期的食品結構消費不合理,引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應該納入到食品安全之內。我個人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因為這幾年我們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中國人的疾病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的醫療由治療傳染性疾病轉為慢性疾病。我想提供一個數據,2004年中國有糖尿病風險的人4000萬,2011年是9700萬,我估計現在已經過億了。所以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糖尿病患者群,有2億高血壓的患者。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飲食結構長時間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合理引發的慢性疾病。所以我們國家現在衛生防御的重點,治療的重點就是慢性疾病,這和我們國家的食品結構、飲食習慣是有關聯的。

  第二個我們食品安全的原因就是因為管理漏洞、制度漏洞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些問題也經常可以看到。

  第三是故意的制假販假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幾乎重大的惡性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故意的制假販假。所以根據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不同原因,需要不同的治理。

  第四提高農產品的食品安全保障程度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想這里面首先是政府,政府是制訂規則,實施監管的。在這當中有很多的規則和討論。我舉一個案例就是有關法制建設。

  我們在2005年曾經做了一個專項的研究,40人用了40天時間,從1949年到2005年4月份,我們國家所有出臺的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之一進行梳理,當然我們的梳理還不完全。梳理顯示從建國到1966年是10部,1966-1976年只有一部,1977年之后,一直到我們統計的2005年,有864部。涉及了食品生產和消費當中從農田到餐桌的所有環節,幾乎所有的農產品品種和食品的品種。當然因為種種原因我們也存在很多問題,不同的專家學者也有相關的討論。在未來的法制建設當中,我們一直在呼吁,這一點歐盟有一些很好的示范作用,歐盟在食品安全法律建設當中,他是注重軟法和硬法并重的法律體系。以懲治、懲罰硬法和指導、建議、指南的軟法相互結合應用。這種方法會更多的指導廠商更好進行生產。

  第四個就是我們在食品安全的監管過程當中,政府的觀念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預防為主和全過程管理的這種理念,現在已經樹立,成為政府對食品安全管理的最基本指導思想。這個變化很多人沒有經歷過。若干年前,包括我們的政府和國外的學者進行交流的時候,他們都在講,我們發現了多少個壞蛋,抓住了多少壞蛋,我們判了多少刑。很多專家說,你們為什么熱衷于把這些人抓起來,而不是事先不讓他們管理錯誤。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為了推動企業發展,大量的引進國外現代化管理方法。我們最早引進的叫管理18法,后來叫管理24法,在全國企業里推廣,但是真正影響最大的就是全面質量管理法,英文簡稱是TQC,這個基本的指導思想是一個好的產品是成為出來的,而不是檢測出來的。要以預防為主。所以這些理念的轉換,對于我們進一步制訂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完善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我覺得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積極作用。

  很多人今天也講到作為生產者來講,應該在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當中要培養品牌。我有幸考察了很多國內外的食品生產企業,包括全球最頂級的公司。當然雀巢我沒有去過,我希望有機會看他們。但是我看到很多國外在華企業真的是田間到餐桌,而且他對我們是非常開放的。我們在調查當中,有一些人家沒有想到的環節,但是展示了之后,我們確實非常的佩服。有一次我們討論品牌,到底什么是好的品牌,有一個經濟學家講到,罵不倒,罵不死的品牌就是好的品牌。

  在食品行業里,品牌往往是比較脆弱的,特別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下,稍有風吹草動可能導致的就是滅頂之災。怎么樣成為罵不倒的品牌,我想各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另外,我們國家在食品安全當中,媒體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我們國家在啊媒體最開放的領域有什么?我個人認為,第一個媒體最開放的領域是足球,對于中國的足球你想罵誰就罵誰,連春晚都罵。再有一個更開放的就是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我想這種媒體的開放,也是我們公眾的保護意識,公眾的覺醒,以及對監管者的約束和監督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這當中,我們很多人在質疑中國農民的食品安全生產能力。我可以非常負責的講這個問題。中國的農民完全有能力生產全世界質量最好的農產品。我舉一個案例,前兩年日本實施新的農墾列表的制度,當時國內很多專家學者一片唱衰,覺得這可能是中國農業,至少是對日本出口的災難。但是這個農墾列表實施一年后的結果,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增長了3.6%。我們中國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可以通過全球最嚴苛的農產品的檢測。所以我們完全有這樣的能力。

  但是為什么又出現這么多的問題,或者說當務之急要解決什么問題?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一定要建立一個奉法者強的制度,我們看到在瘦肉精事件當中,通過了6、7個關口,橫跨好幾個省份,最后從田間到餐桌,其中哪怕有一個掛口按照法律法規做的話,這種災難都可以避免 。所以我們想,真正嚴格的遵守法律法規,嚴格的執法,能夠使我們國家食品安全的保障程度有一個躍升。所以我講法律的尊嚴不是制訂出來的,而是執行出來的。我反復強調這個觀點。

  第八個方面就是關于今天討論的很多,我們都在講農產品的價格問題和消費者的問題。關于消費者我想提一個案例,就在我們上海,上海有一家養豬場,為了生產質量更好的豬,在豬的飼養上采取了很多方法,比如說每天給豬洗一個澡。但是由于新的飼養方式,飼養成本上升,于是他在市場上的價格,每公斤比其他豬肉貴2塊錢,但是這兩塊錢消費者不買賬,消費者不認可。關于這種現象,我想主持人會帶領我們進行相關的討論。就是這種成本消費者應該不應該支付,或者說你愿意不愿意支付。但是我覺得這不是理論問題,也不是法規問題,而是你自己怎么做的問題。

  最后一個問題關于農產品各個環節當中利潤的問題,實際上我剛剛在下面仔細做考慮,實際上最早農民是一對一的對居民進行供應的時候,他有很強的定價權,隨著社會進一步的發展。定價權轉移到工業生產過程當中,但是現在不僅是中國,甚至美國這樣的現象也很嚴重,最終的定價權已經轉移到大型超大型的商業機構,這些機構控制壟斷價格,壓低價格,獲得更多消費者。但是因為過低價格,必然會導致生產廠商削減成本,削減那一塊就不好說了籃球。也有可能就削減了對安全性的控制和管理。對生產要素安全的監督檢驗檢測。有沒有一個更好的價格的系統,或者怎么樣可以加強廠商提高安全成本以后和超級大型市場的談判能力和議價能力,這也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時間的關系,我就不再多說了,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大家。

  James Sinclair:非常感謝張先生。您不僅講到法律,也進到軟性因素,后來還談到定價和利潤。我想問一下大家關于成本的問題。食品行業現在和其他行業一樣面對很高的成本壓力。而食品安全又會增加管理的成本。你要搞檢測技術,就意味著要增加投資。而消費者呢,他們又非常的看重價格,而且在中國還有菜市場。所以超市也很難有定價的余地。也很難創造額外的價值來獲取超額的利潤。

  徐吉麟:成本的問題當然是非常敏感的。我自己對成本,當然我想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都是希望價格越低越好,包括我們自己在 消費行為上也是在超市或者是菜市場,買東西的時候,哪一個東西便宜一兩毛錢就會去選它,而沒有理性上的想,為什么它貴一點。這是我們消費者在理性上并不是很理性的地方。真正的講說,我們實施食品安全,可追溯性,是不是價格一定高,也不一定。反而實施有機農業,如果說你做的是對的方法,長期來說,你的成本是比較低的,是可以降低的。而且有一些東西可能在產量上會增加很大,在成本上會降低,在臺灣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成本反映是很難說的。我們說是不是增加食品安全成本就增加了,這也不一定。當然食品安全會有很多的成本,我們在做的時候,短期內要改進,要增加產量,要保證品質做的很多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們大家都在摸索,所以成本會增加。這個增加,我覺得消費者應該能夠接受,我們作為農業公司,無論是零售業也好,種植也好,我們要把種植的理念告訴我們的消費者。這樣的話,他對你的價格會認可,所以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當人家告訴你這個東西是怎么種出來的,你愿意花高價錢買。比如說我們買有機食品,看怎么種出來,聽他們講的理念,你聽了之后根本不會考慮價格,就會去買那個東西。在價格上,我想歐洲實施食品安全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我們在美國、歐洲,他們在講農業種植管理上,已經不僅關注人的健康,而是考慮更窗園的,怎么樣種農產品,怎么樣使用土地,這個土地是不是被你破壞了,還是說你在改進這個土地。你是有效的在保護這個土地。我們今天如果說不去保護土地的話,你的后代是沒有土地的。我們中國只有9%的耕地面積,假如說我們還是在種植方法上不去考慮環境和土壤保護的話,很可能最后我們只剩下全球5%的土地,那你要養20%的人口,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歐洲實施更嚴格的政策,并不是說很多企業就倒閉了,企業照樣運行,成本上可能貴一些,這些都是消費者接受的,因為他要這個東西。在美國很多產品,便宜的東西反而不要,他要的是健康的,環保的。在價格上,我覺得消費者應該要能夠接受,種植和銷售的應該去說明,把價格反映出的價值可以解釋清楚的話,大家都可以接受。

  Hans Peter Reust:我用一個例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在瑞士,人們把他們的收入8%用于購買食品上。然后他們大概把17%的收入花在化妝品上,21%的收入花在買保險上。在中國,這個比例肯定不一樣,當然要看不同的地區。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把供應鏈管理好,而不是依靠政府通過交易中心批發到零售,如果說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好的供應鏈,就像在歐洲一樣,農戶產品可以有效的,可跟蹤的派送和賣給消費者的話,這樣的話,可以減少浪費,也可以在技術上打造一個統一的系統。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減少和節約物流費用。這可能需要一個好的銜接平臺。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把農產品從農田以更低的成本輸送到餐桌上。這樣的話,即便是在中國現在的環境下,我們也可以讓消費者愿意付這個價格。我們不要害怕去做這樣的變革,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有碰到困難,但是最終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并不是為了一生順利,而是要去做很多困難的事情,要去克服很多的挑戰,把所有事情往正確的方向上做。

  Roland Decorvet:質量和安全當然是有成本的,你想覆蓋這個成本有很多方法,但是你躲不開這個成本,你又要質量又要成本,你肯定要為此買單。

  張永建:中國的消費者是愿意去為食品安全買單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們不斷去購買越發昂貴洋奶粉。再一個,如果說企業都可以從長遠考慮問題,也不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徐吉麟:實際上可追溯性是農業的基本功,我們在可追溯性上是尋求如何降低成本,改進品質。如果說沒有可追溯,你如何改進,因為如果說沒有可追溯性,種的好你不知道如何重復,種的不好你也不知道改進。比如說安徽的黃桃園,我們對環境、土壤、氣侯、溫度、風向、水文、水質、土質都要檢測,在檢測過程當中,確定我的產量和品質能不能達到標準。然后我會增加品種,然后找不同的周期,這些都是需要去考慮,然后去做研究,這些東西如果說沒有一個可追溯性的系統,你今天做了之后,你明天如何參考、改進呢?我們在種樹的時候對樹形也有講究,我們現在也在做實驗,看看那一種樹形產量會更好,質量會更好。所以可追溯性不是增加成本的東西,而是我們在追求品質、產量、利潤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我們日常管理的時候,檢查的東西非常多,對病蟲害的檢測,對樹葉、樹枝、營養的狀況,我們精彩的檢測。檢測了之后做解決的方法。所以平常的檢測、追溯,對于過去的記錄你怎么去分析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誠實的去做所有記錄,才可以在這個行業里長遠生存下去。實際上農業做的對應該是成本降低,中國的農業做錯了,所以我們的成本非常高。我們的產值跟國外差非常多。外國人重視可追溯性,重視這些科學的方法,我們不重視,所以我們在產量上在品質上都不行。

  James Sinclair:非常感謝,大家有沒有什么問題?

  提問:我來自重慶。非常高興見到雀巢公司的CEO,因為我是雀巢咖啡的忠實粉絲,喝了很多年,而且我15歲的兒子也非常的喜歡。每個周末我有四五個朋友到我家里打麻將,他們到后半夜的時候要喝幾杯咖啡,都覺得喝了咖啡之后打麻將很有精神。前一段時間,聽說雀巢速溶咖啡是用云南等級最差的咖啡豆做的,不過我不相信,因為我喝了之后也沒有什么感覺。今天聽了Roland Decorvet先生的介紹之后,我相信雀巢咖啡是安全的,向您表示致敬,謝謝。

  Roland Decorvet:我覺得應該用你來做廣告,不應該用韓寒。之后我想您能不能留下您的名字,我也希望邀請你到云南來看看我們咖啡豆的種植廠,看看我們怎么樣采這個咖啡豆的。你可以看到我們采的是最好的咖啡。因為你如果說要在咖啡市場做到最好,必須要有最好的咖啡豆。

  James Sinclair:我也喝很多的雀巢咖啡。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提問:首先我想說大家的介紹都是非常的精彩,謝謝大家。另外我也希望到云南看看咖啡豆的種植園。談到各種各樣新的流程,比如說你想去掉中間商,我聽到大家說有各種好處,比如說如果說直接和農戶有一個聯系的話,就可以確保他們,比如說收入是多少,我們需要多少量。然后你也可以告訴農戶他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法去進行種植。我自己也是親眼看到過,有的時候好象這個農戶不會完全按照你所說的去做。比如說你讓他們保證追蹤性和質量安全,但是你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怎么做,所以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有什么樣的方法,怎么樣確保農戶可以按照規則來做。

  Hans Peter Reust:其實不僅中國的農戶,所有國家的農戶他對自己的農作物都感到非常驕傲。有的時候的確我們會覺得有各種問題。但是我們和農戶一起合作的時候,他們會說,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場景,我愿意這樣做。但是在中國的問題,其實并不是農民的問題,他們是愿意朝著正確方向去走的。而且我覺得他們其實是這個行業的未來也是中國的未來,可以很大的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比瑞士的農民做的還要好。

  Roland Decorvet: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也不能太天真。我們非常喜歡農民,但是我們也要非常的平衡。確實每一個行業里都有不誠實的人,并不是說你是農民就是完美無瑕的,商界有騙子、教授也有騙子,每個行業都有騙子,如果說農民想進行欺騙,不按照你說的做,就應該把他們剔除掉。

  Hans Peter Reust:我想補充一下。我們和農戶一起合作的時候我們是一切都很透明,說的都非常清楚。如果說你不能和我們進行非常開誠布公的合作的話,那就不要進行合作,我們要求農戶做出承諾。我們會每年兩次去查貨,如果說出現問題,他們就被剔除掉了。

  提問:我想問各位老總一個問題,張主任,您認為國內食品企業在食品安全控制投入方面大約占總成本的多少,同樣的問題問徐總以及Roland Decorvet。

  張永建:非常抱歉,我們還沒有做過這么一個專業的統計。但是據我了解,根據規模不一樣,投入是不一樣的,我們知道中國有37萬家食品企業,70%是中小企業,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小作坊。我想這樣的話不會有安全性投入的,也不會有控制的。相反大的企業,龍頭性的企業,至少我們在裝備配置上都是問題不大的,比如說我們看到一些領軍企業,他們的檢測設備實際上和國際是同步的。但是怎么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覺得這可能是兩個問題,實際上我們看到有一些企業有這樣的裝備,但是使用這些裝備需要成本,有一些企業就沒有用這些裝備。

  Roland Decorvet: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我需要核實一下,我們有31家乳品廠,最大的一家在三聚氰氨的事件出了之后,有新的各種各樣的法規。這家廠新購了非常多的設備進行檢測,這些設備就價值2500萬人民幣。所以我想說我們是投入了很多錢,但是具體占多少比例我們無法回答。

  Hans Peter Reust:我也沒有這方面的數字。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的是,現在在農業方面,有很多的國際標準,如果說加起來的話,你會看到中國獲得的食品認證都不到1%。如果說是其他方面的話食品安全方面的標準,中國可能占不到2%。中國如果說想要出口食品的話,全球市場的標準必須要執行,必須要接受認證。

  徐吉麟:熙可每年花在檢測方面的費用就是幾百萬美金。對我們來說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視的。從農業角度來說,我很難說具體的比例。但是我想說,食品安全在農業當中是我們的首要考慮。我們現在在做種植,在選地的時候就是做土壤分析、水質分析,看有沒有重金屬,也沒有任何危害我作物的物質存在,在這些物質都沒有了 之后才考慮在這個地方投資。這是我們在食品安全方面第一個考慮的,是不計成本的,這些東西沒有做到的話,是什么都不談的。我們在這方面非常非常的重視。

  提問:其實我們在整個全中國的農村方面做水產養殖的一些服務體系,確實我感到我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且我們確實看到了農村確實沒有很好的做到食品安全的問題,因為他們考慮到成本,我們也一直想教育他們要好好的做,安全標準去做,但是他要告訴我,你能保證這個魚能活嗎?這個確實需要政府的主導,各個企業的聯合把這個事情做好。謝謝。能不能給到我們一些建議,比如說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協作來把食品安全做的更好,特別是水產方面。

  徐吉麟:水產方面,我們還沒有介入,但是從總的農業的角度來說原理是相通的,政府確實要幫助我們的農民。中國的農民教育程度平均是在初中程度,國外很多從業人員平均都是大學以上的程度,是專業人員做農業工作。所以說在很多技術上,他是沒有辦法和國外相比的。政府怎么樣配合大學的這些教授、專家、企業一起來協助農民,讓他們能夠了解,所以我們通常會對于某一樣種植也好,養殖也好,一定會啊先考慮到從專業的角度,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國外有一些好的公司,他們做的非常成功,你把他的案例拿來研究之后,把這些變成一個標準作業程序教給你的農民。

  臺灣有農業改良所,也有水產的實驗所,他是政府投入去做育種、生產技術的改良,改良完了之后,在把技術轉移給農民,這是不計任何費用的,所以很多在研發方面的成本是由政府吸收的,我們也希望在一些農業示范,比如說熙可也做很多的農業示范,有很多東西還是在摸索,剛剛也聽到另外一個專家說,國外的東西不能直接照搬到國內來。比如說養雞的,國外養雞是為了加工的,而國內很多人是不喜歡吃這樣的雞肉的。我們做有機的朋友也是一樣的,他們說有機蔬菜種出來和傳統的蔬菜口感真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有很多我們在做實驗,希望這些實驗室,政府能夠有一些項目的補助來幫助我們,我們做成功了之后,我們去推廣到千家萬戶的農業種植戶,讓大家都可以受惠。

  Hans Peter Reust:我想問您一個問題。我知道你是做水產養殖的,你遇到的是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挑戰,你為什么希望政府來解決這個問題。

  提問:我們只是希望得到一些政府的支持。比如說我們為這些水產養殖戶一些幫助的時候,我們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物力,我們真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因為很多時候如果說政策出臺了,資金投入了的話,事情就好辦了。但是現在就是說,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政策導向,比如說一些種子基金,或者說做一些產品選擇的引導,也就是說為這些產品來營造這樣一個市場,而不是說讓內部進行競爭。

  Hans Peter Reust:這樣的話,我是明白了。我建議你們來建立一個USB,不要來生產那些和別人一樣的產品,不要老是創造最廉價的產品,如果你創造USB的話,比如說雀巢就這樣的,你在產品背后要講一個故事,要讓你的產品非常獨特,只有你這個公私財可以帶來這樣獨特的產品,這是你的優勢。

  James Sinclair:非常感謝,請大家一起跟我鼓掌感謝各位演講嘉賓。接下來我們有請Pedro Nueno教授上臺做總結發言。

  Pedro Nueno: 今天非常的有意思,大家討論爆發了很多新的思想,談到了很多有關農商方面的問題。我們今天早上談到了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們談到了一些愿景問題,包括2015年,2030年的問題,我們又回顧了現在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又談到了轉基因的產品,還有電子商務的一些概念,談到了如何來幫助我們加快工作速度,總的來說談到了三到四個領域,一個是制造生產,第二是物流,第三是分銷,最后是消費者還有環境、資本市場等等。談到生產方面,當然了我們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農民,我們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農民,探討了他們遇到的問題,比如說土地所有權的問題,還有種植的技術、監管等等。還有很多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城市化的發展,還有人口革命對這些農民的影響。談到物流方面,我們知道這一塊是非常復雜的,也是非常分散的。我們說了,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都遇到了物流的挑戰。包括物流成本在上升等等。但是在這個領域,物流問題尤為重要,因為食品或者說農作物是有保鮮期的,所以這一塊我們可以看到有關運營的分撒化等等,效率非常低下,所以說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談到了分銷和,終端消費者,我們也談到了產品本地化的改造、調整,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們有一位演講者就談到了,甚至有消費者希望知道乳制品到底是到底來自于哪一頭奶牛。

  順便說一句,我的父親那時候很窮,他們有的時候就知道乳制品是來自那一頭奶牛,但是因為那時候他們是養牛的,他們當然知道每頭奶牛的名字。然后我們又談到品牌的問題,后來我們又談了 環境、監管、資本投入。簡而言之,我們想說農商這一塊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但是效率是非常低的,有很多的浪費。但是因為國際化的可能性,也是為我們孕育了很多的機遇,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產業是蒸蒸日上的,但是對我們來說還是有很多挑戰的。

  我們還做了很多研究,談到了農商和人體健康、可持續發展、高科技之間的關系。還談到了和物流之間的關系。而且這些領域當中都有發展的潛力和機會,我們會繼續深入探討未來可能會發生或者出現的新問題。這里我要感謝在座的各位,按照我們整個論壇的模式,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持人,感謝各位演講嘉賓,還要感謝我們的農民們,他們是整個架構的基石,還要感謝所有的與會人員,感謝你們決定抽了一整個周六的時間來聽我們討論,來深入了解一些行業的情況。可能你們也跟消費者一樣,想得到到底乳制品出于那一頭奶牛。我們還要特別感謝熙可集團,感謝你們的贊助,同時也要感謝后臺的各位籌備會議的各位同事,感謝各位,包括翻譯、技術人員等等。明年我們再見。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