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8日電 (記者韓潔、徐蕊)2011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八年增產,農民收入也實現“八連快”。這一喜人成績離不開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更體現了國家財政的有力支撐。
剛剛印發的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調持續加大財政支農投入的同時,將“大幅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擺在了突出位置上。透過這一重要文件,今年我國農業投入將有何新動向?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將有哪些新亮點?帶著這些問題,記者8日采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
再提“三個持續加大” 夯實糧食增產“資金保障”
糧食增產離不開財政資金支持。從2003年中央財政2千多億元的“三農”支出,到2011年中央財政“三農”支出超過1萬億元,伴隨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強,中央財政“三農”投入逐年邁上新臺階。
為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在“三農”投入上再次要求“三個持續加大”,即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此外,為更好調動農民群眾種糧、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繼續加大農業補貼強度,進一步加大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2年,中央財政將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繼續優化支出結構,加大“三農”投入力度,積極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為奪取農業好收成、促進農民較快增收、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加大扶持糧食生產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資金保障力度,努力建立健全財政支農支出穩定增長機制。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支持“三農”投入從2626.2億元增加到8579.7億元,年均增長21.8%,其中與糧食生產相關的投入從1029億元增加到4575億元。財政部預計,2011年中央財政“三農”支出有望達到10408.6億元,增長21.3%。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 緩解糧食增產“軟約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
而面對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仍較落后的現狀,這一重要文件更是著眼長遠發展,對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出明確要求,即要“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權威人士指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一大亮點是提出農業科技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在強調“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在農業科技上,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財政承擔主要責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此外,文件突出強調了農業基層推廣體系的能力,并提出了“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即:鄉鎮農技人員工資待遇要與當地事業單位的平均收入相銜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要基本覆蓋所有農業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要覆蓋全部鄉鎮。此舉被視為財政支持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重大政策突破,也是激勵和發揮基層廣大農技推廣人員作用的關鍵所在。
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努力構建財政農業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穩定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逐步提高科研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水平,大力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著力推進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增強科技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撐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中央財政將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的企業和其他社會資金投向農業科技領域,促進提高農業科技的社會投入水平。
財政部統計,2011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農業科研、農業技術與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資金合計187億元。各地財政部門也持續加大了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來自浙江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2012年該省財政新增1億元科技經費中的6000萬元已經確定用于農業科技,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
強化支農資金監管 確保錢花在“刀刃上”
隨著國家農業投入資金的加大,如何加強資金監管,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成為發展“三農”的新課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有效整合國家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切實加強財政“三農”投入和補貼資金使用監管,堅決制止、嚴厲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2年,中央財政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強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監管,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堅決制止、嚴厲查處侵害農民利益和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法違規問題,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和資金安全有效。
這位負責人指出,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深入推動財政涉農資金的整合和統籌使用,促進形成部門協調、上下聯動、步調銜接、安全有效的涉農資金使用管理新模式。同時,組織開展農村低保、水利專項、新農合、新農保等各項涉農資金的專項檢查,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此外,還將切實加強財政涉農資金基礎管理,并充分發揮基層財政就地就近監管作用。建立健全覆蓋涉農資金分配、撥付、使用、監管和績效評價全過程的管理制度體系,深化涉農資金管理機制體制創新,加強涉農資金管理各項基礎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