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鴨王”華英農業遇困
凍鴨毛利率兩年猛掉10%
華英農業是國內唯一主營肉鴨的上市公司,也是國內最大的“櫻桃谷鴨”一體化企業。比起肉雞、生豬和肉牛,肉鴨出現疫病、藥物超標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的幾率要相對小些,“櫻桃谷鴨”更是以“瘦肉率高、抗病力強”等優點著稱。
然而,作為北京全聚德、南京桂花鴨集團供應商的華英農業,今年“3·15”以來卻深陷“死鴨”漩渦。這家被譽為“世界鴨王”的公司,究竟是怎樣的一家企業?
兩個IPO項目未兌現,擴產不增效
華英農業是一家覆蓋“飼料加工—育苗—商品禽養殖—屠宰—凍鴨—熟食”全產業鏈的肉鴨養殖公司。凍鴨產品、鴨苗、鴨毛、熟食四大業務占到華英農業上市前營業收入的90%以上。
華英農業于2009年底上市,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其營業收入也從2009年的9.32億元升級至2011年的16.86億元。然而,如果把這個看似龐大的金額放進整個禽類養殖行業的坐標系,華英農業并不出色的成長性得到凸顯。
兩年前,華英農業的銷售額是圣農發展的0.65倍、民和股份的1.28倍、雛鷹農牧的1.72倍、益生股份的2.55倍;現在,這串數字反而進一步縮小為0.54倍、1.25倍、1.30倍、2.19倍,背后正是華英農業近兩年來的發展難題:擴產但增效不明顯。
上市時華英農業將公司的增長押在了產能上。隨著新增3000萬羽育雛能力和900萬羽自有養殖能力兩大募投項目的投產,華英農業的產能短板確實得以彌補,雛鴨產能從6500萬只擴充到了9500萬只;自產商品鴨從800萬只增長到了1700萬只(此外還有4000萬只~4500萬只外包養殖量)。
值得強調的是,華英農業的4個IPO(首次公開募股)項目中有兩個并不能如期兌現收益。盡管如此,繼6.28億元IPO之后,今年1月10日,華英農業又拋出了6.13億元的定增方案,投資于每年2000萬只商品鴨屠宰、4000萬只櫻桃谷商品雛鴨生產等4個項目,等同于再進行一次IPO。
最大業務凍鴨毛利率連降10%
如果說擴產不增效只是硬幣的一面,那么另一面則是華英農業較為遜色的贏利能力。
據統計,雛鷹農牧近兩年來的凈利潤率都在16%以上,2011年一度達到33%;圣農發展、民和股份、益生股份2011年的凈利潤率均超過14%;而華英農業自2009年上市以來凈利潤率一直在4%~5%徘徊,遠遠不及其他禽類養殖企業。
究竟是什么因素侵蝕了華英農業的凈利潤?
據華英農業的財務報表顯示,華英農業每年都負荷著相當于營業收入90%以上的運營成本,并且綜合毛利率在連年下滑。2011年其毛利率僅有11.50%,遠低于益生股份(40.20%)、雛鷹農牧(39.30%)、民和股份(21.57%)、圣農發展(20.26%)的贏利水平。
具體到四大肉鴨業務,2011年華英農業的鴨苗業務毛利率大幅增長,熟食業務的毛利率出現了小幅下降,拖低其毛利率的真正罪魁禍首是曾被譽為“現金牛”的凍鴨產品業務。
凍鴨產品業務在華英農業主營業務中的占比超過50%,但其贏利水平在走下坡路。2009年,凍鴨產品業務的毛利率高達16.50%,2010年這一數值驟降至7.46%,2011年進一步下降至5.88%。華英農業的解釋和眾多禽類養殖企業無異,即“玉米、豆粕、小麥等飼料成本的上升”。
水漲船高,盡管華英農業凍鴨產品的售價在2010、2011年分別上漲5.41%、5.70%,仍然不敵連年攀升的玉米、豆粕、小麥單價。
“現金牛”業務的贏利能力出現了重大下滑,華英農業能否掌控得住?
“明星業務”肉雞營業收入貢獻17%
“現金牛”業務凍鴨產品贏利和營收貢獻占比大幅縮小的同時,肉雞產業作為“明星業務”在華英農業興起。
早在2009年上市時,華英農業就有意將肉鴨產業的模式復制到肉雞產業,表現為新增4000萬羽加工能力的肉雞繁育養殖加工產業鏈項目。
此外,在今年1月10日的6.13億元定增方案中,華英農業擬繼續投入1.77億元用于新增每年2000萬只產能的商品雞養殖場項目,商品雞的產能將得到進一步擴張。
2009年,凍雞產品、雞苗、種雞蛋、毛雞等肉雞業務只創造了8465.56萬元的營業收入,在華英農業營業總收入的貢獻占比僅為9.13%。兩年后,各大肉雞板塊的業績大幅躍升,2011年合計實現2.81億元的營業收入,在營業總收入中的占比高達16.73%。
值得指出的是,兩年來,這些肉雞業務的贏利能力也在不斷改善。雞苗業務方面,2009年的毛利率僅有3.96%,經過兩年的發展,2011年的毛利率達到了38.54%;種雞蛋業務,2009年的毛利率還虧損15.60%,2011年就扭虧并且達到了13.29%;尤其是凍雞肉產品業務,營業收入從2009年的7316.45萬元急速增長至2011年的2.50億元,毛利率也從原來的虧損1.24%變為像凍鴨業務一樣薄利5.57%。
吳愛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