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農業訊 11月11日,“中國農業銀行杯”CCTV2012年度三農人物面對面走進中國農業大學[微博]。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
張瑋: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張瑋/劉棟棟:大家晚上好!
張瑋:我是CCTV7農業節目主持人張瑋。
劉棟棟:我是CCTV7農業節目主持人劉棟棟。
張瑋:今晚的活動將由我們兩個來主持。
劉棟棟: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不尋常的夜晚。
張瑋:首先介紹一下今天來到現場的領導嘉賓: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CCTV-7農業節目、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 主任傅玉祥;衛生部項目資金監管中心主任張朝陽;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君儒先生
劉棟棟:柯炳生先生,傅玉祥先生,張朝陽先生,張君儒先生,四位將擔任本場面對面活動的三農人物觀察員。
張瑋: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禹先生也來到了現場,歡迎你!
劉棟棟:此外,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鄉村之聲、華夏時報、CCTV7+農業、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千龍網等八家媒體朋友也來到現場。感謝你們的到來!
張瑋:中國農大的師生朋友也積極參與此項活動,共同見證中國農業領域的年度盛事,歡迎你們!
劉棟棟:下面有請主辦方領導——CCTV7農業節目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傅玉祥先生致辭。掌聲歡迎!
傅玉祥:尊敬的瞿書記、柯校長、張行長、各位來賓、媒體同仁們,大家晚上好! 在黨的十八大正在召開之際,我們相聚在在中農業大學,開始了中國農業銀行杯CCTV2012年度三農人物面對面走首場推介活動,感到很有意義,非同反響。每次來到中國農大,我們都能感到它的進步和變化,中國農大是我國農業高等教育的發祥地,這所百年學府如今仍能快速前行,不斷發展,讓我們倍感欣喜。每次來到中國農大,我們都感到特別親切和舒暢,CCTV7三農人物面對面推介活動已連續7年在中國農大舉行,全國農民春節晚會已經連續四年在中國農大舉辦,瞿書記、柯校長也是我們CCTV7多年的嘉賓和尊敬的朋友,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瞿書記、柯校長以及中國農大的老師和同學們!
同時,我們也要深深的感謝中國農業銀行對我們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農行今年已經是第四次攜手CCTV年度三農人物推介活動,并與活動共同尋找三農事件中的典型人物,發現推動三農事業的強大力量,弘揚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聚焦三農進程,評點新聞人物是CCTV年度三農人物推介活動的主題,責任、創新、引領、奉獻、影響為推介標準,入選人物都是助推三農事業的先進典型。CCTV年度三農人物推介活動是三農領域倍受關注頗具權威的年終盛典,是電視業界很有影響的品牌活動,這個活動之所以影響力越來越大,首先得益于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得益于億萬農民的生動實踐和火熱生活,更得益于三農人物自身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格。他們把聰明才智和一腔熱血全部傾注到服務三農事業中去,把希望灑在田野上,把形象留在心目中。
今天,CCTV2012年度三農人物推介活動的幾位候選人即將站在這個舞臺上,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讓受眾倍感他們人生信念的堅持,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三農的真情回報,我們希望在這些三農人物候選人的精神力量感召下,能夠有更多的人投入三農、奉獻三農、推動三農,我們期待他們的精彩,讓草根的光芒放射得更加燦爛。
最后,再次感謝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銀行,謝謝大家!
劉棟棟:好,謝謝!親愛的朋友們,接下來請出的是贊助方的領導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君儒先生致辭。掌聲有請!
張君儒:尊敬的各位領導、農大的老師、同學們,農行的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
值此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很高興再次走到中國農大,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農業銀行向各位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
中國農業銀行作為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一直以來始終忠實履行國有資本的意志,通過改革創新、社會形象、企業效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已經成功躋身世界大型優秀商業銀行之列,成為中國服務三農的主渠道和重要支撐。今年是中國農業銀行第四次與CCTV聯手冠名贊助三農推介活動,我們由衷欽佩CCTV對三農長期關注與堅守,我們贊賞農大師生對三農的支持與參與,我們更加敬仰三農人物自身展示出來的崇高。借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農業銀行改革與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社會各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謝,最后預祝活動圓滿成功!
劉棟棟:謝謝張行長!我們也期待在2012年度能夠和農行再度攜手,一起記錄下這些三農事跡、三農人物典型身上展現出來的光芒。
最后請出協辦方領導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先生,有請!
瞿振元: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同志們,大家晚上好!
中央電視臺三農人物面對面第七次走進中國農業大學,我們大家都感到特別高興,在這里,我代表學校、代表校長柯炳生,一起最熱烈的歡迎這個節目再一次走進中國農大!
當然,我要首先感謝中央電視臺的七頻道農業頻道的領導,以及我們七套節目的所有的工作人員對我們這次節目的支持,因為沒有你們眼睛盯著我們農大、腦子想著我們農大,沒有你們的決策、制片和各個環節的工作,這件事情做不成的,所以我對CCTV7的領導們表示感謝!而且殷切的希望著你們今后還要來,年年來,立志把中國農業大學這個地方成為三農人物之家。當然,我也特別贊賞中國農業銀行的一種戰略眼光對這個節目的支持,我特別在這個地方要表達的就是我們的三農人物們,他們能夠再一次的走進中國農業大學,向我們的師生們展示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品德、他們的才華,讓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許多。我想我們以掌聲對今年再一次走進中國農大的這些三農人物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崇高的敬意!
每次致詞的時候,我都說一句話,就是說今天三農人物走進中國農業大學,明天將從中國農業大學走出越來越多的三農人物,我想這個應該成為我們中國農業大學的一個追求。讓我們一起在三農人物他們的思想、他們的精神的鼓舞下,努力把我們中國農業大學盡快的建設成世界一流的農業大學。謝謝大家!
張瑋:謝謝瞿書記!剛才我們聆聽了很多專家領導的精彩致詞,也是為我們今晚的活動拉開了帷幕。在這里,我還要特別的介紹一下今天晚上參加我們三農人物面對面的四位專家點評員,他們是柯炳生校長、張君儒先生還有張朝陽先生、傅玉祥先生,我們也期待著四位的精彩點評。
劉棟棟:是的,今天三農人物面對面的第一場即將拉開帷幕,到底有哪些三農人物的典型即將出現在舞臺上,我們共同期待。
張瑋:好的,稍后節目馬上開始。
劉棟棟:一會見。
張瑋: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農大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晚上好!這里是中國農業銀行杯CCTV2012年度三農人物面對面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的錄制現場,歡迎大家!
劉棟棟:親愛的朋友們,這已經是我們三農人物面對面第七次走進中國農業大學,每一次和它的相約,都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心靈的力量。
張瑋:是,責任、創新、引領、奉獻、影響,這是我們年度三農人物推薦活動的標準,那么在2012年度的三農領域我們又將迎來哪些新的收獲和感動,今晚又將有誰登上首場三農人物面對面的舞臺呢?
劉棟棟:首先跟大家打招呼的是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先生,聽聽他怎么講。
楊禹:農大的老師和同學們,一會我和坐在我身邊的國內主流媒體同行一起共同與三農人物進行交流,也跟在場的師生一起交流,希望我們一起把握、了解、體會這些三農人物他們感天動地的樸素情懷,謝謝大家!
張瑋:謝謝楊禹!今天,CCTV7+農業、新浪網、搜狐網將對本場活動進行圖文直播。有關“中國農業銀行杯CCTV2012年度三農人物推介活動”的所有信息,請關注我們《聚焦三農》欄目的相關報道,也可以登錄活動CNTV7+農業官方網站進行了解,同時廣大觀眾朋友可通過“聚焦三農新浪官方微博”與我們溝通。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參與。
劉棟棟:謝謝各位!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期待誰將會第一個出現我們今年三農人物面對面的舞臺上,請看大屏幕!
張瑋:好,朋友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2012年倫敦奧運會冠軍呂小軍。聽到了嗎,小軍。好精神啊。
呂小軍:大家好!
張瑋:看到,我覺得比我想象的要瘦,大家的感覺呢?但是比我想象的還要帥。我們的評論員說呂小軍其實有一身盔甲式的肌肉,看不出來,小軍,在你奪冠的那一刻,我知道,其實媒體報道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得的這塊是土地里刨出來的。怎么講呢?
呂小軍:就是從農村里走出來的這樣一塊金牌,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吧。
張瑋:我特別想問你,一個農家孩子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你覺得得到這塊金牌最終依靠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你覺得這塊金牌的含金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呂小軍:這十五六年走過來,其實也就是靠我家里給我精神上的支持吧。因為他們在背后太更辛苦了,所以我要比他們更辛苦一點。
張瑋:但是你練舉重的時候也很苦。
呂小軍:所以在訓練上就要比別人練的時間更長一點,多用點功。
張瑋:家里父母都種地嗎?
呂小軍:對,我記得小時候,我爸種了將近二三十畝地。
張瑋:會在家里幫助他們干農活嗎?
呂小軍:每次回去的時候,哪怕是掃個地,或者下去扛個麻袋什么的,我都會干,小時候回去之后就想幫家里做點事情,想讓他們多休息一下。
張瑋:這16年練舉重的路你覺得辛苦嗎?
呂小軍:這一路走過來,我感覺也還可以吧,說辛苦也是挺辛苦的,不過既然選擇了,那就得咬緊牙關挺過去了。
張瑋:挺過來了,呂小軍,倫敦獲得金牌的那一刻,我們都看到他奪冠的那個場景了,那會呂小軍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瘋狂。現場是一把把教練抱起來了是嗎?
呂小軍:對。
張瑋:大家有沒有看到那個現場,有沒有記得?他是一把把教練從后場抱到前臺來,我特別擔心,你會不會激動得控制不住了,像放杠鈴一下把教練放到臺上。
呂小軍:當時我抱了一下,還沒用勁,我一使勁就給摔過去了。
張瑋:來,展示一下,我們拍了兩張圖片,看一下現場。當時你是喊什么呢?你看,我擔心的是很有必要的,這不是擁抱,這是摔跤。
呂小軍:這確實是一個擁抱,當時是從臺下把教練抱上來的。
張瑋:你不用離我這么遠,不會發生那一幕的。可以看出你跟教練的感情特別深,對嗎?
呂小軍:對,我從08年底跟著于杰于指導,他是一個性格跟我們差不多的人,就是能溝通得了的人,性格非常開朗的一個人。
張瑋:他特別看中你嗎?
呂小軍:怎么講呢?剛開始的時候。
張瑋:特別會好好的培養你,栽培你。
呂小軍:不是,因為舉重圈里的人都比較了解,當時也是兩年沒練了,于教練敢接不接我還是個問題,后來還是把我接到他手里去了。
張瑋:為什么他后來決定接你了?
呂小軍:我一直也沒問他。
張瑋:這埋藏秘密埋藏得太久了,這樣吧,很多教練的心思你不知道,本來我們要把于教練請到現場來了,但是于教練膝蓋有傷,在做手術,我們的記者到醫院去拍了一段視頻,來大家一起來聽聽。
于杰:我希望小軍以這次為契機,在2016年再去拿一個冠軍,努力去拼搏,在其他的領域還是以這種拼搏精神努力去要求自己。
張瑋:聽到了嗎?小軍,藏在教練心里有個很大很大的夢想,他希望你再去拿一個冠軍。
呂小軍:對,我現在也是在為2016年做準備。
張瑋:加油,我們把掌聲送給小軍,讓他繼續實現下一個夢想,也把我們的祝福帶給于教練,祝他早日康復。
小軍,來這邊請,我聽說你在10月份參加一個慈善活動,不是參加,是你主辦的一次慈善活動是嗎?跟我們說說是怎么回事,是在家鄉辦的慈善活動是嗎?
呂小軍:那是我回去之后,將近在比賽一個月之后,回家鄉,農村周圍的環境還是沒有什么變化,因為我當時小時候回去就想到了,小時候的環境非常苦,周圍的鄰居都非常艱苦的,都是農村里的人。后來,為什么突然有這個想法呢?雖然回去之后也走訪了一些學校,當時也是考慮到我也是從學校里走出來的,就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一下比較困難的學生。
張瑋:小軍,你設立的這個基金是博愛基金是嗎?
呂小軍:對。
張瑋:這是個什么樣的基金捐助形式?
呂小軍:捐完之后考慮到自己想成立一個基金。
張瑋:但是我要接著問你,你自己哪有錢去成立這樣一個基金呢?
呂小軍:各方面的支持,再一個,我準備是把金牌拿出來,就是我世錦賽的第一塊金牌拿出來拍賣,然后成立起來,包括奧運會的獎牌陸續拿出來。
張瑋:你目前一共拿過幾塊金牌,世界級的?
呂小軍:現在有五六塊吧。
張瑋:五六塊金牌,但是小軍說他捐出去的那塊金牌是他的第一塊金牌,你就這么把它捐出去了。
呂小軍:怎么講呢?這塊金牌對我來說是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因為它也是我人生當中的一個轉折點。
張瑋:心里會不會有一點不舍得?
呂小軍:沒有什么不舍得的,怎么說呢?能幫助我家鄉的一些貧苦學生們,我感到值。
張瑋:小軍平時訓練是不是很少回家?大概多長時間能見父母一次呢?
呂小軍:我出來之后練舉重,我是2000年出來的,將近有十二三年了,沒回家過年了。
張瑋:十二三年都沒有回家過年?
呂小軍:對,沒有跟家里在一起過春節。
張瑋:我估計平時父母看到你也都是比賽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
呂小軍:一般都是在電視上看到比較多一點。
張瑋:但是今天我們這個現場不一樣,小軍,你往左看,看看誰來了。
呂小軍:媽媽。
王愛萍:謝謝大家!
張瑋:來,阿姨,這邊請,歡迎您!介紹一下,這是小軍的媽媽王愛萍,我特別想問一下媽媽,平時見不到兒子,其實肯定是特別想他,但是看到他練習這么辛苦,你最想對小軍說什么?
王愛萍:反正平時蠻想他的,想的時候又不敢跟他打電話,又怕影響他訓練,所以說打電話打得也蠻少。
張瑋:小軍平時小的時候他就特別有力氣嗎?你有沒有發現他這個特別的天賦?
王愛萍:那個時候,我們家庭很貧苦,種地種得蠻多,收成都是四五千斤的,一個袋子裝一百七八十斤,我就讓他跟他爸一起抬上去,他說不用抬,抱上去吧。我說你抱得動嗎?他說我抱得動。
張瑋:那個時候他多大?
王愛萍:那會還是在武漢訓練。
呂小軍:初一、初二的時候。
張瑋:那會一個人就抱一百七八十斤的袋子,不會現在這個不在話下了,你倫敦奧運會的成績是抓舉杠鈴204公斤。阿姨,剛才小軍是他小時候幫你干農活,他會干嗎?
王愛萍:會,他會挖土,開拖拉機。
張瑋:都是有技術含量的。他是不是在家里跟你最親?應該是跟媽媽最親。
呂小軍:跟我爸最親。
王愛萍:就喜歡他爸。
張瑋:為什么呢?
王愛萍:他小時候蠻調皮,我管他管得非常嚴。
張瑋:調皮正常,管得嚴也正常,能有多嚴啊?
呂小軍:當時我爸就老護著我。
王愛萍:怎么說呢?他爸爸唱紅臉,我就唱黑臉了。
張瑋:這是兩個人的計策。
王愛萍:現在懂事了,挺孝敬我們的。
張瑋:那您覺得他在拿到奧運冠軍之后和之前有什么變化嗎?
王愛萍:變化挺大的。
張瑋:什么變化呢?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王愛萍:變成熟了,成了一個大人,挺會疼人的,孝敬爸爸媽媽。
張瑋:學會孝順了,更加孝敬爸爸媽媽了。
王愛萍:對。
呂小軍:多回家看看他們就更好了。
張瑋:在你向夢想沖刺的時候,有機會常回家看看。阿姨今天也是一直在忍著,因為剛跟小軍在臺上還不能完全釋放她的感情。心里發緊?
呂小軍:不是,她不能看我比賽,一看我比賽,太刺激的時候,她心臟有點受不了。
張瑋:那奧運會比賽現場,我猜您沒敢看那個鏡頭?
王愛萍:不敢看。
張瑋:小軍就像剛才媽媽說的一樣,確實比過去更成熟了,長大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過去小軍自強自立,自己能夠勤奮刻苦練習,現在他設立博愛基金幫助別人,阿姨有這么好的兒子是你的驕傲。讓我們把掌聲送給小軍,也送給媽媽,謝謝您!
好,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交給楊禹。
楊禹:小軍,我和在場的老師同學們一樣,都是夏天的時候從倫敦的賽場上認識了你,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你的很多其他的側面,知道了你吃了多少苦,也知道了你現在開始拿出一點精力做慈善公益的活動。再給你敬愛的媽媽指一招,以后每年到秋天家里豐收的時候,你就跟舉重隊的朋友們說,咱們一起到我們家玩一趟,到家半天的功夫,家里的農活全干完了。
張瑋:楊禹,你是說冠軍都是這么練出來的嗎?
楊禹:給他們增加一點豐富的生活。小軍,在國家舉重隊,像你這樣從黃土地走出來的運動員多不多?
呂小軍:一半一半吧。
楊禹:那我們就很好奇,像你自己覺得,從泥土當中走出來的選手,在訓練當中、在比賽當中跟那一半相比,你有什么特點和長處?
呂小軍:我感覺一個是我家里面的精神支柱,再就是我比較認練。怎么講呢?
楊禹:就是教練給你活,你覺得這個活比我爸給的活輕多了。
呂小軍:是這個意思吧。
楊禹:今天在現場的都是將來要去干農業、學農業的年輕人,你雖然是從黃土地走出來的,但是你的心、你的根還放在黃土地上,你跟在座的老師同學有什么話要說?
呂小軍:我想說的是,其實我今天來到農業大學,一上臺就感覺到特別親切,因為農業大學相對說跟農業有關,用我平常自己鼓勵自己的話說,就是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多一點支持。
楊禹:好,謝謝小軍!我想我們今天看到小軍的經歷,其實并不是說讓我們大家都去爭當舉重的奧運冠軍,其實是希望我們所有從事跟三農工作相關的人們,大家一起去努力,要種田就種出一個世界冠軍,要搞農業科技就搞出一個奧運冠軍來,謝謝小軍!
張瑋:借著剛才楊禹的話,我想問問小軍,很多奧運冠軍都出身農家,其實很多家庭都不寬裕。你未來退役之后,有想過未來的生活怎么安排?
呂小軍:現在還沒有考慮到退役,現在考慮的是把這四年的時間先堅持下來,怎么樣再給自己更多的信心。
張瑋:你是隊里年齡最大的隊員是嗎?
呂小軍:對,所以說再堅持四年肯定非常非常艱苦,所以我現在考慮的是怎么給自己再多的信心。
張瑋:將來更長遠的設想呢?
呂小軍:還沒想過,因為現在想的是在巴西的奧運會。
張瑋:楊禹,我想問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就是將來出身農家的奧運冠軍,他們未來的路怎么走?
楊禹:其實他們有很多的路可走,我想我們的國家也正在創造更多的條件,讓這些曾經為我們國家爭光的優秀運動員今后能夠有更多的平臺,我相信小軍在這一點上跟我們在座的農大的師生們是一樣的,我們所有的人其實都靠自己的努力,在人生的路上所積累的每一點汗水,最后都會找到下一個平臺,所以我想得到奧運冠軍絕不是小軍給我們留下的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也許他未來的輝煌,我們一起看一下小軍,能不能夠在另一個平臺上創造新的輝煌,讓我們來祝福他!
張瑋:謝謝楊禹!接下來聽一聽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君儒先生的點評。
張君儒:我本人也是超級體育迷,在今年8月2號凌晨在電視屏幕上見到呂小軍在男子77公斤級比賽奪得世界冠軍那一刻,我也為你歡呼,那一刻,我覺得你是那么偉大。我感覺那時你是在用力量吶喊,用成功在宣言,今天在節目開始之前我也跟小軍溝通,其實在之前你不僅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也歷經坎坷和磨難,而且用孝順和堅強撐起一個家庭,之后你又用智慧和勇氣舉起人類共同的五環,你一定會在今后立地鼎天,祝福你2016。
張瑋:小軍,加油,小軍現在還在路上,繼續從一個夢想接著另外一個夢想沖刺,有什么想說的?
呂小軍:有這么多人給我支持,我相信在2016年應該沒有問題。
張瑋:我們都是你的支持者、加油者,接下來我們農大的同學們就要為我們大家演出一個節目,這個節目就叫《超越夢想》,一起欣賞。
劉棟棟:謝謝農大的小伙子的精彩演唱。接下來,我們今天三農人物面對面的舞臺上將會走來一個鄉村教師,有人把他叫做中國最美的鄉村教師,他是我們記者在走基層的過程中發現的,這名鄉村教師,一個舊摩托車、還有一個舊藥箱,整整陪他38年的時光,每天在為村民治病。他是誰呢?接下來我們通過一段短片一起走進他的生活。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鄉村醫生蔣大春!你好,蔣醫生,這就是剛剛大家在小片當中看到的最美鄉村醫生蔣大春,還是背著我們平時上山給村民們看病的這身行頭,這是一個非常破舊的醫藥箱,給在座的朋友們一起看看,非常破舊的醫藥箱,后接的嗎?
蔣大春:斷的,長年累月背在肩上,再加上受潮腐爛,帶子都斷了。
劉棟棟:背壞了多少藥箱?
蔣大春:背壞了十多個藥箱吧。
劉棟棟:你的肩膀會不會磨出老繭?
蔣大春:有老繭,還有一個大包在后背上。
劉棟棟:確實很不容易,一般像您的藥箱當中都會裝什么藥?
蔣大春:感冒用的,搶救用的,還有中藥。
劉棟棟:當初怎么想到走上做鄉村醫生這條路?
蔣大春:我12歲的時候,我的一個哥哥的女兒3歲了,當天得病,被確診為疾病肺炎,那個時候沒有醫療條件,我們山區也沒有醫生,只有幾個土醫生,都不行。第二天晚上我就陪著哥哥走了十幾里去求醫,路上我的侄女就尖叫了一聲,我的哥哥就去看,她的呼吸已經很困難,那個時候,我們就把她放下來,大概半個小時,她就離開了人世,她臨走前喊了一聲爸爸、媽媽和叔叔。
劉棟棟:大家看,其實我們蔣醫生的醫藥箱非常的不結實,這就是蔣醫生坎坷行醫的證明。
蔣大春:當時我心里很難過,我使勁的哭,老天,你剝奪了我侄女幼小的生命,而且是很多幼小的生命都被剝奪了,我當時就發誓,長大了一定當一名醫生,當一名勤勞的醫生,在我們山區為人民做一點貢獻。
劉棟棟:這時當時立下的志愿對不對?
蔣大春:這是當夢想。
劉棟棟:到今天,您正在踐行著當初的夢想。我們的記者說您從開始行醫的那天起一直把一本醫療手冊帶在身邊對不對?今天也帶過來了吧?
蔣大春:帶過來了。
劉棟棟:上面寫著赤腳醫生手冊,已經非常破舊,從我的角度看,這個紙已經非常薄,翻開扉頁還可以看到毛澤東的題字,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大巴山區的路非常崎嶇,每天騎著摩托車應該是很危險的吧?
蔣大春:很危險。路子又陡又滑,我經常在路上摔倒。
劉棟棟:在場的觀眾可以看到,我們的視頻當中,這就是蔣醫生平時要行走的路,您有沒有特別危險的經歷?比如說摔過,或者有沒有碰到危險的情況?
蔣大春:不知道摔過多少次了,我的摩托車都跟著我受了不少苦,摔得遍體鱗傷,我身上也是無數處傷疤。
劉棟棟:我們的記者在您的家里發現了一特別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照片看一看,經欠蔣醫生多少多少條,記者發現在您的家里有很多這樣的欠條,您家里有多少這樣的欠條?
蔣大春:我沒有數。
劉棟棟:為什么不數呢?
蔣大春:因為我們都是鄰居,都在一個村,這么多年都有感情了,第一次沒有錢你要給他治,第二次沒有錢還要給他治,我是抱著良心去給他治病,把他的治病治好了,他有一個強健的身體就會去掙錢,有錢就給,沒錢就算了。
劉棟棟:真的是一個高尚的品德,配得上最美鄉村醫生的稱號。大家能看出來,我們的蔣醫生受過很多苦,有很多的委屈,但是我們的記者跟我們講,無論是碰過什么苦什么委屈,您都沒哭過,但是有一次經歷讓您落淚了,是什么經歷?
蔣大春:今年的2月15,我妻子重病,有一個村民生病了,是一個老人生病,我就去給老人治病了,家里給我打了很多電話,我沒接到,后來我回到家的時候,妻子已經小便失禁,后來我及時把她搶救過來了,這時候我流淚了。
劉棟棟:她也是您工作上的好戰友、生活中的好搭檔,今天蔣大春醫生的妻子陶代美女士也來到了我們三農人物面對面的現場,有請陶代美女士,歡迎您!
大姐,您平時都做些什么?
陶代美:我平時搞點家務,跟老人看病、煮點飯、服點務、采點藥、干點農活。
劉棟棟:我覺得作為蔣醫生的妻子,您很委屈,您有沒有抱怨,生他的氣呢?
陶代美:我沒有生他的氣,我丈夫照顧病人,我也是這樣的想法。
劉棟棟:把病人照顧好,這就可以。其實我們今天在這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蔣大春對于我們的患者、對于我們的村民行醫的種種善行,其實也是他們在大山相濡以沫的經歷,讓我們再次祝福你們。
下面的時間我們要再次交給特約評論員楊禹先生,看看你有什么問題想跟蔣大春夫婦交流?
楊禹:我相信臺下的觀眾肯定有話想問兩位,我剛才聽說蔣大夫和老伴前些日子是也及離開大山到外面生活和工作,我很好奇為什么你們選擇留下?
蔣大春:我的很多親友和孩子都希望我離開大山,我想著鄉親們在那個地方山高路陡,這么多年,我們跟鄉親建立了感情,我們走不了,我現在58歲了,還打算再干十幾年,騎摩托車不行的話我就走,萬一走不動了,就終止了,我們打算為村民貢獻一輩子。
楊禹: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剛才我們已經看到了,您在大山里面工作了38年,我們也都知道,在過去三年,全國開展了新一輪的醫改,過去三年醫改的重點就放在基層衛生服務,您是一個大山里面最基層的鄉村醫生,我也想問問您,過去三年里面,您的工作條件有沒有得到改善?我相信一定還有很多差距,您最希望改善什么樣的工作條件?
蔣大春:我們現在希望改善的工作條件,我也說不了,因為我們山區的年輕人都出去了,我們就盡量在山區為年老的老人看好病,小孩看好病。
劉棟棟:蔣醫生這樣,您知道剛剛跟您提問的楊禹先生經常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出現,有的時候可能經過他一呼吁,很多觀眾就了解到我們鄉村醫生現在的現狀,您有沒有什么需要改善的,跟他提的,看看他能不能用輿論的手段幫咱們宣傳宣傳,幫怎么解決實際困難?
陶代美:有。他為那些農民老人、小孩服務,我也說不出話來,我們是山區的人,我走到北京來,看到這些領導和老師和記者,把我帶到北京來,我看看北京,我心里就好開心啊。
劉棟棟:大姐,您和蔣醫生兩個人回家之后,好好醞釀醞釀,商量商量,他就在北京,想好了,有什么事要跟他提的,我幫您向楊禹先生提好不好?
陶代美:好。
楊禹:其實我能夠聽出他們沒有說出口的,但是我想我們在座的大家都聽出來了,我們期待著蔣醫生和他親密的愛人能夠在他們自己喜歡的大山里工作,但其實我更期待你們能夠早一點不要這么辛苦,我也聽出來了你們身邊沒有工作的伙伴,我們就期待著電視機前看這個節目的,如果有學醫的年輕人,能不能有勇氣到大山里去接好蔣醫生的班。
劉棟棟:這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期待。接下來我們也想聽一聽三農人物觀察員衛生部項目資金監管中心主任張朝陽先生有什么感想跟大家分享?
張朝陽:非常感謝蔣大春剛才做過你的簡單事跡,我也做過鄉村醫生,但是我依然被你深深的打動著,至于剛才有同志說到醫改,其實醫改,醫療衛生是關乎到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事業,而我們的鄉村醫生正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這個新醫改目標的堅實的基礎。可以看到,你們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起早貪黑,默默無聞的用你們的雙腳測量了萬千大山。無怨無悔,用你們的責任呵護著百姓的健康,你們幾十年如一日,用真心為鄉親服務,用真情在演繹著白衣天使的妙手仁心。正是有了像你這樣的鄉村醫生,有了像你這樣的一百萬的鄉村醫生,才支撐起了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的一片藍天。我相信,億萬農民感謝你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謝謝你們!
劉棟棟:好的,謝謝張主任!在這里,我們也是要發自內心的感謝蔣醫生、感謝蔣醫生的戰友您的妻子,也正是有了像您這樣的一百萬的鄉村醫生的默默工作,我覺得你們在我們的心目中比誰都高大,向你們致敬!謝謝!
張主任給您提個要求,給他們換一個好點的醫藥箱吧。
下面這個節目送給他們,由臺灣音樂制作人周治平帶來的《一天一點愛戀》,有請!
張瑋:好,謝謝周治平!這里是中國農業銀行杯2012年三農人物三農人物面對面走進中國農業大學的現場,接下來大家要看到一個群體,今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來最大暴雨,在那個暴雨之夜,有這樣一群農民工兄弟,他們不顧生死,歷時六七個小時,讓182個被困京港澳高速、時刻面臨生命危險的乘客脫離危險,重獲生命。我們先來看一個短片。
7·21暴雨讓我們印象深刻,而這樣一場大雨也讓我們記住了一群農民工兄弟,今天我們也把這個英雄團隊的幾位代表請到了現場,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我們今天無法把152位農民工兄弟全部請到現場,我們請到了幾位代表,先給大家打個招呼,
范華:大家好,我叫范華,來自陜西。
趙曉利:我叫趙曉利,來自河北保定。
蔡華春:我來自江蘇鹽城。
陳宇:大家好,我叫陳宇,來自湖南益陽。
杜澤義:我來自四川南充。
李川南:大家好,我叫李川南。
陳文堂:我叫陳文堂,來自江蘇鹽城。
張瑋:讓我們記住這些響亮的名字。我想先問一下在我身邊的陳文堂大哥,我知道陳大哥是第一個跳下水救人的是嗎?
陳文堂:對。
張瑋:給我們描述一下當時是什么樣的情形?
陳文堂:當時我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現場非常危急,水下面到處都是人,很多人被困在水里面。
張瑋:當時水有多深?
陳文堂:大概有三四米深。
張瑋:也就是說那個車的車頂基本上都沒過了。
陳文堂:對。
張瑋:那人都在哪里呢?
陳文堂:都站在大巴車頂等待救援。當時我到了現場,第一想到的就是救援,把救生圈綁在繩子上,往水里扔。
張瑋:你當時就想著跳的水里了嗎?
陳文堂:我把繩子往水里扔,后來很快就被沖走了,后來他們說去找人,我說我先下去,因為我是南方人,水性好,所以就先跳下去了。
張瑋:然后呢?你帶著救生圈和繩子下去。
陳文堂:對,費了很大的力氣游到大巴車旁邊。
張瑋:為什么費了很大的力氣?
陳文堂:當時水相當急,我還喝了好多水。
張瑋:然后就游到大巴車旁邊。
陳文堂:我由到大巴車旁邊,大巴車旁邊的人都來搶救生圈,我說你們不要慌,我肯定把你們全部接到岸邊,后來大巴車上面很快安靜下來,我就說先讓老人、婦女、小孩先過,后來就很快把他們拉過來了。
張瑋:也就是說當時在這么緊急的情況下還是相當有組織。
陳文堂:對,我就很快把救生圈套在他們脖子上一個一個順著繩子往岸邊推送。
張瑋:當時那個現場,我聽說還有受傷的是嗎?
陳文堂:對,我旁邊這位李川南受傷了。
張瑋:受傷最嚴重?
陳文堂:對。
張瑋:當時是哪受傷了?怎么受傷的?
李川南:因為當時我們到現場的時候水流比較急,我們救一個人來回兩次,可能是因為踩在鐵絲網的次數比較多,所以導致我整條腿神經受損。
張瑋:整個腿都動不了?
李川南:對,整個腿不能動,全部腫脹起來,腳底有兩個洞,進了很多瘀泥,化膿了。
張瑋:你當時發現自己受傷了嗎?
李川南:當時也沒時間考慮自己,當時就想多一秒鐘夠多救一個人,我發現的時候也是第二天,因為我們經過6個多小時的救援回去以后發現比較疲憊。
張瑋:那會發現自己受傷了嗎?
李川南:我還沒有感覺,因為我是帶著濕衣服躺在床上睡著了,第二天起來的時候發現腿很痛,才知道已經腫脹起來了。
張瑋:我聽說當時你們救完大部分人之后,最后抓住那些機會還要再搜索,并救出了9歲的小男孩是嗎?是哪一位?
趙曉利:是我。
張瑋:給我們講講是怎么救出那個男孩子的?
趙曉利:在當時,我是負責用手電照明的,在第一輛大巴車救援結束之后,我就聽到我身后邊有人喊救命,我用手電照向水面,經過我仔細的找,找了半天才看見有一個人在水里掙扎,離我們的距離大概二三十米,我發現之后就說那邊有人,我就領著人向那個人游了過去。那人在水里發現水電晃,他就向這邊游,經過大家的努力,就把這個人救起來了,救過來以后,發現他是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我看見這個小男孩,我跟他說,孩子,你真棒,你真命大,孩子說,我學過游泳。假如說我不會游泳,我不會等到你們的救援。
張瑋:而我覺得這種命大也是多虧了這幾位叔叔的福,才把他久了上來,要不然我覺得后果真的是不能設想。 其實在那天晚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們不能一一講述,我們也請來幾位獲救者代表,他們來這里只為說一聲謝謝。來,請上他們。先給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
獲救者:我們是來自房山新鎮,這是我的女兒、這是我的愛人。
張瑋:當時是困在哪呢?
獲救者:我們是被困在高速路的隔離帶上。
獲救者:我來自河北保定,這是我的孫子,這是我的兒子。
張瑋:當時車里有幾個人?
獲救者:當時車里有6個人,我的孫女、我的老伴,一共6個人。
張瑋:最后成功脫險了。
獲救者:對。
張瑋:那位大哥介紹一下自己。
獲救者:大家好,我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來自北京房山。
張瑋:先問一下這位女士,我不知道當時你是面臨什么樣的險情,最后怎么脫險的?
獲救者:當時天特別黑,雨下得特別大,我們想逃出去已經不可能了,因為那個水特別特別大,是沖下來的。我們有八九個人抱著隔離帶的反光牌,死死的抱著。
張瑋:就是站在隔離帶上。
獲救者:對,我們已經站在隔離帶的護欄上了,水已經沒到脖子上了,我們全身泡在水里,特別絕望。我的女兒嚇得哇哇大哭,她說,媽,咱們千萬別分開。
張瑋:咱們不回憶那一段了。這種絕望的心情什么時候開始有了轉變?
獲救者:后來看見有手電工招著我們,這下我們心里就覺得有了希望了,就有救了,我們就使勁的呼喊,我們幾個人一起喊,后來他們聽得以后,看著我們那種情況特別危急,就先把繩子扔給了我們。
張瑋:當時水漲得特別快嗎?
獲救者:特別快,我們的腳已經站不住了,已經是漂著了,他就把繩子扔給我們,我是因為夠了三次才夠到,因為那個水還是挺大的。夠了繩子,我們就一個一個順著繩子到了大巴車,大巴車上有人拿著繩子再給我們拉到岸上,我們一家三口就獲救者了。
張瑋:所以你們當時離安全地點最遠,所以先被救上來。
獲救者:對。
張瑋:也就是說他們當時的安排還是非常有秩序的。
獲救者:非常有秩序,先讓老人和孩子到安全的地方,先把游泳圈讓他們套上,非常有組織,特別感謝他們,沒有他們的救助,我們一家三口不可能今天站在這兒。
張瑋:我想再問一下阿姨,當時您身邊是什么樣一個危險的情況?后來怎么得救的?
獲救者:當時水來得特別急,我抓住護欄,不知道怎么的,水漫過頭頂。
張瑋:那您當時怎么做的?
獲救者:我喝了幾次水,閉氣,當時想放棄了,我跟我兒子說,咱們快到轎車上去,一會水又沒上來了。這時候聽到有人砸車玻璃的聲音,我就說你們快救我孫子吧,他們就先把孩子救出去,然后又來救我,把我們救到大巴車上。我孫子在那哭,我說別哭,有人救咱們。救到工地以后,給小孩牛奶、給方便面、給小吃,他們全身都濕透了。
張瑋:我還有一個疑問,其實我特別想問一下這位大哥,你當時被救上來之后,有沒有印象,救你的人是什么模樣?
獲救者:當時天下著大雨,特別黑,水一直往下沖,根本看不清楚是誰,也不認識,后來我知道他們是農民工兄弟,在附近的工地上,有150多人,我們被救的將近200人。
張瑋:也就是說當時具體的誰救了你,你根本不知道。
獲救者:根本不知道,天很黑,下著大雨。
張瑋:不過沒關系,記住這152個農民工兄弟就可以了。再問一下北京的農民工司機,以前跟咱們的農民工兄弟有沒有直接打交道?
獲救者:沒有。
張瑋:這次被救之后有什么感覺?
獲救者:通過這次大雨之后,我們成為了兄弟朋友。
張瑋:也有了友情、有了親情,因為那是生死之交,今天你們給他們每人帶來一條圍脖,有什么含義嗎?
獲救者:天冷了,一條圍巾能給大家帶來溫暖。
張瑋:這也是一種溫暖的祝愿。
獲救者: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張瑋:謝謝,我們也希望就像剛才這位出租車司機說的這樣,我們希望將來農村和城市再也沒有距離。也謝謝你們來到現場!
獲救者:謝謝!
張瑋:下面的時間交給楊禹。
楊禹:看到臺上的救援者和被救的人都掉眼淚了,臺下的很多觀眾也是這樣,咱們就不說招人眼淚的話了。我覺得用什么樣的語言都無法最充分的表達對152個農民工兄弟的敬意,那樣一個7·21很黑的晚上,我們記住了你們的光芒,如果沒有你們,后來北京市公布的那一份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遇難者的名單恐怕要長很多。之后我曾經在中央電視臺做評論的時候,我也曾經說過,感謝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感謝都不為過,但是我特別希望全社會大家更關心這些農民工兄弟平時的生活和工作的狀況,而不僅僅是不停的感謝。
所以,今天我特別想問一問面對面幾位農民工兄弟,就請張瑋身邊的大哥來代他們回答,一個很具體的問題,天黑冷了,你們此刻,今天你們在你們的工地上住的地方來暖氣了沒有?
陳文堂:沒有,辦公室都有空調,住的地方都有暖氣。
楊禹:我剛才聽說你們來自全國的很多省市,我們就很想知道,快過年了,你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工地這個工程什么時候完工,你們的集體是這個工程完工之后就各奔東西還是將會很長時間在一起工作?
陳文堂:很長時間會在一起工作。
楊禹:你們是不是很快要轉戰下一個工地?
陳文堂:對。
楊禹:那么你們平時大家在一起經常聊天的時候,現在有什么苦惱沒有?有什么需要大家長時間的去關注和幫助你們解決的問題沒有?
陳文堂:暫時沒有吧,現在沒有。
楊禹:那么你們覺得你們生活在這個城市里面,在沒有發生7·21的這個晚上這些事情的時候,甭管之前還是之后,你們平時跟工地之外的北京的老百姓接觸多不多?你們期待著跟市民之間有一種什么樣的溝通和交流?
陳文堂:跟北京市民溝通還很少,平時我們都在工地,有時間我們就在工地上面跟工友溝通溝通,聊聊天。
楊禹:好,剛才我們也聽到了被你們救助的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大哥也說了,我們今后成為兄弟,所以我想我們期待著北京的市民們,不光是被你們救的市民們,能夠像看一家人的眼光一樣,今后和咱們工地的這些農民工兄弟們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接觸,彼此的關心。正在開的十八大上在黨代會上也第一次有了農民工的黨代表,我們期待著全社會用更持久的關注,能夠為152個農民工兄弟和他們的同行同事們,送上更持久的關心和溫暖。謝謝你們!
陳文堂:謝謝!
張瑋:謝謝楊禹!謝謝!好,我們再來聽一聽觀察員傅玉祥先生的點評。
傅玉祥:這152名農民工兄弟姐妹,來自祖國的天南地北,共同匯聚在北京,雖然他們的年齡、家鄉和經歷不同,但是在災難面前,他們卻表現出相同的勇敢、智慧、善良和大愛。在那個60年不遇的暴雨之夜,他們的人性光芒不僅點亮了近200被困人員的生命之光,更向社會釋放出無限的正能量,讓我們向這些農民工致敬!讓我們給予像向他們這樣的農民工群體以更多的關愛和幫助,讓他們能夠像城市人一樣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尊嚴,更加幸福!
張瑋:謝謝!我特別想說的是,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會偶有冷漠刺傷我們,但是我們農民工兄弟的善舉再次向我們證明了人性中的珍愛和善良還是會牢牢的占據我們的心,我們感謝他們的善舉,也感謝他們傳遞了這樣的人間大愛,再次用掌聲感謝他們,謝謝!
在他們的事跡被報道之后,有專門的作詞作曲家為他們創作的歌曲,今天來到現場的刑凱為他們創作了一首歌,叫《真想親口叫您一聲大哥》,有請!
劉棟棟:好了,朋友們,今天最后一個登上我們三農人物面對面舞臺的是我國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到今年,他已經近80歲的高齡了,但精神矍鑠,50多年前,他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也就是今天的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50多年后,他重返中國農大,他將站在三農人物面對面的舞臺上,向母校報告,像祖國報告。他會是誰呢?各位,請看大屏幕!
好了,朋友們,就讓我們請出今天登場最后一位三農人物面對面的嘉賓,掌聲有請我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陜西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趙瑜老師,有請!歡迎您,趙老師!您看,同學們的掌聲多熱烈呀!謝謝大家!
趙瑜:謝謝!
劉棟棟:趙老師,離開母校50年了,今天又回到母校,一定是感慨萬千,此時此刻有什么樣的話,一股腦的跟同學老師們分享分享。
趙瑜:各位領導好,特別是我的母校,中國農大的領導、老師、同學們好!
劉棟棟:我們看到今天趙老師來到這個舞臺上,不僅要給大家問好,而且給大家帶來了禮物,手中帶來的是兩束小麥的標本,這應該是您精心培育出來的小麥標本,如果今天能拿到舞臺上來分享的話,相信背后一定有不尋常的故事。
趙瑜:我們給大家拿來的兩個標本是最近一兩年才出來的,當然,最近一兩年出來的也是十年以前開始搞的,現在出來了。這個品種的重要品質指標趕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加拿大優質小麥,現在正在參加陜西省區域試驗,我估計在兩三年內通過審定、推廣,逐步代替我國進口的小麥。
劉棟棟:好,這也是我們大家的期待!可能朋友們看不見,我這個角度看到我們趙老師的手都是顫抖的,今天回到母校您一定特別激動,我知道這么多年,為了今天給母校的禮物,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的記者在采訪您的時候,在您家就看到了一個筆記本,里面記錄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字,上面記錄的都是什么呢?
趙瑜:我們搞農業科研,特別是搞育種,大家知道,這些都是我們農業科研經常在田間,必須拿鉛筆寫,用水筆寫濕了就花掉了,我干了50年,大概用幾十個本子,把每年成千上萬的材料記下來做成檔案,接下來的10年、20年,我看前面的材料一翻就可以翻出來。
劉棟棟:這樣的本子,您有多少本?
趙瑜:有幾十本。
劉棟棟:同學們,咱們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好不好?爭取咱們超過趙老師。采訪回來的記者跟我講,說您有8個孩子,怎么有那么多的孩子?是因為您到現在年紀越來越大,所以孩子越來越多是嗎?
趙瑜:我們搞育種的,都把自己育的品種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用陜西的話說就是看到自己的娃,所以我有8個娃,三個姓趙,兩男一女。
劉棟棟:這個聽出來了,這是您親生的。那5個呢?
趙瑜:姓武。
劉棟棟:武功縣的武。但是您陪姓趙的孩子沒有姓武的孩子多。
趙瑜:對。
劉棟棟:當時為什么學小麥育種專業?
趙瑜:我出生在甘肅省永登縣貧苦山區農村,在很小的時候,看到家鄉的貧苦農民一年四季辛苦勞作,可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所以我幼小的心靈就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劉棟棟:這是兒時的一個記憶。
趙瑜:到了上高中的時候,學了生物課程,逐步了解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又看了當時前蘇聯的一部電影,就是描寫生物學家米丘林從事農業科研的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就叫《米丘林》,這位偉大的生物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實際深深啟發了我,我就下了決心,告訴自己,畢業后一定學農。
劉棟棟:當時就立下了這樣的志愿,而且這個夢想您實現了,畢業之后又去了陜西,不知道是分配過去的,還是您主動要求去的?因為那時候的大學生是可以留在北京的。
趙瑜:是的,我們在學校,特別是畢業的時候,大四的時候,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早期的農業科研硅谷,其中一個就是陜西的武功,正好我上學的時候,正好是小麥育種蓖麻一號推廣的時候,所以,我就填報了志向到陜西去,而且要求去武功去。
劉棟棟:這樣數來到現在50年了。
趙瑜:52年了。
劉棟棟:52年的時候,我們看到您剛剛拿了兩個禮物,其實就像您說的,有很多自己的孩子,在您剛開始從事小麥育種這份工作,到您的第一個姓武的孩子問世有9年的時間了,這對一個小麥育種專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趙瑜:育成一個小麥品種,一般來講要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第一個品種9年就出來了,脫穎而出,我覺得很幸運。
劉棟棟:這是很幸運的,時間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長。
趙瑜:沒想到。
劉棟棟:但是您在這兒生活的時間確實不斷,我們通過大屏幕看一下趙老師平時工作生活的狀態。這是一個小麥地,平時的工作就是一支鉛筆、一定草帽,一輛自行車,我想很多時候您可能會覺得孤獨寂寞,有沒有想過換一種生活方式?
趙瑜:我沒想過,我到了這個地方,我現在搞育種的地方就是屬于陜西省關中平原西部腹地,一個小農場,就是我們學校的教學試驗農場。這個地方地處關中平原西部腹地,地勢平坦,土地連片,我從北京到西安,從西安到楊凌,最后我覺得這就是我要尋找育種的好地方,所以我要在這里定位扎根。
劉棟棟:其實已經和那片土地有了感情,但其實那片土地上的人也一樣非常的熱愛您。在我們今天的三農人物面對面的現場,我們也請來一個村的村民,他對趙老師特別的熟悉,就讓我們掌聲請出陜西省武功縣涼馬村的村民王海霞。
王海霞:趙老師好,主持人好!
劉棟棟:海霞,跟我們描述描述,過去咱們村是什么樣的?
王海霞:過去的小麥產量不高,賣不了好價格,以前大多是土房,出門是自行車,也沒有電器,做飯都是燒柴火。
劉棟棟:現在呢?
王海霞:現在自從引進了趙老師的武農148,賣到了全國各地,價錢比平常賣的要多2毛錢,一畝地就多掙200多。它產量高一點,主要是148的品質也好一點,磨出來的面粉精度好,又白,我們村里很多人都搞起了餐飲,有涼皮、蒸饅頭,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就更大了。
劉棟棟:剛才趙老師說了,其實他深深的眷戀了這片土地,其實大家也很熱愛他,大家都怎么稱呼他?
王海霞:上了年紀的叫他趙教授、趙老師,年輕一點的叫他趙叔、趙爺爺,更有人叫他趙財神。
劉棟棟:農大的同學們,以后咱們把功課學好了,大家都會叫你們財神。我們村民是不是都特別感謝趙老師?
王海霞:是,我們村所有的改變多虧了趙老師,我在這里代表涼馬村的村民謝謝趙老師,謝謝您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劉棟棟:也謝謝海霞的分享!來,趙老師,我想此時此刻,您應該是最幸福的,因為這么多年,我們的孩子們開花結果,讓這么多村民致富。接下來的時間,楊禹先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因為這樣一位資深校友回到校園,我覺得問答環節可以交給我們的同學們,有什么話特別想問趙老師?
農大學生:趙老師您好,我是大一新生,聽了您的故事,我覺得特別感動,也特別佩服您,同時作為農大的學子,我感到特別自豪。我想進一步了解一下您,雖然您已經年近80歲,但是仍然精神矍鑠,那么在您辛苦的工作和研究之外,您會做什么樣的事情來調節您的精神狀態?有什么樣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呢?
劉棟棟:就是問您為什么能夠精神矍鑠,益壽延年,你這么小的年紀為什么會問這樣的問題?
農大學生:就是覺得趙老師特別有朝氣。
趙瑜:我這幾十年,半個多世紀就干了一件事情,主要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最喜愛的事情,小麥育種,我覺得這幾十年最大的體會,干自己喜愛、又符合國家需要的事業,而且有所成,這就是心態好、精神好、身體必然好。
劉棟棟:好!心態好身體才能好,找到自己興趣的出發點就能快快樂樂的生活。來,我們聽聽農大的學生還有哪些問題想跟趙老師一起交流。
農大學生:趙老師您好,我是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大三的一名學生,現在大學里有這樣一些同學,經過了十年的寒窗苦讀,到大學以后想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想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各種課程也是只求60分通過,趙老師您作為長者,作為父輩,對于我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劉棟棟:你說的是不是就是你的工作學習狀態?來,趙老師,這是現在大學生主要糾結的一個源頭,給他們解解心結好不好?
趙瑜:我覺得我們大學時代,用現在的話就是為創業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一個重要的階段,所以,你提出的這個60分,我覺得這個底線太低太低了。有人說60分萬歲,更不能這樣喊了,特別是我們全國最高的農業學府——中國農業大學,不能有這個口號,就是喊100分萬歲也不能這樣提,我們應該看得更高、喊得更高,因為我們是過去年代過來的,我的想法就是這樣。
劉棟棟:想法很傳統,但是今天依然受用。真有勇氣,校長坐在旁邊,您就敢問這樣的問題。最后一個機會。
農大學生:趙老師您好!我是農大大四的學生,現在我作為畢業班學生,之后我們將面臨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這個時期很迷茫,不知道應該是像您一樣走向基層,走向農村去拼搏奮斗,還是留在大城市里過安逸的生活,您通過您的經歷對我們有什么建議或者您對我們有什么期望嗎?
劉棟棟: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關于畢業之后,怎么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趙老師給他一點建議。
趙瑜:無論是留在城市,或者是到鄉村,我覺得一粒種子只要播進了厚土,就能夠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劉棟棟:謝謝趙老師!說得真好,一粒種子只要播種到土壤里,我們就完全生長吧,只要你覺得這片土壤合適,你覺得有興趣,我們也繼續把根扎在這里。謝謝三位同學們代表媒體向趙老師提問,還要請請觀察員有什么話要說,掌聲有請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先生。
柯炳生:尊敬的我們的老學長、老校友趙瑜老師,我想首先,我應當代表所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以及沒有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向您表示最親切的問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學校有一句話,叫擔負起天下的飽暖,趙老師有51年的辛勤工作,告訴了我們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其實我剛才注意到了,我們村民的代表說村民稱呼您趙財神,還說了您通過自己的工作對當地農民的增收起到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6000多畝小麥的品種一點不亞于這個,就是解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其實我們的糧食實現了九年增,通過您的努力對我們國家的農民增收、對國家的糧食貢獻做出了突出成就,我們為有您這樣的校友感到自豪!
今天參加面對面的活動,所有的同學、老師和我一樣,都深受感動。我覺得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概括,至少我覺得有三點非常重要。第一點是事業精神,對事業的追求,我看到您的材料,本來可以留在機關里面,但是您選擇了做小麥的育種,因為這是一種事業的追求,很重要,我們在場的每一個同學,一定要明確你想獻身一個什么樣的事業。當然,事業和專業沒有一定的聯系。
第二個是執著的精神,一個品種,9年您說快,通常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時間,50年如一日,這個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阻力和困難,不一定10年時間就一定能育出一個品種來,50年的時間干一件事,這種執著的精神,我覺得值得我們每一個同學來學習。
最后還有一個創新的精神,我讀過一個材料,小麥品種的問題從進口小麥中選到能夠有用的資源,進口的小麥是經過處理的,通常是不能夠發芽的,通過您的敢于創新,最后還是成就了,這些精神都是非常寶貴的。
我注意到剛才有同學提到的問題很有意思,包括60分萬歲,100分萬歲,我們趙老師說了都不對,大家聽出什么意思了嗎?不在分數,而在精神。所以,我相信將來我們農大的同學如果你想做育種專家,包括小麥育種專家,你就要像趙老師一樣做一個杰出的農業科學家,當然也可以像企業家去創業,也可以去當村官,當鎮長、縣長、省長,然后做一個政府的管理人員,無論如何為解決我們的三農問題、為我們的飽暖安康做出我們的貢獻。其實,我相信我們的同學一定能夠做到,因為我們的同學剛才已經唱了,讓我們超越夢想,一起飛。謝謝!
劉棟棟:感謝柯校長的精彩點評!在最后一個環節,我們好像在比拼歌詞,趙老師,所以我想用一句歌詞來做您這個采訪段落的結尾,有一首歌叫《好大一棵樹》,里面有一句歌詞叫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謝謝您趙老師!
也許幾十年之后,如果我們的三農人物還在的話,可能站在舞臺上的就是在座的你們當中的某一位。
我們今天看到舞臺的左側有我們的媒體區,其實每一位三農人物來到這個舞臺之上,相信其他的媒體朋友也一定有很多話想跟電視機前和現場的朋友一起溝通,時間關系,給兩家媒體一個機會,有什么樣的話想跟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一起分享?
人民日報:今天是光棍節,非常榮幸在這里這樣一個場合過了這樣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光棍節,確實今天前面的四組人物帶給我們不同角度的感動,心靈的觸動。從為國爭光的呂小軍,到在白云深處治病救人的蔣大春,一直到剛才的這位持之以恒育種50年的一根筋的老教授,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危難見人情的農民工兄弟的本份和良心。我想我們的人民微博,同學們可能知道,就在天剛冷的時候發了一條微博是天冷了,你帶微薄了嗎?也是成千上萬的人在轉發,今天在舞臺上我看到了真實的送微薄的一幕,讓我特別感受。這個農民工救人的事跡,其實我們已經做過報道了,但是今天聽了這些當事人的講述,我又一次被感動了,我覺得我們媒體就是要宣傳這樣的社會正能量。
我多說一句,大概在六七年前,我曾經在公共汽車上遇到一幕,就是因為幾個農民工拎著個大包上來了,夏天穿著球鞋,腳臭,售票員就不高興,轟他們下車,當然最后沒有讓他們下車,我們也跟售票員爭執。當天晚上回到報社之后,我就寫了一篇言論,就是轟農民工下車該不該?當天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吳總編值班,我當時還怕領導說不發,結果我們當天晚上就發了,第二天就見報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說現在在咱們這個環境中,對農民工還是存在著一些歧視或者是一些不平等的待遇,這還是客觀存在的。我說的意思就是我們要宣傳這樣救人的農民工,弘揚一種社會的正能量,為農民工爭取今后得到一個平等的市民的待遇而鼓與呼。所以說,這四組人物里邊我最感動的是農民工這一組。
但是我也要補充一句,剛才趙教授的事同樣令我感動,把自己的終身都獻給了這份事業,所以我也想這位趙教授、趙爺爺表示我崇高的敬意!
劉棟棟:謝謝來自人民日報老師的分享!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今天的三農人物令人感動,給人力量,我想這種感動和力量來源于兩個字——選擇。面對貧窮,在生存和生活中,對選擇的堅守,這種選擇就是呂小軍的冠軍夢,是蔣大春的愛人說的,我愿意做好人,是152個農民工兄弟的本份和良心,是育種專家對農民的愛。我們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是今年9月26號開播的一套覆蓋全國國家的廣播,我們的對象是農民,我們的定位是公益性、實用性和服務性,我們的訴求是辦農民需要的節目,給農民提供訴說平臺。所以,我們非常的愿意與CCTV一起,也非常的愿意與中國農業大學的廣大師生一起瞄準農民,服務三農,用我們的選擇去展示傳播他們的選擇,展示傳播我們這個社會給予他們的越來越多的選擇的選擇,展示和傳播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他們怎樣的平等的參與現代化的建設,怎樣平等的分享現代化的成果。謝謝!
劉棟棟:謝謝!最開始熱場的時候用光棍節開始,最后也可以用光棍節結束,今天我們的收獲很多,因為我們接觸了點點滴滴的正能量,我相信這一定是我們人生中度過的最溫暖的光棍節。
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選擇還是怎樣的追求,我們所有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村的面貌能夠更好,我們村能夠過上好日子,接下來聽一段陜北民歌《莊稼人過上了好日子》,一起來聆聽。
張瑋:今晚我們相聚在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銀行杯”CCTV2012年度三農人物面對面的大幕就此開啟。
劉棟棟:是的,三農人物影響中國,我們也期待著有越來越多的三農領域的典型人物能夠走上星光熠熠的舞臺,為新農村建設助力!
張瑋:讓我們一起關注三農人物,共同見證中國三農領域的深刻變革。
劉棟棟: 我們相信在全黨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這些三農領域典型的精神 光芒永恒。
張瑋:今天的活動就到這里,老師們,再見!
劉棟棟: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