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浙商銀行
跳轉到正文內容

我國農村老人超1億 每3個中有1個留守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7日 23:01  CCTV《經濟半小時》微博

  0827農村養老

  主編:袁柏欣      記者:羅彩霞       攝像:貢存

  一、 老兩口收入微薄 忍病度日

  2011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湖南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9.7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91個百分點。而在湖南農村,2010年外出務工人員就達到1200萬人,相當一部分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那么這些留守老人又如何養老呢?

  吳譚壽家住在湖南鳳凰縣吉信村,他和老伴兒龍梅英有三個兒子,但孩子們都在外地打工,最早的在外打工20年了,最晚出去的也有10年,老兩口帶著三個孫女一個孫子在家,這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家庭,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重復。

  吉信村屬于半山區,全村一共有340戶人家,兩千多口人,村里人多地少,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村里人就外出務工,現在75%的年輕人都在外面,村里的絕大多數老人都像吳譚壽家一樣,帶著晚輩在家留守。吳譚壽家現在三畝水田,一年忙到頭,也就是勉強保證吃上飯。雖然有三個孩子,但孩子們在外打工錢也不好掙,一年加在一起能給兩位老人至多兩三千塊錢,一年到頭的日常開銷都靠這點錢來維持。

  老人告訴記者,如果他們想吃肉,但經濟比較緊張的話,就算了,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時候就不吃。可以買,也可以不買的時候就不買。

  日子過得再艱難,吳譚壽和老伴精打細算也能熬得過來。但三年前,老伴龍梅英一不小心從二樓摔了下來,讓這個留守家庭陷入了困境。這次的意外,一共花掉醫藥費一萬六,除了花掉老兩口所有的積蓄外,還背負了六千的外債。龍梅英在2007年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可以報銷住院醫療費的60%。但是因報銷的藥品種類和比例都很有限,且需要自己先行墊付,這對一家人來說依然是個沉重的負擔,龍梅英外傷還沒有完全愈合,就出了院。

  其實村里的留守老人都和吳譚壽家一樣,沒有年輕人在家,日常生活全靠自己,磕磕碰碰,出些意外全是常事,多數也像龍梅英一樣,簡單治治就回家治療了。回到家里的龍梅英出現了一系列后遺癥,腦動脈硬化,腦萎縮,腦梗塞,每天都在疼痛中度日。實在疼痛難忍,龍梅英就吃兩片最廉價的止痛藥緩解一下,因為鄉村診所買藥的費用并不在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范圍。

  2010年,湖南省在14個縣市區試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11年,試點范圍擴大,覆蓋湖南20%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吳譚壽所在的鳳凰縣也被納入進來,根據新農保政策,60歲以上老人不用繳費,就可以享受由財政補助的每月55元養老金,現在吳譚壽老兩口,一個月可以領到110元,兩人非常高興,不過面對飛漲的物價,這點錢也干不了什么。

  龍奶奶說,這錢不夠花,也就夠吃一頓瘦肉。她天天要吃藥,每個趕集的日子要買30塊錢的藥,一個月要買藥180,都要花錢。

  每天,吳譚壽干完手里的活,就坐在門口抽根煙,歇息一會兒,這是他一天中難得放松的時候,也是最想念孩子的時刻。家里沒有電話,吳譚壽老兩口和兒子很少聯系,想他們的時候,老伴兒龍梅英就會翻出兒子的照片瞅瞅。

  吳爺爺說,他時時刻刻都想孩子們,但孩子大了,經濟壓力大,只能讓他們出去找點錢。

  吳譚壽理解兒子們的不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吳譚壽感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肩上沉重的擔子,吳譚壽也不知道能扛多久,但只要能活著,就得一天一天這么過下去。吳譚壽和老伴龍梅英天天數著日子,盼著過年,因為這時候,孩子們都會回家,一家人就可以團聚了。  

  二、吳奶奶孤獨守望  日日思子

  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有1.85億,農村老人超過一個億,其中農村留守老人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也就是說,大約每三位農村老人中,就有一位是留守老人。對于吳譚壽來說,家里畢竟還有老伴和孩子,對那些空巢的留守老人,日子又該怎么過呢?

  吳志英老人家住湖南鳳凰縣三拱橋鄉陽光村人,今年70歲,老伴已經去世12年,有兩個兒子在浙江打工,只有春節才能回家一趟,十幾年來,她獨自帶著孫女在家務農。

  吳志英今天收獲并不多,辣椒不夠紅,豆角也不太成熟,明天趕集賣菜換零用錢的想法只能作罷。從菜地里回來,路過村口的小橋,吳志英的腳步慢了下來,夏季這段時間,每到深夜,她就會一個人悄悄來這里捕捉河蝦,然后烘干拿到市場去賣,這筆錢成為了她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捕捉蝦米的夜格外漫長,這淺淺的河水一到晚上就會漲至一米多深,漫過她的胸部,哪怕在夏季,也會透心的寒涼,而她一站就得堅持三四個鐘頭。吳奶奶告訴記者,她捉蝦米一天晚上只能賺十多塊錢。

  吳志英的兒子每年會給她寄回一千元,她每個月也可以領到55元的農村養老保險金。但帶著一個讀中學的孫女,這點錢遠遠不夠,冒著危險去河里捕蝦多點收入,是她唯一的選擇。

  吳志英身體并不好,有高血壓,也常會心絞疼痛,醫生曾建議她住院治療,可自從2009年去了趟醫院,一次就花掉了她半年的生活費六百塊錢,她再也不敢走進醫院大門了,能挨一天是一天。

  吳志英所在的陽光村地處偏遠,在這里沒有養老院,更沒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平時就不愛串門的吳志英在老伴去世后,和村民接觸更少了,對她來說,最難忍受的并不是身體的勞累,而是留守的孤單。

  吳奶奶說,孫女讀書住校,星期五才回來,就留她一個人,她孤單的時候電視也不想看,哭了就睡覺,睡又睡不著。

  沒有電話,吳志英和兒子大半年沒有聯系過了,非常思念外出打工的兒子。通過鏡頭,她含淚對兒子們說,兒子,你到外面打工好好注意身體,媽媽在家里身體很好,請你放心,有時間你回來看看媽媽,媽媽很想你。

  三、楊院長負債度日  助老院舉步維艱   

  對于吳譚壽夫妻和吳志英這樣的老人來說,農村的留守生活只能依靠自己,如果他們年齡再大些,將來怎么辦呢?現在針對農村的一些民辦養老機構也在逐步出現,但這些養老機構的日子,也是舉步維艱。

  貴州農民工慈善助老院位于貴陽市黃家灣路,院長楊美學,今年54歲,自2006年開辦養老院以來,這里已經先后接納了95名老人,他親自為50多名老人送終。楊美學來自農村,2000年來到貴陽打工。在這幾年的務工時間里,他做過“背篼”,賣過臭豆腐,接觸了許多無人照顧的城市空巢老人和老無所依的城市農民工,于是萌發了建立農民工慈善養老院的想法。

  楊美學告訴記者,貴陽的道大街小巷他都走過,有的空巢老人在家里邊已經死了幾天以后,子女才回來,回來尸體已經爛了,有的忍受不了孤獨和寂寞,開窗跳樓了,開煤氣自殺了,有的甚至吃藥了,還有更厲害的,一些孤獨的老人,他們想吃不到口,想穿不上身。這些老人比任何人都可憐,需要有人理解,需要有人關心。

  2006年3月,楊美學投入打工積攢的8萬元錢辦起了這家“農民工慈善助養院”,帶著妻兒一起護理老人。然而,開辦慈善助養院對毫無經驗的楊美學來說,壓力比想象中的還要大。因為他們接收的大多是被其他敬老院拒絕接收的農村孤殘老人。

  楊美學的農民工慈善助養院一共18個房間,房屋都是租的,每月房租是2500元,再加上水電煤氣費,伙食費,每個月的開支至少4000元。楊美學對老人并無統一收費標準,都是看老人的家庭情況來定,最高的每個月收費1000月,低的400元,開辦至今還有近半的老人是無償贍養。

  因為基礎設施無法達到國家標準,楊美學的助養院開辦六年來一直沒有任何證明,無法得到國家的認可,不僅沒法領取國家對養老院每個床位1萬元錢的補貼款,更無法引進企業的贊助,自此,養老院不能合法化成為了楊美學的心病。

  盡管如此,楊美學依然不敢泄氣。他告訴記者,這里的老人,都和他們有感情了,他要泄氣這些人就沒法了,其它的敬老院不收,他們有的沒有家人了,就只有流落街頭了。

  六年來,每天楊美學都會親自服侍老人起床洗簌,給老人喂飯,陪老人嘮嗑,能看到老人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欣慰。

  楊美學說,他們關心老年人的今天,等于是關心自己的明天,留給孩子們的后天,他們現在是為孩子們做榜樣,如果今天不去關心老人們,明天誰來關心他們?

  四、  積極引入社會力量  均衡配置城鄉資源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逐漸加快,資料顯示,2005年底,國內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1.44億,其中,60%以上的老人分布在農村。2010年,我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增加到1.85億人,在農村的老人超過一個億人。隨著大批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出現大量留守老人。數據顯示,農村留守老人占農村老年人口37%。這就意味著,每三個農村老人中,就有一個是留守老人。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表示,農村的老齡化程度甚至要高于城市老齡化的程度,這就是我們的一個現實。所以現在中心恰恰是應該是從城市向農村轉移,只有解決好了農村的老年保證問題,才能夠解決好我們國家的老年保證問題。

  鄭功成認為要降低對民間資本的門檻,吸引更多的力量參與到農村養老機構建設當中來,對于貴陽楊美學的助養院,鄭功成認為,應該多予以引導和扶持。

  鄭成功表示,政府的老年福利資源一定是要跟著人走,要跟著老人走,不能跟著機構走。而且將來公辦福利機構一定會轉向社會化。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于華也認為,在農村養老特別是促進農村社區養老體系建設中,引入社會化的力量至關重要。郭于華認為,解決農村養老的問題,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的力量,第三就是社會的力量,在這個問題非常能夠突出體現出政府,社會,市場,這幾者之間要能夠相輔相成,能夠互補,同時又能夠相互制衡。

  郭于華同時也指出,農村養老壓力遠比城市養老壓力更大,從根本上解決好農村養老,從根本上改變城鄉二元結局,包括農村的土地權利,包括戶籍身份制度的安排。

  面對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鎮,同時又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長期以傳統家庭養老為主的農村老人面臨著“失地”又“失兒”的雙重危機,農村養老確實面臨著遠比城市更為艱巨的任務。如何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除了眼下推行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外,積極引入民間資本、社會力量,進入農村養老領域,用市場化方式提高農村養老水平也是解決之道。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著眼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縮短城鄉差距等方面實現全面突破,實現城鄉資源的均衡配置,畢竟,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本就應屬于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民。

分享到: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 新聞外交部正調查日本大使坐車國旗被奪事件
  • 體育李娜獲美網三年首勝 鄭潔幸運晉級
  • 娛樂傳徐海星戀上相差20歲大叔 回應稱是私事
  • 財經鄂爾多斯逾八成項目停工 討債成主要工作
  • 科技蘋果三星訴訟可能蔓延全球或在中國起訴
  • 博客馬未都:我看劉翔 任志強為何說房價不高
  • 讀書林立果奉林彪命發動政變 權貴荒唐夜生活
  • 教育高校另類迎新橫幅:做思想上的白富美
  • 育兒代孕:懷女孩就墮胎 小學入學逼哭校長
  • 健康針扎染艾滋要看四因素 胸部健康怎么看
  • 女性香港等地奢侈品消費下滑 部分品牌仍漲價
  • 尚品大閘蟹雌激素疑云 埃及艷后愛的雪色溫泉
  • 星座12星座本周忠告 測試如何轉霉運
  • 收藏宣紙達16.94萬/刀 深圳古玩市場90%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