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進軍養豬業調查
各路資本競相進軍養豬業 爭當豬倌
規模農業利潤率超工業 資本向農業回流
國家給予財政補貼 生豬養殖業成“金礦”
養豬這個行業在大部分眼中并不是什么高端產業,但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行業,卻引來了各路資本爭相進入。就在上個月,有消息稱武鋼計劃投資390億元養豬,引得輿論一片嘩然,一公斤鋼材價格抵不上四兩豬肉的無奈也許是武鋼另辟蹊徑謀求轉型的原因。雖然此后武鋼回應,稱目前養豬僅在規劃設計中,投入資金也還未確定,但國有鋼鐵企業巨資進入養豬業還是讓人對其產生了不務正業的質疑。
事實上,不僅武鋼,不斷有消息傳出,像網易、聯想、萬達等企業紛紛進軍養豬業,包括另外一家大型國企--中糧,也開始進軍養豬行業。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各路資本瘋狂涌入養豬行業?目前這些養殖場的實際狀況又是如何?帶著這些疑問,財經頻道記者專門在湖北和北京進行了調查。
記者來到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負責經營規劃的副總經理秦楠指著這份圖表說,武漢中糧肉食其實早在2002年起就已經設立了飼料、養殖和屠宰加工,在2006年又補齊了肉制品深加工環節,做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2006年之后增加了養殖這個環節。
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楠告訴記者:應該說我們這幾年在養殖這個環節呢,真金白銀投下去已經超過五個億了,那么我們這個實際上中糧肉食在湖北地區的投資已經接近十個億。
談到未來是否會繼續增大投入時,秦楠告訴記者,未來兩年內他們將建成新的養殖加工基地,占地面積是現在的兩倍。
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楠告訴記者:規模會做到150萬頭的屠宰和三百萬頭的肉制品加工,成為華中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肉食品加工中心。
記者了解到,中糧集團在國內整體布局養豬業是2007年開始,在天津、江蘇和湖北合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建立了三大生豬基地,目前三個基地部分已投產使用,年生豬出欄量約在150萬頭。并計劃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投資20億元建設種豬養殖基地及相配套的產業鏈項目,服務于中糧集團的全產業布局。
中糧董事長寧高寧:如果能在規模上,比方說最少一百萬頭以上的養殖的規模的這種豬場,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解決料入比,養成時間成活率,防疫包括屠宰后續的這個加工,整個的質量問題解決,那么產業化呢,是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手段。
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中糧,像聯想、網易等資本也開始嘗試進入養豬行業,在2009年初,網易CEO丁磊對外公開宣布其養豬計劃,今年3月20日,網易現代農業園正式在浙江安吉皈山鄉洛四房村動工建設,此舉意味著“網易養豬”進入實質性階段。相關分析師認為,各路資本進入養豬行業的理由或許有些偏差,但符合現階段中國農業發展的趨勢。
中信農業分析師毛長青告訴記者:第一,中國現在小農經濟在快速退出農業,規模農業在快速擴張,第二農產品的價格漲幅工業品,利潤率處在上升的階段,農業利潤率超過工業,因此資本開始從工業向農業回流
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生豬養殖平均成本為每頭1300元,銷售批發價為1800元,收入500元,利潤率約為22%。并且根據農業部規定,標準化規模養殖在3000到1萬頭的,國家給予80萬元的財政補貼。種種因素刺激下,生豬養殖看起來像是一個金礦,吸引著各種資本競相進軍。
生豬養殖風險大 技術門檻高
中糧:創新生豬養豬模式抗風險
行業集中度低、利潤豐厚、政府補貼等都使得生豬養殖表面看來像是一個金礦,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豬的投資并非看起來那樣美,因為生豬養殖和工業生產模式不一樣,特別是自然風險和經營模式還需要去探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這里是位于武漢新洲區的中糧生豬養殖場,記者注意到廠門口有顯眼的警戒線,工作人員提醒記者,進入養殖場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措施,記者在經過全方位消毒處理后進入廠區。繆文是這里的負責人,1985年從農業獸醫專業畢業,2002年建廠就一直做生豬養殖工作,被稱為“豬司令”。
記者:咱們這個豬場規模?
生豬養殖場負責人繆文:我們這個規模大概母豬兩千頭的仔豬豬連出來4萬頭的規模。
記者:像這么大的規模一個豬場的話,它最大的這個風險應該是什么呢?
生豬養殖場負責人繆文:風險,規模化的豬場風險主要在于疫情的控制,防止它得病。一旦出現疫情將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繆文說,生豬養殖的風險比較明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對養殖技術門檻要求也一并提高,尤其是對疫病風險的預防,對養殖行業而言,一場疫病就是滅頂之災,血本無歸,風險極大。繆文隨后向記者介紹,現代規模化的豬場還需要高投入,這里采用最先進的工藝包括自動喂料系統、防控系統、環保的排污系統,而這些設備主要是美國進口,第一期投入了四千萬元,目前建8個豬場50萬頭規模整個投入達到了三億元。公司為了減少投入,也在嘗試和農戶合作了的一個模式。
繆文告訴記者:農戶一年三批,每批叫做每批養兩百頭,叫做六百頭,這一個農戶它自己的在家里種的田還養來萬頭豬,那么它相應的收入就比較可靠,比較客觀的。這方面我們前兩年做的一些嘗試,目前還在做試點。
記者了解到,在湖北生豬養殖基地,農戶和中糧簽訂的養豬合同是委托養殖合同,仔豬全部由中糧集團提供,農戶只要交納一定押金就可以了。
湖北省竹溪縣農民告訴記者:這個豬除了它定我一百塊錢的利潤的話,這個豬的利潤五五分成,飼料是他長期是廠供應的。
據介紹,養豬產業鏈可以大致分為母豬養殖與生產、小豬哺育、幼豬保育、育肥、成品豬出欄等幾個環節,而育肥和成品豬出欄環節卻需要大量的投資,比如豬舍,飼料等等。記者了解到,目前中糧還設置了國內的首只與生豬相關的信托產品——生豬養殖投資信托,將外部資金集中于后期的育肥和成品豬出欄環節。據介紹,中糧肉食通過合作養殖模式為生豬養殖專業戶提供良種和技術服務,涉及養殖規模達每年100余萬頭。
價格波動影響收益 大企業養豬優勢和風險并存
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從1月下旬開始,全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目前降速仍然較快,其中超過五成省區市豬肉價格降幅在15%以上。我國豬肉的價格具有強的周期性,被稱作“豬周期”,價格的波動也直接影響著養殖企業的效益。近期豬肉的價格持續低位,企業的效益變化情況如何,如何能夠保障盈利?
記者在湖北采訪時,遇到了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的楊軍,他對于近兩年豬肉價格過山車式的變化感受頗深。
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畜肉部總經理助理楊軍告訴記者:生豬供應量的增加,毛豬價出現大幅回落,18元每公斤跌到現在每公斤14元,生豬養殖行業基本保本,而在2011年生豬價格上漲的時候,毛利率能達到20%。但這段時期屠宰行業是不錯的,達到8%到10%。
楊軍介紹說,此前在2008年上一波生豬高價的時候,很多業外資本開始自建工廠進駐或收購進入,但是高價區進入后的后果就是面臨趕上隨后兩年的行業虧損。而對于中糧來說,商業模式是打造“飼料原料供應商—飼料生產商—養殖—肉制品加工”的產業鏈條,主要依靠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環節來彌補養殖環節一個虧損。
武漢中糧肉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楠告訴記者:豬價下跌的時候這個養殖企業肯定是虧損的,但是在我們屠宰企業,特別是肉制深加工企業,因為它的成本這個下降比較快,它的零售價下降相對滯后,那么這個時候我們這個盈利可能在后面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環節得到很好的體現,來彌補養殖環節一個虧損。
秦楠告訴記者,肉食行業面臨的挑戰是規模問題,一個小企業做很難作出規模,很難作出效率。規模化生產經營不僅有效保證了豬肉的品質,其持續穩定的供給量和科學有效的流程管控,可以控制豬肉生產成本和質量,不僅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市場價格的作用,同時抵御豬肉價格的大幅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中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毛長青指出,大企業進入養豬產業,一方面比散戶更容易解決銷售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集中化養殖其間如規模化生產速度能夠上來,占據散戶退出的市場空間,這樣生豬養殖的價格周期穩定性也得到很好解決,但其風險和優勢同樣存在。
中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毛長青:優勢第一資本充足,第二管理水平,第三人才相對比較多。風險也是比較明顯的,農業生產的技術基礎,養豬技術的積累,他們對農產品價格波動規律還需要認識,是否能夠很快掙錢也是需要一個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