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全國農業發展規劃誕生記 奏響現代農業最強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7日 09:13  農民日報

  奏響現代農業最強音

  ——《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誕生記

  《農村工作通訊》記者 李煒 本報記者 余向東

  五年,歷史長河的一瞬,機遇稍縱即逝。“十二五”這五年,中國農業發展之路如何走?有一份亮麗的規劃可以讓你直擊其時間表和路徑圖。這個規劃就是《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

  該《規劃》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展望“十二五”,提速現代農業時不我待。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中央審時度勢、英明決策:2012年1月1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今后五年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重大工程、政策舉措,著實振奮人心。

  該《規劃》的編制出臺,創造了國內兩項第一:第一次以國務院名義發布實施農業行業專項規劃,第一次編制全國性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凸顯了建設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新形勢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面對關鍵時刻、攻堅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描繪未來五年現代農業的宏偉藍圖,提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實質舉措,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

  三化同步,農業現代化必須迎頭趕上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中央最新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思想,《規劃》深入貫徹落實這一戰略思想,注定會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頁。

  按照我國“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全國就要實現全面小康了。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坦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對國家而言,“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對農業而言,則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的重要機遇期。

  發展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主題的現代農業,是黨中央、國務院遵循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根據“三農”工作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的光榮與夢想。

  “十二五”之路必定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一段不尋常的里程。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農業面臨著容易被忽視或削弱的風險,必須倍加重視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步推進和協調發展。

  抓住關鍵的5年,奏響現代農業最強音,《規劃》由國務院發布,不同凡響。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錢克明說,“農業穩則天下安”,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大幅增加農業投入,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回眸近年來,幾乎每年并非風調雨順,旱災、水災、凍災頻發,正因為政策給力、措施得力,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糧食生產“八連増”,創造了農業生產發展前所未有的黃金八年。

  再用5年黃金期,統籌城鄉發展,在“三化同步”中補齊農業現代化的“短板”,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令我們豪情滿懷。珍惜、抓住、用好難得的歷史機遇,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是“十二五”時期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一步把“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作為國家政策導向,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任務和要求,為“十二五”時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指明了方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綱要》精神,指導全國“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和建設,按照國家發改委《“十二五”期間報國務院審批的專項規劃整體預案》和《國務院2011年專項規劃審批計劃》的統一部署,由農業部牽頭,多個部委參與的《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起草工作自2010年5月緊張有序地展開……

  在農業部黨組的領導下,《規劃》起草工作始終體現了科學民主決策的要求,凝結著農業部門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心血,是部門大合唱的生動實踐——

  深入調研廣聽意見凝智聚力字斟句酌

  在中國這樣一個小農經濟延續數千年的國度中,如何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無疑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新課題。

  2010年5月,國家發改委提出由農業部牽頭、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參與編制《規劃》,作為支撐和配合《綱要》實施的18個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并得到了國務院批準。農業部黨組高度重視,韓長賦部長親自主持開展了“十二五”規劃重大專題調研,組織5個調研小組,圍繞影響和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問題、多年來想解決應解決而未解決的長期性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形成了16個調研報告。同時,農業部委托有關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了25項專題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規劃起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10年7月2日,韓長賦部長在編制情況匯報會上講話時開宗明義:現代農業規劃既不是綜合的,也不是單項的,以前沒有編過,具有挑戰性,一定要編好。內容上要抓住主產區、優勢區、示范區這“三個區”,突出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這“三個重大”,這就是聚焦點。

  堅持“頂層設計、上下聯動”,起草組十分注重集思廣益、廣征博采。2010年8~9月,起草組分別在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就規劃提綱征求了全國各省(區、市)農業廳局長、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有關同志的意見。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農業部會同各參與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各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認真分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認真梳理今后五年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突出未來五年現代農業發展最急需、最關鍵的環節和領域,力求努力實現《規劃》戰略指導性和實踐操作性的統一。

  一場場討論、一次次推敲、一遍遍修改,起草班子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投入工作。在各參與部委互相銜接、互相配合與積極支持下,2010年9月底形成了《規劃》框架。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從2010年5月份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在近一年緊張有序工作的基礎上,主要經歷了三個過程:一是部領導親自主持研究起草討論過程。韓長賦部長主持開展了“十二五”規劃專題調研、主持召開高層專家和涉農企業家座談會,對規劃編制多次做出明確指示;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對規劃文本進行討論、修改。二是貫徹有關文件會議精神的銜接過程。規劃起草過程中,分別根據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兩會”等會議精神,對規劃文本進行修改完善。三是征求意見過程。在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自指揮下,農業部堅持依法、科學、民主和開門編規劃的理念,多次征求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意見,有力促進了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推進。

  一稿、二稿、三稿,數易其稿,討論、研究、修改,再討論、再研究、再修改。起草組全體同志兢兢業業、聚精會神地投入緊張的工作,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起草組共召開20多次全體會議。起草過程中,大家不遺余力,克服千辛萬苦,堅持千錘百煉,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密切溝通,多方協調,《規劃》稿就像一個十月懷胎的嬰兒,終于迎來了呱呱墜地的時刻。2011年8月底,農業部將《規劃》代擬稿正式報送國務院,9月份按國辦要求補充征求8個部委意見,10月中旬將補充征求意見及采納情況、吸收補充征求意見后的規劃稿、編制說明一并報送國辦。

  “起草《規劃》的那段日子,發展計劃司辦公室里的燈經常徹夜通明,大家對每句話都反復推敲、字斟句酌,確保嚴謹、科學,同志們非常辛苦,但毫無怨言。”回憶起為《規劃》而日夜奮戰的那段日子,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周應華十分感慨。

  準確把握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科學謀劃今后五年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突出未來五年現代農業發展最急需、最關鍵的環節和領域,鮮明提出重大工程與重大政策,形成《規劃》的突出亮點——

  規劃內容務實發展舉措管用

  這是一幅現代農業的國家藍圖,它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早日實現展示了一條豪邁的跨越路徑。《規劃》主要由六大部分組成,突出亮點在于“八大任務”、“十四大工程”。

  《規劃》第一部分主要對發展形勢進行綜述。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成就,做出“十二五”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重要機遇期的總體判斷,得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歷史任務的基本結論。

  《規劃》第二部分首先闡明了鮮明的指導思想。可概括成“一二三四五”:圍繞“一個主線”,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兩個目標”,保障糧食安全,保證農民增收;提升“三個能力”,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發展“四個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加強“五個支撐”,即科技、裝備、體制、人才、政策支撐。

  在此基礎上,《規劃》第二部分接著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五項原則”,即堅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科教興農和人才強農,堅持政府支持、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堅持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等原則。

  《規劃》第二部分壓軸的一段便是“發展目標”:從農產品供給、農業結構、物質裝備、科技支撐、生產經營組織方式、生態環境、農業產值與農民收入等7個方面提出了27個具體發展指標。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4億噸以上,畜牧業和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6%和1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3,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

  在以“重點任務”為題的第三部分,從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綱要》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有關部署出發,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全局的八個方面重點任務,這些重點任務既自成體系又互相作用互相促進。即“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水平、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

  糧食安全必須立足于自給,13億中國人的“飯碗”不能端在別人手里。受耕地持續減少,種糧比較效益低等因素影響,今后幾年我國糧食生產仍將面臨很大壓力。采取綜合有效措施,打造中國人的“鐵飯碗”,當是“頭等大事”。《規劃》重點任務的第一條指出,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和品質,加強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讓科技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規劃》特別強調,要加強基礎性、關鍵性、戰略性重大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強化技術集成配套,著力解決一批影響現代農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問題,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轉化應用,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大規模開展高產創建,在有條件地區實行整鄉整縣(場)推進,力爭實現優勢產區、主要品種全覆蓋。

  除糧食安全、科技支撐外,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無疑是《規劃》重大任務部分的又一亮點。《規劃》提出,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創建300個左右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糧棉油糖、畜禽、水產、蔬菜等大宗農產品及部分地區特色農產品生產為重點,加大示范項目建設投入力度,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和樣板。

  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梯次推進,《規劃》第四部分提出以“七區二十三帶”農業戰略格局為核心,著力建設重點推進、率先實現和穩步發展三類區域,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這是綜合考慮各地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業發展基礎等因素,進行功能類型區劃的一個創新之舉。其中,重點推進區域包括以“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和其他主要農產品優勢區,突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功能;率先實現區域包括東部沿海先導農業區、農墾規模化農業區和大城市郊區多功能農業區,突出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引領功能;穩步發展區域主要指草原生態經濟區,突出了生態保障功能。

  第五部分是重大工程,這是聚焦的核心。圍繞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任務,以最急需、最關鍵、最薄弱的環節和領域為重點,提出了需要在“十二五”期間實施的14項重大工程,即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棉油糖生產基地建設工程、新一輪“菜籃子”建設工程、現代種業工程、漁政漁港建設工程、動植物保護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工程、鄉鎮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工程、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農村沼氣工程、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和新型農村人才培養工程。

  最后一個部分是重大保障措施。從我國國情和農業發展現實基礎出發,按照突出重點、加大投入、強化措施、綜合施策的思路,提出建立農業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農業支持保護力度、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強化農業法制保障、加強組織領導等六個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這些綜合措施,構成了實現現代農業建設宏偉藍圖的有力保障。

  越是在經濟環境不確定、通脹壓力加大的時候,農業的基礎作用就愈加凸顯。保持農業發展的好勢頭,既要對發展中的困難有預見有對策,更要對未來有目標有追求——

  開啟新征程鑄就新輝煌

  從南國水鄉到北疆牧場,從東部沿海到西域高原,站在“輝煌十一五”的起點上,中國現代農業的壯麗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漸次展開。繼往開來,“十二五”現代農業規劃猶如一面飄揚的旗幟,引領著我們邁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八項重大任務、十四項重大工程……《規劃》是在客觀務實的基礎上科學決策的成果,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它再次吹響了向現代農業進軍的動員令。落實《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艱巨而光榮。

  2011年,“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欣喜地看到,農業部門有效應對困難多、起點高、任務重、難度大的挑戰,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已有多項重大行動取得重大進展:我國糧食產量再上新臺階,糧食總產達到11424億斤,跨上11000億斤的新臺階,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八年增產;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全面增產,這也是近16年來第一次。這一年,為了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全國首批認定了52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示范區在主導產品生產能力、基礎設施保障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水平、農業科技支撐能力、農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梯隊;培育大企業,建設大基地,出臺了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意見,啟動實施新一輪種子工程;以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循環農業技術等為重點,啟動了一批農業行業科技項目;大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啟動了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積極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加快推進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啟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設,規范引導休閑農業發展;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建立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區,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增產、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

  不僅如此,各地依托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經濟條件,在波瀾壯闊的現代農業建設中進行著生動的實踐和探索。江蘇提出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農民收入7年倍增計劃;浙江在人多地少等資源條件制約中,緊緊圍繞“市場”和“創新”,既保糧食安全又實現了農業的高效生態,走出了一條獨特而富有成就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穩步推進,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的領頭羊;湖南啟動了“百縣千鎮萬村”工程,在統籌城鄉發展中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河南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強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作用,將確保糧食安全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內核……

  縱覽神州大地,無處不在歷經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一個“技術裝備先進、組織方式優化、產業體系完善、供給保障有力、綜合效益明顯”的現代農業新格局正在向我們闊步走來。    新征程、新起點,新目標、新追求。藍圖在胸,信心在握,讓歷史告訴未來,“十二五”中國農業新的跨越之舉。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