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前提
本報北京2月14日訊(記者江宜航)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今天在農業部召開的《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前提是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決不允許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名,強迫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改變土地農業用途。
陳萌山說,鞏固農業基礎、實現農業現代化,一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增加農業投入,深化農村改革,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現代化仍明顯滯后,農業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成為影響現代化建設的瓶頸。
他說,“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更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機遇期。一是工業化快速發展,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為改造傳統農業提供了現代生產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鎮化加速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為農業實現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創造了有利時機;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為擴大農產品消費需求、拓展農業功能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二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將進一步加大,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更加牢固。三是全球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正在興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四是全黨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氛圍更加濃厚,形成合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局面。
“國外經驗表明,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農業面臨著容易被忽視或削弱的風險。”陳萌山表示,當前,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但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后,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必須倍加重視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步推進和協調發展。
陳萌山說,按照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農業,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前提是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決不允許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名,強迫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改變土地農業用途,切實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陳萌山強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