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農業 > 2011年度CCTV三農人物 > 正文
巴雅爾圖
事跡:罕達漢嘎查作為典型牧區,草場是牧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而養畜又是牧民維持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隨著牧民養畜數量的增加,草原生態遭到了嚴重破壞,曾經那種“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景象一去不復返,傳統畜牧業面臨著嚴峻挑戰。如果失去賴以生存的草原,那對于牧民來說將是毀滅性的災難。巴雅爾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草畜矛盾,就必須改變傳統的養畜方式,走優質、高效、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于是他提出了“減羊增牛”的畜牧業發展思路。1989年他賣掉了家里所有的劣質牲畜,40頭牛、120只羊。由于老一輩的生活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他的舉動遭到了其他人的質疑和家人的強烈反對。他耐心地勸導家人,和他們講生態保護、講高效畜牧業,他的堅定最終說服了家人。有了家人的支持,巴亞爾圖干起來更加充滿信心。他多方籌措資金到吉林省引進了夏洛萊品種和西門塔爾品種的肉牛60頭,徹底更換了牲畜品種,同時變原來靠天養畜為舍飼圈養,雖然需要的飼草料增多了,但是1頭改良牛能多賣2000元左右。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巴亞爾圖成功了,他是罕達漢嘎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牲畜由1989年的160頭(只)劣種畜發展到現在的400多頭(只)優質畜,家庭收入從1989年的2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20多萬元。在他的帶領和帶動下,嘎查牧民的家庭收入由1989年的2000元,增加到現在的每戶2-3萬元。
巴亞爾圖富了。可他沒有忘記父老鄉親和故土,沒有忘記造福家鄉的堅定信念。為了使草原得以休養生息,2003年旗政府提出了“舍飼圈養、輪牧休牧”政策,政策剛剛出臺就遭到了牧民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勢必影響自己的經濟來源。可巴亞爾圖明白這是恢復草原生機的最有效途徑,為此他走家入戶作廣大牧民的思想工作,并帶頭將自家的3000畝草場圍封起來,嚴格執行輪牧休牧政策。通過草牧場圍封,當年他家的草場長勢最好,畝產最高,牧民看到了實惠,都紛紛效仿。他還組織部分黨員和牧民代表成立了“草原巡邏志愿服務隊”,協助派出所與破壞草原的不法分子斗智斗勇,日夜堅守著廣大牧民賴以生存的草原。在他的帶領下罕達漢嘎查24萬畝草牧場均得到了有效保護,為嘎查科學養畜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0年4月,巴亞爾圖組織罕達漢嘎查五洲組17戶牧民聯合在登記注冊了“達來諾日鎮佰加力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324萬元。合作社以“推廣科學養殖、發展生態牧業、維持草畜平衡、保護生態環境”為發展目標,對牲畜統一進行防疫、改良和銷售。截止目前,合作社共發展會員24戶、97人,發展基礎母牛1100余頭。專業合作社的成立,促進了罕達漢嘎查以及周邊地區肉牛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全嘎查肉牛改良率達到80%,160戶牧民走上優質、高效、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在巴雅爾圖的積極努力下,嘎查還爭取到國家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項目資金219萬元,讓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用上了國電,牧民也由此沿著輸電線實現了定居輪牧。整齊劃一的磚瓦房連綿幾十里,成為巴爾虎草原上又一道亮麗風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