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黃金價格跌宕起伏 炒金熱背后的真相是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9日 09:29 財經時報
處于灰色地帶的黃金交易商接連東窗事發,凸現出中國需要盡快建立合法的黃金做市商制度的重要性 黃金價格的跌宕起伏,使得中國的黃金交易商們經歷著冷暖兩重天。 今年上半年,國際黃金價格的高企催生了一批中國本土的黃金交易商,但隨著黃金價格的迅速回調,這些尚處于灰色地帶的國內黃金交易商進入了“多事之秋”。 先是被稱為中國最大炒金公司的上海聯泰黃金制品有限公司被舉報“虛報注冊資本”,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接著,西漢志(北京)國際黃金有限公司(下稱“西漢志”)因投資者投訴而被媒體調查曝光,被指存在“黃金投資黑幕”。 地下炒金的存在并非一時一日,為何在今年下半年炒金公司接連東窗事發? 消息人士透露,兩起糾紛都緣起投資者的虧損。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的黃金投資者風險承擔意識太弱;同時,也與炒金公司為招攬客戶,一味夸大盈利空間而忽視或故意掩蓋風險提示有關。 缺乏有效供給 今年上半年以前,國際金價一路飆升,許多市場人士都預測,國際金價將突破800美元/盎司,國內投資者的炒金熱情因此迅速膨脹,尤其是浙江、福建等民間資本充裕的地區,炒金成為最大的投資熱點。 但是,目前國內黃金市場禁止保證金交易,因此,相當多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可以實行保證金交易的國外黃金市場,包括歐美、香港以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黃金交易商對中國投資者也張開了懷抱。 據估計,一年間,中國有幾十億元人民幣的炒金資本流入了境外黃金市場。外國的交易商們也因此獲得了頗豐的傭金。 國內的金商自然不會袖手旁觀。《財經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內許多正規的黃金交易商事實上早已在私底下開展代理外盤(國外黃金保證金交易)業務,這已是業內“不公開的秘密”。 北京一家黃金投資公司的副總經理向《財經時報》解釋說,炒金和炒匯一樣,都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目前嚴重缺乏滿足這些投資需求的產品和途徑,市場供給遠遠滯后。投資者沒有合法的適當的投資品種,只能去那些地下的炒金公司尋找投資渠道。 日前,交通銀行在全國范圍首推外匯保證金交易,其上周在北京舉辦的推介會吸引了幾百名“匯民”到場,其中不乏以前做過地下炒匯的投資者。這也表明,如果有合法的炒匯和炒金渠道,理性的投資者自然會選擇陽光大道。 “非法做市商” 曾風光一時的黃金交易商們,近期迎來了寒冬,很多投資者開始集中揭發他們的“罪行”。對此,這些交易商頗感無辜。 在媒體報道了西漢志“黃金投資黑幕”后,西漢志在隨后發表的聲明中表示,西漢志在黃金交易中,扮演的是國際上的做市商角色,符合國際慣例。 一家期貨公司的交易人員向《財經時報》記者透露,上海聯泰其實也是扮演做市商的角色。它和投資者之間的合同實際上是對沖協議,即它和客戶的頭寸先進行對沖,對沖不掉的頭寸再拿到國際市場上去對沖。 目前在國際上,黃金交易一般分為兩類:交易所交易和做市商交易,兩者互為補充。 同時,監管空白也是黃金市場做市商涌現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國不允許黃金期貨交易,因此,所謂的黃金期貨做市商產生后,它們就處在三不管地帶: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對之都沒有管轄權。 北京黃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師劉山恩認為,強大的市場已經催生了做市商的出現,但是由于政府在政策上不支持,使得黃金交易商在打擦邊球,處在一種半非法的狀態。 合法化 10月下旬,在中國金融和黃金市場的做市商制度專家研討會上,到會的絕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推出做市商制度“繞不過去”,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一個必由之路。 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近期在各地做的市場調研也發現,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是世界上第四大產金國、第三大黃金加工消費國,中國應當對金價有自己的話語權,但目前中國在國際黃金市場卻沒有享有應有的地位。 劉紀鵬認為,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具有戰略意義。首先,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中國要爭奪定價權;其次,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黃金做市商的出現有利于中國國家金融安全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國內交易商和投資者參與國際市場,與國外的“虎狼”博弈是遲早的事。如果不在競爭中發展壯大,國內交易商和投資者都只能是“小蝦米”,最終都會被國際黃金市場的“大魚”吃掉。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看來,推出做市商確實存在道德風險和合謀侵占投資者利益的問題。但是,道德風險和“不發展的風險”相比,顯然后者的風險要大得多。 “不能說孩子還沒出世,就考慮它以后會不會犯罪,于是就不讓它出生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用這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他的觀點。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