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6月27日 14:40 和訊 homeway
中國財政部部長項懷誠日前向外界表示,在適時開拓社會保障新的籌資渠道方面,國家將研究開征社會保障稅。項財長的表態還有一句話作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在強化社會保障費征繳的基礎上”。于是分析人士認為,項財長已經意識到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必要性,但要真正實行“費改稅”還得經過一段時間。 社會上關于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傳聞已久。記者注意到,項財長的上述言論是官方的首次表態。另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賈康博士透露,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開征社會保障稅的相關問題。作為財政部智囊機構的負責人,賈博士雖然沒有向記者說明開征的時間,但他說,就像在兩三年以前科研所已著手研究燃油稅一樣,科研所對社會保障稅的關注也是由來已久。 現行制度弊端不少。 中國的改革已進入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人士已認識到,沒有社會保障及其可持續發展,就難以對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實行破產、兼并和重組,難以進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目前,中國企業深化改革碰到的最大難題正是出自這個方面。另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社會保障收費制度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保障對資金的大量需求。 作為稅務部門的業內專家,北京市朝陽區地稅局副局長陳合莊認為,社會保障收費制度存在諸多弊端。一是社會保障收費制度無法貫徹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合理出資的原則,導致資金籌集嚴重不足。目前實行的社會保障收費制度僅是地方性的規費收入制度,并非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因此缺乏嚴肅性和剛性特征,造成大量的單位、個人欠繳社會保障費現象發生。據統計,1998年企業欠繳社會保障資金318億元,1999年則高達388億元,各地平均收繳率為90%,個別地方僅為72%,致使社會保障資金嚴重不足。 二是社會保障收費制度政出多門,管理混亂,制約了社會保障資金效益的充分發揮。目前,社會保障收費制度是按地區和行業制定的,條塊之間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辦法。國企的社會保障歸勞動部門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歸人事部門管理,醫療保險歸衛生部門管理,農村社會保障和優撫、救濟歸民政部門管理。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單位不統一,資金的籌集范圍大小不一,資金籌集的標準參差不齊,這些都嚴重制約了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的能力、使用效益和保障功能。 三是目前的社會保障費收繳因地域、所有制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一些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三資企業游離于社會保障統籌之外,這不僅造成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同其他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更嚴重的是給以后的社會保障留下隱患:那些在私營企業再就業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個體經營者在喪失勞動能力后將無法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據統計,截止到1998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僅占職工總人數的56%。 提高社會統籌層次是開征的前提。 賈康博士說,作為開征社會保障稅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應該著手提高社會統籌的層次。現在大部分地方僅僅實現了縣(市)級統籌,個別地方實現了省級統籌。而將來要開征社會保障稅,要求的是實行較高標準的社會統籌。顯然,目前我國的社會統籌水平距離這個標準還有相當的差距,只有社會統籌的層次提高了,勞動力的流動才能不受限制。陳合莊也認為,現在不同層次的統籌無法相互調劑,容易造成落后地區和國有困難的老工業基地靠自身力量無力形成有效的社會保障。社會化程度低,覆蓋面不全,抗風險能力就弱。據了解,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統籌涉及項目包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和住房六個方面,各項目資金的籌集也是由各地方政府按工資的一定比例征收。 社保稅收有“良方”。 陳合莊為社會保障稅開出了“藥方”。他認為,將來的社會保障稅在稅目設計上應包含社會保障統籌涉及的六個項目,即養老保障、事業保障、醫療保障、工傷保障、生育保障和住房保障六個稅目。鑒于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可暫時不開征社會保障稅,而采取多元化的保障方式。將來的社會保障稅的納稅人應該是一切有工薪、勞務收入的社會成員及其工薪、勞務收入的支付者和一切使用勞動力并支付勞動報酬的單位和個人。也就是說,凡是進入勞動力市場并取得就業收入的個人及其收入支付者均是養老保障、失業保障和醫療保障稅目的納稅義務人;凡是使用勞動力并支付勞動者報酬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工傷保障和生育保障稅目的納稅人;凡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均是住房保障稅目的納稅人。 管好還要用好。 將來實行了社會保障稅,社會保障資金將匯集成一筆數目不小的基金。如何管好、用好這筆錢?經濟學家吳樹青認為,這筆錢不能變成死錢,要讓它增值。國家應該設立一個全國性的社會保障機構來統籌使用這筆錢,讓這筆錢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由于退休職工所占比例不同,國家在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像深圳這樣的新興城市就應該采取不同的使用策略。 另有專業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制不順,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協調機制,嚴重地阻礙了社會保障事業健康和協調發展。因此,應該盡快地建立起具有權威性的統一社會保障機構,統一組織、協調和管理社會保障重大事宜。《財經時報》記者李峻嶺
|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