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競爭力排名為何下降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1月06日 13:02 中國經濟時報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研究院每年一期的《國際競爭力報告》顯示,在世界上最主要的47個國家和地區中,199
9年度中國的科技競爭力排名從上一年度的第13位大幅下降至25位。(近幾年排名變動見表1)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
排名下降與洛桑報告指標調整有關
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楊起全、呂力之兩位研究員近幾年一直在跟蹤研究這方面的情況,并專門研究了最
近4年來中國科技競爭力的排名變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兩位專家說,洛桑報告的指標數量和內涵各年常有變動,1999年
度該報告中我國科技競爭力排名大幅下降,與新增的6項指標我國排名靠后有很大關系。(新增的6項指標見表2)楊起全和
呂力之提醒記者說,新增的6項指標中5項都是人均指標。他們解釋說,科技競爭力和科技實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不管
我國的科技競爭力排名有多大的波動,我國的科技實力還是比較穩定的,排名應該在世界前10位。并且,只要仔細研究洛桑
報告中的核心科技指標就會發現,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基本處于平穩發展狀態。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并非沒有成效。
兩位研究員說,上一年中國科技競爭力由第20位上升至第13位時,“我們當時就有比較冷靜的分析”,新增的兩
項指標“研發設施重新配置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程度”和“法律環境制約技術開發與應用的程度”均是軟指標,前者中國排第
二,這表明了中外企業家和專家對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效果的認同程度;后者排名第15位。這兩項當年新增指標對中國的排名
起了部分拉動作用。
兩位研究員說,洛桑報告的指標體系仍處于研究完善階段,作為科技競爭力的參考評價體系,該報告具有相當重要的
研究價值。但是目前尚不足以以一年的排名升降作為判斷國家科技發展狀況的唯一根據。盡管別的國家也在發展,但我國的科
技競爭力絕沒有報告顯示的這么大波動。
從洛桑報告中得到的啟示
楊起全和呂力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們盡管可以為我們的科技競爭力排名下降找出各種理由,我們
也可以不理會這一排名,但我們不能不重視科技競爭力各基本指標排名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在1999年度各項指標排位中,中國僅兩項指標位列前10名以內:“R&D(研究與開發)人員總數”和“企業
R&D人員總數”均列第4位。
在“R&D經費支出總額”一項上,中國盡管排位連年提高,但從“R&D經費占GDP比重”來看,我國倒數第1
1位,研究與發展經費仍居世界較低水平。新加坡、俄羅斯、印度等經費總額雖然低于我國,但這一比重卻高于我國。在“人
均研發經費”上,我國排名位居倒數第七位。
兩位專家頗為憂慮地說,印度今年1月3日召開的科學大會上說,去年(1999年)他們的研發投入占GDP比重
為0.86%,今年準備提高到1%,2005年準備提高到2%,而我們目前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僅有0.65%,連
印度都比不過;而日本、韓國等國家1997年這一指標就已分別達2.83%、2.79%,瑞典更是高達3.59%。美
國1999年這一指標也是2.79%,投入2470億美元,同年我國研發投入為600億人民幣(合70多億美元)。
呂力之說,“1995年科技大會上即提出增加研發經費,到2000年占到GDP的1.5%,現在看起來夠嗆了
”。按此比例,今年我國的研發投入要從去年的600億增至1350億。錢從哪里來呢?
另外,“合格工程師可獲得程度”一欄我國居倒數第一位,“合格信息技術人員可獲得程度”我國居倒數第二位,難
以否認我國這兩類人才的嚴重缺乏。工程化是我國技術創新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工程師的缺乏顯然與工程化的薄弱有密切關系
;信息產業是當前發展最為迅速的知識密集產業,我國在這方面人才不足。R&D人員總數我國排位很高,而這兩個指標卻如
此之低,兩者對照反映出我國人才結構上的嚴重缺陷。我們以何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兩位專家還說,從報告的各項指標中可以看出,我國的企業還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他們認為,除海爾、長虹等
少數幾家企業外,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對創新的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國企業的通病。他們強調說,企業能不能重視研發,關乎中
國的未來。趙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