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正在成為一種文化
http://whmsebhyy.com 1999年12月28日 10:19 中國經營報
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公布了“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排名,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名
列第26位。位居這項排名前三名的有GE的韋爾奇、微軟的蓋茨和IBM 的格斯特納。
兩年前張瑞敏曾獲香港《亞洲周刊》“優秀企業家”稱號,此次《金融時報》的排名, 可以說是張瑞敏在個人影響
力方面又向“國際化”邁出了一大步。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張 瑞敏有著與其他獲選的29位企業家一樣的共同特征:“有
堅定獨到的經營策略,使消費者滿 意度和忠誠度達到最大化,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在行業領先,具備持續穩定的贏利表現
以 及成功的應變管理能力和市場全球化”。如同蓋茨和他的微軟正在成為一種國力、一個時代、 一種文化的象征一樣,張
瑞敏和他所領導的企業也正在因為他們日益顯著的影響力而成為中 國商業文化的杰出代表。
張瑞敏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名牌,只靠自己的加工能力,就會永遠受別人 的制約”。從九十年代開始
,張瑞敏制定了海爾創世界名牌的戰略,并在這一戰略思想下, 確定了“先難后易”的出口原則,目前海爾已在海外有62
家經銷商3萬多個營銷網點。為 了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海爾提出了“本土化戰略”。從1996年開始,海爾已在菲律賓
、印 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美國等地建立海外生產廠。1999年4月,海爾在美國南卡州生產制 造基地的奠基,標志著
海爾在海外第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誕生,即設計中心 在洛杉磯、營銷中心在紐約、生產中心在南卡州。海爾
的“本土化戰略”的目的在于通過在 當地融智與融資,發展成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
1999年2月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出21世紀的企業要具備三個條件: 一是有世界級的品牌;
二是有能適應外部市場變化的內部組織結構;三是有網上銷售的能力。 海爾為使企業能夠全面與國際接軌,不斷進行內部改
革。1999年,張瑞敏在企業內部變革 方面提出“三個轉移”與“BPR工程”(業務流程再造),即從國內市場向國際
市場轉移;從 制造業向服務領域轉移;從直線職能管理向業務流程再造的市場鏈轉移,所有部門由對上級 負責轉變為對市
場負責,使企業通過變革更加適合國內國外市場的需求。士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