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高渴望資金安全保本 人民幣理財火起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09:45 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 |||||||||
在許多城市,搶購人民幣理財產品的人群在銀行門前、營業大廳里排起長隊。一位銀行工作人員說:“今冬人民幣理財產品的熱銷,是大眾渴望自有資金安全保本、取得高收益的潛在需求在積聚了多年之后的一次爆發。” 創新品種
備受追捧 某市招商銀行9800萬元額度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在7天內便銷售一空,中信實業銀行3個億、商業銀行4個億額度的同類產品,同樣在一周內被搶購殆盡。“銀行什么時候能再推出這些產品?”這是沒有買到人民幣理財產品顧客的普遍期待。這個城市光大、招商、浦發、中信實業、商行等各家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內被百姓搶購一空。究其原因,招商銀行個人銀行部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百姓大眾來講,由于受專業知識、可支配資金擁有量以及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約,盡管目前已經有很多的投資渠道,但銀行儲蓄存款仍是其保證自家資金安全保本、獲得一定收益的首選。 在我國執行了多年的低利率政策后,加之銀行存款利息稅的征收,促使大眾對資金在安全保本前提下增加收益需求意愿的積聚。人民幣理財產品在經過發行銀行嚴格地計算規劃后,將預期收益的設置遠遠高出現行的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而且其收益屬于免稅,這對于有著根深蒂固的“保底保息”理財習慣的老百姓而言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當銀行將人民幣理財產品作為一個創新品種推向市場后,受到了大眾的極力追捧。 大眾投資 走向成熟 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推出,在滿足了廣大百姓投資者在安全保本基礎上獲取高收益需求的同時,也讓大眾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預期收益”與“固定收益”的區別。“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標志著大眾的投資在走向成熟。”一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的有關人士表示。正是因為在最初開始宣傳銷售人民幣理財產品時,有的銀行過于強調了對“保底收益”的承諾,從而容易使百姓混淆實質為“預期收益”與“固定收益”的區別,銀監會于日前下發文件,要求人民幣理財產品“既不能夠承諾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諾固定收益”,并提示各家銀行“注意控制理財產品風險”。原因在于,既然是理財產品,其收益只能像信托產品一樣是預期收益,即收益的風險應當由投資者自負。 然而,銀監會雖然叫停了銀行承諾保底收益的做法,但事實上并沒有改變各家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銷售的火爆局面。記者注意到,與購買國債的市民多為年齡在40歲以上所不同的是,搶購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隊伍中不乏中青年群體。某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負責人說,“這表明現在的大眾投資者在走向成熟的同時,分析、承受能力也在提高。” 專家提供 投資建議 盡管銀行儲蓄存款仍為普通大眾安排自有資金的首選,但人們仍在關注和思考著還有哪些理財產品適合自己。 據一項面向20個城市投資者的調查顯示,中小投資者的投資傾向更趨謹慎,普遍認同無風險或低風險投資品種。除股市外,47%的投資者選擇銀行儲蓄存款,20%的投資者選擇債券,其次選擇基金、黃金、外匯投資的分別占投資者的14%、3.33%和1.67%。針對公眾不同的投資方向,銀行有關人士提示,炒外匯一方面需要有外匯的來源渠道,另一方面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對投資者的要求較高;黃金投資,往往是那些具有一定數量閑置資金、同時在近年內又不急于用錢的群體較為合適的選擇。 目前各商業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大多為半年期、1年期的短期品種。盡管標明收益為“預期收益,存在風險”,但由于此類產品通常被銀行分兩部分來運作,一部分用來做定期儲蓄,其比例一般為10%至40%,其他則用于銀行間債市投資,從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人民幣理財如何“出招” 雖然目前市場上各類產品名稱不同,銷售方式各異,但僅針對人民幣理財產品而言,其收益率還是不相上下的。因此,專家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增強流動性。由于存在利率再次上調的可能,而理財產品一般無法提前支取,因此投資者應盡量選擇一年期和一年以內產品,這樣能在較短時間內收回投資,規避利率風險;同時要注意能否在到期前質押貸款、質押率多高,以便能解決資金燃眉之急。——了解產品細則。雖然產品形式基本上大同小異,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各家銀行都在產品功能、服務等方面不斷改進。如招商銀行推出的提前終止權概念,就打破了人民幣理財產品無法提前支取的狀況,投資者能在一定時限內終止交易,這樣就能更自由地安排投資渠道,增加投資收益。 ——分清產品收益。目前,部分銀行都以組合理財的方式銷售產品,其實這樣的理財方案中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各占一定比例,無形中就降低了產品收益率。另外,也有一些銀行雖不進行配比銷售,但要收取一定的產品管理費。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弄清產品情況,分清產品收益率。 此外,債券市場上的產品收益情況都會有上下波動,因此,各行推出的各期產品收益率也不盡相同,投資者應兼顧各方信息及自身資金安排情況,進行合理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