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貸瘋長產生都市負翁 加劇信用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4:16 中國青年報 | |||||||||
劉以賓 據報道,在近兩年瘋漲的個人消費信貸浪潮推動下,一向被認為保守的南京人一改昔日形象,其家庭負債率已攀升到了62.7%,人均負債高達6391元,已超出通常認為是安全的50%的基準線。
南京現象不可能是孤立的,據調查顯示,都市“負翁”人群已達34%。 有專家指出:“負翁”現象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例如,它表明一種消費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我國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對擴大內需、提升消費有很大的作用,負債消費等于給經濟加上了一個發動機。 然而其負面影響也無法回避。“負翁”們本身經濟承受能力已非常脆弱,如果出現大的震蕩,人們的預期收入就會因此降低,這種惡性經濟沖擊的結果,必然導致其還貸能力的下降,觸發大范圍的拖欠還貸或無法還貸的現象。 概括大量事例以及專家意見,暫且可得出這樣一種看法:超前消費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由此生出一個重要的話題:在以往出自各種渠道的、大量的輿論導向中,是否遵循了超前消費的這種“雙刃劍”規律? 超前消費也罷,保守消費也罷,當然首先應看成是一種消費者的個人選擇。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人是一種很容易在有意無意間“從眾”的社會動物,一種輿論、一種風尚對每個人的影響常常是巨大的、深刻的。甚至可以說,當某種輿論、某種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像潮水一樣涌來時,會推著人們不得不往某一個相同的方向走。 單方面鼓勵超前消費的輿論導向,其“勢力”的確十分強大。其實,商家、銀行首先看重的是眼前利益,故此種做法一點也不難理解:無論是房屋、汽車還是別的各種消費品,生產者、經銷者當然希望賣出越多越好,于是使出渾身解數制造賣點、聚集人氣;至于銀行,把發展消費信貸作為一種順應時代潮流的重要舉措和業務增長點也并不違背辦銀行的規律。 真正值得一說的是政府和媒體,按說在消費輿論導向方面,兩者都沒有具體的利益,因此理應站在比商家和銀行更客觀、公允的立場,然而事實上不是這樣。從地方政府看,濃烈的GDP增長情結驅使他們偏向于鼓勵超前消費,尤其經濟不發達地區,為了使消費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不惜對人們的過度的、盲目的消費欲望和需求火上澆油。至于新聞媒體,則應從兩個方面考量其偏向于鼓勵超前消費的動因:一是在價值判斷上往往缺乏獨立性,輿論導向的駕駛桿甚至操縱在某些官員的手里;二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無論是新聞報道還是商業廣告,由于利益上的關聯,甚至不由自主地成為商家的代言人、“傳聲筒”。 從一定意義上說,過度超前消費是信用環境很可怕的銷蝕劑。排除少數人固有的賴債心理,相當多的超前消費者很可能陷于這樣的境地:超前消費形成的風險、虧空、拖欠已成客觀事實,雖無心賴債,但只能“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您說銀行拿他有何辦法? 據說,針對都市“負翁”人群過多的現實,有些地方已開始加快誠信系統建設的步伐,想必銀行也會越來越意識到由此構成的經營風險威脅。然而與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相比,他們畢竟是微觀的、局部的。真正需要反思和改進的是如何在我國建立一套科學的、負責任的、客觀的、公允的消費輿論導向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