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個孩子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09:36 解放日報 | |||||||||
也許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吧,說什么猴年出生的孩子聰明活潑、機靈敏捷,所以今年扎堆生孩子的“準媽媽”特別多。如今逢到年尾,“準媽媽”們還在趕著“末班車”。據說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做一次常規的產檢也要排上2個多小時的隊,生孩子更是不到臨產前預訂不到房間。 與猴年的生育高峰現象相伴而生的,是生孩子的花費節節攀升。如今,為了讓孩子一
所以,看看生孩子的消費門檻有多高,想想該怎樣提倡健康理性的科學消費,或許是有必要的。 “天價”生育費用:住院5天花費12萬元 不久前,著名歌星那英在北京的一家中美合資醫院喜得貴子,住院僅5天時間,就花費了12萬元。近日,這家中美合資醫院又在上海開了一家醫院。因為它是為在華的外國人開設的醫院,所以收費也是參照國外標準。 這家在長寧區仙霞路上的醫院,是一幢普通的藍白相間的四層小樓,從外表看并不出眾,價格卻令絕大多數人咋舌。 在這家醫院的網頁上,有這樣一份價目單:順產一個孩子,住院4天,房費、全部餐飲費和接生護理及藥物費共9237美元。如果是剖宮產,房費(5天)3900美元,診費、助產士費、護理費共5853美元,另需器械費3837美元、藥費313美元,全部算下來要14000美元。在病房方面,這家醫院也分了幾個檔次:普通病房,每天800美元;最貴的豪華病房每天1600美元,即使打完折,也要1200美元。 如此“天價”生產費用,所享受到的服務據說也是一流的。在上海的這家醫院里,主持工作的婦產科醫師是一位醫學博士,而一位助產醫生則在倫敦和紐約的醫院工作過。此外,這家醫院還推出許多特別的服務,比如產婦的一日三餐由美國注冊營養師專門設計;醫院不僅會給嬰兒拍照,還會給夫婦倆準備一份燭光晚餐。這在中國的很多醫院是沒有的。 豪華生育費用:“豪華特需病房”每天1500元,生孩子平均花費1萬元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坐落在浦東的特需門診大樓,是為特需病人而專門開設的。在這里,特需門診掛號每次50元,特需病房全部都是單人間。 普通的單人間每天600元,豪華單人間每天1500元。在這樣的特需門診做產前檢查一直到最后生育,生一個孩子的平均花費在1萬元左右。其中,產前檢查費用約2500元,生育費用約7500元。 這家醫院每天1500元的豪華單人間,看上去有點像賓館的套房。整個房間大概有40多平方米,里間除了有一張很舒適的大床外,還有讓陪客睡的床和嬰兒睡的小床。房間里有壁櫥、梳妝臺、茶幾和電視機,外間則有為接待訪客而擺放的沙發。此外,套房里還配有一個附帶浴缸的浴室,里面專門配備了一個供加熱飯菜用的微波爐。 在這樣的環境中生育,產婦和家人可以24小時接待訪客;產婦可自主選擇分娩方式,點名讓專家接生,要求丈夫陪產;屬順產的不需要去產房,可直接在病房中生育;醫院還提供營養可口的膳食。 類似的豪華生育在上海頻頻露面: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VIP產科一天的住院費為5000元人民幣,產前檢查的掛號費為300元;位于復旦大 學附屬華山醫院內的美華婦產科報出的順產價格為2.5萬元,剖宮產為4.5萬元,后者限住4天,超出一天的費用為3000元……雖然費用高昂,但由于針對的是高收入人群,院方并不擔心缺少顧客,繁忙時段病房還需要預約。 平價生育費用:按照普通標準為3200元每個產婦可從社保局領取3000元 按照普通門診和病房收費標準,在上海生育一個孩子,一般產婦順產至少要花3200元,剖宮產則不少于5200元。 具體來說,在妊娠中期(胎兒四五個月的時候),準媽媽就開始進行第一次全面的產前檢查。包括B超、產婦和胎兒的心電圖、肝功能、血常規、尿常規、TORCH、優生篩查、梅毒檢測等必須進行的項目,費用大概在600元左右。然后,從妊娠中期到臨產,產婦至少需要到醫院進行7次定期檢查,總花費約140元。臨產前,產婦還要進行彩超檢查(180元)和監護、血型檢查(300元)。加起來,在嬰兒出生前,產婦至少得在醫院花費1200元。 當孕婦來到產科待產時,要進行一次綜合檢查,然后決定分娩方式。如果采取順產方式,整個過程花費通常在2000元左右(含檢查、新生兒護理和產婦護理等費用)。如有其他情況或孕婦另有要求,則要增加費用,比如醫院提供助產分娩(由助產士一對一陪伴孕婦),費用200元;“無痛分娩”,費用300元左右。如果采取剖宮產,一般費用在4000元左右,如使用鎮痛泵,要加200元左右;要求單人房,每天要另加50多元。 按照普通的收費標準,產婦也能得到良好的生育服務。而且,每個產婦還可以從社保局領到3000元的生育醫療保險補貼。 編后 冰心先生有一篇小說題為《分》,說的是在醫院的嬰兒房里,兩個新生兒由于父母的經濟狀況不同,從赤條條一出生起就已經有了階層的差異。沒想到這樣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有了翻版。 時下的醫療市場上,對于生孩子的方式,“準媽媽”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你可以選擇“天價”消費和一流服務,也可以選擇“隨大流”。但是,如何科學消費,切合自己的經濟能力,應該成為選擇的主要標準。而且,一些“準媽媽”還為生孩子費用而互相攀比,這就更加沒有必要了。 有的父母說:“我們就這一個孩子,就給他一個好的起點吧。”殊不知,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最初的門檻高了,日后孩子穿衣、吃飯、受教育等都要給予最好的,這樣一路追捧下去,將是一個數額不斷攀升的巨大經濟包袱,久而久之,父母的美好心愿也許會演變成沉重壓力。倒不如量力而行,理性消費,這也算是父母給孩子上的人生第一堂課吧! 本報記者 徐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