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幸福之家 > 正文
 

母子倆理財經 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掙的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8日 09:34 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本報記者 郭 津

  同在一個銀行開戶頭,媽媽存錢,兒子理錢。趙淑芳、張剛母子倆的理財經確實不大相同。

  趙淑芳是那種特會過日子的女人。毛衣要自己打,衣服要買來布料請路口小店的
裁縫做,哪里的菜價最便宜她心里一清二楚。在趙淑芳眼里,所謂理財,就是過日子要精打細算,省下來的錢全部存進銀行。“幾十年的習慣了”,趙淑芳說。

  過去,趙淑芳經常對兒子進行的“理財教育”是:要把錢攢起來,聚少成多,最后買個“大件”。她頂得意的就是1984年,全家用多年的積蓄買了一臺18英寸彩色電視機。“那時我們兩口兒一個月工資加起來也就100元,要贍養老人,還要撫養兒女,不靠省吃儉用攢點兒錢,能行嗎?”說起往事,趙淑芳挺自豪。那時候,河南省的年末居民人均儲蓄額也不過是84元。

  兒子張剛卻抿了抿嘴說,“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掙出來的。”

  “要讓錢生錢,先得理好錢。”作為一家公司營銷主管的張剛信奉這樣的道理。張剛請銀行的理財顧問為他設計了一套理財方案。“你看,這是我的家庭資產負債表,這是我的年度稅后收支表,這是理財建議。”張剛告訴記者,根據這套方案,他將收入按比例投資債市和匯市,給自己和家人購買了保險“套餐”,而且還分期付款買了房屋和汽車。“銀行里當然要存一部分應急錢,但綜合比較,實際收益比我媽僅靠銀行利息可要高多了。”

  和媽媽相比,張剛覺得,除了習慣不同,觀念更不同,“關鍵是時代不同了。”

  的確,時代變了。20年后的今天,河南省的居民人均儲蓄額已經達到5089元,這個數字是1984年的60倍。數字翻番也給趙淑芳家的“理財教育”帶來變化:現在輪到兒子向媽媽“灌輸”理財經了。經常聽兒子講諸如“名義利率”、“實際利率”之類的名詞,趙淑芳也有點動心:“兒子常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既然能生財有道,老腦筋為啥不變變呢?”

  現在再往銀行跑,趙淑芳也經常向兒子的理財顧問取取經。理財顧問告訴她,不僅是儲蓄,現在理財渠道已經發展到債券外匯黃金、保險、不動產等等,品種很多,如果能按比例合理分配、有效控制風險,一定的收益和增值還是有保障的。“變了,真是變了。”趙淑芳感嘆。

  感受變化最直接的還有銀行業。從業多年的中國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服務專家曾維峰現在每天都要接到許多咨詢電話。“有委托理財的,有尋求投資建議的,老百姓的錢袋子越鼓,投資意識就越強,對專業理財服務的需求也越熱切……”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維他小子
營養健康維他小子
張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