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保姆多數不會做飯引客戶不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7日 07:16 北京晨報 | |||||||||
進京實習已近10天 客戶評價褒貶不一 來自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保姆到京將近兩周,他們中大部分已經在客戶家里工作了近10天。他們表現如何?身為大學生,是不是能夠勝任普通的“保姆”職業?記者對部分大學生保姆和客戶進行了追訪。和易世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先生說,從這些大學生保姆的經歷中,我們需要反思現在的家政教育。
大學生保姆之工作調查 累得連午飯都不想吃 否定:看她干了幾天,覺得不成 被調查人:高安靜,女,20歲 工作感言:我從來沒干過這么多活 高安靜所到的客戶家里有兩個孩子,老大5歲,老二3歲,白天都去幼兒園。高安靜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家務——洗衣服、打掃衛生。孩子們晚上回來時,她需要陪孩子,給孩子講故事。老大學鋼琴時,高安靜要陪著一起聽課,以便在老師走了能給孩子講講要點。 “沒來之前,我想像這種家庭女教師性質的工作,覺得挺浪漫的。沒想到現實完全不一樣,每天干這么多活,常累得連午飯都不想吃——我從來都沒干過這么多的活。”高安靜說。 客戶金(音)女士說,選擇高安靜是因為她安分老實,“我們家第一次花這么多錢請大學生。本來想讓素質高的人多陪孩子,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可是我看她干幾天,覺得有點不成。比如說讓她帶著孩子睡覺,她沒經驗。她剛20歲,孩子不聽話時,她不敢也不好意思說孩子。” “晚上做飯嗎?”記者問。 “我給阿姨打下手。”高安靜有點不好意思。金女士說,“我們不用她做飯,她做得不好吃。” 肯定:我覺得1200元花得挺值 被調查人:劉晶晶,女,21歲 工作感言:我和江江一家挺融洽 “老師,我來幫你做飯。”9歲的男孩江江拿著一個西紅柿對劉晶晶說。這溫馨的一幕發生在她實習的客戶家中。 這是21歲的劉晶晶到客戶家的第8天。早晨7點起床,帶著江江下樓鍛煉身體。上樓吃早點,然后陪江江做作業。江江英語是弱項,劉晶晶沒事兒就用英語和江江說話。中午,她會給江江準備一頓簡單的飯菜。下午通常會陪江江玩會兒、看會兒電視、看會兒書。晚上,她要和江江媽媽一起準備飯菜。白天,劉晶晶還必須收拾屋子、打掃地板。 “這孩子挺好,有禮貌、素質高。我覺得這1200元花得挺值得。”江江媽媽說,“我就是想請個保姆陪我兒子,現在放假了,做家務當然得做點,但這不是主要的。這幾天我看這孩子不錯,我兒子也挺喜歡她。就是她做飯不行,會做,但是不好吃。不過我也不要求。400元保姆就是400元的能力,1200就是1200的能力。” 大學生保姆之觀點交鋒 服務員還是高級管家 客戶:高級保姆也得會干活 大學生保姆不會做飯,這是很多客戶對于這批學生最大的不滿。 客戶郝先生說:“大學生保姆有他們的優勢,比如懂禮貌,素質高,陪著孩子比較讓人放心。但是她們也有明顯的弱點。比如實踐能力差,干活沒有普通的家政服務員利索。做飯手藝不行,有的學生根本就不會做飯。”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客戶對于大學生保姆其實非常寬容,很多客戶都表示,就是讓大學生充當家庭教師的身份,干活差一點沒關系。 但是,客戶們也表達了他們的希望,“不管家政服務員是不是大學生,他們總歸是服務員呀。做飯、打掃房間這些基本的活,她們應該也能做好。高級保姆也得會干活吧。” 大學生:我們不是去做飯的 “我們是現代家政,客戶雇傭我們,不是讓我們去做飯的。”22歲的男生周大鵬說,他是這批學生的班長。 “我們不是保姆,別叫我們保姆。”在采訪中,很多大學生保姆都非常反感這個字眼。他們說:“我們學習和即將從事的工作是高級管家或家庭教師。” 的確,從他們所開設的課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學校的用意。如今大二的他們學習過社交禮儀、家庭理財、幼兒教育、心理學、大學英語等課程。他們開設過烹飪課,但從沒進過廚房實踐。 當被問及以后是否會從事這樣的職業,來實習的大學生回答比較模糊。一個女生笑著說,“我想積累經驗,以后自己開個家政公司。”另外一個女生反問記者,“誰會一輩子做家政呢?” 記者手記 現代家政還需現代觀念 客觀地說,這批大學生保姆在北京實習表現還都不錯,大部分也得到了客戶的認可。相對于男生來說,女生的表現更好,干得也更穩定。記者昨天了解到,第一個被與客戶簽訂協議的男生王資博已經離開了客戶家,另外兩個男生李海濤和周大鵬到現在還沒有被訂出去。 從目前來看,大學生保姆雖然在部分家庭中得到了認可,他們所反映出的問題同樣不能忽視。和易世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先生說,從這些大學生保姆的經歷中,我們需要反思現在的家政教育。“比如說實踐專業能力必須要加強,你首先應該會做飯吧。我們也希望從這次實踐中總結經驗,改善學校的家政教育。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些大學生們也都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著干下去。” 這些學生們普遍希望的“別叫我們保姆”中,記者感覺到,是他們自身定位與社會定位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他們感覺“不適應”的根源。大學生們認為自己所學的和要做的是“現代家政”,而客戶們依然按照傳統家政服務員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希望他們“能做好家事,同時也能輔導孩子功課”。大學層次的家政教育培養目標到底是什么?“大學生保姆”到底是不是保姆?社會學家認為,當社會還沒有用現代觀念來看待大學生保姆時,這種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晨報記者 代小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