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流行一個說法:如果鄰居十分富有,那會使你感到自己不幸福。猛一聽不可思議,細琢磨確實有趣。可不是,在你我周圍,被有錢鄰居“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例子比比皆是。假如您家剛裝飾一新,那份喜悅感還未“干”透,便被人家新起的兩層小樓給“滅”了;剛買了輛富康車,正帶著家人兜風,不幸的很,鄰居已將桑塔納換成了奔馳;還有,如果獲知芳鄰新提了高職、或者要去美國出差,肯定會讓您剛到手的獎金失去不少成色……
是的,這里所說的“鄰居”,不一定與你比鄰而居,他們有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同學、親人甚至完全不相干的外人。而使您感到不幸福不快樂的,也只是嫉妒心作祟。不過,面對“鄰居”,也可能有人會換一種比較方法———
假如鄰居剛從普吉島度假歸來,真高興他家的狗剛生病死掉;別看富翁忙著換房、換車、換媳婦兒,可最終換到的那份凄涼,遠比不了咱原汁原味的天倫之樂;還有呢,雖然沒有走馬燈似的應酬,倒也不必喝那么多酒,操那么多心,所以咱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顯然,這種比較也不夠高尚。
上述兩種攀比,均與物質有關。看來無論中西,現代人都活得局促不安,常被欲望和嫉妒折磨得痛苦不堪。由于過度關注斗富和比較,大家逐漸忘了寬容和相互欣賞的美德,導致心靈的迷亂與迷失。這也正是公眾生活水準普遍提升,親情和友誼卻開始褪色的原因。千萬別以為嫉妒只是小市民的“專利”,許多所謂上層高雅人士同樣難逃其惑,甚至表現得變本加厲。正所謂嫉妒面前,人人平等。和西方心理學家的“鄰居說”相比,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做“恨人有,笑人無。”用它來形容嫉妒情緒的“內核”,既準又狠。
為治愈“鄰居壓迫癥”,心理學家曾提供一個實用方法:那就是搬到窮人區,和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人們相鄰。其實這不頂事兒。因為安定和富裕是個無法制止的趨勢,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逐漸富裕的“鄰居”勢必大量涌現,我們惟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系,做到富而不奢,窮且益堅。哪怕面對富豪大款、資深學者,在欣賞他們同時,也要保持自尊和自信。如果還能為人家喝彩,那就更好了。也就是說,既要掌握與富人平等的距離,更要學會與窮人和睦相處。幸福這東西挺怪,一會兒飄飄然,無形若空氣;一會兒又沉甸甸的,固化如黃金。記得多年前,我到青藏線采訪。在唐古拉兵站門口,和一位嘴唇烏黑的哨兵攀談。他真誠地對我說,為祖國站崗,感到很幸福。我至今無法忘記那張真誠的臉。十多年去了,這位小戰士可能早已復員回家,通過辛勤勞動,家境也會富裕起來了吧?假使還能相見,我相信他現在一定感到很幸福。我相信,同樣一個人,在雪域高原和內地家鄉所表達出來的幸福感,都應該是真實的。由此想到,真正的幸福絕不可能是比較出來的,其構成需要兩個元素———腳踏實地和高尚理想。
和鄰居斗氣,讓別人的富足和成功來懲罰自己,沒這個道理。生活于變幻動蕩的社會,需要一副平常心。這個心態相當于降壓藥和速效救心丸。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幸福的“審批權”主要由自我掌控。這情形有點兒像看電視,那只“遙控板”就握在自己手里。人間可供選擇的“頻道”多了,有人喜歡喜劇,高高興興地活在世上;有的人沉醉悲劇,寧肯凄凄慘慘地過上一生。最糟的選臺方式是,長時間鎖定“忌妒”頻道,致使心浮氣躁,血壓升高,身心俱陷于難以自拔的泥沼。各位,若不想此病所擾,我這里有個不錯的建議———趕緊換臺。
作者:林 鳴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