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對新時期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并將原由衛生部門承擔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監管職責劃歸質檢部門。
這一決定和安排是對質檢系統3年來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時也對質檢系統未來的食品生產質量監管工作提出了嚴峻考驗。
為此,全國質檢系統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精神,以“強化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為己任,制定了相關監管新機制,并確定了今后開展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2005年1月1日起,質檢系統開始全面履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職責。
2005年1月15日,質檢系統召開全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切實肩負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職能的職責和范圍。綱舉目張切實抓住6個重點
完善改革,深入推進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
實踐證明,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是從源頭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實肩負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職能的良好基礎。各級質量技監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強監管,不斷把食品市場準入工作推向縱深發展。一是要全面啟動糖果制品、茶葉等13類食品市場準入工作。二是加快肉制品等10類食品的市場準入工作進度。三是嚴格監管,嚴把發證質量關。四是加大無證查處力度,確保市場準入工作的有效性。各級質量技監部門要把查處無證生產的違法行為作為當前質量監督和執法工作的重點。在7月1日之后,迅速落實新10類食品的無證查處工作。同時,要處理好無證查處與小作坊監管之間的關系。對小作坊無證生產的監管和查處工作,要按國家質檢總局即將下發的食品小作坊監管意見的有關規定執行。
建立實施區域監管責任制,切實加強日常監管。
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日常監管是質量技監系統的重要職責。各級質量技監部門要牢牢堅持事先保證和事后監督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在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實施市場準入、嚴把準入許可關的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日常監管力度,督促企業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
各級質量技監部門要根據本地實際,在對轄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實施質量安全等級分類監管的基礎上,建立實施區域監管責任制。將轄區企業的監管任務分片包干,實施定責、定人、定區域、定企業的監管模式,由專人、專職負責對包干企業實施巡查、強制檢驗、年審、監督抽查、回訪等監管措施,確保監管職責履行到位,確保對轄區企業的監管到位。
切實加大對小作坊的監管力度,確保監管到位。
分散在城鄉結合部、村鎮、偏遠地區的各類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是我們的監管重點和確保監管到位的難點。必須根據國情和當地具體實情,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導思想,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監管措施,確保監管實效。在綜合全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國家質檢總局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的若干意見》,將在全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之后正式下發實施。各省要按照《若干意見》的規定,實施好6項監管措施,確保對小作坊監管到位:一是調查摸底,建立檔案。二是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三是限定區域銷售。對處于農村、偏遠地區、交通閉塞地區,原料就近取材、產品地域性特點很強,雖然已經領取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但又不具備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條件的小作坊,必須堅決不頒發生產許可證。四是鼓勵聯營,加大幫扶力度。要鼓勵小作坊走聯營做大的發展道路,積極幫助小作坊與規模企業合作,或小作坊之間互相合作,聯合建立食品檢驗室,共同建立檢驗檢測平臺,切實履行產品出廠檢驗義務,保證不合格食品不得出廠銷售。五是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六是嚴格查處。對長期不具備生產加工條件、產品質量屢次出現不合格的小作坊,特別是生產假冒偽劣、濫用食品添加劑、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以及冒用QS標志的小作坊,要及時提請有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依法嚴懲。
采取切實措施,強化企業法人的第一責任。
《產品質量法》明確規定,企業是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依照法律規定,強化企業法人對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一是要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開展以《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以及質量管理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教育,使其明確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必須依法取得行政許可,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二是加強幫扶力度,努力提高產品質量保證能力。三是加強監管懲戒力度,促使企業落實第一責任。加強對責任書執行情況的檢查,使責任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對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實行加嚴檢驗,對安全指標不合格的企業嚴格停產整頓。對存在摻雜使假、以假充真等故意制假行為的企業,一律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并要載入企業檔案,及時向社會公告,3年內不受理該企業的食品生產許可申請。
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力度。
按照國務院《決定》要求,積極牽頭做好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的發布工作,在全系統建立統一、協調、高效的宣傳機制。國家質檢總局正在與國家工商總局、衛生部等部門研究建立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的聯合發布機制,已牽頭起草了《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聯合發布暫行規定》,對全國范圍市場食品監督檢查信息發布工作的組織機構、發布程序、發布內容、發布渠道、發布責任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將在進一步完善后,以4部局名義聯合下發實施。
各省要按照《暫行規定》要求,牽頭做好地方市場食品監督檢查的信息發布工作,并積極與工商、衛生等部門溝通協調,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擴大監督抽查結果的影響力,使監督抽查結果成為服務政府進行食品安全宏觀決策、促進企業提高食品質量、引導消費者購買放心滿意食品的科學依據和權威信息。
在地方政府統一領導下,全面履行好監管職責。
按照國務院《決定》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當地食品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協調本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和整治工作。各級質量技監部門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積極履行監管職責。一是充分發揮“三個牽頭、一個主力”的作用。即牽頭建設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牽頭完善檢驗檢測體系,牽頭發布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成為整頓當地食品生產加工業的主力軍。特別是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積極整合檢驗檢測資源,大力提升質量技術監督系統食品檢驗能力。當前的工作重點是大力建設省、市級檢驗機構的微生物實驗室,并加快建設縣級檢驗機構的常規理化實驗室,確保衛生監管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全面掌握情況,建立食品質量安全報告制度。向政府報告清楚4個方面的情況:第一,報告當地食品生產加工業的整體水平和整體質量狀況,第二,報告當地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情況,第三,報告當地小作坊、無證企業基本情況和監管查處意見,第四,報告監管執法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和重大案件。同時,要及時向政府反映工作中的困難,提出需要政府解決困難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積極參加當地政府組成的食品安全領導協調機構。主動與農業、工商、衛生、食藥等部門加強配合、及時溝通,充分發揮聯合執法的整體效能,實現對食品安全的共同把關和聯合整治。食品安全監管概念明細職責中編辦12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規定,質量技監部門的監管職責包括3項內容: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衛生的日常監管。二、負責實施生產許可、強制檢驗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三、負責查處生產、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質量違法行為。范圍按照國務院決定,質檢系統負責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主要對象是具有生產加工設備、產品標準、工藝規范和固定場所等一定生產加工條件的企業及其產品。要著重抓住3點:一、按照《食品衛生法》及相關法規規定,實行衛生監管的產品不僅包括食品,還包括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等,共4個方面、8大類產品。二、按照國務院《決定》和中編辦《通知》的規定,在超市、集貿市場、餐館、飯店等場地現做現賣、即做即食的食品,不屬于監管的生產加工環節。但是,對于純屬生產加工環節的小作坊,以及前店批發銷售、后廠規模生產的所謂“前店后廠”式的企業,按照職責分工,應當屬于監管范圍。三、按國務院規定,對保健食品仍實行原來模式,由衛生部門負責實施衛生許可,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注冊審批。內涵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是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兩個必備的前置條件。中編辦《通知》中明確規定,衛生許可的范圍僅限于場所衛生條件、衛生防護設施和從業人員健康衛生狀況的評價審核。也就是說,從2005年1月1日起,衛生部門對生產加工企業的衛生許可不包括對產品的許可,也不能再進生產企業對產品進行監督、檢查等日常監管。這是各地準確領會衛生監管職能內涵,需要著重把握的關鍵點。國務院《決定》和中編辦《通知》都明確指出,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各有關部門在履行職能、行使權力的同時,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衛生部門負責頒發衛生許可證,凡屬于衛生許可范圍內的不當行為,仍由衛生部門負責承擔責任。質檢系統頒發生產許可證,對生產許可工作負責。機制針對我國食品生產加工行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幾年來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取得的工作經驗,國家質檢總局研究決定,要進一步改革完善現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在全國建立實施“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新型監管機制。
作者:本報記者 劉伊婷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