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履行我國加入WTO的承諾,我國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允許外國實驗室在境內設立獨資機構,這勢必引發我國檢測市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隨著2005年的到來,競爭的態勢變得日益明朗化,面對在技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條件都優于國內絕大多數實驗室的外資機構,本土實驗室應該如何應對呢?12月29日,記者采訪了不久前獲得國家質檢總局授予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的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認證一處處長陳偉。
陳偉曾先后擔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三研究所電磁兼容實驗室主任、質檢中心常務副主任。1996年,陳偉即成為國家實驗室評審員,2001年至今一直擔任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合格與測試組織實驗室認可委員會專家工作組成員和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合格與測試組織互認體系(IECEE-CB)實驗室國際評審員,2002年和2003年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評定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電磁兼容技術委員會專業委員。作為一位長期工作在科研和檢測工作第一線的專家,陳偉對我國實驗室的發展趨勢有著獨到的見解。
陳偉認為,中國的實驗室應該成為一支適應形勢發展的快速反應部隊,應該擁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運營策劃核心,擁有一批適應新技術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機構向集團化發展,經營向市場化發展,技術向數字化發展,管理向正規化發展”將成為我國實驗室的發展趨勢。
在陳偉看來,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是應對競爭的積極、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實驗室生存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集團的優勢在于三個方面,一是人才聚集,這樣既便于與外國實驗室的管理機制接軌,同時,也易于形成市場規模,使實驗室由從事單一檢測任務的“孤軍作戰”變成多方合作的集團奮戰,從疲于應付的被動模式變成以戰略、戰術策劃為前提的主動模式。二是便于集團內部的優勢互補,全面提升實驗室的綜合實力。三是集團成員可以方便地實現資源共享,從而避免在軟件、硬件建設方面的重復投資和資源浪費。實現集團化的方式既可以是以各實驗室利益為驅動組成的松散性集團,也可以是緊密型的股份制集團。
建立良好的市場運營體制是實驗室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之處。陳偉認為,實驗室的經營在向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三個原則:首先應該遵循“二元經濟”原則。這一原則的出發點在于我國經濟的“二元化”,即國有經濟與外資、鄉鎮一級非公有制經濟共存。因此,實驗室要隨時準備好為所有需要提供幫助的客戶提供服務。其次要遵循“市場優化”和“技術優化”原則。所謂市場優化原則是指實驗室應該科學地識別潛在的市場,適時調整自己的市場開拓計劃;同時,高度重視市場信息反饋,力求信息傳遞迅速、準確等。技術優化原則則是指實驗室應該根據認證檢測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不斷增強技術力量,并熟知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實質。第三要遵循“著眼國際認證檢測市場”的原則。我國是多種產品的生產基地和商品出口基地,這就要求我國的實驗室積極開展與外國著名實驗室的交流與合作,按照進口國的有關要求,為我國的出口企業提供更廣泛的認證檢測服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網絡產品、通訊產品、家用電器、計算機技術相互滲透與融合,這就要求我國的實驗室應該特別重視技術向數字化發展的問題,應該及時地推出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相一致的各項服務。以家電行業為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家電行業必將跨入信息家電的時代。我國的實驗室應該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積極開拓信息家電領域的檢測服務。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向正規化發展包括,管理控制形成制度,管理手段先進,管理措施透明、可操作的方面。陳偉特別認為,與以往不同的是,實驗室應該考慮設置市場經營部,其職責主要涉及經營策劃、公關策劃、宣傳策劃、評估測算等。
作者:本報記者 丁 瑩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