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年末,彩電業在新一輪攻勢中再次達到高潮。高清電視成為今年彩電市場的一道風景。在高清背后透出的是難以掩蓋的國內彩電業積聚多年的深層矛盾。
回顧2004年,有兩個關鍵詞———合資合作、反傾銷勾勒出了這一年中彩電業的主線。市場換技術有潛在危機
在合資合作的這條主線下,2004年國內彩電企業與跨國公司頻頻牽手為中國彩電業帶來了20年來的第二次高潮。
長虹、TCL、康佳、創維、上廣電、京東方等國內企業與微軟、TI、湯姆遜、愛普生、Genesis等在全球數字電視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建立合作實驗室,為國內彩電業的再次騰飛夯實技術根基。由此,可以看出此輪聯姻顯現了國內彩電企業對技術的渴求。
與20年前的國內企業與日本企業的全面合作引進相比,此次合作國內彩電企業顯然對合作對象有了更高的要求,盡管依然沒有擺脫市場換技術的模式,但此次與上次有了本質的區別。這一次的市場換技術,是在中國企業掌握了更多的市場資源的基礎上,欲獲得上游技術的支持,不再是簡單的制造技術的再造,完成新一輪的產業鏈的整合。
隨著數字技術為全球彩電業帶來的產業變革,全球彩電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網絡技術的應用,泛電視概念成為這輪波及全球彩電業革命的根源,特別是IT巨頭的參與,娛樂電視對傳統電視制造業的沖擊,打破了過去以日本企業為主導的彩電市場結構。
在此背景下,中國彩電業選擇新的合作伙伴成為必然,而選擇掌握上游技術優勢的伙伴合作成為首選。
在已經到來的數字電視時代,中國彩電業在芯片、光學器件、音頻標準、視頻標準等多方面的缺失,成為制約整個行業競爭力提升的掣肘因素。
具備了制造優勢的中國彩電業,要想在全球彩電業新一輪整合和產業資源再分配過程中擁有話語權,選擇更強勢的上游企業建立一種新的基于“市場換技術的”模式,微軟、TI等無疑成為最佳選擇。這些企業全是上游方案和技術的提供商,在終端產品上不會與中國彩電發生市場沖突,而中國彩電業龐大的制造優勢為這些企業技術方案的應用提供了巨大的需求,這也是國內彩電業新一輪合資合作將在市場上形成雙贏的基礎。對國內彩電業來說,消化、吸收成為新一輪合資合作后的最大問題。否則新一輪的市場換技術對中國彩電業將構成更加嚴重的技術依賴性。誰也不會忘記,1臺索尼彩電的利潤等于50臺國產彩電的利潤。這再次讓人們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命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彩電出口遭遇更高門檻
國內彩電企業今年頻頻遭遇反傾銷。盡管有數據顯示,今年國內彩電企業的出口呈增長狀態,但反傾銷將成為今后數年內國內彩電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最大障礙。雖然媒體評論稱中國彩電企業進軍國際市場采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但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國內彩電業在國際市場的不利地位。國內彩電企業頻遭反傾銷,根本原因在于將國內市場慣用的價格策略復制到國際市場,營銷手段缺少創新。在開拓國際市場上,國內彩電企業沒有長期戰略。隨著全球彩電產業鏈的調整,產品需求逐步呈現高端化,在這種潮流下是品牌固化對原有渠道的影響,而在這方面一直是國內彩電企業的軟肋。大量依靠低價產品搶占國際市場,同時忽視產品質量的短視行為,成為彩電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硬傷。據相關的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彩電出口約達2380萬臺,高端電視產品的出口數量僅僅占到2%。產品結構的不合理,根本原因依然是產品策略的問題。
而最近的一則消息顯示,中國高端彩電在歐盟市場將被設置價格門檻。在國際市場高端產品需求日益擴大的時候,對中國高端彩電設置價格門檻,同樣源于中國彩電的價格策略。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彩電在進軍國際市場時,沒有制定針對國際市場的品牌、渠道、產品等方面相應的整體策略,致使失去了建立品牌形象的最佳時機。
而在國內彩電出口政策的扶持方面,國家采取的出口退稅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企業實施低價競爭的市場策略。
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說,走出去顯然是今后生存的根本,因為國內市場需求的平緩增長局面和巨大過剩的產能矛盾,逼著中國彩電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如何走出去是中國彩電企業明年乃至今后必須面對的一道國際命題。
作者:王寶鈞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