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剛開一小時,乘務員就拿來一本意見簿,讓大家給填上一些看法。我推辭再三,也拗不過乘務員此刻那一臉的燦爛,只得接過來美言美語了幾句。
順手翻翻前面其他乘客所寫的,果不其然,溢美之詞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遭遇”對于許多人來說,或許都碰到過,尤其對于我這個常常出差的“老乘客
”,更是屢見不鮮了。
果不其然,收走意見簿之后,乘務員的工作就總讓人覺得懈怠了許多:也不再送開水了,垃圾堆得厚厚地才前來清理一下。更讓乘客們無法忍受的是,一大早離終點站還有一個多小時,乘務員就把乘客們趕了起來,理直氣壯地收拾起鋪位來。
但就是這樣的服務,其留言簿上硬是贊譽一片,是乘客們很滿足于目前的現狀嗎?
我沒有去做過調查,但至少按我的個性,是不應該說違心話的。可是,一想起前些日子電信局安裝寬帶的事情來,還是“少惹事”為好。那天,來家里安裝寬帶的師傅把線路都布好后,給我試機時卻出了問題,怎么擺弄也不行。最后,他卻說是我的電腦接口與之不符。臨走時,我在他要求必填的意見簿上寫下了“咨詢、介紹不詳細”一句話。沒想到,他竟然老大的不滿意,一個勁地質問,“哪兒介紹得不詳細,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可以抽一個小時告訴你……”最后,他堅持讓我在前面加上了“接待人員”4個字才悻悻離去。
記得第一次給人“打分”,是幾年前在寧夏賓館。吃完飯后,服務員遞過來一個意見簿。美餐之后還可以對飯菜和服務品頭論足,當時那新鮮玩意還真讓人有了點“上帝”的感覺。沒想到,此后填寫意見簿竟然很快風行起來,讓“上帝”也頗感煩惱。天上飛(乘飛機)要填,地上跑(坐火車和汽車)要填,吃飯要填,住店要填。前些日子家里裝修時,有一天我就填寫了十幾份意見簿:送電器的、搬家具的、安電表的、檢查管道的……說起來很搞笑,我每次去剪發時都要填寫意見。最尷尬的一次,是剛從浴池里出來,服務員竟然不失時機地把意見簿塞到手里……
按理說,征求顧客意見是在對方自愿的基礎上,毫無疑問也是為了商家更好地改進。但如今全然變了味,你有意見得填,沒有意見也得填;你消費了需要填,什么還沒有消費有時也要你填。填寫意見簿有時甚至成了消費者購物付款一樣等同的義務。服務員(暫時算作提供產品及服務的商家統稱吧)根本不顧及消費者的感覺,一味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務,不知道這是不是其上級領導的強制要求?!
讓我更不解的是,意見簿到底是為了提供商品及其服務者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實際需要,還是僅僅只想給消費者一個“上帝”感覺的形式存在?
如果是前者,那么,這許多的意見,服務者們是否都看見了呢?可為什么提了許多次的毛病一直都視而不見呢?虛假的笑意一直沒改,“霸王”條款一直存在……況且,領導們是否又想到過要改進這種意見填寫方式呢?即使許多的消費者沒有記者安裝寬帶時的遭遇,但在中國這個禮儀之邦,“伸手不打笑臉人”,當服務員笑迎迎地與你面對面時,你怎能忍心伸手給她一耳光呢?
如果是后者,我在這里提醒廠家商家們:不必了。假如你僅僅只是為了“東施效顰”,反而更讓人心里惡心;如果你只是想與消費者“玩玩”而已,那么,最終你只能“玩火自焚”!
產品也好,服務也罷,質量的好壞全由提供者說了算。這一點,大家都是明了的。吸收并借鑒好的意見,將會給廠家商家們帶來質量的提升和利潤的增長點;而形式主義的意見簿根本不能扭轉質量的現狀,相反,只能增加顧客們的麻煩,僅此而已。
作者:王 越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