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見過太多的企業文化或認證指南之類的玩意兒,這些脊上燙金、厚重結實的書中“胖子”,通常趾高氣揚地高居于辦公室內的豪華書柜中。只可惜,由于無人閱讀,上面落滿厚厚的塵土。
近日讀到,遠在1900年,米其林輪胎的創辦人米其林兄弟,出版了一本幫助旅客在旅途中選擇餐廳的指南。這份指南的評鑒方式極其嚴謹,所有的評審過程全部匿名進行。米其
林的星級評鑒分為三級。一顆星代表“值得”造訪,兩顆星意味著“值得繞遠路”前往,而一旦被評為米其林三星,那家餐館立即身價倍增,食客盈門,銷售額呈直線上升。
專家認為,100多年來,之所以《米其林指南》不朽,來自于它的六大原則。說實在的,比起咱們這兒動輒數十萬言的鴻篇巨制,這些原則未免顯得單薄,不過,時間已經證明了它們的歷久彌新。
現在,本人試著逐條解讀。并大膽加以“點評”,對錯與否,切勿見笑。
一、現場的原則 監察員———也叫美食偵探,必須親臨現場,在匿名的狀態下給酒店和餐廳打分。
點評這個職業蠻不錯的———偵探,還是美食的。一旦端上這個“飯碗”,既可大快朵頤,又給自己增添了神秘感。如果找對了地方,還能順便抖抖威風。
二、公正的原則 精心評選出最好的推薦給讀者,不允許夾帶任何偏見。
點評做到這些倒也不難,只需拿出美食家的本事和求實敬業的素質。不過,人有時難免夾帶私心,比方會不會帶點兒偏見?還要看那家飯館懂不懂“規矩”,有沒有具體“內容”。嘻嘻。
三、埋單的原則美食偵探永遠是自己支付賬單,即使要求進入廚房檢查,也必須在埋單之后提出。點評喲,原來是自費辦公?這種賠本買賣誰愿意干?依照慣例,飽餐一頓之后,怎么總得找個“單位”下賬。不過,仔細琢磨一下,“吃人家的嘴短”,不也正是咱們老祖宗的訓示嗎?
四、獨立的原則 米其林指南完全是獨立編輯出版的,所推薦的酒店和餐館都是不收費的。
點評傻,給企業辦事,還有不惦記拉贊助的?眼下動輒就舉辦什么杯、賽或冠名權之類的活動,說到底,不就是想弄點兒銀子花花嗎?害得相關企業苦不堪言,還得裝出一副踴躍參加的笑臉。經常一場活動過去,留下金獎成堆、集體貶值的殘局。
五、更新的原則 米其林指南需要每年更新,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
點評年年翻新?夠累的。真不如咱們這兒,哪家酒店若是評上“星級”,足夠使一輩子的了!再說了,不就一塊鍍金的匾嗎?實在不成,上街花錢買倆———一塊掛著,一塊掖著。
六、正確的原則 撰寫評介不帶個人傾向,也不會批評或吹捧業界的任何人。該指南只提供正面評論。
點評這樣一來,咱們寬大舒適的主席臺豈不要空了嗎?成堆兒的“大腕”、“楷模”又該往哪兒擱?另外,我很擔心,倘若失去“春秋筆法”式的褒貶評判,企業今后還能服服帖帖嗎?
米其林原則僅憑寥寥數語,便對我們解釋清楚:當年兄弟二人搞出的餐飲“圣經”,為何被西方廚藝界看成最高榮譽。它還讓人領教到:什么是原則的質量,以及要遵守這些原則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和努力。
作者:林 鳴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