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一旦與魔術“結合”,它們的后代會是個啥模樣?這里,有請南方消費者陳某給這個寶貝兒繪制一副“肖像”。
去年某日,陳先生在電視上看到一則購物增高產品的廣告,該產品聲稱可以使人“3個月增高10厘米”,而且還有真人演示的畫面。他信以為真,當即掏了6000多元買下。不料服用一年,連1厘米也沒“拔”上去。陳先生深感疑惑,為啥電視里的模特全都“嗖嗖”地往
上竄,我這個頭兒卻按兵不動呢?一問,原來人家運用了電腦特技。據業內人士透露:“模特身高發生巨變的畫面,只需運用簡單的剪接和疊放技術就能做到。”瞧,這不就是印證了從前百姓對民間魔術的形容嗎———“眼睛一眨,母雞變鴨。”
如今的廣告圈兒,更像是“魔術家”獻藝的舞臺。很普通的一輛汽車,車殼竟能折射出寶石般的光澤;至于服幾粒藥丸、抹幾層膏啊霜的,胖姐姐瘦成了“林黛玉”,傻小子立即變“神童”之類的神話更是比比皆是。在眾多作品中,對“特技”一往情深的,還應屬化妝品。這類廣告一律畫面像天堂,美眉如天使,不把您逗得立馬掏錢絕不收兵。可是當你將上述商品買到手時,才發現它們原本一個個灰頭耷臉,瘦小枯干,甚至中看不中用。
眼下,這類“魔術廣告”不僅活躍于電視屏幕和精美報刊上,還能在市場上“繁衍”出許多神似形不似的“徒子徒孫”。譬如在許多女士服裝專賣店里,經常豎立著一面“瘦體鏡”。這面鏡子妙就妙在,它能使體型較胖的顧客看上去要苗條幾圈。人一美麗,心情就好,買件衣服又豈在話下?只有轉回家中,消費者方才發覺又上一當。
廣告界和客戶聯手,頻頻使用“特技”的動因極其簡單:共同牟利。長期以來,某些不良廣告制作商如同一伙“美麗的幫兇”,在非法與合法之間“走鋼絲”,故意誤導和誘導消費者跌入誤區。每天,在各種媒體上,一批批吹牛廣告、炒作廣告、兌水廣告以及虛假廣告頻繁冒頭,害得監管部門活像舊時的“洗衣女工”,通常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擰干凈其中大量的“水分”。所以,必須從源頭抓起,加強對廣告制作單位的管理,要求所有從業人員都明白:職業道德絕不是一句空話。在工作中不能由著客戶的性子發揮,更不能以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大搞什么“障目法”、“瘦身術”、“假天然”之類的把戲。
有關人士曾嚴肅指出,由于廣告“造假”已經具有合伙詐騙的嫌疑,因而應對那些違背客觀規律、給消費者帶來損失和痛苦的行為,一律追究其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光處分廠商不行,還要將廣告制作者一并領到前臺曝光。前面說過的“服藥增高”便為一例,既然已經證明有關廠家侵犯了消費者權益,那些“電腦特技”專家的“功績”又豈容抹殺?
眾所周知,魔術是迷人的藝術,而特技飛行員和特技演員,都是受人尊敬的職業,但絕對不能允許廣告制作商混入其中。鑒于目前某些廣告“特技”動作過于生猛,“魔術表演”實在模糊不清,已對消費者造成深深傷害,我建議,除了必要的懲戒措施外,還應責令違規廣告商再做一件事:就是罰他們將“真實”和“誠信”這兩個詞各抄寫500遍。
作者:林鳴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