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12月11日在濟南指出,當前我國企業對名牌的理解上存在四大急需加以澄清的誤區。
艾豐說,名牌顧名思義就是知名的品牌。中央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提醒我國經濟在今后的發展中應當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低效益的落后狀態,重視信息、科技、知識、文化等“軟資源”的利用,從拼消耗過度到利用“軟資源”。當前國內企業越來
越重視企業名牌戰略的實施,但當前在對名牌的理解上卻普遍存在以下四大誤區:
一是把名牌產品與名牌等同化。艾豐說,再好的名牌產品都有過時的時候,因為大多數產品皆有生命周期;而真正的名牌卻越老越值錢,名牌是一個符號。企業努力創的應該是品牌,而不是產品。
二是把地方名產等同于名牌。如“北京烤鴨”就不是名牌,而屬地方名土特產,它沒有商標、商號,只是一種產品,誰都可以套用;而“全聚德”則是名牌、商號,是獨一無二的。
三是片面強調名牌的知名度,而忽視名牌的信任度和美譽度。1998年秦池酒廠以3.2億元奪得中央電視臺廣告標王,但最終的失敗表明,秦池只考慮了產品的知名度,而忽略了其信任度和美譽度,因為當地酒的產量遠遠不夠,秦池不得不大量去勾兌從四川拉來的白酒。
四是片面認為中小企業不能搞名牌。艾豐說,名牌也是一個不斷淘汰的過程,它是動態的。海爾1985年開始搞名牌時,只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小企業,但張瑞敏靠“砸冰箱”砸響了牌子,提高了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譽度,不失為創名牌的聰明之舉。
作者:呂福明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