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老百姓最不滿意的十大社會現象中,假冒偽劣現象排名第三;而另一項對政府職能部門打假工作滿意度的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不到四成的答卷人選擇了“滿意”或“基本滿意”。應該說,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在打假工作上的成績是顯著的,比如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地條鋼”生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等。但調查結果提醒我們,打假工作仍是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艱巨任務。
分析假冒偽劣現象的產生以及假冒偽劣行為屢打不絕的原因,我們發現,一方面,社會上有不少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意識和法制觀念缺失,惟利是圖,快速“致富”的觀念和心理在左右著他們的生產經營行為;另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工作并不十分到位,依法打擊假冒偽劣行為的力度不夠,這是假冒偽劣現象不斷出現且屢打不絕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后一方面更值得我們關注。
古人說,興一利,不如除一弊。長期以來,受“官本位”意識的影響,許多領導干部形成了錯誤的政績觀,片面追求個人政績,“GDP情結”嚴重,大搞“形象工程”,亂上“面子項目”,表面上看起來,工作做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實際上背后卻隱藏著許多問題。由于把時間、精力和財力都集中在盲目“興利”上面,“除弊”的工作被嚴重忽視了。然而,正如常言所說,急行無善跡,急行的后遺癥是積下社會之弊。作為社會較為嚴重的積弊之一,假冒偽劣現象“興”了起來。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個別地方政府甚至為了地方之“利”,為假冒偽劣現象打起了“保護傘”,不僅不除弊,反而“興”之。正所謂,弊之難去,其難在仰食于弊之人。本報不久前曾報道過的廣東省化州市同慶鎮劣質鋼材事件,就是這一類“興弊”做法的典型。此事件一經披露,廣東省有關部門立即作出反應,對該地區進行清理整頓,與事件相關的領導干部也受到相應的處理。
假冒偽劣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影響了市場秩序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各級政府必須站在執政為民的高度,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高度重視假冒偽劣現象的危害。打假工作是否組織和領導到位,體現了一個地方和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打假工作既是除弊,同時也是興利。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抓好打假工作,并不斷把打假工作引向深入,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才能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使社會走向進步。
蒼鷹獨立時,惡鳥不敢飛。廣東提出在3年時間內,制假售假重點地區按打假責任制要求達不到整改要求的,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直接責任人和行政領導將難保“烏紗”。這種把打假工作是否組織和領導到位,看作對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考驗,并將打假成效與政績考核掛上鉤的做法很值得肯定。
作者:胡立彪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