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平均每個中國人有45元應該揣進腰包的收入蒸發了。據調查,我國因為信用缺失而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相當于中國年財政收入的37%。這其中產品質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種損失至少達2000億元。
伴隨信用缺失流失的不僅僅是相當于我國GDP10%~20%的無效成本,更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因此傷及到了我國市場經濟的基礎。
剛剛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誠信建設高層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用一個個具體的數字坦言:“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主要由消費者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已經越來越不能繼續維持靠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這樣一種單純的、片面的模式。而要建立靠消費、靠消費者的力量來推動經濟進步的發展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有一個講誠信的市場環境。如果一個產品沒有誠信,一個企業沒有誠信,一個市場沒有誠信,消費者就不可能有持續消費的動力,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消費心理。因此,要依賴消費者來推動經濟發展這樣一個全新的運行模式,誠信非常重要。”
對此,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副司長惠博陽也在論壇上談道,優勝劣汰是市場良性競爭的衡量標準,質量如果失信就會破壞這一平衡,就會破壞這個標準。而質量信用體系就是要讓更好的產品有好的市場、賣出好的價錢,實現以質論價。要讓假冒偽劣商品無法對優質產品產生沖擊,實現守法經營。在質量體系健全的市場里面,誠信競爭便越來越重要。有序的市場競爭要依據良好的質量誠信來保證。那么,到底該如何加強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呢?
據惠博陽介紹,國家質檢總局目前已經起草了關于加強質量信用的意見,借此規范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的有關工作,為今后質量信用的規章制度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加快了企業質量檔案的建設。據悉,企業質量檔案匯總了企業質量的基本信息,并應用這個信息,在全國開展了企業質量的調查,逐步建立起重點企業的數據庫。到今年6月份,全國共建立了15萬家企業檔案,這為進一步評價企業質量信息打下了良好基礎。
當前,建立質量信用平臺,征信和評級無疑是兩大難點。全國整規辦《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課題研究組》原組長、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評估咨詢部部長丁韶年說,在信用評級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用150多年時間,建立起了比較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美國慕迪、標準普爾等大的信用評級公司,每年都會對各類公司做信用評級,評級結果一般采用4等10級制或3等9級制表示。評級結果是重要的經濟參照項,通常BBB以下的企業被認為是高風險的,獲得AAA評級的企業則成為市場的寵兒。
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的鄧白氏公司全球副總裁芮鵬介紹:“我們有一個高達9000萬條記錄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的建立需要一個長的時間,但是更重要的是更新,所以我們每天有100萬條記錄的更新,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我們會從多的信息渠道收集和優化信息,這也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鄧白氏會將來自不同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編輯,這些信息包括從商業注冊機構收集到的企業名稱地址、企業電話號碼,我們還通過媒體收集企業的產品質量狀況的信息,以及深層次的信息就是財務報表,接下來我們在全世界范圍內收集法庭記錄……最后,我們通過電話訪談確認和核實上面我們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要營造“誠信市場”必須要營造“誠信產品”。中國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淵峰,以一個銷售者的眼光來審視“質量誠信”:首先是嚴格商品的市場準入制度,一些出口商品的質量指標必須以世界上的通用標準為依據,只能高不能低,有關部門應該加快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升級。同時,市場整頓力度必須長久不衰,同時著力提高經營者的素質,引導他們自覺講誠信。
從事信用研究工作已有好幾年的丁韶年表示,對我國目前已經實行的企業“黑名單”制度鼓掌歡呼。他說,我們同時也更需要法人“黑名單”制度。因為辦一個營業執照只需要3000元左右,有的企業上了黑名單之后,只需要在原址上換一塊牌牌就成了另一個公司。
研制發明了系列網絡圖文防偽印章信息管理系統的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解四維信用系統研究所所長石光榮教授,在論壇上明確提出,我國的質量信用體系應該從身份信用入手。石教授解釋說,身份信用就是指一個人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身份必須真實和有效、可信。
從生產到銷售、從批發到零售,只需一個“印章”,商品的來源、真偽和流通渠道便可一目了然。石光榮教授認為,該系統就是根據我國質量技監部門的性質和管理特點研制的。這個采用了易識別難仿制的直觀生物圖像(指紋)防偽、網絡系統管理和查詢相結合的綜合防偽手段的系統,在商品流通環節簽訂供銷合同時,可通過防偽代碼章來了解銷售產品和進貨渠道是否正規,可以利用企業組織機構條碼指紋防偽代碼章的網絡信息進行網絡企業產品信息查詢和章樣比對。也可以借助技術監督部門的代碼章網絡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查詢,核實企業經營產品內容、商標標識等等,使銷售企業不敢經營無備案的企業產品,從源頭上堵住了假冒偽劣產品進入主流通領域。
作者:本報記者 王 越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