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稱謂千變萬化 從業人員有了職業身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5日 19:17 新華網 | |||||||||
新華網沈陽11月25日電(記者姚劍鋒)21歲的何英華在一家酒店任職,當朋友問她具體做什么工作時,她說:“我是垂直交通管制員。”朋友們很不理解。 “用以前的話說,我就是電梯小姐。”何英華解釋說。在很多人眼里,電梯小姐無非是在電梯里按按電梯鈕而已。何英華也曾這么認為,并為這樣的工作而在朋友們中間抬不起頭來。然而現在她卻是酒店最受歡迎的人。
原來她為了改變自己對工作的消極態度,利用一段時間對酒店深入了解。當住客步入電梯時,她用親切的語音為乘客介紹酒店各樓層的功能,并幫助住客們解決一些問題,熱心周到使許多住客對她都連聲贊嘆,酒店也以她為驕傲。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人們在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或行業稱謂上也千變萬化。在沈陽的一個修皮鞋店鋪門前,“皮鞋醫院”的牌子非常醒目,店主自稱“院長”;像“園丁”也改叫“景觀設計師”;“廚師”改叫“廚藝總監”,等等。 東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譯如說,這么多人動腦筋改稱謂,雖然有包裝炒作的成分,但可以反映出人們對待自己所從事的服務性工作有了積極的理解,自信得到提升。 過去服務業發展不充分以及一些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很長時間里服務業從業人員在身份上被歧視。李譯如認為,服務行業在這個時代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從“身份性”恢復了“職業性”。如保姆,“仆人”“傭人”曾是它的稱謂,身份特征很強,如今當越來越多人需要保姆時,保姆已成為一種經過社會分工后的職業,不再被人瞧不起,現在也被“家庭服務員”“家政助理”“家政秘書”等稱謂取代。 沈陽一位法理學者認為,人的平等性在于社會資源面前的一視同仁,勞動者的平等也應該這樣。幾十年前,中國前政府總理周恩來在馬路上和一個清掃工人親切握手,周總理告訴那個工人,總理和清潔工都是一種職業,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這一幕曾鼓勵了一代中國人。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的服務業發展迅速,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到2002年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521萬,生產總值比1980年增長了30倍。各種服務行業的職業培訓也慢慢熱起來。據了解,目前,在沈陽的服務類職業培訓班就有500多個,近10萬人次參加培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