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手機電池變臉上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5日 11:42 南方日報 | |||||||||
-關注 前昨兩日,廣州市工商局經檢分局聯合廣州市質監局天河分局、海珠分局快速出擊,在廣州市荔灣、天河、海珠三區同時采取行動,成功搗毀一大型地下家族式假冒手機電池制造銷售團伙,現場查獲假冒三星、NEC、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20多個品牌的假冒名牌手機電池8000多塊,貨值30多萬元。據悉,該案是廣州近年來破獲的較大一宗手機電池制售
據執法人員介紹,該團伙為一家族式生產銷售團伙,家族成員共6人,另外還有負責收購、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多名“馬仔”。經初步調查,該團伙負責人楊某是一35歲湖南籍青年人,造假成員包括其母親、妻子、表兄妹等,已經從事假冒手機電池生產和銷售多年。按一位執法人員的話說“早已賺了一大筆”,而此次聯合行動來了個“一窩端”。 據調查,該制假家族分工明確,形成收購、生產、銷售一條龍的制假售假網絡。首要成員楊某全面負責收購、生產加工、銷售批發各個環節,其妻子、表妹主要負責銷售和批發,其表兄弟主要負責收購和生產,其母親主要負責成員間的通聯。另外,雇用的多名打工者分別負責收購廢舊電池及生產加工。 廢舊手機電池翻新成新品 據悉,該造假團伙在市場上大量收購廢舊手機電池,然后組織人員拆掉原包裝進行重新打磨拋光,按照不同品牌電池的型號進行二次分類,給不同品牌和型號的廢舊電池換上“新裝”后貼上新標貼。經過簡單翻新工序后,廢舊電池搖身變成各種名牌新款上市。 由于該團伙生產加工的假冒手機電池數量較大,在收購廢舊電池數量無法保證其出貨量的情況下,也經常會向同行進行拆借或購買,業務量大的時候則向一些二手市場攤點收購。由于有利益關系,從而形成了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產銷一條龍網絡。 執法人員從現場查獲的大量銷售批發單據上發現,該團伙的銷售客戶遍及廣州市內主要的手機銷售市場,其每天出貨量少則五六百塊電池,多則兩三千塊。執法人員指出,其銷售量僅僅只是手機市場假劣電池的冰山一角。 據調查人員透露,該家庭造假團伙從事假冒手機電池生產銷售至少有三四年時間,與執法部門打游擊的“經驗”豐富。為了避免查處,在其銷售檔口和生產窩點外圍都安排有“看水”馬仔,一遇到執法部門前來檢查或打擊,就提前電話通知團伙成員采取逃避措施。 一位調查人員告訴記者,該團伙在銷售批發方面非常謹慎,對于陌生顧客一般都經過慎重“考慮”才安排出貨,出貨地點也不會安排在檔口,而是由其團伙成員安排地點交貨給顧客。尤其詭秘的是,為了逃避查處,他們要求不同顧客購買貨品的貨款匯入不同的銀行賬戶。而在零售環節,則采取真假混裝混賣方式,一些要求購買真品的顧客,他們會給真品挑選,在顧客看中后才“巧妙”地偷梁換柱,提供外觀一模一樣的冒牌貨。而顧客一旦發現是假冒電池,返回檔口要求退貨時,則采取更換銷售人員或“特價商品概不退換”等方式推卸責任。事實上,由于這些假冒電池的價格與正牌貨相差較大,許多顧客即使發現上當也自認倒霉。 電子垃圾是假冒電池“原料” 記者了解,在省質監投訴中心受理的投訴案件中,反映手機電池不耐用和壽命短的現象較為普遍。投訴者稱,對原裝電池相對放心,但很多從市場上買的電池充好電后用幾天就使用時間縮短。其“貓膩”就在電池的心臟出了問題。 據有關人士介紹,用作假冒偽劣手機電池的廢舊電芯,多在香港地區等地市場以收購工業垃圾的價錢收購。而不法廠商把這些工業垃圾弄到內地后,只需要花2元—3元人民幣購買不同型號的電池外殼,經過簡單測試等生產流程后貼上各種品牌的標簽,便大搖大擺上市售賣。 前日,記者從廣州工商、質監部門聯合行動查處的造假窩點中發現,大量用于制造電池的“原料”都是從市場上低價收購來的廢舊電池,經過簡單的拆解和分類組合,換上不同的“新外套”而“組裝”成成品的。 手機電池市場魚龍混雜,價格也千差萬別。記者近日在廣州一些手機市場發現,正牌電池與劣質貨價格相差很多。以摩托羅拉手機電池為例,同一款電池在專賣店售價250元左右,一些電器城的小攤檔要價則在150元以下,如果甘愿購買水貨的售價甚至更低。 劣質手機電池隱患堪憂 昨日,記者從廣東省質監局12365舉報投訴中心獲悉,近年來,有關手機電池的質量問題投訴量增加迅猛,已經成為投訴的熱點之一,投訴量達14%左右,僅次于食品、家電類產品。其中問題主要集中在假冒偽劣現象嚴重。據介紹,劣質手機電池主要表現在不耐用,有的只充電幾次就“罷工”,有的甚至發生電池爆炸傷人事件。 今年6月,廣州天河區一用戶給手機充電時電池突然發生爆炸,右眼眶被碎片擊傷。后據檢驗發現,這塊手機電池并非原裝,是買某品牌手機時隨機贈送的劣質品。據投訴中心人員介紹,類似現象屢見不鮮,往往由于是假冒產品,連索賠的機會都很少。 記者了解,近幾年來,國家質檢總局對手機電池的抽查合格率一直較低,盡管呈逐年上升水平,但由于假劣產品泛濫,整體質量不容樂觀。國家質檢總局在2002年一次市場抽查中發現,抽查的9種電池產品中,有6種產品不合格,其中有5種經與生產企業確認證實均為假冒產品。可見手機電池流通領域假冒現象非常嚴重。 去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對手機電池抽檢結果為83%,當時由于是對分布在廣東、福建、北京等6個省、市30家企業生產的手機電池質量進行監督抽查,其抽檢結果反映的是生產領域電池質量,“但由于假冒偽劣電池主要集中在市場流通環節,因此,真正的電池質量肯定低于這個結果。”一位專家說。 記者從省質監局了解到,今年全省手機電池質量監督抽查正在密鑼緊鼓進行之中,最終的檢驗結果將在下月公布。“不過從抽查過程中發現,手機電池質量不容樂觀,假劣現象比較普遍。”記者從承擔今年全省手機電池質量抽檢的中國賽寶實驗室獲悉,手機電池市場領域的抽檢質量將明顯低于生產領域質量,“就是因為市場上假劣電池漫天飛”。該實驗室工程師陳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假劣產品影響,手機電池產品整體偏低。”其原因主要是性能達不到標準要求,電池指標達不到標簽的標稱值。 據介紹,目前我國手機擁有量已經位居世界首位。隨著手機消費劇增,手機電池地下工廠也如雨后春筍,它們往往無技術力量,沒有檢驗設備,采用質量低劣或其它企業淘汰的電池芯加工制作,專門假冒知名品牌的電池以牟取暴利。這類質量較差的電池,放電時間短,抗破壞性能差,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本報記者 孫茂勇 通訊員 田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