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珠江三角洲到粵北山區過渡帶的廣東從化市,是廣州市管轄下的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級市。
記者近日在當地農村采訪時發現一個可喜變化,許多過去不斷減少種田面積的農民,這兩年來又開始“重操舊業”,踴躍多種田了。
通過多種經營富裕起來的從化農民為何又想種田?農民的回答很樸實:農業標準化讓我們“學會”了種植優質蔬菜和水果,種田有錢可賺了。
上世紀末,從化市農業標準化工作緊貼當地特色農業,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使水果(荔枝)和蔬菜業成為全市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一大主要來源。
然而,由于“先天不足”,結構性過剩、季節性過剩以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不高,也使農村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在前幾年嘗到不少“苦頭”,增產不增收,有“市”而價不高的問題困繞著農村經濟發展。
從2001年開始,從化市把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突破口來抓,以“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為主要形式的農業標準化工作,促進了從化農村經濟的深刻變革。
在從化市質量技監局的幫扶下,從化市建立起了規模化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為以點帶面、樹立典型、輻射全市農業實行標準化生產的重要途徑。他們緊緊抓住近1333公頃的兩個蔬菜和15個荔枝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嚴格按標準組織實施生產,形成了市帶鎮、鎮帶村、村帶戶、戶帶戶,涉及達25700農戶的連帶效應。
“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形式,帶動了區域性經濟發展。2003年,從化市農業總產值達16.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達34.76%,農業增加值9.75億元,比上年增加11.77%;示范區里的農民年收入增長約30%。
說起農民“學”會了種田,從化市質量技監局和農業局把“從玉菜業發展有限公司”當作最成功的典型。這是該市一家農業龍頭企業,通過示范區實行標準化生產經營,他們用合同的形式和農戶的共同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在標準化生產示范區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發展模式,為農戶提供種子、農藥、肥料、技術規程,舉辦技術培訓班,召開生產現場會,田間技術指導等,還派技術人員常駐在鄉鎮,指導農戶按照“從玉”公司標準生產蔬菜。
說起用農業標準化種田及其所帶來的有錢可賺,呂田鎮東坑村農民馮耀光感觸頗深。他說,前幾年種田心里總是沒底,擔心種植蔬菜賣不掉。現在可好了,自加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后,農業龍頭公司不僅送來服務,而且還送來訂單,心里感到特別踏實。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以前按傳統方式種植的荷蘭豆,單產為530公斤,按標準化種植生產,單產增為770公斤。他種植蔬菜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兩公頃多,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有錢”人。
說起從化農民種田踴躍,“從玉菜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部副總監朱光初十分興奮。他說,通過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一系列建設措施,只要在一戶、一村取得成功,周邊的農戶便大受啟發,紛紛要求加入示范區。在這種帶動作用下,使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與“從玉”公司聯結起來,帶動了周邊7個鎮、20多個村的上萬戶農戶按標準化種植蔬菜,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
更讓農民感到高興的是,通過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從化果蔬產品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化荔枝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由于按照標準組織生產,成本降低了,而荔枝品質卻更好了,安全性更可靠了。今年在普通荔枝滯銷的情況下,他們的荔枝價格比市面上高出3成還供不應求,示范區的荔枝還遠銷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標準化農業不僅提高了果蔬的質量,形成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而且使農民的利潤率比按標準化種植以前提高了15%。
時值初冬,從化農業生產依然熱火朝天。從化,通過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產優質蔬菜、水果為主體的城郊型農業體系。
作者:本報記者 沈 洪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