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本報頭版頭條刊出《14輛帶病“富奇”讓人揪心》一文,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之后不久,江西富奇汽車有限公司迅速做出反應,表示承認過失,承擔責任,并改過自新。11月11日,本報就對富奇汽車有限公司這種“聞過則改”的做法給予了肯定。
客觀地說,“聞過則改”不過是一個健全的社會對每一個包括各類經濟實體在內的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誠信要求,遠談不上是一種難以企及的精神或難以達成的信念,本不值得大
書特書,換句話說,“富奇”此舉并無榜樣示范意義。然而,在大力提倡誠信機制建設的大背景下,其意義就凸顯出來了。
目前,社會上假冒偽劣現象比較嚴重,這正是社會誠信機制缺失的消極表現。制假售假之類違法行為何止是“過”,而從事這些活動的人或企業又何嘗不知其“過”,他們恰恰害怕別人“聞”其“過”,諱“過”尚且惟恐不及,何談“改”乎?即使是合法的企業,能夠做到不憚聞過已經相當難得了。像“富奇”這樣不僅知過不諱,而且不憚改過的企業似乎并不是很多,而進一步由“聞過則改”上升到“聞過則喜”,這種“可喜”的情況更是鳳毛麟角了。
俗話說,人非完人,孰能無過。同樣,要求一個利益實體做到沒有過錯,既不合情理,也不現實。但是,允許犯錯并不等于擁有犯錯的權利,更不等于放任過錯。認識不到或發現不了過錯是一回事,故意不“聞”過,甚至“文”過則是另一回事。米盧有一句頗具真理意味的名言———態度決定一切。令福特有斷腕之痛的凡是通(firestone)輪胎召回,損失總額達到21億美元———它是否痛并快樂著,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這種聞過則改,是一種真誠的態度,是一種大智大勇的誠信表現。通用汽車總裁瓦格納說:“一個汽車廠商造一輛沒有缺陷的車不難,難的是持續不斷地制造沒有缺陷的汽車。”如果他的話是坐在全球汽車制造業頭把交椅的位子上說的,聽起來有點兒夸張;如果這話是使其坐上這把交椅的原因,那么聽著就可信而可敬了。
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的很多成功企業對待自身之過,一方面善聞、喜聞,不僅能夠被動地“聞”,而且能夠主動地聞,不僅多聞、兼聞,而且聞得科學;另一方面能改、善改,不僅改得及時、準確,而且改得讓人放心、讓人滿意,不僅在改過中完善,而且在改過中提高。我們的企業要想參與國際競爭,謀求生存,僅做到聞過則改遠遠不夠,還必須做到聞過則喜,不斷完善自己的誠信形象。
像子路那樣,聞過則喜,已然是一種相當高的境界了;而像大禹那樣“聞昌言則下車拜”,同樣是一種高境界。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富奇”公司聞過則改的做法,但它離“昌言”的距離還遠。在一個誠信社會,對一個企業來說,不管是“過語”還是“昌言”,“聞”的態度最重要。
作者:胡立彪
(來源:本站原創)
|